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屠龙后记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燕王府中承运殿上,红烛高照,朱棣焦急地来回踱步,殿门推开,小太监禀告道:“回禀燕王,道衍大师已请到,就在殿外恭候。”
朱棣急忙道:“快请进来。”
小太监将道衍引入,悄然退出,关上殿门。
道衍对朱棣双手合什道:“燕王夤夜唤来老衲,不知何事?”
朱棣递给他一份公文,皱着眉头道:“这是通政司八百里加急发来的密件,太子薨了,谥号懿文。”
道衍接过来,略略翻看了一眼,向朱棣一拱手,面带喜色,低声道:“恭喜燕王,贺喜燕王。”
朱棣面无表情道:“大师此言差矣,我大哥去了,我何喜之有?”
道衍收敛笑容,道:“人死不能复生,还请燕王节哀。”说罢,侍立一旁,再无言语。
朱棣见他半晌无语,有些恼怒道:“大师,我深夜唤你至此,不是叫你来给我安慰的,朝局如何,还请大师指点。”
道衍正色道:“老衲方才给燕王道过喜了。”
朱棣有些怀疑道:“当真,毕竟我前面还有二哥,三哥两位。”
道衍见他问得真诚,便为他剖析道:“国赖长君,陛下若复立太子,必在成年诸子中择其善者而立,能与燕王一较长短者,唯秦、晋二王。秦王暴虐,恶绩昭彰,前次若不是懿文太子多所维护,他早已被削藩除国了。”
“再说晋王,这倒是一个极强的对手。其人美目修髯,顾盼有威,深得陛下宠爱。然其多智残暴,就藩太原途中,曾因细故鞭挞他的厨师,为陛下切旨痛斥,庖厨掌饮食,若被随意处罚,恐遭其毒手。陛下东征西讨二十余年,无论何人犯错皆不轻饶,唯独从不责罚御厨徐兴祖,盖因如此。”
“洪武二十三年,晋王奉诏出塞,征讨北元,临行之时,陛下曾预先赐钱百万,以为赏赐军士,晋王却无功而返。而燕王却大获全胜,生擒北元太尉乃儿不花。孰优孰劣,一望便知。陛下圣明,焉能不知。所以老衲初遇燕王之时,便说过要送殿下一定白帽子,看来此话当应验矣。”
听完道衍这番头头是道的分析,朱棣还是摇摇头道:“陛下最重长幼嫡庶之别,若是他立嫡长孙为皇太孙呢?”
道衍闻言倒吸了一口凉气:“若果真如此,那大明朝危矣。”
朱棣焦急问道:“此话作何解?”
道衍说道:“嫡长孙仁柔过于乃父,难以驾驭朝廷之上的那帮功臣勋贵,而朝廷之外的各地藩王又拥兵自重,内有权臣,外有强藩,主上仁柔,深恐西晋之八王之乱又要重演了。”
朱棣也深深叹了口气道:“但愿父皇能看破这一点,早做应对。”
道衍说道:“目下唯有立燕王为太子为上策。”
朱棣道:“但愿如此。”
京师皇城之内,天刚蒙蒙亮,自太子朱标薨后,今日是首次大朝,文武百官列队于午门之外,静静等候,寅时三刻,五凤楼上钟鼓齐鸣,待到三通鼓响完毕,吱呀呀朱漆宫门缓缓打开,文官自左掖門,武官自右掖門,鱼贯而入,来到金水桥南,各依品級分班序立。
銮仪卫鸣鞭三响,众官依次随行,来至丹墀之下,东西相对而立,静候皇上驾到。
奉天殿上门廊之内正中设立御座,俗称“金台”。其后大殿廊柱之间排列锦衣卫大汉将军,金盔金甲,威武雄壮。左右台阶站立的是钟鼓司乐队。大殿广场之上,御道两侧,及文武百官员身后则是锦衣卫校尉手持卤簿仪仗树立。
忽然间钟鼓司乐队一起奏乐,朱元璋从大殿之内缓缓走出,坐到御座之上,环顾四方。
锦衣卫力士立刻撑着五伞盖、四团扇,从东西两侧登上丹墀,立于御座之后。
皇帝坐上御座之后,銮仪卫再次鸣鞭三响,鸿胪寺官员高唱入班,左右文武两班官员,齐头并进,小步快跑进入御道,行一拜三叩之礼。勋戚功臣自成一班,居武官班前,先行叩首。礼毕,众官起身,分班肃立。
