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靖政策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世界历史常识全知道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绥靖政策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一战后,各国人民革命的兴起和社会主义苏联的出现,引起了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恐惧和仇视。他们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既想削弱和击败竞争对手,又想联合起来反对社会主义、镇压人民革命,这一矛盾心理处处都能得到体现。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使各帝国主义实力此消彼长,英、法雄霸欧洲的局面一去不复返。随着德国法西斯的崛起,英、法两国已经丧失了协调欧洲格局的外交主动权。1934年10月,法国强硬外交的代表人物——法国外交部长巴尔都在马赛遇刺身亡,标志着法国绥靖政策的开始。而在英国,张伯伦则是这一政策的代表人物。
张伯伦于1937年5月28日出任英国首相,当时正是法西斯国家疯狂扩张的时候,国际环境恶劣。张伯伦自知英国已无力改变国际形势,便决定发展其前任麦克唐纳和鲍尔温一贯推行的绥靖政策。
20世纪30年代以前,英、法、美的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并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都能找到绥靖政策的影子。1937年的经济危机再一次给英国造成了经济困境和社会动荡,与此同时,苏联正逐渐强大起来,时刻威胁着英、法等大国的利益。英、法一直希望能找到一种遏制苏联的势力。
面对德国希特勒的强硬,张伯伦企图以退让来稳定形势,以便重整军备来确保英国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霸权地位。以丘吉尔为代表的少数人反对张伯伦这种一面寻求妥协,一面重整军备的双重政策,但遭到了张伯伦的排斥。
在张伯伦的积极“努力”下,英国制定了“欧洲总解决的绥靖政策总计划”,并派大臣哈利法克斯伯爵于1937年11月17日访德,向希特勒详细介绍了英国的政策,以使希特勒进攻苏联有恃无恐,妄图早日把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翁之利。张伯伦政府还承认了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占,并与法、美一起对西班牙内战实行“不干涉政策”。1937年,英、法、美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视而不见,在此后的太平洋国际会议上,更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
1938年3月,德军开进奥地利,张伯伦政府给予了默许。当希特勒挑起捷克境内的苏台德危机时,英国虽象征性地对德施加了压力,但依然没有放弃既定的绥靖政策。而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则是绥靖政策最典型的体现。1938年9月29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四国正式签订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会上,英、德还签订了《英德互不侵犯宣言》。捷克政府在德国的军事威胁和英、法、意的压力下,被迫接受了这个协定。英、法及幕后支持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来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并将“祸水东引”。但事与愿违,绥靖政策不但没有给欧洲带来张伯伦所谓的“和平新时代”,反而加速了战争的到来。当希特勒以“闪电战”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时,张伯伦开始有些坐不住了,他一边威胁德国,一边与德国进行秘密谈判,毫无意义的谈判更加坚定了希特勒发动战争的决心。
二战爆发后,西线出现了“奇怪战争”,英、法的“不战不和”战略使希特勒在侵略欧洲小国时忘乎所以,野心越来越大,以至于最后直取法国,进逼英国。
历史证明,绥靖政策不但无法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反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世界历史常识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