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情商与生产率:给管理者的心理课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探索的领域。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其中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为主。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人的心理现象就是心理活动,无论在学习、工作中,还是在娱乐、休息中,每个人都会有种种心理活动产生。正是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与调节下,我们才能进行各种活动,实现活动的目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心理活动是我们第一个直接接触、认识和体验的现象。但是,心理又是宇宙间最复杂而又最奥妙的现象之一,恩格斯曾把它誉为“物质的最高的精华”。心理现象丰富多彩,绚丽多姿,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把它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两大方面。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人对现实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例如,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你来到户外锻炼,当微风拂面时,你会感到凉爽,阳光照在身上又感觉很温暖。此时空气中不时送来阵阵清香;环顾四周看到五颜六色的东西,还可听到各种声音……凉爽、清香、五颜六色、各种声音都是外部世界作用于我们眼、耳、鼻、舌、身各感觉器官所产生的感觉。感觉是人最简单的认识活动,但却是我们认识的起点和基础。感觉所提供的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当你进一步感觉到周围事物的意义时,辨认出风的凉爽、空气中花草的清香、鸟的鸣唱、汽车的轰鸣声等,这时你对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就转化为对事物整体的知觉。当你回到家中,户外感受到的一切还会“历历在目”,这就是记忆。记忆是人在头脑中保留对以前感知过的对象或现象的映象。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事物的表面特征,还能间接概括地反映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特征。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和言行,了解其内心世界;人们可以通过对古代化石的研究,进而推知远古时代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情景,这是凭借思维实现的,思维是认识的高级形式。人不仅能再现亲身经历过事物的形象,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创造新事物的形象,这就是想象。通过想象,我们不仅能设计未来发展的宏图,也可以在头脑中重构几千年前人类生活的图景,还可以进行文学艺术上美的创造。总之,以上提到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都属于认识过程。认识过程就是人脑接受、储存、加工各种信息的过程。
(2)情感过程。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过程中对事物的态度体验。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并不是无动于衷、冷漠无情的,总是要对之采取一定的态度,产生某种主观体验,如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失去亲人的悲伤,对不道德行为的憎恨等等。据说,1824年5月,贝多芬的《D调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第一次演奏,当这两首充满爱国之情的交响曲演奏一结束,全场就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在场的许多人都感动得泪流满面。巨大的成功、震撼人心的场面,使贝多芬激动得不省人事。这种强烈的激情就是情感的体现。2016年8月21日,巴西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当中国队在先输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逆转取胜,后三局的比分分别是2517、2522、2523,很是艰难和激烈,时隔12年后再次获得奥运会冠军。现场的和电视机、电脑、手机屏幕前许多中国人激动、感动地大声呼喊,70年代前出生的老女排的球迷们泪流满面。
(3)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人对客观事物不仅要感受它,认识它,同时还要处理它并改造它。人们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还要制定计划,选择方法,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才能实现预定目标。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通常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但我们不能半途而废,要迎着困难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就要启动人的意志过程。
认识、情感与意志这三者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认识是情感和意志的基础,只有正确与深刻的认识,才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所谓“知之深,则爱之切”;另一方面,情感和意志又会影响认识活动的进行与发展,因为情感和意志既在人的认识中起过滤和动力的作用,又是衡量人的认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样,情感也会对意志行为产生推动作用,而意志行为又会有利于丰富和升华情感。因此,各种心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2.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关于人的行为活动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个性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和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制约着个体所有的心理活动,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个性的社会实质。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如有的人观察细致入微,有的人想象力奇特,有的人擅长语言表达,有的人音乐上显露才华,这是能力上的差异;在性情、脾气方面,有的人活泼好动,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反应敏捷,有的人反应缓慢,有的人暴躁,有的人温柔,这都是气质上的差异;在对人对事上,有的人朴实肯干,有的人懒散拖拉,有的人大公无私,有的人斤斤计较,等等,这是性格上的差异。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核心,它反映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心理现象虽然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但它们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一方面,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如果没有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没有对外界事物的情感体验,没有对客观事物的积极改造的意志行动,人的性格、能力、信念、世界观是不可能实现的;另一方面,已形成的个性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使人的各种心理过程总带有个人的色彩。事实上,既没有不带个性特征的心理过程,也没有不表现在心理过程中的个性特征,二者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
3.心理学的任务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应用心理学家们还有第五个目标——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的第一个任务是描述发生的事情。也就是对行为进行精确的观察,心理学家们把这个称为他们的数据。行为数据(behavioral date)是关于机体的行为与行为发生时环境的观察报告。当观察者进行数据收集时,他们必须选择一个适宜的分析水平,并且设计出能保证客观性的度量行为的方法。心理学家们从最宽泛最概括的水平到最细致的水平来收集数据,在每个水平上的分析都产生他们希望最终得到的有关人性的复杂肖像的基本信息。如今,心理学家们已经发展出许多技术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
心理学的第二个任务是解释发生的事情。在许多心理学的领域中,中心任务都是找到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常规模式,心理学家希望发现行为是如何工作的。心理学的解释通常承认大多数行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一些因素在个体内部起作用,比如基因构成、自尊、动机。这些内部决定因素叫做机体变量(organismic variables)或秉性变量(dispositional variables)。有一些因素在外部起作用,如当我们陷入交通堵塞时变得愤怒。这些行为很大程度上被个人之外的事情影响。对行为的外部影响是环境变量(environmental variables)或情境变量(situational variables)。心理学家们在解释人的行为时,几乎总是同时考虑这两种因素的影响。
心理学的第三个任务是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心理学中预测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比如,如果我们相信一个人是内向沉默的人,那么我们就可以预测这个人被要求和一个陌生人共处时会感到不舒服。一个科学的预测是基于对事件互相关联方式的理解,它指出是什么样的机制把那些事件与特定的预测物联系起来。一个因果预测详细地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行为将会改变。
心理学的第四个任务是控制发生的事情。控制意味着使行为发生或不发生——引发它,维持它,停止它,并影响它的形式、强度或发生率。对于许多心理学家来说,控制是最核心的、最激动人心和成就感的目标,因为它为心理学提供了帮助人们改进生活质量的途径。从这个角度看,心理学家是相当乐观的群体,他们认为任何不受赞赏的行为模式都可以通过适宜的干预而得到修正。 情商与生产率:给管理者的心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