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苦肉计?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太平洋战争三:不宣而战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难道是苦肉计?
珍珠港事件已过去70多年,有一桩历史悬案,始终为无数历史学者乃至老酒这样的普通军迷津津乐道,争论不休。那就是,日本袭击珍珠港,美国事先知道吗?珍珠港事件难道是罗斯福为了获得民众支持美国参战而精心策划的“苦肉计”?
1995年9月5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接到一位名叫海伦·哈曼女士的来信。在这封信中,海伦披露了有关珍珠港事件的一些细节,她说:
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不久,罗斯福总统紧急召开了一个由极少数军官参加的秘密会议。总统在会议上透露了一个惊人消息,美国高层已经知道日本海军将要偷袭珍珠港,由此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他命令与会者,尽快准备将一批医务人员和急救物资集结到美国西海岸的一个港口,随时待命启运。罗斯福总统特别强调,禁止将会议内容向外透露,包括珍珠港的军事指挥官和承担该项工作的红十字会官员。面对与会人员的惊讶与不解,罗斯福进一步解释说,只有当美国遭到攻击时,犹豫不决的美国民众才会同意他宣布国家投入对日本和轴心国的战争。
海伦女士的这封信提供了以下重要信息:一、罗斯福事先知道日本要袭击珍珠港;二、为了尽快补充珍珠港因遭遇袭击而造成的人员与财产损失,罗斯福提前做出了详细的安排部署;三、罗斯福的部署仅限于向珍珠港地区派遣医务人员和急救物资;四、罗斯福不想张扬这件事情,让与会者严格保密;五、罗斯福认为只有在美国遭到攻击时,民众才会同意他宣布美国参加战争。
如果海伦女士信中反应的内容属实,从上述五点可以看出,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前,罗斯福做出的决策很奇特。明知道日本人要打自己,却摆出一副被动挨打的架势,伸着脖子让敌人打,连挨打之后的膏药都准备好了,目的就是为了唤醒民众,此即为“苦肉计”!
“二战”之后,对于珍珠港事件是否为罗斯福所使“苦肉计”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海伦的信件披露之后,立即在美国掀起轩然大波,再次让人们对疑窦丛生的珍珠港事件提出了新的质疑:珍珠港事件前,罗斯福等人到底都干了些什么?
那么,海伦女士这封信真的可靠吗?有两个细节使得人们有理由认为,这封信的内容可能是真实的。
第一,哈曼的父亲史密斯是当时美军陆军部负责后勤保障的副主管,信中涉及的内容都是有关后勤方面的,说明他知道的内容仅限于此。如果海伦是在编造谎话,为什么不把谎话说得大一些,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内容呢?
第二,海伦女士的信发表后,美国红十字会夏威夷分会的工作人员在查阅该会1941年至1942年财政年度的有关文件中,意外地发现美国红十字会和美军后勤医疗部队,在珍珠港事件前一两个月曾进行过非常规的人员和储备物资紧急调动。例如,在那段时间里,夏威夷分会通过正常渠道从国家红十字会总部得到了价值25万美元的医疗急救物品,同时还通过其他秘密渠道接收到价值5万美元的药品和物资。
1941年11月美国红十字会总部的月度报告也显示,那个月夏威夷分会共接收了2534名医护人员,其中1505名是被秘密调去的临时人员。有关人员还从当时任夏威夷红十字分会会长阿尔弗雷德·卡瑟尔的弟弟威廉·卡瑟尔的日记中发现,12月6日夏威夷分会的全体人员奉命战备值班。在战斗人员都在喝酒、跳舞、唱歌的时候,这些辅助人员却严阵以待,这难道不显得有些诡异吗?
认为是“苦肉计”者还提出了一个观点,为什么作为未来海战主力的美军航母和大部分重巡洋舰恰恰在遭袭时不在港内,从而躲过了日本的袭击?巧也不能巧成这样吧!
作案动机很明显,也不乏旁证。一切似乎都表明,罗斯福以一个舰队的代价换来了美国人对日本和德国宣战的结果,让孤立主义的绳索不解自开。他确实在搞“苦肉计”,才使得日本袭击珍珠港获得成功,“苦肉计”似乎是存在的。可是物证呢?