鸿胪寺官员首先出班,唱念赴京谢恩、见辞人员名单,名单上人上前行礼。然后各衙门主官依次启奏各项事件。启奏之前,皆预先咳嗽一声,俗称“打扫”。
要奏事的官员便迈步出班,快步走到御座前跪下奏事,奏完之后便重归班列。其奏事次序,一为都督府,二为京师十二卫,三为通政司,四为刑部,五为都察院,六为监察御史,七为断事司,八为吏户礼兵工五部,九为应天府,十为兵马司,十一太常寺,十二钦天监。若太常寺官员上奏祭祀等项事务,则在各衙门之前,故称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各衙门奏事完毕,御史上前参纠今日失仪之人。
大朝至此完毕,又是一通鞭响,四品以上及翰林院、给事中、监察御史等官、进入奉天殿后的华盖殿侍立,功臣勋戚赐座。五品以下及无奏事者依次退朝。
朱元璋端坐御案之后,心情沉痛道:“朕垂垂老矣,太子不幸,中道薨逝,家国江山,后继无人,遂至于此,时也命也。”
说罢,他泫然欲泣。
众官不知他何意,皆默然无语。
朱元璋定了定神,又道:“古语有云,国赖长君,朕第四子,贤明仁孝,英武过人,朕欲将其立为太子,不知众卿何意?”说罢,他环顾众臣。
众臣不明其意,皆不敢言,妄议太子,稍有不慎,那就是灭门之祸。
朱元璋看着一帮低头沉思的功臣勋戚,一眼便看到了昂首望天的蓝玉,便问道:“凉国公,立燕王为太子,你意如何?”
蓝玉急忙起身,躬身施礼道:“此乃陛下家事,自当圣断,何用问臣?”
朱元璋哼了一声,又转向傅友德道:“帝王家事便是国事,颖国公,你意如何?”
傅友德也急忙起身道:“老臣愚钝,想的和凉国公一般无二。”
朱元璋有些生气,道:“不问你们武将,朕来问一下文臣。”
他扫了一眼左都御史兼吏部尚书詹徽,道:“太子少保,你意如何?”
詹徽躬身施礼道:“陛下圣明,燕王在陛下诸子中出类拔萃,立为太子,国之福也。”
他话音刚落,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出班奏道:“大谬也。陛下治天下必先以礼,明嫡庶长幼之别,方能国泰民安,若立四子燕王为太子,则置其兄秦、晋二王于何地也?詹徽之言,祸国乱政,当斩。”
众人闻言大惊,定睛观瞧,原来此人乃是翰林学士刘三吾,年届八旬,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与汪睿、朱善等明初文学大家并称“三老”。
朱元璋不以为忤,问道:“那以老先生之意,当立何人?”
刘三吾道:“以礼法 论之,太子薨逝,当立嫡长孙,除非大宗绝嗣,才立小宗,那也是依序而立,否则何谓人伦,不就天下大乱了?况且嫡长孙已近成年,怎么不算长君,非要令庶子继承大统,这不乱了朝纲?”
他这一番话说得是义正辞严,众人皆无话可说,大殿之上鸦雀无声。
朱元璋也显得无可奈何,挥了挥手道:“退朝。”
众人依次退出,有人对刘三吾暗竖大拇指。
朱元璋出得殿来,涕泪长流,仰天长叹,双手合什,向上祷告道:“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有绪,唯宫城前高后低,形势不佳,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衰,太子又薨,后继乏人。又恐劳民伤财,且废兴有数,只听天命。惟上天顾念朕心,福泽子孙。”
ps:作者呕心沥血在码字,望广大读者多关注,多收藏,多打赏,求红票,你们的支持,才是我前进的动力。 屠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