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云球(第一部)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六)高估的生意秋天已经结束,冬天到来了。
任为把妈妈送到贝加尔湖疗养院了,暂时还在预备区待着。疗养院的人再三保证,妈妈将会非常非常好,比健康人还好,永远这样好。任为相信他们做得到。但他离开的时候,仍然觉得不安,心里又涌现出吕青的父亲表达自己不愿意去KillKiller时平静而坚定的语气。他忍不住让吕青给父亲打了个电话。吕青很快就打了,父亲说很好,回头会来探望,这让任为感觉好了很多。
送妈妈去贝加尔湖的时候,久违的任明明终于出现了,陪着跑了一趟。她还算有点良心,奶奶清醒的时候可是一直最疼爱她。说实话,要是奶奶能看到她现在那副模样,不知道是什么反应呢。也许比任为和吕青更接受不了,不过,也许会比他们的态度要好点吧。吕青的父亲对任明明的态度就比他们要好,虽然也会对她提出一些批评,但不会像任为和吕青那么容易着急。可他总是不在家,平常只是通个电话,偶尔回趟家,好不容易见一次,态度比较缓和也就难怪了,任为给自己这样解释。唉,科学家的父亲和高级技术官员的母亲,生出一个这样的女儿,让人说什么好呢?
任为想见柳杨,但一直没有见到。柳杨各种推三阻四,完全没有兴趣见他,甚至,经常不接电话也不回电话,留言就更没动静了。实际上,整个监控室的人都在频繁地抱怨,说是脑科学所都快变成神秘组织了,谁也见不到他们的人。甚至,他们最近已经完全拒收地球所的数据,更谈不上提供帮助了。他们总是说,太忙,太忙,回头再说。
云球还没什么进步,部落们还在玩儿他们的过家家。快一千年过去了,他们还待在好像是永恒的蛮荒时代中。和以前不同的是,有一群对他们来说就是上帝的人们,在疯狂地盯着他们寻找娱乐元素。当然,他们并不知道。
《克雷丁的覆灭》终于剪辑完成了,准备在元旦上映。也没几天了,大家都期待着结果。要知道,卢小雷他们已经准备了好几部新剧的题材,用他们的话说,“精彩着呢!”他们急着迎接《克雷丁的覆灭》的巨大成功,然后他们就可以再接再厉了,很多激动人心的东西在前面等着他们。
《克雷丁的覆灭》总共剪辑了三个版本。一个2D版,一个3D版,还有一个SSI版,都是二十五集,每集六十分钟。
目前的娱乐界,三种视觉体验都各有自己的市场。
古老的2D版和配套的电视机仍然拥有一批忠实拥趸。原因很简单,和3D版使用的电球相比,贴在墙上的薄膜电视机最不占地方,不需要一块空地给那些3D假人待着。毕竟人类还没有走出地球,地方就那么大,太高的楼,人们又不愿意住。人口则急剧增长,据说已经突破三百亿大关。可以想象,大多数人家的住宅并不宽敞。所以3D版的客户群,只能是那些追求视觉体验,同时家里又比较宽敞的人。但是SSI的出现,却又极大地冲击了3D版的客户群。本来以为要颠覆2D电视的3D电球,自己反而快要被SSI颠覆了。当然,SSI也有自己的问题。一来,SSI刚刚普及了几年,很多人并不习惯,特别是中老年人。二来,SSI还有些成熟性问题亟待解决,任为的视觉介入和听觉介入的感受问题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让SSI无法完全取代电球,甚至无法完全取代2D电视,几种方式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用户群。
团队讨论来讨论去,最终决定制作三个不同版本。反正故事都一样,场景本身的截取也都基本相同,并不需要额外多耗费太多精力。主要工作量就是技术制作的过程而已。
技术上最落后的2D版本,制作过程反而有最大的工作量。无论是编导还是剪辑,工作都最复杂。这里面的主要问题是,必须在场景中选择能够最好表达故事的那一面作为正面来面对观众。要知道,这里没有剧本,也没有演员表演。如果是演员表演,导演会预先设计,随时都让演员有一个好的站位,观众观看的角度会很舒服。眼前这种自然场景的截取,有时总有一堆后脑勺对着观众,这可不好。
现在也有一种技术,可以在2D薄膜电视中显示3D视频,并且可以实现观众自主切换视角的功能。但2D版本的影片作为一个古老的事物依旧存在,一个优势就是让观众接受导演的选择而非自己做出选择。这很重要,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表达导演的想法,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并不喜欢自己有那么多选择。所以,在2D版本中允许切换视角的做法,早就被影视界证明并不讨好。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不会那样做。