对此,老酒也想说说自己的看法,尽管这些看法会有很多人反对。但反对也要说,不说不痛快。通过对一些事实的分析加上一些常理的推断,老酒认为罗斯福实施“苦肉计”的可能性不大。主要理由有以下10条。
一、怀疑者提出的最充足的理由是,罗斯福在得知日军要袭击珍珠港的消息后,通过海军作战部部长斯塔克上将通知金梅尔把3艘航空母舰以及一些重巡洋舰调出,从而导致日军袭击美军航母的计划落空。
前文提到,那3艘幸运的航空母舰绝不是头一天才出港的。“萨拉托加”号航母之前早已赴美国西海岸维修,而“企业”号和“列克星敦”号也是在之前就派出向中途岛和威克岛运送飞机。按原计划,12月7日当天“企业”号是要返回珍珠港的,只是由于天气恶劣耽误了行程才没及时赶回,哈尔西为此还曾暴跳如雷。也就是说,如果不发生意外,哈尔西和“企业”号本应该在港内挨炸的。罗斯福再牛,也不可能提前预测到哈尔西会遇上意外的恶劣天气。
再说,作为美国陆海军总司令的罗斯福是战略家而不是战术家,美国前线部队的具体作战指挥也不直接听命于总统。也就是说,美国总统是从来不直接指挥军队的,虽然名义上是总司令。如果真是罗斯福作案,这绝对不是他一个坐着轮椅的残疾人能独立办成的,他肯定需要大量的“帮凶”,也就难保不被泄露出来。试想,如果总统突然亲自下令调开几艘军舰,即使越过海军部,但是作战部的人一定会觉得奇怪,因为这不合正常的规矩。如果开战前几天罗斯福真那么做了,一定会留下大量的相关线索。举个例子,干这些事绝对不能跨过斯塔克,事实上,珍珠港事件之后不久,斯塔克就被免职。如果斯塔克是帮凶,罗斯福肯定不敢这么做,他会害怕同案犯斯塔克把幕后的他供出来。
实际上,包括海军部和海军作战部,都不会直接指挥到太平洋舰队的具体舰艇,能够指挥它们的,只有当时的太平洋舰队司令官金梅尔。金梅尔一直到死,都在为自己应付的责任竭力开脱,他没有义务为罗斯福去保守机密。
事实上,金梅尔对罗斯福怀有刻骨的仇恨。除了自己被免职的因素,他的两个儿子曼宁和汤姆都是在太平洋舰队服役的潜艇军官。曼宁在菲律宾战死之后,得到消息的金梅尔当时说:“那些事终于发生了,‘猪崽子’杀死了我的儿子!”“猪崽子”就是指罗斯福。如果罗斯福通过金梅尔下达过让航母和重巡洋舰提前离港的命令,金梅尔肯定早吆喝起来了。
假如真有这样的命令,不管下达给谁,即使罗斯福亲自下命令给舰长,这秘密你封得住一时,封不住一世,一旦有人泄露,罗斯福势必马上下野,并为全国人民所唾骂,从而诞生一个“珍珠港门”之类的丑闻事件也未可知。
二、按照当时海军主流的军事理论,战列舰无疑是海战的绝对主角儿。除了杜黑、米切尔、山本五十六、哈尔西等少数人,大部分海军将领只是将航母作为海战的辅助力量来看待的。即使到了太平洋战争即将结束的冲绳岛战役,以指挥航母作战著称的斯普鲁恩斯还在幻想派出6艘战列舰,与濒死出击的“大和”号来一场舰炮对轰——老酒也一样盼望——可见大舰巨炮主义在海军高层中的根深蒂固。罗斯福是政治家和战略家,但绝对不是战术家,他对军事战术的理解不可能那么超越时代,也不可能对海战未来的主角儿航空母舰有着那么清醒的认识。也就是说,即使舰只外调是罗斯福直接或者间接发出的指令,应该调出的也肯定是战列舰,而不是航母。
从前文一个细节,也可以看出这一点。金梅尔曾经到华盛顿就太平洋舰队的兵力调动与罗斯福有过时间不短的对话,两人说来说去提到的都是战列舰,而对航母只字未提。在英国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在新加坡被日本海军航空兵干脆利落地送入海底之后,丘吉尔流泪之余说了这样一句话,“整个太平洋和印度洋上已经没有了美国和英国的主力战舰,日本人现在是那里的主人”。要知道,当时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美国那3艘航母还都健在呢,英国人自己在锡兰也有1艘航母!丘吉尔当过海军大臣,罗斯福也当过海军部部长助理,在他们眼里,应该是只有战列舰才能算主力。
三、对海伦女士信件的解疑。如果说美国对战争即将来临没有一点警觉,那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美国对日本要进攻自己早已心知肚明,关键在于对日军进攻方向和进攻时间的判断。就战争爆发点而言,美国的判断还算基本正确,菲律宾、泰国、马来亚、关岛、威克岛都猜对了,只是漏掉了一个珍珠港。即使海伦女士反映的是事实,也不能说明罗斯福就知道了珍珠港将遭袭。罗斯福知道战争肯定会爆发,不管哪里发生战争,那些人员和救援物资都是需要的。之所以将那些人员和物资先调往珍珠港,也是因为珍珠港在罗斯福眼里是坚不可摧的,那些物资放在那里最安全。那里离可能发生战事的前线也最近,便于将来菲律宾、关岛、威克岛等地遭到攻击后能够更快地运过去。再者老酒一直感觉,海伦女士信中提到的细节本身就存疑。罗斯福不可能亲自开会安排这样的小事情。作为一个大国的总统,他要干的事多着呢!退一万步讲,就是亲自出面安排,老谋深算的罗斯福也不可能把话讲得如此直白。一句话,这些物资的准备是未雨绸缪,但不一定是为了珍珠港,也不一定是罗斯福亲自下的令。
四、当时美国所能破解的只是日本的外交密码,对于军事密码的破译还要在几个月之后,中途岛海战之前。事实上,即使到了那时,也仅仅是能破译一部分,做出正确判断还需要对之进行研究分析。就当时而言,美国对于日军军事密码的破译仍然是无能为力。前文用了大量篇幅详细介绍日军的保密工作,那些保密措施安排得还算准确。换个角度来看,开战的准确时间和地点甚至连东乡茂德、贺屋兴宣这样的内阁外相、藏相以及在美国的野村和来栖都不知道,罗斯福不知道也是情有可原的了。
