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李国煜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致文存:我与巴金(第一卷)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简述李国煜
李国煜,巴金大哥的长女,巴金的侄女。
李国煜出生前,也就是当年的旧历除夕,巴金的祖父李镛逝世。在全家举哀期间,李国煜的母亲面临生产。封建礼教认为,产妇必须搬出城外,否则死者会遇“血光之灾”。李国煜的母亲在这种压力下,搬到城外生下李国煜。这个细节,巴金把它写在小说《家》里。小说中的高觉新,巴金以自己大哥李尧枚为原型。觉新的妻子生孩子,正面临祖父逝世,也因避免“血光之灾”,搬到城外生产,以致死亡。不同的是,巴金的大嫂没有死亡,生下的孩子是李国煜。
李国煜出生在巴金的故居:成都市正通顺街。巴金在1923年离开成都。离开成都以前,李尧枚的长子、四岁半的李国嘉因患脑膜炎去世。巴金很喜欢李国嘉,曾为他写了一首小诗《哭侄》。离开成都时,李尧枚的五个子女,巴金仅见过李国煜,其他四个尚未出生。
巴金和他大哥的感情极深。在大哥的支持下,巴金和他的三哥李尧林先去南京、上海读书,后又只身去法国留学。1931年,李尧枚自杀,给巴金巨大的打击。当时,大哥的子女,除李国煜外,其他四人都很小,尚不懂事。只有李国煜万分痛苦,哭着叫爹爹,并用手去扳李尧枚的眼睛,期望父亲再醒过来。这以后的长时间内,李国煜以日记的方式来倾诉自己对父亲的感情;无论谁提到她父亲,都会引起她伤心甚至流泪。1940年,巴金第一次回成都。当巴金知道李国煜对父亲的感情时,对李国煜产生了一种深厚的、共鸣的情感。
1942年,巴金回成都,在大嫂家住了几个月。时值李国煜在省职业学校毕业,又因平时的郁闷生了一场病,巴金把李国煜带到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李国煜在出版社担任会计,工作认真负责,得到巴金的赞许。她继承了李家几兄弟“讲付出”的优良传统,把自己微薄的工资的大部分寄回家,以供母亲和弟妹的零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巴金和夫人萧珊返回上海,本拟要李国煜同去,李国煜因不愿离母亲和弟妹太远,仍留在重庆。在重庆工作这几年,巴金与李国煜相互的理解加深,感情也更深厚。
李国煜小的时候,父亲为她订了《小朋友》和《儿童世界》。半夜醒来,常看见父亲在读书报。受父亲的影响,她从小爱读书。以后在出版社工作,又与巴金、曹禺、丽尼等作家接触,进一步激发了她读书的兴趣。1980年病退后,更有时间博览中外名著。她是李尧枚子女中读书最多的人。正因为李尧枚子女都爱读书,巴金一心想为他最爱的大哥的子女办一个图书馆。
李国煜先后在《西南工人日报》和四川省科委工作,以认真勤奋的态度,获得同事的尊重。她没有出川,只是在1982年去上海看望过巴金。巴金很高兴李国煜去上海,请李小林到火车站接她。事后,弟妹们开玩笑说,李国煜去上海,受到四爸“高规格”的接待。
2007年12月23日 李致文存:我与巴金(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