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古今单验方选评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15.小麦青苗善退黄疸
小麦青苗善退黄
(录自《杏林小品》龚士澄 著)
孙思邈《千金翼方》谓小麦“养心气,心病宜食之。”以肝、心为母子之脏,子能令母实,故又主养肝气,其性味甘寒,走二经而能益血凉血。小麦苗色青,其生长又同于肝胆升发之期,通乎春气,其性味辛寒无毒,能消酒毒,除暴热,退酒疸目黄,宜捣烂绞汁日饮之,如煮汁滤服,则善解蛊毒(《中国药学大辞典》)。经我临床常用,知其为退黄佳品。
一、治急黄
花园庄附近罗某之9岁男孩,素体健壮,食量接近壮汉,村邻戏呼“饭仓子”。1955年3月某日中午饱食后,突然发热、烦渴、胸满胀,小便红黄,至日时,周身皮肤及双目均发黄,呼吸气粗,当晚住院,由西医治疗一昼夜,无明显疗效,且又鼻衄,皮下出现瘀斑,疑为“亚急性肝萎缩”,邀中医会诊,投化斑汤加茵陈,1剂,隔日热稍降,衄已止,瘀斑转红,诸症见平,独身、目与小便之黄不退,舌绛苔黄,脉弦滑数。悉由胃热素盛,所以消谷善饥。《诸病源候论》云:“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胆受热而液泄,营受热则血溢,故见证如此。我除投辛寒甘凉之轻剂外,嘱取洗净带根小麦苗,捣烂绞取青汁,隔汤加温,加蔗糖少许,每次饮一小碗,日饮3~4次。两天后,热退黄消。
二、治蚕豆黄
1954—1958年暮春之时,龙须桥东之高庄,许多10岁之内儿童发生一种季节性疾病。患儿可在同一天罹疾,出现身黄、目黄、尿黄,肤色黄而晦滞,神疲乏力,纳少便溏,重者腹痛、呕吐,溲似红茶。亦有见唇舌色淡、指甲不红、微汗、语声低怯、脉象细弱等气血两虚见证者。乃恣食生冷蚕豆,湿浊伤于脾胃,胆汁浸淫所致,病即“蚕豆黄”也。以藿香、佩兰、苍术、茯苓、广皮、郁金、茵陈等组方,虚证加用黄芪、当归。服1~3剂,脾胃证候即能改善,然黄疸总难消退。我以小麦苗60克入上方煎服,或单用小麦苗90~120克煎汁,加红糖适量和服,一日数次,俱迅速退黄而康复。尔后,偶有不听劝诫偷食生蚕豆发黄者,病家即单用小麦青苗自治而瘥,并不求医问药。蚕豆黄亦称“蚕豆病”、“胡豆黄”。现代医学认为个别人由于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在吃蚕豆或吸入其花粉后所引起的一种红细胞大量破坏的疾病,须从速就医。
三、治黄疸肝炎
儿童患黄疸型肝炎,多难遵守医嘱进行规则治疗,病程往往延长。但儿童为稚阳之体,生机旺盛,又有恢复较快的有利一面。我对不能接受药物治疗的黄疸患儿,视其年岁和体重,每日用小麦苗100克上下,煎汤加白砂糖饮用,病情不重者,不用其他疗法,退黄也较快。如夏侯某的7岁男孩,于1957年4月患黄疸型肝炎,厌食、恶心、便溏,肝区疼痛拒按,身、目均黄如橘皮色,时有烦热,勉强接受中西药治疗3天,再也不肯就范,症状未能改善,病因湿热蕴蒸,肝脾不调所致。《日华子诸家本草》谓小麦苗能“除烦闷,解时疾狂热,退胸膈热,利小肠,做齑食甚益颜。”既能食用,自然久服无妨,故以小麦苗汁每次约100毫升,隔汤蒸熟,和入蔗糖与服,日服3~4次,儿极喜饮。1周后黄疸尽消。近因化肥农药普遍施用,我乃停止使用小麦青苗。
评注:
小麦青苗有退黄之功,古籍记载如《本草拾遗》有“主酒疸目黄,消酒毒暴热。”《中药大辞典》(第2版)指出其功用主治:除烦热,退黄疸,解酒毒。《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有“麦苗善治黄疸”一文,但其附文在大麦芽后,应该指的是大麦苗。看来小麦苗、大麦苗均有退黄疸之功,全赖医者使用,下面引用部分资料:
《医学衷中参西录》“麦苗善治黄疸”:内子王氏,生平不能服药,即分毫无味之药亦不能服。于乙丑季秋,得黄疸症,为开好服之药数味,煎汤,强令服之,下咽即呕吐大作,将药尽行吐出。友人张某谓,可用鲜麦苗煎汤服之。遂采鲜麦苗一握,又为之加滑石五钱,服后病即轻减,又服一剂痊愈。盖以麦苗之性,能疏通肝胆,兼能清肝胆之热,犹能消胆管之炎,导胆汁归小肠也。因悟得此理后,凡遇黄疸症,必加生麦芽数钱于药中,亦奏效颇著。然药铺中麦芽皆干者,若能得鲜麦芽,且长至寸余用之,当更佳。或当有麦苗时,于服药之外,以麦苗煎汤当茶饮之亦可。
《中华名医特技集成》记载汪履秋经验 汪师治黄疸型肝炎、重症肝炎有绝招。方法一:用大麦苗,日约半斤,煎汤当茶,用一至两周效佳。《伤寒类要》记有:大麦苗“治诸黄,利小便”。《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麦苗其性,能疏通肝胆,并能清热,导胆汁归小肠也。麦苗长至寸余,用之更佳,取一握煎汤当茶,立可。”若缺加生麦芽数克于中药里,亦颇奏效……
《高辉远经验研究》有“小麦的应用简述”一文,文末讲道:此外,小麦之苗,性味辛寒,有除烦热、退黄疸的作用。《千金方》、陈藏器《本草拾遗》谓麦苗“主酒疸目黄”,并可“消酒食暴热”。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叙治黄疸验案,用鲜麦苗一握,滑石15克,煎汤服之,病即减轻,又服一剂痊愈。如此鼓应之桴,亦颇值今人研讨之。
又《黄河医话》有一文“麦苗硝矾丸在治疗阴黄阳黄中的效用”,也可参看。 古今单验方选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