五、还有一种观点提出,在遭到袭击之后,美军以惊人的速度将击沉的军舰打捞出水,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修理好,使这些军舰的战斗力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有质疑者指出,当这些军舰开始维修和改造时,工人发现什么都是现成的,包括图纸、武器、雷达都是准备好的,好像在有意等待这一天似的,这难道不是事先就有预谋吗?
老酒认为,这种说法更站不住脚。珍珠港作为美国太平洋上最大的海军基地,这些条件可以说都是最基本的。难道非要找不到图纸,材料和物资都不凑手才算真实吗?要怪也只能怪南云鼠目寸光,没有发起第三波攻击去摧毁那些船厂和设施。需要提醒的一点是,珊瑚海海战之后,日本受伤的“翔鹤”号和“瑞鹤”号航母进港维修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错过了关键的中途岛战役。而对于同样在珊瑚海海战中遍体鳞伤的“约克城”号航母,一般人的概念是没有3个月根本修不好,但事实上在尼米兹的督促下,该舰3天时间就恢复了战斗力,并作为“奇兵”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在战争中发挥了扭转乾坤的关键作用。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美国的基础工作做得很好,也彰显其工业和技术能力的强大。
六、罗斯福第三届总统任期期满之后,又参加了下一任总统的竞选。为了赢得选民,健康状况已很糟糕的罗斯福不惜坐着轮椅远涉重洋,到太平洋会见麦克阿瑟和尼米兹,以争取选民的同情和支持,可见其对自己政治生命的极度重视。一旦被大家得知,珍珠港几千条性命是罗斯福这样卖乖断送的,别说政治生涯,罗斯福真可能像赫尔说自己的那样,“被愤怒的人们活活打死”。
作为“二战”盟军领袖,我们相信罗斯福是伟人。从他的性格和人生经历分析,放任舰队被毁和几千名士兵被残杀,罗斯福干不出来。当然这一点希特勒和松冈洋右肯定不同意,他俩多次说过,罗斯福这个恶棍是什么事都能干出来的。
七、如果是苦肉计,拿珍珠港做赌注似乎太大了。与第二点类似,当时美国已经知道日本要发动进攻。这个进攻行为一旦发生,不管在菲律宾,还是在关岛、威克岛,其对美国民众产生的爆炸性效果是一样的,再搭上珍珠港实在没必要。1898年的美西战争中,仅仅被西班牙炸沉了一艘战舰(还不一定是西班牙炸的),整个美国就翻了天。退一万步讲,即使罗斯福事先得到了准确的消息,他完全可以把战列舰、航空母舰、重巡洋舰都开出去,留下一些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给日本人当靶子炸,甚至把这些也开出去只留下一些辅助舰只让他们炸,最后对于民众的效果都是一样的。不过那样很可能弄巧成拙,使得基地设施和储存的石油遭到轰炸,让日军达成意想不到的战略效果。
如果罗斯福再黑一点,他完全可以“挖下陷阱等虎豹”,在珍珠港门口打日本人一个措手不及,就像后来尼米兹在中途岛那样。任何一个不太弱智的美国人都会明白,罗斯福很想,但绝对没有能力把日本舰队拉过来数千公里,放在自己家门口打的。
拿一个生活事例来假设。如果准备放一笔钱在一个地方去引诱一个小偷,我们放10万元和100万元的效果应该没什么本质区别。说得再严重一点,我们经常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但真正要引诱一头狼,我们很可能会放出一只羊,而绝不会真把孩子放在那里。
还可以回忆前文提到的一个细节,那就是在打电话给赫尔,告诉珍珠港遭袭,要求国务卿把日本人“客客气气地打发走”后,罗斯福坐在那里沉默了足足有18分钟。罗斯福这样表现有两种可能。一是他已经知道了珍珠港要遭受袭击,这一切都是演戏给大家看,那他的演技实在是太好了,即使如此,他沉默3分钟足够了,一堆事等着他去干呢。二是他真不知道珍珠港将会遭到袭击,他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彻底打蒙了。老酒作为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倾向于后者接近事实。
八、珍珠港并不仅仅是珍珠港。日本袭击事件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夏威夷周围,损失的也不仅仅是几艘军舰、几百架飞机和几千条人命,而是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在开战后的半年时间里,由于在珍珠港受到巨大损失,美国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太平洋的制海权被日本人完全控制,战争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南方地区以及威克岛、关岛、拉包尔的陷落都与此有关,菲律宾更是一直坚持到1942年5月才失守,才有了8万美菲军的投降,也才有了惨绝人寰的“巴丹死亡行军”。如果太平洋舰队还健在,何至于此,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呀?!罗斯福估计不敢开如此大的玩笑,他有那么大的胆子吗?
