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农家商女初长成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大花脚下一滞,又忘乎所以了,最近怎么了?老说实话,其实说了也没关系,反正三才也不听不懂,但是她必须费脑细胞圆回来,这可是个技术活。 “你快看,看到城门楼了,我们快到了。”
两个人走了半宿,终于到了县城脚下,可是来的太早了,城门还没有开。
大花看看四周,不远处有个小山坡,上边还有棵大树,“去哪里歇歇。”
来到大树下,三才卸下来箩筐,坐在大花身边,“大花,你先睡会,我看着东西。”
大花闭着眼睛靠在大树上,还真有些累,多亏昨晚上的两个玉米窝头,“昨晚我睡熟了,你去给我送我窝头和咸菜了?”
“哦?不是的,你走过我家时,我才出来,有人给你送吃的了?我说过村子里还是有好人的。”
大花没说话,不是三才,那肯定就是张快嘴,也只有她关心过自己,敢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别人,应该不会的。
大花对牛家村的人很有偏激,只相信眼睛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其实有些事情并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坐了一会,东方天边露出了鱼肚白,大花盯着慢慢红透的半边天,展开笑颜,“看,天亮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城门刚刚打开,两个人就走了进去,因为来的早,占了一个最好的位置,大花坐在台阶上,眼前放着野鸭蛋,美滋滋的等着客人上门。
两个人坐了一会,三才起身走了,大花也没在意,以为他去找茅房之类的,也不好多问。
过了好久,三才回来了,手里拿了几根油条和两碗豆浆,递给大花一碗,和一份油条,“趁热吃,可香了,平时吃不到的,只有来县城才会偶尔吃一顿,以后会回味很久。”
大花咬了一口,和现代的油条味道基本一样,看样子,只有这个是千古不变的东西了,大花又喝了一口豆浆,嗯,豆浆可比现代的浓香很多,有股纯天然的清香,也是微甜味道的,也很好喝。
消灭了油条豆浆,三才送碗的功夫,就上人了,大花的旁边后来也来了一份卖鸭蛋的,是一位老太太,她说是自己家的鸭子下的,一百多个,要三文钱一个。
大花说是野鸭蛋个大有营养,要了四文钱一个,两份挨着,买东西的人都是问完这家再问那家,一对比,大花的鸭蛋确实看着新鲜,但是贵了一文钱,顾客一衡量,就都买老太太的,大花的没卖出去几个。
三才看着有些着急,“大花,大娘都快卖完了,要不我们也三文钱卖吧!”
大花看看太阳,刚从东方冉冉升起,也就是早晨七八点钟,“没事,别着急。”
当最后一个顾客把老太太的鸭蛋买光的时候,大花笑吟吟的跟老太太打招呼,“走了大娘,下次再来。”
“好的,小姑娘,我卖完了,要到下个月才能攒这一百个,下个月还在这见。”
大花甜甜的笑着道;“好的大娘,下个月不见不散。唉!卖鸭蛋了,新鲜的野鸭蛋,皮薄个大营养高,新鲜的野鸭蛋。”
因为老太太走了,只剩下她一份卖鸭蛋的了,很多顾客都过来问价格,“小姑娘,多少钱一个?”
三才张嘴就道;“四文钱一个。”
大花一把拉过他,“对不起,对不起,他不知道价,五文,五文钱一个,这可是新鲜的,而且还是野生的有营养。”
三才张大了嘴巴,“刚刚不是你说四文,现在怎么变五文了?”
大花把眼睛一瞪,“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啊!大娘,您来多少,啊!五文,五文钱一个,都是新鲜的。”
“啊!这小子不是说四文钱一个么?小丫头咋说五文钱,不买了。”几个老太太一生气,都走了。
大花怒气冲冲的看着三才,三才懊悔的低下头,大花赶紧又喊道;“唉!走过路过的瞧一瞧看一看了,新鲜的野鸭蛋,又大皮薄还有营养,快过来买啊,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唉!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快来买啊!”
三才张大嘴巴看着大花在那吆喝,眼睛都直了,他看没有顾客,就偷偷的问大花,“大花,你家以前是卖鸭蛋的么?”
大花回头冲他一眨眼,“嘿嘿,不是,我家以前是卖布头的。”
三才满脸疑惑,“那你怎么会喊这些卖鸭蛋的话?”现在的大花简直就是街边的小商小贩外加小混混。
“你傻啊!没吃过肥猪肉还没看过肥猪走啊!上次跟你和爷爷进城,听见他们喊就学会了呗!”
大花偷偷一咧嘴,上回来还真没注意,不过,她在现代看的那些相声,古装电视剧,都有卖东西的,一天学一样,也学会了。
还有就是为了生活,她也豁出去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就看被逼没逼到那个份上。
三才挠挠头,“我咋没注意呢?”
大花嘴一撇,“你不会举一反三,你看那卖大力丸的,不就学会了。”
三才脸涨得通红,可不,跟大花比他简直就是废物了,口羞不说,最还笨。
“唉!走一走看一看,野鸭蛋,新鲜的野鸭蛋,快......大娘,姐姐,过来看看,新鲜的野鸭蛋。”
“多少钱一枚。”一个年轻的小媳妇,还有一位面善的老婆婆走过来观看。
“五文钱一枚,都是新鲜的,我哥哥背了三十山路过来的,很辛苦的,大娘您就可怜可怜我们,买些吧!”
“吆!瞧这孩子,脸上咋有这些疤痕啊?”
大花眼圈含泪,“俺婆婆打的,要是卖不了,就不给饭吃,大娘,您帮我宣传宣传,买些回去吧!我只有卖了这些才敢回家的。”
“瞧这可怜的孩子,那这个是你丈夫么?”
三才急忙道;“我不是。”
大花泪流满面,“这是我娘家哥哥,我丈夫在我进门那天就死了,我还要受婆婆的气,卖不了就不给饭吃。”
听了大花的话,三才顿时脸色铁青,虽然大花有点煽情,但是,句句都是真的,他感觉愧得慌。
小媳妇也跟着掉眼泪,老婆婆急忙安慰,“好了好了,孩子不哭,我买一百个,这样你给我送过去,我家在西街开了个面馆,到那里,我一吆喝,街坊邻居准出来就给你包圆了。”
送到老婆婆的面馆门前,大花抬头一看牌匾,上边五个大字,朱婆婆面馆。
朱婆婆还真好心,嗷唠一嗓子,“唉!左邻右舍都出来,这野鸭蛋可好了,大家都买点帮帮这孩子,也算积德行善了。”
朱婆婆还真有威望,不一会街坊邻居出来一大帮,你来五十,我来一百的,一盏茶的功夫,就都包圆了,最后还剩下有二十来个,大花都送给了朱婆婆。
朱婆婆要给钱,大花怎么都不收,朱婆婆笑着道;“大花,我给你俩下两碗面吃,吃饱了再回去,儿子,给两位小客官下面。” 农家商女初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