3D版本不需要考虑视角问题,也没办法考虑视角问题。就算不允许用户坐在那里切换视角,用户也可以随时站起来走到电球背后去,看看不同视角的影像。所以,必须有用户自主切换视角的功能,电球遥控器上都有这样的功能键,而且可以随时连接到观众的SSI中进行控制。360度视角的全息影像,观众随时可以调整到任何角度观看,通常来说这对制作者的要求更高,工作量也更大,但在目前的特殊情况下,这反而对工作量是一个减小。
SSI版本就是没有电球的3D版本。不需要任何显示设备,闭上眼睛就可以看了。周围都是一片黑暗,故事的场景就现在你的视野中。你可以像3D版本一样任意控制角度,有时也可以将视野拉近拉远,可以假装在场景中走来走去,甚至可以贴住某个角色的面部,仔细观察他脸上新涂的胭脂或者新长出来的痘痘。所谓走来走去,本质上只是观察点的调整。和3D版本比较,相当于观察点可以在电球的内部。3D版本做不到这一点,你无法把脑袋伸到电球里面去。不过,一定要搞清楚,这是假的,实际上你还在原地。移动的只是你的眼睛,你的身体并没有移动,你不能走到某个地方然后坐下来。
还有一个更高级的选项,就是ASSI版本。
ASSI是SSI系统和MSI系统的结合。SSI的感官介入只是对输入大脑的神经信号进行干涉,对大脑输出的神经信号没有任何干涉。而MSI则对大脑输出的部分神经信号,主要是肢体运动信号进行截取,用于指挥虚拟躯体。MSI截取后的信号会被输出到相链接的其他系统中,指导对应的虚拟躯体做出相应动作,并通过SSI反馈感官感受。在真实躯体中,这部分运动信号被屏蔽,真实躯体不会做出动作,也不会有感官感受的反馈。真实躯体的低级神经反射完全不用担心,因为理论上真实躯体并没有动作,不会触发低级神经反射。ASSI主要应用于游戏领域,取代早先沉重、笨拙、用户体验奇差、实际上几乎完全没法用的虚拟现实装具。
大家认真考虑了制作ASSI版本的可行性,并分析了成本和收益,最终还是决定放弃了。
首先,拥有完整的ASSI系统,也就是安装MSI芯片的人并不是很多。MSI的安装者主要集中于青少年重度游戏玩家。数据上看,有越来越普及的趋势,但目前,这个群体还不能算很大。
其次,虽然ASSI版本的游戏很多,不过这些游戏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游戏中所有目标的行为都可以被程序所控制。虚拟人物自然不用说,真人玩家也可以被严格限制。ASSI传输过来的动作,不仅影响了对应的虚拟躯体的动作,实际上还需要和虚拟环境中的其他人和物发生互动,这就复杂了。谈到互动,在这次的影片中,这完全做不到。举个例子,ASSI可以允许你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并且找一把椅子坐下。这当然比眼睛飘来飘去找个观察点好多了。系统可以探知椅子的位置、高度、硬度、温度和触感,以便给你非常真实的坐下的感受。但影片中的下一幕,可能是一个云球人走过来,坐在同一把椅子上。其实就是坐在你身上,或者更准确地说,坐在你的身子里面。你不会有什么实际的感知,他们就像空气一样,但这样的感受恐怕并不好,甚至很糟糕。不幸的是,和游戏不同,系统无法阻止这一幕的发生。这是影片,所有故事都是已经发生过的既有事实,无从改变。
ASSI版本被否决了。但讨论ASSI的时候,大家很自然地发现,如果不是抽取云球中已经发生的故事拍摄影片,而是通过ASSI直接把地球人接入到云球系统中进行观察,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云球仍然不会是一个传统的虚拟现实游戏,地球人和云球人的任何互动,不管技术上能不能实现或者如何实现,都不可能在现阶段进行讨论。但是至少,云球系统可以把环境参数实时传递过来,ASSI可以利用这些参数为观众创造出完全不同的感受。
地面在哪里?周围有什么东西?那些东西是什么形状?天空中是不是在下雨?每个雨滴何时到达?将这些参数传递到ASSI中,云球系统都可以做到。那么,在ASSI的帮助下,地球人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云球中到处晃荡。
他们看得到云球的一切,同时,却不会被云球人看到。他们可以在云球的草地上散步,可以在云球的山峰上攀岩,可以在云球的海上扬帆。他们不会坐到云球人的身体里,因为云球系统传递过来的环境参数会阻止他们做出这样的事情。不过,云球系统依旧无法阻止云球人坐到他们的身体里。他们要自己小心,避开这一尴尬情形的发生。
