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情商与生产率:给管理者的心理课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一、职业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职业健康心理学的出现和兴起源于心理学学科的推动。早在1913年,著名美裔德国心理学家MunsterbergH就在事故预防方面开展研究。Laird强烈建议经理们必须成为自己的心理学家,以降低工作疲劳、发展他们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且改善和提高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们在工作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工作对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影响日益扩大;而日益变革的经济和组织环境也通过工作全面影响到人们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所以,心理学家更是有责任发扬传统,运用自身学科特点,协助管理者建立健康的工作环境,使职场上的人能运用聪明才智,创造出高绩效,获得满意、幸福的生活状态。目前,许多心理学家已经广泛参与到增进工作安全性和提升工作者身心健康的研究中。工业与组织心理学者,都开始关注如何减少工作压力、减少工作场所压力源对个体身心伤害等方面的研究,并且通过严谨有效的实验设计,验证各种职业健康因素对工作者的影响,从而深入探究与工作者职业健康有关的心理过程和发生机制,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说和干预措施。
1.职业健康心理学在欧美
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由于受到所在国或地区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在全球达成一个基准的定义是需要时间的,职业心理健康心理学也不例外。如今,关于职业健康心理学,北美的观点与欧洲的研究可以说是基本一致的,但还是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差异。
欧洲的传统是从各种各样的应用心理学中汲取程序、实践和方法学的东西。
图5-1欧洲职业健康心理学的基础
北美的定义包括的心理学观点则是借助像职业与环境健康、自治行为、社会学、工业工程学、人类环境学和经济学这些学科的内容。因此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和美国心理学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提出的职业健康心理学的定义为:主要研究心理学在提高工作者工作生活的品质,保护和促进工作者的安全、健康和幸福等方面的应用。其中的“保护”主要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尽量避免工作者暴露在工作场所的危险里。“促进”主要是指训练工作者掌握知识和资源来提高他们自身的健康水平以及抵抗工作环境危害的能力。职业健康心理学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工作场所中工作者身体(如安全、健康)、心理(满意、幸福)和精神(如成长、归属)的平衡,去除工作场所中可能威胁到工作者身心的危险因素(如不安全的工作环境、不当的工作流程、不适的管理方式、模糊的角色设计等),达到员工与组织双赢的目标。
图5-2北美职业健康心理学的基础
关于职业健康心理学的性质和范围的争论业已明朗,而且学术界和从业人员已经就该学科的目的和任务达成的共识为:“职业健康心理学的重心是创造一个健康的工作场所,让人们在这样的工作场所中生产、服务、成长和得到重视”。因此,健康的工作场所是“人们运用他们的天赋和才能取得最大成就、获得最大满足和幸福的地方”。Cox等人(2000)在界定学科时提出的职业健康心理学的特征包括:
(1)是一门应用学科;
(2)以证据说话;
(3)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4)具有参与特征;
(5)重点在于干预,尤其强调初级预防,也就是针对问题的根源;
(6)跨学科;
(7)在法律框架中操作。
在具体的研究领域,Sparks等认为职业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应该包括工作不安全感、劳动时间、劳动支配和管理风格四个主要领域。Landsbergis认为在职业健康心理学的研究中,应该使用标准化的工作压力问卷和生理指标反映工作中的压力和应激状况,职业健康心理学家、健康教育者、生物工程学者、流行病学家、职业病医师等各个相关学科的研究者要共同合作,还应该对工作者的补偿和误工进行经济成本评估。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则从社会、组织、职业对工作者健康的影响出发,指出职业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主题应由以下三个核心基础构成:①监督和调查组织中职业风险因子(如高强度工作、低工作支配、工作不安全感、工作时间延长等)的流行情况;②组织发展和改变(如组织重组、组织缩减、柔性管理、组织中的妇女和少数族裔)对工作者健康和安全的影响;③关于工作者健康的现场干预研究(如工作再设计、压力管理、工伤康复、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等)。根据2006年的一项报告显示,研究者分别把工作压力和应激、工作边界、工作场所安全、工作场所暴力和不文明、职业健康和幸福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虽然职业健康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日益扩展和深入,但纵览其研究领域的两部圣经《The Hand book of Work and Health Psychology》和《Hand book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发现,有关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工作—家庭关系、工作场所暴力以及实证研究中所涉及的个体、组织和环境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始终是相关研究者,特别是心理学背景的研究者长期关注的焦点。
心理社会危害是由国际劳工局1986年提出的,一方面根据工作内容、工作组织和管理以及奇特环境和组织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定义心理社会因素;另一方面根据员工的竞争力和需求来界定这些因素。心理社会危害与心理社会活动领域的不平衡有关,也指那些相互作用的心理社会因素,它们通过员工的认知和体验对员工的健康造成危害性的影响。心理社会危害的一个比较简单的定义则是这有可能造成心理或生理的工作设计和管理、其社会和组织背景等。大量的研究显示缺乏反馈、不适当的评价、沟通不畅、工作不安全、超时工作和飞扬跋扈的管理方式是许多员工关切的问题。有很多模型可以用于评估和管理心理社会危害对员工和组织的健康与安全、生产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一般的组织氛围的相关性。