尽管在美国海军的战略思想上,很早以来就认为日本有袭击珍珠港的可能,但由于日本攻击南方的意图过于明显,而且通过破译电文得到的情报,这种意图愈来愈清楚,这样就使得“夏威夷会被袭击”的想法变得越来越淡薄,从而自然而然地放松了警戒,恐怕这也是“顾此失彼”的人之常情。
九、在西方人的眼中,生命权始终排在第一位。美国是个人权至上的国家,可能大家都看过《拯救大兵雷恩》,为了一个人的生命就可以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又怎会放任不管,去损失几千条生命呢?
十、一些西方的专家也认为并非阴谋。“美国的太平洋基地为什么毫无防范?”英国记者和历史学家马克斯·黑斯廷斯在他的《地狱》一书中写道,“这个问题至今仍然困扰着人们”。黑斯廷斯否认了时任总统罗斯福明知珍珠港会受到攻击,而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并借此使得美国介入“二战”的说法。但他认为,美国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至少当时是不称职的,他们没有保证珍珠港和其他太平洋基地处于全面防御状态。
已故马里兰大学教授戈登可能是研究美国珍珠港事件最权威的人士之一。他认为核心问题在于,美国政府根本不相信日本即将侵略自己的警告。他在《在我们熟睡的黎明:珍珠港未被告知的故事》中写道:“这个自负的判断是珍珠港悲剧的根源。”
但是,仅仅凭借上述10条理由认为不是“苦肉计”,为时尚早。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在他的著作《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中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的阴谋,他曾经做过这样的描述:
早在1941年11月26日袭击发生前两周,罗斯福就收到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珍珠港即将遭遇袭击”的紧急警告。罗斯福的反应是遣散了珍珠港舰队的空中防御,以确保日本人偷袭取得成功。对珍珠港的灾难性袭击造就了罗斯福梦寐以求的开战理由,这是一场创造新美帝国的战争。丘吉尔11月26日写给罗斯福的信函,是两人通信中唯一以“国家安全”为理由至今尚未解密的文件。
对于美国人“自揭家丑”的行为,“犯罪分子”日本人也来凑热闹。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对此也大肆渲染。在参谋本部作战课课长服部卓四郎的《大东亚战争全史》,以及日本驻美国使馆海军副武官实松让的《偷袭珍珠港前的365天》中,两人都称美国人可能事先已经知道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企图,暗示日本是在美国人的“引诱”下被迫发动了对珍珠港的袭击。这种说法,无非是想把发动战争的责任推到美国人身上而已。
费了半天口舌,仍无最终结论。因为不仅仅是丘吉尔的信,就目前而言,最权威的美国国家档案馆对珍珠港问题的相关档案依然没有公开。在有关档案解密前,人们会一直追问珍珠港事件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真相,不过暂时也难有准确的答案。
被降为海军少将的金梅尔从未放弃为自己的昭雪而战斗。“我的主要使命,是使整个珍珠港事件曝光,支持我活下去的正是这点。”这位不屈不挠的将军在1966年,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两年,曾对美联社说:“我不知道全部情况是否会水落石出,所有能证明他们有罪的文件都被销毁了。”但金梅尔相信历史终将为他平反。1968年5月14日,86岁的金梅尔心有不甘地离开了人世。
但愿老酒可以比金梅尔幸运一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事情的真相! 太平洋战争三:不宣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