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成都街巷志(上册)

东玉龙街附西玉龙街

成都街巷志(上册) 袁庭栋 3073 2021-04-06 02:13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上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东玉龙街附西玉龙街

  在城市的街道命名中,凡是名称相同而仅以东西或南北来区别的街道,绝大多数都是两条街道相互连接的,或者是与一座建筑两侧相对的。可是成都的东玉龙街和西玉龙街不同,虽然是一东一西,它们之间还隔着几条街。从西玉龙街去东玉龙街要经过玉带桥街、白丝街、忠烈祠西街、太升南路、康庄街。这种情况在今天会感到难以理解,可是在过去却很好理解,因为过去的成都是一城两县,东边是华阳县,西边是成都县,各有一条玉龙街并不奇怪。与此相似,两个县还各有一条红石柱街,各有一组上、中、下河坝街,各有一条娘娘庙街,各有一条青龙巷,各有一条坛神巷,当时人并不会感到混淆而难以区分(关于一城两县的划分见“正府街”)。

  20世纪50年代四川省新华书店员工的合影 朱缨提供

  由于西玉龙街与玉带桥街一道形成了市中心的一处交通要道,所以为成都人所熟悉。东玉龙街在改革开放之后也曾经一度为很多人所知,因为在它与玉沙路之间曾经有一个很大的大发家电市场。在它的对门,曾经是四川省新华书店所在地。改革开放之后,在书店大楼中又曾经有过成都最著名的民营书市。

  可能是一种巧合,曾经是四川省新华书店所在地的东玉龙街与西玉龙街在过去都曾经和四川的书籍报刊印刷与发行有关。

  清同治十年(1871),四川官书局在东玉龙街成立,创始人岳威信,因为设在成都,故而一般人都称为成都书局。这是成都最早开办的官办出版发行机构。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官方在四川官书局的基础之上,于东玉龙街设立了官报书局,购置有铅印与石印设备,筹备专门印刷《四川官报》(在还没有报纸发行之前,官报相当于官方散发的内部新闻公报,内容包括上谕、奏折、公文、论说等,以册页形式散发)。次年,由四川总督府名义主办的四川历史上第一张官办报纸《四川官报》正式出版。后来官报书局改名为官立印刷局,在印刷官报的同时也印刷书刊。辛亥革命以后,《四川官报》与《成都日报》同时停办,但是官立印刷局发展成了四川印刷局,是当时成都较大的印刷厂之一,一直到1925年才停办。

  1904年的《四川官报》 四川省图书馆藏

  1906年的《成都日报》四川省图书馆藏

  光绪三十年(1904)十月初十,为了庆祝慈禧太后生日,成都历史上第一张日报(每旬首日停刊一天)《成都日报》在官报书局创刊,由官报书局总办钱叔楚兼任社长。《成都日报》一直到清政府垮台、四川军政府成立之后,即1911年12月1日才停刊,一共出报7年,是清末成都出报时间最长的一张日报。我们今天要了解清末的成都,它是极为重要的资料来源。《成都日报》用铅字排印,也是成都第一份报版形式的报纸(过去在成都出版的各种“报”都是装订成册的书刊形式,而不是平面的报版形式),相当于今天的小16开,双面印刷,每日4张8页,其宗旨是“开辟商民风气,灵通中外新闻”,但是不议论国事,不评论人物,每天都有米价、丝价等物价信息。从1911年5月开始,还出版专页副刊“文苑”。

  成都著名风味食品“金玉轩醪糟店”早期开设在东玉龙街,后迁盐市口。

  成都古旧书店部分老同志的合影 20世纪80年代初 苏永江提供

  西玉龙街和相邻的玉带桥街在过去则曾经是成都著名的古旧书籍一条街,与学道街、祠堂街并列为清代与民国时期成都三大书市之一。过去没有现代的印刷技术,全靠手工版刻的书籍价格是比较贵的,而传统文化的各种典籍又是可以一代一代传下去继续使用的,所以在过去的城市中,古旧书业从来就是一个比较大的产业。清同治年间,成都第一家古旧书店清远堂在西玉龙街原同福巷对面开业。清光绪年间,成都古旧书店共有7家,5家在西玉龙街(另两家在南大街和文庙前街)。到了民国年间,成都的古旧书店和古旧书摊愈来愈多(据统计,在1949年还有170多家),西龙街上更是鳞次栉比,其收售量在我国西部诸省位居第一,在全国也居前十名之中。著名的旧书店还有苏成纪(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成都古旧书业中的4个地下党员之一,曾组织同业互助的“寒林会”,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工作,与笔者曾经是同事)的“成纪书店”、薛志泽的“新民书店”(一度是成都古旧书业首户,自己也编书、刻书,曾担任同业公会理事长)、傅金榜的“集古书局”(傅是在学道街开设茹古堂的黄致祥的大弟子,能背诵张之洞的《书目答问》)、赵明德的“明月书局”(赵为军官下海)等。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最大的旧书店是由原来多家书店合并建立的成都市西城区古旧书店(与此同时,还成立了东城区古旧书店,都是在1958年成立的集体所有制书店),相邻的玉带桥、锣锅巷、白丝街、大红土地庙、大福建营巷还有一些摆在街道两旁的书摊,故而有好书者写过如下的《竹枝词》:“不厌百回读旧书,玉龙街上立踟蹰。一编在手忘饥渴,问舍求田计自疏。”笔者也曾多次在这里选购古旧书籍。改革开放之初,西城区古旧书店在这里进行了一次库存展销,笔者曾经用了两天时间在这里为当时所供职的四川人民出版社选购各种古旧书籍,想把《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和《万有文库》这三大丛书尽可能配齐。当时的定价是前两种每册两角,后一种每册一角。这次展销之后,西玉龙的古旧书店就宣告结业解散,不复存在。

  新中国成立初期成纪书店负责人捐献给国家的古旧书籍收条 苏永江提供

  西玉龙街 1970年 冯水木摄影

  今天的西玉龙街有好几家高档家具商店,有人称之为高档家具一条街,其实这也是渊源有自。民国时期的成都由于生活水平不高,多数人家的家具又是请木匠到家中定做,所以家具商店一直不多。当时的中低档家具店南城集中在状元街,北城集中在锣锅巷。在与锣锅巷相邻的西玉龙街开了一家名叫“震康”的家具店,无论门面的大小与家具的档次都被公认为全市之冠。

  玉龙街是如何得名的,目前还没有很准确的说法。较为可信的说法是,解玉溪流经这里时,水流清澈如玉,河道蜿蜒如龙,沿河的街道就被称为玉龙街。 成都街巷志(上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