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屠龙后记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这一日天气晴朗,朱标也觉得精神健旺了许多,在春和宫中躺了这许多日子,他感到浑身酸痛,头晕脑胀,腿脚无力,几欲不能行走,形同废人,更让人害怕的是他似乎已被这世间遗忘。以前当国秉政之时,文华殿上那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朝臣盈门,形同闹市,如今春和殿内却是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妻妾相陪,形单影只。再如此下去,一旦朝廷内外都习惯了这种大明朝有无太子皆可的局面,那有朝一日,太子若是换了人,大家也都不为惊诧,习以为常,那就实在是太可怕了。所以朱标决定他要去文华殿去,这个时候最能看见人心。
朱标命两个小太监用一乘肩舆将他由春和宫抬至文华殿中,在一步一摇的舒坦节奏中,在宫里住了二十余年,他从未觉得那红墙黄瓦的甬道如今日般漫长,天空也从未如今日般湛蓝,空气也从未如今日般清冽,文华殿也从未如今日般清静,除了左首的本仁殿中传来的朗朗书声。
方孝儒从殿中看到朱标,惊诧不已,既而喜极欲狂,一把丢下书本,跑了出来,望见朱标的肩舆纳头便拜,道:“太子爷身子可大好了?”
朱标抬手示意他起身,点点头,温言道:“好了许多,今日特来瞧瞧,炆儿他们读书可好?”
方孝儒站起身来,恭恭敬敬道:“两位殿下读书都很用功,尤其世孙更是聪颖,简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百年难遇的奇才啊。”
朱标欣慰的点头赞道:“那还是先生教导有方。”
这时朱允炆,朱允熥听到父亲的声音,也都从殿中跑了出来。自从朱高炽、朱高煦兄弟与朱允炆打架之后,便被送回了北平,此刻殿中只有太子一系子弟在此读书。
朱允炆看到朱标,高兴的跳了起来,跑到他的肩舆旁边,依偎过来,道:“阿爹,你终于来了,这文华殿中没有你,实在冷清,令人难过。”
朱标温柔的抚摸着他的后背道:“这文华殿中无论有我与否,你读书之时都要心无旁骛,不可胡思乱想,才能有所精进。”
他又看到朱允熥呆呆站在远处,不敢过来,便心生怜悯,招招手让他过来。没娘的孩子是根草,他生母常氏,为开平王常遇春长女,生他之时,难产而死,至此便有克母之名,为朱元璋、朱标父子所嫌弃,虽贵为嫡子,世孙之位却被庶长子朱允炆所夺,继母吕氏虽未虐待他,但亲疏毕竟有别,他从小便养成了沉默寡言,谨小慎微的性格,愈加不讨人喜欢。
朱允熥走到朱标身边,干巴巴的叫了一声:“父王。”便再无下文了。
朱标伸手摸了摸他的头,道:“允熥长高了不少。”
朱允炆笑道:“三弟都快赶上我了。”
朱标转头对他说道:“你做哥哥的,一定要对弟弟好,心存仁爱,兄友弟恭,这才是治国之道。”
朱允炆道:“请父亲放心,我日后一定会对他们好的,为诸弟表率,兄友弟恭,其乐融融。”
朱标点点头道:“好的,快去读书吧。”
于是方孝儒便带同两位殿下向朱标躬身行礼,便转身回本仁殿继续上课去了。
朱标来到久违已久的文华殿上,小太监将肩舆轻轻放下,将他扶坐在桌案之后,詹事府的陈主簿早已将最近一月的朝廷奏疏、批文,抄录了一份给他,摆得整整齐齐,放在案头,然后点起了一炉熏香,退了出去,关上殿门。朱标就斜倚在太师椅上,安安静静的翻看起这些文牍。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朱标伸了伸懒腰,拿起了一本厚厚的奏折,封面上书《奉诏陈言疏》几个大字,再看署名为叶伯巨,这个叶伯巨是何许人也,他怎么从未听说,这么厚厚的奏折,怕不是有万言之多吧,他觉得有些好奇,便翻开来看,第一句话便令他震惊:“臣观当今之事,太过者三:分封太侈也,用刑太繁也,求治太速也。”
朱标不禁拍案叫绝,大叫道:“写得好,写得好,切中时弊,一语中的。”
他再往下看到:“今裂土分封,使诸王各有分地,盖惩宋、元孤立,宗室不竞之弊。而秦、晋、燕、齐、梁、楚、吴、蜀诸国,无不连邑数十。城郭宫室亚于天子之都,优之以甲兵卫士之盛。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后削其地而夺之权,则必生觖望。甚者缘间而起,防之无及矣。”不由得悚然动容,自言自语道:“此人真敢说。”
当再看到:“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正风俗之道,莫先于守令知所务;使守令知所务,莫先于风宪知所重;使风宪知所重,莫先于朝廷知所尚。”又不由得赞道:“真治世之能臣也。”
读罢全文,朱标忽然全身有劲,霍得站起身来,向门外喊道:“陈主簿,陈主簿。”
门外侍候的太监闻言,急忙将陈主簿从右首的集义殿中召来,陈主簿进门后,躬身施礼道:“太子爷,唤我何事?”
