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李致文存:我与巴金(第一卷)

犹见巴金——李致散文撷英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致文存:我与巴金(第一卷)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犹见巴金——李致散文撷英

  ◎ 尹在勤

  平生无缘识见巴金,但读过李致先生馈赠的几本散文集,从它们的字里行间,仿佛见到了巴金。这几本散文集按其出版时日,先后是《往事》《回顾》《巴金教我做人》《昔日》,记写的是诸多往事或故人,并不限于巴金,然而对于巴金的惦念、牵挂和敬仰,却像一湾流水,浸润着每一本的册页。每一本都少不了关于巴金的文字,不唯占了绝大的比重,更是浓郁着特有的亲情,亲情淘尽了虚玄和伪饰,熔铸着纯真和至诚。

  翻读李致的这些散文,我忽生联想,想起我曾见过的李致珍藏的那一本掌中宝似大小的相册,里面全是亲属们与巴金的合影。那是五年前,我刚近退休年岁,毅然从象牙塔中走了出来,经友人诚邀,去省国税局《四川税务报》主持副刊编务,从刊头到文稿,得到了蜀中许多大家的支持,李致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他不仅与马老、流沙河等为副刊题词,还为我所求,提供了巴金当时的近照作为副刊刊头。他捧出的正是那一本珍藏的相册。他任我挑选,条件是必须妥善保存归还。我挑出了那一张巴金坐在轮椅上摄于杭州西湖边的近照,回报社编好稿件,发排时亲自去照排室守着扫描后即收回,一周后连同样报一起璧还李致先生,以释李致先生对于那相片的挂念。李致散文中若干篇章,展现的正是这种珍爱之情,是他对四爸巴金的教诲的珍爱,是对巴金品格的珍爱。

  于温馨的亲情中,凸显巴金的人品和文品,正是李致散文一大独特的亮点。巴金的诚实、善良、无私、谦和以及他为文的真切、坦荡、畅达、精深等诸多毫无半点夸张或铺排,而是于朴实的记写当中,像巴金一样地说着真话实话,字里行间巴金的身影和心迹便活灵活现。

  比如写巴金的无私,李致本有许多素材可以尽情铺陈,然而却没有,只如实地述说甚或只选录了巴金的一些来信。试看1980年12月9日的一封信,巴金对李致写道:“今天收到《中篇选》的稿酬。我说过不要稿酬,本想退回,觉得这样也不好。以后坚决不要。屠氏,不要送稿酬了,还是照从前办法,送我一点书,就行了。我在香港三联书店出版《随想录》,首先声明,不要稿费。”又在12月19日信中写道:“那天叫小祝去取你们寄来的稿费,问银行是否扣除所得税,银行说应当由你们扣除。我现在问你,如未扣除,就算由你们代交,我汇还。”当时作为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李致,编发过巴金许多书,包括那套巨型的十卷本的《巴金选集》,就这样遵四爸多次嘱咐,把应付的稿费,转赠给了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和四川有关部门。巴金并不是富翁,李致先生过去摆谈时告诉过我,于今也见于他的散文《巴金的心》等篇。巴金是建国以来唯一没有领取工资仅靠稿费生活的专业作家。且我们还知道,他并非普通专业作家,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这便是李致在散文中揭秘的巴金的高风亮节。

  又比如善良谦和。在巴金那部说真话的大书《随想录》以及在李致的散文中,皆多所展现,兹不赘述。这里我想起一件多有读者知道但却恐少有人品出韵味来的一条社会新闻。前不久报载,成都有一位女士,开设了一家高档茶楼,为求文化氛围,擅自以巴金名著命名,被媒体曝光,有一家出版社甚至声言要起诉其侵权。李致却主动去到那家茶楼,会见了那位女士,看了现场,问明原委,表示对其动机的理解,认为她也是出于对巴金作品的热爱,只不过做法欠妥,改了就好。一场沸沸扬扬的风波悄然平息。这样的处理,我深信正合巴金善良谦和的心情,也体现了李致牢记着遵循着四爸在他年少时就教他的“做人得做好人”的准则。

  淡雅,敦厚,是李致散文的艺术风格。在李致的散文中,写得最为动情的有如《我淋着雨,流着泪,离开上海》那样的篇什。文中述说“文革”中为四爸巴金提心吊胆的情景,偷偷与四爸通信的情景,以及秘密绕道去上海看望巴金的情景,如此凄楚动人,该有千言万语!即使这样的情景,李致却如此节制他的笔墨:家里显得很冷清。造反派封闭了楼上所有的房间,全家被赶在楼下居住。原来的客厅成为四爸和小棠的卧室……没有人来串门。

  萧珊妈妈逝世给家里笼罩了一层阴影。记得我第一次来上海时,到处都有她的身影和笑声……我不敢向四爸提到萧珊妈妈。我只在玻璃板下看见一张萧珊妈妈逝世时的照片:萧珊妈妈躺在床上,全身盖着白布单;四爸站在旁边,穿一件短袖衬衫,左袖上戴着黑纱,两手叉着腰,低着头哭泣。突然感到自己也到了现场,和家人一起给萧珊妈妈告别。

  即使是淋着雨,也是悄悄地;即使是流着泪,也是默默地。李致在结尾时写道,四爸把他的雨衣给我穿上,我们又一次紧紧握着手互道:“保重!”我实在舍不得离开四爸,但我岂敢不按时回到要我“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的“五七”干校?我只得双手提起行李,毅然离开家门,快步赶到公共汽车站。我满脸流着水,是雨水,也是泪水。简约的笔墨勾勒着凄怆的情景,白描式地不修饰,情感却分外浓郁真挚。犹如巴金,写自己在那场浩劫中的遭遇,从不把自己伪饰成反浩劫的英雄,而是真诚地述说着自己在当时与众生一样的种种表现。李致也许并非刻意模仿,却从他的四爸巴金那里承继了这种说真话的笔法。真是文如其人,李致的散文如他处世为人,总是那么平和,从不做作,更不拿腔拿调。

  对于巴金的足迹,从早年、中年到晚年,李致在散文中,皆有间接或直接,或简约或详尽的记述。这些散文,不仅作为艺术品感染着人们,而且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 李致文存:我与巴金(第一卷)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