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鲁迅文学诗歌奖第一人:啸天说诗·诗经楚辞鉴赏(全6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鲁迅文学诗歌奖第一人:啸天说诗·诗经楚辞鉴赏(全6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丁玲平生有两件得意的事情。一是她在1933年5月被国民党特务绑架,解往南京,鲁迅先生听到外间传言,以为她已遇害,写下了《悼丁君》一诗,诗曰:“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导九州。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再就是她在1936年经党组织营救出狱,乔装辗转于11月初到达保安,在奔赴前线后,毛泽东为她填了一首词——就是这首《临江仙》。

  丁玲是经过党组织培养的左翼作家,又刚刚坐过国民党的监狱,所以在她到达党中央所在地保安后,立刻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文化界、妇女界的热烈欢迎。中共中央宣传部特地为她举办了一场欢迎宴会,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都到了场。会后,毛泽东一度问丁玲打算做什么,丁玲表示愿意当红军,毛泽东即表赞成道:“好呀,最近可能还有一仗要打,正赶得上。”11月22日,苏区第一个文艺团体——中国文艺协会在保安成立,丁玲当选为主任,赓即便随红军总政治部出发,上前方去了。西安事变后,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率主力部队向西安方向运动,丁玲亦随军南下。毛泽东便写了这首词,附在拍给陇东前线聂荣臻将军的电报中,遥赠给她。可见,毛泽东是一直关注着丁玲的。

  全词以丁玲行踪为脉络。“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开头两句写丁玲来到了保安,已是初冬的景象。在唐诗中,“孤城”多指边城。而“孤城”与“落日”联系在一起,如“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適)、“夔府孤城落日斜”(杜甫),又往往与抒情主人公思乡的情绪相关。然而在这首词中,“孤城”指保安,没有传统的意味。因为保安这座昔日的“孤城”,在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进驻了大批人马,成为中共中央和红军首脑机关的所在地。虽然已经是“西风漫卷”——初冬的天气,保安城却一派生机。“壁上红旗飘落照”,首句就给人以红旗飘飘、森严壁垒的感觉。现在,丁玲已经来到革命大家庭,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了,句中隐含欣慰之意。“红旗”在毛泽东笔下是使用频率很高一个词,是红色政权的象征。巩固红色政权,毛泽东有三大法宝,其一是武装斗争。“壁上”云云,就给人森严壁垒、众志成城的感觉。“西风”也是毛泽东常用的意象之一,本指秋风,也可以指初冬的风。其他的名句还有“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忆秦娥·娄山关》)、“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清平乐·六盘山》)等等。古人认为,西方主兵,在五行中对应于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欧阳修《秋声赋》)“西风漫卷孤城”,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还有仗打,这就为以下写丁玲的从军做了铺垫。

  传统诗词写法,是“说一说,加画一画。”(流沙河语)前面两句已经画一画,接下来就说一说——“保安人物一时新”,这句话是由丁玲的到来引起的,是说丁玲的到来为保安的革命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但又不仅仅是说丁玲。自从红军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国的西北竖起了大旗。就不断有人越陌度阡,奔赴延安。在以后的十余年中,一直是这样的——“此路不通,去找毛泽东。”要知道那时候,毛泽东和朱德是被称为“匪”的,所以“去找毛泽东”有逼上梁山的意思。毛泽东曾深情地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为人民服务》)所以丁玲的到来,才有这样隆重的欢迎仪式。丁玲后来回忆说,那时的感觉完全是被温暖包围着、被幸福浸泡着,只有一个念头:到家了!

  “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两句写欢迎宴会的情景。据亲历者讲,当天的宴会是在一个四五十平米的窑洞里举行的。作为窑洞是够大了,可是作为会场还是有限的。这两句可以说是质木无文。却因朴素、转觉真切,甚至有点幽默。“洞中开宴会”,条件是艰苦的,同志爱却是真诚的。这使人想起曹操《短歌行》的吟咏:“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词中称丁玲为“出牢人”,当然是实话实说。但至少包含两重意义,一重是丁玲坐过国民党的监牢,为革命吃苦了,有表示慰问的意思。另一重是丁玲终于被营救出来,重新获得自由和新生,有表示庆贺的意思。

  马克思有句名言:“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毛泽东搞武装斗争,也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但他同时也重视思想战线、文化战线的斗争,重视笔杆子的作用。有人认为,毛泽东思想威力之所以强大,就有一半要归功于他的口才、他的文笔。连胡适都说,在共产党里,毛泽东的白话文是写得最好的。丁玲是一个作家,主要是用笔战斗的。巴尔扎克曾经说:拿破仑用剑做到的,我要用笔来做到!但就是拿破仑,也知道笔杆子的重要,拿破仑说:“一支笔可以抵三千毛瑟枪!”这句话很多中国人都知道。近代诗人宁调元《某报出版祝词》云:“一线光明漏旧京,九州生气走春霆。微言未绝阳秋在,毛瑟千枝撼可曾!”是化用这句话。孙中山在1922年与报界的谈话中说:“欲得真正统一,尚须大家奋斗,今后奋斗之器,不以枪而以笔。常言谓,一支笔胜于三千毛瑟枪。”(《与报界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六卷530页)是引用这句话。毛泽东这首词的过片,也引用这句话,特将“一支笔”说成“纤笔一支”,切合女作家身份,形容其文笔细腻。“三千毛瑟精兵”顶住上文,开出下文——丁玲竟然投笔从戎,准确说,是携笔从戎。“阵图开向陇山东”,这句又是画一画。一面描绘军容,巧妙地呼应“三千毛瑟精兵”,一面暗示丁玲的行踪。插说一下,这首词以八庚(“城”“兵”)与十一真(“新”“人”)十二文(“军”)通押,也倒罢了,但这一句的末字居然用了一东(“东”)——出韵了。不过不要紧,古人视诗甚高,视韵甚轻。毛泽东喜欢用方音押韵,又正在指挥作战,只要读起来上口就行。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这两句是对丁玲携笔从戎的高度赞赏。毛泽东一向主张知识分子向工农兵学习,主张劳动群众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战斗)化。丁玲心甘情愿当了红军,他怎能不高兴呢。这两句的对仗粗豪。“昨天”对“今日”,文白混用,不甚考究。如在古人,宁肯不管平仄,也要用“昨日”对“今日”的。“文小姐”,也倒罢了。“武将军”,在铸句上是不是有点犯复呢,让人犯嘀咕。不过,这也不要紧。这是率性而为,不计工拙。古代大书家作行草,涂改是难免的,但后人欣赏的就是那一份率性。读毛泽东此词,亦应作如是观。

  余话:丁玲接到电报发来的词稿,当即给毛泽东写信表示感谢,并请求作者手书一份送她。第二年春天,丁玲陪同史沫特莱从前线回延安,拜会毛泽东时,毛泽东一边说话,一边在巴掌大一块白色油光纸上,用毛笔分行横写了这首词送给丁玲。丁玲如获至宝。但是,后来丁玲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遭遇无情打击,从来没听说过她曾像陈老总那样,掏出这张“护身符”来,为自己辩护道——丁玲是个好同志!也许是丁玲没有陈老总那种四川人的幽默感;也许是时过境迁,她觉得用处不大;也许是她不愿意给伟大领袖毛主席脸上抹黑。总之,她没有那样做。直到晚年,有记者问丁玲对毛泽东的态度,丁玲说:“毛主席是伟大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

  毛泽东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8页)革命做不到事事公平。革命革到自己头上的事,时时可能发生。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可能革命到底。丁玲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 鲁迅文学诗歌奖第一人:啸天说诗·诗经楚辞鉴赏(全6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