同时,云球的花花草草也不会因为他们一脚踩下去而死掉,云球里的雨滴虽然会给他们带来凉凉的感觉,自己却依然穿过了他们的身体落在地面上。因为在云球里,他们根本不存在。云球不会因他们产生任何改变。这一切,发生在ASSI中,而不是发生在云球中。
这听起来很酷,马上有人建议开发实时体验的游戏。但现在不行,此时此刻首先应该做好眼前的事情。ASSI实时体验,作为未来的一个可能,可以讨论,要说执行,只能被暂时搁置。
即使如此,大家仍然感到非常兴奋。卢小雷不停地催促进度,他希望快快地前进,早日走到那一步。苏彰不会像卢小雷那样把兴奋摆在脸上,但也看得出,同样为这种前景激动不已。王陆杰则平静得多,他心里想,这才是刚开始,慢慢来,要兴奋的东西多着呢!
制作过程之所以花了这么多时间,是传统的演艺人员无法想象的原因。原本,制作团队觉得这件事情很简单,又不需要演员演,只是后期剪辑嘛!剪辑工作,在传统的影视界虽然也很重要,但工作量占比不算太大。可是他们很快发现,这里和传统影视制作的情况完全不同。在这里,适用一句古老的情报界用语,情报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在那么浩瀚的场景的海洋中,截取那么几滴水,用来讲出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原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每个人都发现,让自己纠结,反而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家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作痛苦的根源来自于选择。
然后大家的协调也乱糟糟。苏彰、卢小雷、制片人、导演、宣传总监,以及每一个参与制作的人,还有一些偶尔插话的领导,比如苏彰背后的老板,或者任为、王陆杰、张琦和孙斐,每个人都在同样的素材里看到了不同的故事。
“原来,一件简单的事情,可以做得这么复杂!”大家都这么说。但无论如何,在吵了这么长时间之后,总算是给搞完了。
下面,就等着元旦开始上映,然后大赚一票了。宏宇公司的人们想着飙升的业绩和提成,地球所的人们则想着终于可以升级和扩容软硬件,并且不需要控制电力的使用了。事实上,自从宏宇集团预付了版权费用,电力已经不再控制了,采购的第一批量子计算机也已经在路上了。他们用的量子计算机很特殊,处理性能要求很高,并且整合了很多固化的算法。所以厂家没有现货,需要按单生产,这就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是现在,确实已经在路上了。
广告已经在大街小巷和网络上铺天盖地了,无数的观众期待着。大多数人刚开始搞不清楚什么是云球,但苏彰和卢小雷的团队写出来的推广文章越来越多,这帮助了人们的理解。不过,调查显示,大多数人的理解并没有什么惊奇,他们认为,就像之前的传说一样,这只是另一个大型虚拟现实游戏。唯一有点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只能看不能玩儿。这有点奇怪,但好像不是什么吸引人的东西。
这挺好,这很符合任为的想法,他本来就想低调一些。
这却让苏彰很有压力,她是有业绩目标要完成的。她不会像孙斐那样争吵,对于客户,她总是会找到委婉的表达方式。但是,这并不影响她的坚持。即使抛开业绩目标不看,就这么白白降低了云球的吸引力,她也觉得实在是太浪费了。她反复要求团队,在推广中一定要强调云球和普通虚拟现实游戏不一样的地方。虚拟现实游戏,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是最普及的娱乐方式,如果没什么特别的噱头,实在是很难吸引人。
卢小雷当然支持苏彰的想法。于是,团队在新一拨的宣传文章中,反复强调,云球和普通的虚拟现实游戏不同,完全不同。
虚拟现实游戏虚拟了物质世界,但其中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真人玩家。虚拟的假人虽然也有不少,却都是随时准备被砍的巡山小妖或者路人甲。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仅虚拟了世界,还虚拟了其中的所有人,只是为了演戏给大家看。怎么样?
