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丁桥附五丁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上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五丁桥附五丁路
五丁桥是在新开的五丁路(即在原来的皂角巷和白马后巷的基础上开辟出的新街)上建在府河上的一座大桥,北通火车北站,南通宁夏街。这里在1936年建过简易的木桥,当时叫王爷庙桥。1960年改建为砖砌拱桥,现在的钢筋混凝土大桥是近年来新开东城根街北延线时新建的。
五丁路和五丁桥都以五丁为名。这“五丁”二字源于成都古代一个十分美丽而悲壮的神话传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汉代著名成都籍学者扬雄所写的《蜀王本纪》和西晋著名成都籍学者常璩所写的《华阳国志·蜀志》等书中,记载了这样的神话传说:古蜀开明帝时期,大力士五丁手举万钧,力能移山。北方的秦王有五头石牛,拉出来的粪便都是黄金。蜀王请秦王将石牛送给自己,并派五丁去迎接。三头石牛来到成都就成了金牛,石牛所经之处的道路就叫石牛道或金牛道。秦王又要将五个美女嫁给蜀王,蜀王还是派五丁去迎接。在返回的路上遇到大蛇挡路,在与大蛇的搏斗中,五丁拉垮了大山,虽然五丁与秦女都被压死了,但是大山分开了,从此以后蜀中与北方的秦国之间就有了一条叫作石牛道或金牛道的通道。
《五丁开山》雕塑谭云作
明月峡川北栈道 1993年 陈锦摄影
神话是历史现实的折射。五丁开山与石牛便金的神话,反映了古代的蜀中先民为了走出盆地而以巨大的牺牲为代价,终于开辟了通往北方的通道,变“蜀道难”为“蜀道通”的历史真实。所谓“五丁”就是经过编伍的劳动群体(因为人手有五指,所以古代习惯以五人作为编组。“五五制式”是军队编制的基础,“队伍”一词至今使用。中国象棋中兵卒定为五个正是古制的遗存,至今在民间仍然还有“一五一十”的俗语),所谓“石牛便金”和“美女入蜀”就是通过努力从北方传入的中原文化的成果,而那条金牛道就是以千里栈道为代表的秦蜀通道。这条通道已经使用了几千年,一直到今天的宝成铁路和108国道,仍然是以古老的金牛道为基础线路建成的。正因为如此,五丁一直受到蜀人的高度评价与崇敬,如唐代诗人李同甫在《蜀避寓怀》一诗中写道:“千里烟霞锦水头,五丁开得也风流。”宋代诗人杨亿在《成都》一诗中写道:“五丁力尽蜀山通,千古成都绿酎浓(按:绿酎即醇酒)。”
五丁桥头的城墙 2005年 朱林摄影
今天成都的金牛坝、金牛区的得名,五丁路和五丁桥的得名,还有原来建在二环路上的五丁开山的雕塑(2007年被移至北新大道),都是来源于古老的五丁开山与石牛便金的神话传说。 成都街巷志(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