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别让性格害了你

多疑是躲在人性背后的阴影

别让性格害了你 邢群麟 2594 2021-04-06 02:1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别让性格害了你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多疑是躲在人性背后的阴影

  有一则寓言,说的是“疑人偷斧”的故事:一个人丢失了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从这个假想目标出发,他观察邻居儿子的言谈举止、神色仪态,无一不是偷斧的样子,思索的结果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标,他断定贼非邻子莫属了。可是,不久他在山谷里找到了斧头,再看那个邻居的儿子,竟然一点也不像偷斧者。

  这个人从一开始就先下了一个结论,然后自己走进了猜疑的死胡同。由此看来,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就像一个圆圈一样,越画越粗,越画越圆。最典型的恐怕就是上面这个例子了。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几乎都同这种作茧自缚的封闭思路主宰了正常思维密切相关。

  猜疑似一条无形的绳索,会捆绑我们的思路,使我们远离朋友。如果猜疑心过重的话,就会因一些可能根本没有或不会发生的事而忧愁烦恼、郁郁寡欢;猜疑者常常嫉妒心重,比较狭隘,因而不能更好地与身边的人交流,其结果可能是无法结交到朋友,变得孤独寂寞,导致对身心健康的危害。

  疑心重重,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甚至毫无根据地猜疑他人的人,在猜疑心的作用下,会把被猜疑的人的一言一行都罩上可疑的色彩,即所谓“疑心生暗鬼”。有些人疑心病较重,乃至形成惯性思维,导致心理变态。一个人如果心胸过于狭窄,对同事、朋友乃至家人无端猜疑,不但会影响工作、影响人际关系、影响家庭和睦,还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猜疑是建立在猜测基础之上的,这种猜测往往缺乏事实根据,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毫无逻辑地去推测、怀疑别人的言行。猜疑的人往往对别人的一言一行都很敏感,喜欢分析深藏的动机和目的,看到别的同学悄悄议论就疑心在说自己的坏话,见别人学习过于用功就疑心他有不良企图。好猜疑的人最终会陷入作茧自缚、自寻烦恼的困境中,结果导致自己的人际关系紧张,失去他人的信任,挫伤他人和自己的感情,对心理健康是极大的危害。为此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猜疑之心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因此,消除猜疑之心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之一。

  怎样矫正自己的猜疑心理呢?

  1.自信最重要

  相信自己,相信他人。即在自己的心理天平上增加“自信”和“他信”这两块砝码。首先是“自信”。“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猜疑心理大多源于缺少自信。其次是“他信”,即相信别人,不要对别人抱偏见或者是成见。当你怀疑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想想如果别人也这样怀疑你,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这样去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就能真正去信任别人了。

  注意调查研究。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能听到别人说什么就产生怀疑,不要听信小人的谗言,不能轻信他人的挑拨。要以眼见的事实为据。况且,有时眼见的未必是事实。因此,一定要注重调查研究,一切结论应产生于调查的结果。否则就会被成见和偏见蒙住眼睛,钻进主观臆想的死胡同出不来。

  2.坚持“责己严,待人宽”的原则

  猜疑心重的人,大多对自己的要求不严、不高,对别人的要求倒多少有些苛刻,总是要求别人做到什么程度,不去想一想自己做是否做得到。因此克服疑心病必须从严格要求自己做起,不要对别人有过高的要求,更不要因为别人达不到,就认为人家存在问题,那样必然会妨碍你对别人的信任。因此,坚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原则,这也是克服猜疑心的一条重要途径。

  3.采取积极的暗示,为自己准备一面镜子

  平时,不要总想着自己,想着别人都盯着自己。而要对自己说,并没有人特别注意我,就像我不议论别人一样,别人也不会轻易议论我。而且,只要自己行得正,站得直,又何必怕别人议论呢?有时不妨采用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别人说了我又能如何呢?只要自己认为,或者感觉到绝大多数人认为我是对的,我的行为是对的就可以了,这样,心理的疑心自然就会越来越小了。

  4.抛开陈腐偏见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偏见可以定义为缺乏正当充足的理由,而把别人想得很坏。”一个人对他人的偏见越多,就越容易产生猜疑心理。我们应抛开陈腐偏见,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印象,不要以自己头脑里固有的标准去衡量他人、推断他人。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必要时应调换位置,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想想。这样,我们就能舍弃“小人”而做君子。

  5.及时开诚布公

  猜疑往往是彼此缺乏交流,人为设置心理障碍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于误会或有人搬弄是非造成的,因此一旦出现猜疑,与其自己去猜,不如开诚布公地和对方谈一谈,这样才能消除疑云,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别让性格害了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