这听起来好多了。不过,也有很多人持反对意见。他们觉得,这样其实更加没吸引力,因为多数人对于虚拟人的期望都很低。他们觉得,那就是些巡山小妖而已。你偏偏要告诉他们,这里的巡山小妖和真人一样,对他们而言,这可能是很搞笑的说法。巡山小妖就是巡山小妖,有什么好看的呢?
当然,网络上,也还是有些懂行的人。他们讲真实的云球,或者说接近真实的云球。介绍或者猜测,云球的这个那个。有些对,有些不对,但至少,他们能够意识到云球不是个游戏。他们进行各种分析,云球的价值、能力、目的和愿景。不过,这些声音,在娱乐的海洋里,只是几条另类的鱼罢了,游着游着,游累了也就回去休息了。
任为观察到,苏彰和张琦作为项目合作双方的直接领导,情绪有些起伏,各自都仿佛有些什么别的心思。
对于张琦,任为很容易理解。张琦是个真正的科学家,他对云球的热情不亚于任为。他真心希望云球发展下去,目前的娱乐化只是他做出的妥协,也算是一种策略。他真正想的事情,始终是如何介入云球,推进云球的演化。目前的状态,对张琦不知道是祸是福。大家都相信,《克雷丁的覆灭》可以大卖,大卖之后,地球所自然得益良多,资源的限制可以大大突破。但是对于张琦介入云球的愿望,是有帮助还是有阻碍呢?任为没想明白这个问题,也不知道张琦想没想明白这个问题。看起来,起初的时候,张琦的情绪有些焦虑,现在却越来越平静了。那么,他认为他的希望,实现的可能性在增大吗?
苏彰恰好相反。开始的时候,她相当兴奋,现在却看起来越来越焦虑了。她在担心《克雷丁的覆灭》上映后的前景?这也很正常,她有业绩上的压力。因为这种理解,在苏彰的团队进行第二拨宣传,大肆宣扬云球和普通虚拟现实游戏的不同时,虽然不符合任为的低调想法,但他也没有过于阻拦。
一直以来,苏彰依旧频繁地出现在地球所。按道理,她没必要这样。她负责业务,不负责项目管理。但她的频繁出现,从来没有中断过。看起来,她和卢小雷越来越热络了。大家都在传,他们谈起了恋爱。这也没有什么,既然大家都是单身,谈个恋爱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考虑到双方的合作关系,任为总觉得这有些什么不对。特别是,想到苏彰甜蜜的眼神后面,那淡淡忧郁带来的些许神秘感,任为总觉得,故事没有那么简单。
任为自己,说实话,他对这些娱乐产业的事情没什么判断力。
任为基本不追剧,甚至连新闻都不看。其实现在看新闻很方便,随时闭上眼,拇指和无名指连掐两下,SSI产生的伪视觉就浮现在闭上的眼皮下面。眼球动动,手指动动,很快就可以沉浸到杂乱无边的各种消息中。但是,任为不喜欢看新闻。世界上的挠头事情太多,如果新闻看多了,他总会不明所以地情绪低落。
不过,自从知道KillKiller的事情已经在全世界闹翻天之后,他看新闻还是多了不少。前两天,他还看到了一篇新闻,说KillKiller正式公布了吕青说的新技术。不出意料,再次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好多地方又爆发了新一轮大游行,要求将KillKiller费用纳入医保范畴。现在连脑死亡的借口都没有了,那是活人。政府居然拒绝支付一大批活人维持生命的费用?这听起来太说不过去了。
经济学家们一再警告,国家会破产。但老百姓显然并不关心这个,他们更关心亲人的生命。各国政府都吵作一团,各种发言人,在各种媒体上,发表着各种言论。
吕青已经封闭开会去了,好几天不见踪影。连偶尔打个电话都急匆匆地,两句话就挂掉。
