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面试官手记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求职者自述
我最初选择这门专业时,多少有些被动,并非出于本意,只是一心想去北京读书。小语种生的对口工作比较窄,基本是外交部和与该语种相关的各机构、企业翻译工作。可我并不想只做翻译,因此,我从大一起就开始辅修国际贸易课程第二学历,也一直向英语专业八级的方向努力,以便扩大将来的就业面。到大三下学期,我基本确定我的职业目标是到大型央企从事经济贸易工作,包括市场营销、金融管理等方面。
首面航空公司
2008年“十一”假期刚过,我便接到第一个面试通知。这是一家国有航空公司,由于我在2008年担任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因此得到国家政策照顾,获得这家公司的面试机会。面试现场设在一家星级酒店,显得颇为正式规范,但其面试操作有点出乎我意料。
首先他们的笔试题目基本上是公务员考试的行政测试“山寨版”,这对于我来说可谓驾轻就熟,但这些题目似乎并不适用于航空公司业务。再有,公司面试仅涉及英语测试,也让我始料未及。由于是第一次参加面试,且面试官要求现场进行中英互译,我多少感到紧张,抽到的题是当场草拟一封商务信函,结果我一上来就把信的开头的“Dear Sir”拼错写了。但这并无大碍,又因参与面试的多为我校同学,很快我就放松了许多。测试一结束,这家航空公司就通知我和另外几位北外的同学留下,并让我们选择将来工作地点。
我以为铁定拿到这家航空公司offer了,谁知过了好几个月没了下文,直到2009年3月春节已过,这家航空公司人事部才通知我被录用。但我最终还是回绝了这家公司,一是我已有更好的职业选择,再有我觉得这家公司对应聘者不太尊重。我从2008年10月参加面试直到2009年3月接到通知,足足等了半年多的时间,这么漫长的等待本身就说明问题。后经多方交流才知道,这家航空公司其实2009年并不想招收应届生,只是碍于国家政策硬性规定(要求大型国有企业和知名企业能优先接纳原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才不得不组织这场招聘活动,应该说多少有些“作秀”的成分,却一直拖延时间不给予下文,其真实目的很可能是想让录用人员另谋高就。因此遇到这样的公司,即使只招录我一人,我也不想接受。
不过航空公司的面试经历还是给我增添了不小的自信心,我发现作为小语种生,在求职过程中只要表现出名牌学府大学生的优秀素质,很多行业很多单位都可以成为我们的选择。后来我又接连参加过外企、国企和外交部的面试。
我曾去过的几家外企基本是和贸易金融相关的公司,包括“四大”(指普华、安永、毕马威和德勤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这些外企的HR多半是通过关键词搜索到我的简历,面试提问也基本是差不多的套路,比如对简历上的基本资料提一些问题,并问我选择这家公司看重的是什么,职位和薪资要求是什么,等等,几乎所有的提问在网上“面经”中都可找到标准答案。后来发现,这些外企很“偷懒”,笔试题目也与在网上能找到的“笔经”雷同,最多换汤不换药。
二面大型央企
而大型央企和外交部的面试就高深莫测得多,甚至让我大开眼界。以我在一家电力企业的面试为例,我觉这家公司人事负责人的面试水平基本代表了国家政府部门和国有大型垄断企业的水平,实话实说,比一般企业和机构高出不知几个层级。
记得那次面试前,我和同班几个小语种生刚刚将简历发到这家公司邮箱,很快就得到一位人事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约我们见面,此人的原话是:“见个面开个会,大家认识认识”。那时我的求职经验不多,也从未跟央企人事部门打过交道,根本听不出这个邀请其实是“面试”的代名词。所以我们几个同学穿着便装就欣然赴约,以为人家真是见见面而已。一到现场,我们就傻了眼,在场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多所全国重点高校的研究生、博士生(这家公司一般只招研究生以上应届毕业生,我们小语种本科生属于特招),个个都是西装笔挺,正襟危坐。显而易见,这所谓的“见面”其实就是正式面试。于是我只好带头道歉说“因为来的匆忙,未换正装。”
接待我们的面试官只有一人,就是打电话约我们的那位工作人员,此人是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浑身透着老练与沉稳,自我介绍说是该公司人事负责人,和我之前遇到的外企和其他一些国企的面试官不同,他不怒而威又平易近人。这位面试官并未就我们的着装点评什么,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开始跟我们“聊天”,他先讲了讲他的个人情况,又说到公司的基本概况。讲完他就问:“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现场气氛被他调动得很轻松,各路风尘仆仆赶来的学生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谈开了,有问工资待遇的,还有问公司招聘人数和日后晋升机会的,包括是否要经常出差、外派任务多不多?甚至问到具体的出差补助,等等。总之,这些问题已不太适宜面试现场了,而那位面试官却一一作答,不温不火。我感到苗头不太对,如果我也随波逐流问下去,一定会“中计”:因为这位人事负责人看似跟大家交流公司情况,实际他的目的隐藏得很深,他是想通过大家的提问考察我们快速吸收信息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甚至是我们的职业素养。在这种场合下,作为一名应聘者,始终不能放松自己的神经,并要积极参与提问,但切不该像前面的同学们那样问一些很不职业的涉及私人利益的问题。
思前想后,我便开始就电力行业的市场前景、我们的就业方向进行一些提问,具体问题包括我们小语种生将来要做哪些工作?公司会在哪里设置办事处?我们是专做翻译工作还是以项目组成员身份加入公司?提出这些问题时,我发现这位面试官颇感欣慰,而我也自认为问得很到位。
随后这位面试官又抛出一个问题,此题比上一题更像陷阱,还好,经过一番过招,我已有心理准备。面试官提出他们的工资待遇不高,本科年薪大约3万元,硕士生年薪4万元,让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能不能接受这样的工资待遇?问题一出,在场者立刻分出派别,一派以研究生为代表,他们明确表示年薪不能低于10万元,当然有一部分学生站在反面。我当时直觉此人事干部讲的并不是实话,根据我的判断,这家央企普通员工年薪不可能如此低,而且他只提到工资,现在这样的企业不可能只有工资,更何况又是外派岗位,所以我们不用在薪酬数字上过分较真儿。于是我选择比较谨慎地发表意见,并表示待遇多少不是大问题,即使是这样的标准我也能接受,因为我更看重这个平台和这个平台对我能力的提升。有所学校的研究生们却开始“互掐”,有认为薪酬体现了个人劳动价值的,说什么也不能降低目标薪酬标准,也有跟我看法差不多的。大家倒是都能互相配合进行讨论。事后我想,这个问题跟上个问题一样,也是这位面试官考察能力的陷阱题,不用给出什么标准答案,更不用纠结于问题本身,但一定要当场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参与到一个团队的讨论中,因为面试官只想通过你的表达看到你的综合实力,你若不表达,就真的放弃了机会。
而这个面试官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每提一个问题都像在唠家常,让人彻底放松,然后在闲谈中无意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作为应聘者,你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来不及使用那些“面经”技巧对付他,只能实话实说。
最后我和同班另一同学拿到了该公司的offer,不过我因户口问题最终未选择这家电力央企,而是去了可以解决我留京户口的外交部。不过这家央企的面试对我很有启发作用,并直接导致我随后参加外交部面试时,可以应对自如,顺利过关。 面试官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