首页 男生 其他 名著阅读力养成丛书:朝花夕拾

阅读拓展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名著阅读力养成丛书:朝花夕拾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阅读拓展《朝花夕拾》的审美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一是“闲话风”的文体。鲁迅在他所有的创作中,都表现出强烈的文体创新意识,《朝花夕拾》亦不例外。这不仅表现在题材上的“漫”无边际和行文结构上兴之所至的随意性,而且还表现为“任心闲谈”的叙述方式和作者真诚平等的精神对话方式。因此,《朝花夕拾》具有亲切、和谐、自然、从容的风度和品格。其二是知识的丰富性。《朝花夕拾》所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阔。据不完全统计,文章涉及一百多位中外文化名人及其著作。称得上纵观古今,撷华夏之精华;横贯东西,取欧美之新说。这大概也是“闲话风”散文的一大特点。

  ——许祖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简明教程》

  这是一个“平民化”的鬼,甚至有些其貌不扬,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他这种模样,所以鲁迅说他“是和我们平辈的”,“他不摆教授先生的架子”。“无常”是作为“勾摄生魂的使者”出现的。鲁迅说,“无常”是表示人“对于死的无可奈何,而且随随便便的”,这是真正“理而情”的人生态度,是在充分认识与把握人和人生的有限性以后,对于现实人生的一种豁达。鲁迅由此想起的是家乡的“下等人”也是这样把“求婚,结婚,养孩子,死亡”看作是“明白”而寻常的人生之路的;鲁迅后来说到自己时,也自称为死的“随便党”。或许正是这样的人生态度上的共鸣,使鲁迅对“无常”有着特殊的亲切感吧。

  当然,更让鲁迅向往的是,在“无常”面前,“无论贵贱,无论贫富,其时都是‘一双空手见阎王’”,“无常”手里拿着大算盘,死限到了就得死,“你摆尽臭架子也无益”。不仅“无常”,阴间里的阎罗天子,牛首阿旁,都是“真正主持公理的脚色,虽然他们并没有在报上发表过什么大文章”,“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人们怎能不“发生对于阴间的神往”!这里自然是有潜台词的:你们这些“正人君子”高喊什么“公理维持”,讲什么“正义”,讲什么“公允”,都不过是串戏的把戏;而“无论贵贱,无论贫富”的真正的公平与公正,只能存在于民间的想象之中。这恐怕是《朝花夕拾》里提出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命题。这和鲁迅在20世纪初所提出的“伪士当去,迷信可存”是一脉相承的。那时,他所针对的是维新派的“志士”,而在1920年代,他在经过了对自命为“特殊知识阶级”的“现代伪士”的论战之后,又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而且有了新的发展。

  ——钱理群:《文本阅读:从〈朝花夕拾〉到〈野草〉》

  ……在南京和日本仙台的学校里的那一时期。计算起来是戊戌(一八九八年)离家往南京,由水师学堂转入陆军学堂内附设的矿路学堂,三年毕业,即是辛丑(一九○一年)的冬季,次年派往日本留学。在弘文学院两年后,往仙台进医学专门学校,目的是在学了医术来救治像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关于维新的信仰。可是学了两年,“前期”刚完了的时候,他就退学走到东京来了。他在弘文学院的时候,便有感于留学生之不高明,不愿意进离东京不远有些留学生的千叶医学校,却远远的跑到东北方面的仙台去,可是在那里虽然寂静,不意在电影片上又会见了“久违的许多中国人”,给了他极大的刺激,把学医的志愿又打断了。这两段事情在《朝花夕拾》里后来有专篇叙述,前者的题目是“琐记”,后者是“藤野先生”。他那时以为国民如愚弱,虽生犹死,所以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重要的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叫他们聪明强盛起来,于是想来提倡文艺运动,因为他相信善于改变精神的要推文艺最有力量。这个意见并不错,虽然那还在四十五年以前,大家所知道的政治上不过是法国革命,文艺上也只是拜伦的恶魔派,但是对于权威表示反抗,这种精神总是可贵的,与当时民族革命的空气相配合,也正是很有意义的事。

  ——周作人著,止庵校订:《鲁迅小说里的人物·藤野先生》 名著阅读力养成丛书:朝花夕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