自从吕青把云球人的意识和地球人的意识挂上钩以后,任为就再也没有一天心里能够平平静静。他好像一直在做梦,注意力不集中,眼前的一切都朦朦胧胧。开始,他以为自己压力太大,好像真的犯了屠杀罪,内疚和负罪感始终萦绕在他的脑中。从前可以用的借口,云球人是并不真实存在的虚拟人,这个说法,现在不管用了。他觉得,自己的内疚和负罪感可以理解。可后来,他逐渐觉得,那不仅仅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说不清楚的灰心和无聊。可为什么会这样?他也搞不清楚。他觉得自己心里隐藏着什么,他看不到。他本来不是这样,他性格平和甚至可以说有点内向,但在云球项目上,他一直觉得自己热情似火,现在那热情却在逐渐消逝。所以,对于《克雷丁的覆灭》以及它会带来的一切,他有时想,自己是不是不够关心?他甚至并没有完整看过任何一集样片,只匆匆浏览过一些短短的片段。他也从没提出过什么有意义的意见,只是几次表示了对视角选择的不同想法,那不过是因为他确实不喜欢看后脑勺罢了。
元旦的晚上,《克雷丁的覆灭》终于上映了,第一集和第二集。实时收视率突破了历史记录。
数据显示,最受欢迎的人物,是克雷丁年轻美貌的第四个妻子,菲尔娜王妃。任为就很喜欢她,还愚蠢地和吕青提起过,搞得吕青吃醋来着。好在,对于现实的地球,菲尔娜王妃的存在不过几天时间。
林奇的受欢迎程度排名第二。后面还有几位,勇武无敌的克雷丁仅仅排在第八位。这有些出乎意料,不过也无伤大雅。
虽然是元旦,吕青依旧没有回家,任明明也没有回家。任为只能孤零零地自己在家。对于《克雷丁的覆灭》,说实话,他其实没什么兴趣。但后来想想,这太不应该了,为了对得起自己付出多年努力的云球,他改变了主意,还是认认真真地看完了全部两集。
看完之后,任为觉得有些收获。原来,林奇最后的行为也不是完全没有征兆。
在林奇年轻的时候,当时有三个妻子。他曾经突然在某个清晨,残暴地杀了其中一个妻子。为此,他还被抓了起来,差点被老克雷丁砍头。好在,他的家庭相当有势力,他本人和当时还不是国王的小克雷丁王子也是好朋友。不用说,当时的法律根本不叫法律,理所当然地还处在若有若无的状态。所以,他逃脱了,流落异乡足足五年。这五年里,他又莫名其妙地杀了好几个人。虽然不能说都毫无缘由,但确实,他做决定时的鲁莽程度,或者说迅速程度,都有些奇怪。
林奇的这些行为,和他冷静的外貌以及后来在政治上的成熟表现,很难联系到一起。至少,以现代地球人的观点来看是这样。看来,他精神上也许有些问题,突发性的问题,任为对自己说。当时在监控的时候,可能要监控的东西太多,你很难把注意力放到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上面。至于精准的判断或预测,就更不要提了。但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可能恰恰隐藏了人物的很多真相,甚至隐藏了世界的很多真相。
当天晚上,播放结束之后的深夜,宏宇公司和地球所的联合制作团队以及其他制作、发行相关方,一起举办了一个盛大的酒会。还请了一只当红的乐队来助兴。但任为并没有去,他真的没有兴趣,他不喜欢人那么多的场合。不过显然,他错过了一些小小的趣事。
据说,在酒会上,所有人都喝得酩酊大醉。特别是卢小雷,他兴奋得像个孩子,上蹿下跳。最后,在大家的起哄声中,他在乐队舞台上,向台下的苏彰大声示爱,引发全场的欢呼。但是,苏彰并没有喝醉,对卢小雷的示爱也没有积极地回应,她只是平淡地说:“他喝多了。”然后就转身走开了。这不免让卢小雷很尴尬,大家则很扫兴。
事实证明,苏彰没喝多是对的。因为,当大家睡了一个典型的假日懒觉,醒来又度过一个短短的假日白天之后,到晚上,就立即发现,第三集、第四集的实时收视率居然下降了一半。
元旦的假期有五天。等到假期结束,大家回来上班的时候,前一天晚上那两集的收视率,已经掉到第一集、第二集的十分之一还不到。
大家都阴沉着脸。说起来这不是地球所的责任,他们只负责提供素材。但是毕竟,除了之前已经预付的版权费用,本来还有更大笔的广告分成可以期待。这下子完了,收视率的暴跌,毫无疑问,对地球所将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好在,也有好消息,地球所购买的量子计算机到货了。
