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与《雷雨》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致文存:我与巴金(第一卷)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巴金与《雷雨》
读《作家文摘》第二四九期,有一篇文摘叫《废稿中发现的作家》。全文如下:
1933年,曹禺在清华大学念书时,他五易其稿,完成了处女作《雷雨》。
曹禺将《雷雨》投寄出去,曾被一些编辑废弃扔进纸篓里。后来,巴金意外地从纸篓里发现了这份手稿,他读后深感作者才华非凡,认为这是一部深沉的好作品。
在巴金的高度评价和积极推荐下,1934年7月,《雷雨》发表在《文学季刊》一卷三期上,立即引起了广大读者和评论界的注意。几个剧团争相演出,曹禺一举成名。(摘自9月25日《人民政协报》郑国柱文)
这种说法已经流传了很长一段时间。按这种说法,把《雷雨》扔进纸篓的“一些编辑”,实在太不负责任,差点扼杀了这位戏剧大师。如果没有巴金的“慧眼”,曹禺则很可能不能进入(至少也要推迟进入)文坛。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我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工作,因约稿和别的工作,经常去上海。凡到上海,都住在巴老家。当时巴老的身体较好。我白天陪他散步,晚上常谈到深夜。内容海阔天空,无所不有。
1956年6月,巴金在北京前门饭店与曹禺(左)合影
我问过巴老有关剧本《雷雨》的情况。巴老告诉我,1933年,靳以和郑振铎在北京创办大型文学刊物《文学季刊》。曹禺把他的《雷雨》送到《文学季刊》。曹禺和靳以不仅是好友,而且是换帖的兄弟。靳以看了《雷雨》以后,又送给别的编委看。由于意见不完全一致,靳以又不愿意退稿,所以放在抽屉里。当时,巴老正好到北京去看望沈从文,曾和靳以一起住在三座门十四号《文学季刊》社里,并认识曹禺。一次,巴老和靳以商谈如何进一步为刊物组稿,靳以谈到《雷雨》,巴老便要来看。巴老一口气把《雷雨》读完,几次流了眼泪,推荐给《文学季刊》发表。一贯谦逊的巴老连“推荐”也不承认,他说是靳以给他看的。
巴老与我交谈时,多次谈过曹禺很有才华,他不如曹禺。六十多年来,巴老和曹禺一直是亲密的挚友。在巴老主持文化生活出版社时,出版了《曹禺戏剧集》。粉碎“四人帮”以后,经巴老建议,四川出版了《曹禺戏剧集》。长期来,巴老希望曹禺摆脱不必要的社会活动,把精力放在写作上。曹禺也多次告诉我,他不会辜负巴老的期望,拼命也要写出新作品。遗憾的是后来曹禺多病,长期住医院,只能把健康放在第一位。
1982年,巴金在上海寓所中和曹禺(左)散步
与巴老接触几十年,我深知巴老不喜欢宣传自己,更不愿别人在颂扬他时贬低他的朋友。
1997年10月16日 李致文存:我与巴金(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