2.职业健康心理学在中国
1983年,中国成立了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主要关注的是我国职业安全健康和安全生产事业、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其前身是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协会理事会设有管理科学等17个专业委员会和地质勘探安全等8个分会。2015年,该协会成立了第一届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
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以出口为导向的采用OEM贴牌生产方式的企业官方开展ISO18000和SA8000的认证,前者为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生产产品的环境安全的标准,后者是职工的人权标准。这两个标准,还基本上是涉及保护员工最基本的底线标准,远未涉及工作场所员工的心理安全和幸福。
成立于1985年的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宗旨是团结全国心理卫生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教育学界等科学工作者开展心理教育、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为促进心理卫生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健全人格,维护和提高人民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道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预防心身疾病,促进心理卫生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心理卫生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心理素质。
2011年4月18日成立的中国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隶属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是经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审批设立的职业心理健康促进领域的专业协会。中国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专委会的宗旨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整合职业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人类工效学等学科以及组织管理实践领域的力量,以务实、创新、融合为原则,积极推进职业心理健康管理体系与规范,促进劳动者心理健康与心理资本增值,推动组织的健康和谐发展。
该专委会职能包括以下几项:
(1)围绕职业健康心理学的相关领域,推进职业健康心理学相关理论,实证与应用研究的深化,为职业心理健康促进提供有效支撑。
(2)开展国内外职业健康心理研究学术交流与实践考察,收集并推广职业心理健康促进的最佳做法,创新职业心理健康促进的新模式、新策略、新方法。
(3)借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构建职业心理健康管理体系的标准与规范,推动职业心理健康促进在各类组织中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运行。
(4)开发职业心理健康调查系统,定期实施职业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监测,发布中国职业心理健康状况的绿皮书。开发职业心理健康促进的知识、方法、工具,构建分层分类的职业心理健康促进的知识平台。
(5)面向各类组织,开发职业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训与认证体系,定期开展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专职和兼职人员培训,提升职业心理健康促进的专业技能。
(6)承担职业心理健康促进相关课题的研究,开展职业心理健康促进各类公益性的咨询和服务。
(7)建立职业心理健康效果评估体系,追踪职业心理健康促进的效果,提升职业心理健康促进的效力。
中国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专委会提供的服务有:员工心理管理体系的构建、组织心理健康状态的系统评估和员工心理健康促进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等三大类。
2011年11月,中国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与复旦大学合作举行了“中国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与心理管理实践论坛”。论坛的主题包括:中国公务员、警察、企业员工职业压力管理模型构建,团体心理辅导在职业心理健康管理中的运用,心理管理:概念澄清与体系构建,心理管理与组织健康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全球职业心理健康管理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员工心理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等等。2012年,该委员会与中国石油中心医院、中国石油集团石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中心合作举办了第二届研讨会,论坛的主题包括: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心理建设,情绪劳动者的行为特征及抗逆力模型研究,组织文化与企业心理资本,企业心理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落地,心理契约管理与组织绩效提升,员工心理健康促进方案构建的研究等。
总体上说,在中国,心理学还远未进入到职场,现代心理学的理念和知识还远未在人群中普及,即使是一位社会科学的博士毕业生,其心理学素养也是极其贫乏的。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更多地注重经济的数量增长,由于资本力量的强势和就业的压力,职业健康心理管理在我们的各类组织中都是非常薄弱的,远未构建起中国自己的职业健康心理学理论体系与实践的总结。一些中国学者们努力于介绍西方的职业健康心理学的理念与方法,缺少真正有效的大规模的组织实践。 情商与生产率:给管理者的心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