这只是升级和扩容计划中的很小一部分,其他本来都指望广告分成呢,看起来希望有点渺茫。不过眼前的这一小部分,已经让任为很欣慰了。虽然最近情绪有些低落,他心里对云球的未来仍然还是很期待的。眼前的这些量子计算机,远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至少可以解燃眉之急。张琦、孙斐和大多数人也都为此感到高兴,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收视率暴跌带来的负面情绪。
回想一下,云球系统的硬件,已经有三年没有进行升级了,更谈不上扩容。这些量子计算机的型号都相当老了,有些简直就是老古董,性能严重不足,早该换掉了。
最后一次大规模升级,还是在云球人类诞生之前,同时进行了少量扩容。那时,还是个充满了六足小虫子和庞大恐龙的时代。那些恐龙,也不知道该不该叫恐龙。他们曾经请一些真正的古生物学家来看过,那些古生物学家不认为那些东西是恐龙。他们说,那只是些看起来和恐龙一样大也一样蠢的虚拟爬行动物罢了。甚至有人,话里话外,怀疑那是地球所主动创造出来的、别有用心的某类东西。
那次硬件升级和以前一样,并不顺利。
其实升级过程本身很正常,像往常一样正常。但是,在升级完成后的几天里,逐渐出现大批云球生物的死亡,这就像往常一样不正常了。所有量子计算机,都在非常欢快地运行着,看不出任何异常。系统日志中,怎么看也找不到任何问题。他们完全不知道原因,可以说,非常、非常、非常地郁闷,无法形容的郁闷。不过,万幸的是,他们本来就做了计划,要对云球生物进行一次清理,好给已经出现的那些像小老鼠一样的哺乳动物腾地方。所以,就只能当是系统帮忙先做了一部分。虽然是乱搞,并不符合他们的计划。那些各种各样像恐龙的东西,本来就是他们要清理的目标,这点,冥冥之中的系统好像和他们的想法一样。在他们动手之前,那些东西已经死了一多半,他们的工作量倒是减轻了不少。但是,那些像小老鼠一样的哺乳动物,也有一多半完蛋了。只能庆幸它们并没有全部完蛋。看起来,它们的生命力相当顽强,很快就恢复到了原先的数量。
这次又要面临同样的问题了。而且这次,云球中不仅仅有动植物,还有云球人了。任为很担心。
云球出现生物后,每次大规模升级都会死一批生物,而扩容并不会,这是他们总结出的唯一规律。任为一直在考虑,这次是否只扩容不升级。但是,有些机器型号实在太老了,如果只扩容不升级,那么万一电视剧收视率又上来了,他们赚到更多钱的话,可以买的新机器可就需要他们直接去扩建机房了。实际上,只要进行升级而不是进行扩容,机器总数量没有那么多,这就完全没必要。
孙斐也有同样的顾虑,但张琦不怕。
张琦本来就连主动干预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这种事故他就更加不放在心上了,只要那些云球生物别死光了就行。从经验上来看,一定不会死光。张琦曾经说过,他们不是要证明什么严格的数学定律,他们是要看看云球怎么演化。这一切,都可以看作是云球宇宙的意外。想想看,真实的地球宇宙里,也到处是意外。这有什么关系呢?有时候,任为觉得,张琦的话也有一定道理。但更多时候,他又觉得,硬要把他们这些地球人,类似云球人上帝一般存在的地球人,在技术上发生的事故,就这样算作了云球宇宙的意外,总是显得很牵强,有点说不过去。
他们开了几次会,安排好了有关升级和扩容的各种准备工作。但是,他们迟迟没有做出最终决定,到底是升级还是扩容?他们很纠结。不过,就在这时候,欧阳院长打来了一个电话,让他们不需要自己做决定了。因为,欧阳院长跟他们说得很清楚:
“只扩容,不升级。” 云球(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