朱标手中拿着那本《奉诏陈言疏》对着陈主簿一晃道:“这个叶伯巨现在何处,速速将他召来。”
陈主簿以为朱标要拿办叶伯巨,便以宽慰的口气回禀道:“太子爷,且放宽心,他人跑不了。他原为国子监生,后任山西平遥县学训导之职,现以妄议朝政,离间皇家之罪,已被逮入刑部大牢,都察院已经复审,就待陛下勾决了,即行处斩。”
朱标大吃一惊道:“啊,都察院已经复审了,快召左都御史詹徽过来。”
陈主簿有些迟疑道:“那叶伯巨不日即要处死,殿下莫非是要叫都察院三复奏吗?”
朱标催促道:“正是,快去,我要救人。”
陈主簿赶忙转身离去,前往都察院传召都察院最高长官左都御史詹徽前来文华殿。
都察院在皇城北面太平门外,玄武湖边,路途有些遥远,待左都御史詹徽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赶到文华殿上,已经过了一时三刻,朱标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对詹徽劈头便训斥道:“五星紊乱,天象示警,皇上下诏欲求直言,讨论朝政得失。叶伯巨上书言事,刑部为何将其下狱,你这个都察院的左都御史为何不明辨忠奸,纠偏矫枉,还要附议,提请勾决?这不是助纣为虐吗?”
那詹徽四十余岁年纪,面白无须,精明强干,他顿了顿神道:“太子教训的是,我大明律写得明白,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
“那叶伯巨正是犯了最后一条,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刑部已将他逮捕入狱,我若不附议,便是失职。太子若想救叶伯巨之命,请先治我失职之罪,否则下官恕难从命。”
他这一番不卑不亢的回答,把朱标噎得一时之间无话可说。
朱标还是不死心,直盯着詹徽道:“父皇下诏求直言,刑部凭什将上疏言事者逮捕下狱呢?那以后谁还敢说话?”
詹徽略一沉思,小声说道:“太子有所不知,正是陛下看了叶伯巨的奏疏,大发雷霆道:‘这厮敢离间朕之骨肉,速速将其抓来,朕要亲手射死他。’刑部这才将其逮捕入狱的。”
朱标道:“那你们都察院有三复奏之权,当代为缓颊。”
詹徽恭敬回道:“微臣不敢。况微臣以为陛下所处甚为得当。陛下封藩建国,拱卫宗社,为万世不移之策,岂容一介儒生妄议。倘若因此动摇国本,那他叶伯巨罪莫大焉,该当灭族,而目前仅仅是罪及己身,已经是陛下宽宏大量了。”
朱标被气得说不出话来,指着詹徽道:“你,你--------。”
詹徽却似混不在意,躬身施礼道:“若太子爷无事,微臣告退了,都察院人少事烦,臣当勉力为之。”说罢,竟不待朱标指示,径直转身离去了。
朱标被气得咳嗽起来,扶着桌案好一阵喘息,才平复下来。小太监跑进来查看究竟,朱标急道:“快抬我到乾清宫。”
小太监见他脸色苍白,劝道:“太子爷,你脸色不好,先休息片刻,再去求见陛下。”
朱标怒道:“你懂什么,救人如救火。”
小太监无奈,只好叫人来一起抬了朱标前往乾清宫。
乾清宫内,朱元璋正在下笔如飞的批阅奏章,自太子朱标当国以来,他已经好久没有这么忙碌了,也好久没有如此畅快了,他仿佛又重回了那个戎马倥偬的岁月,指斥机宜,决胜千里,他乐此不疲,直到一声父皇,才让他从如山案牍中抬起头来。
朱元璋看到朱标站在殿中,身体有些不稳,如同风中摆柳一般,有些疼惜,急命人搬来椅子让他安坐,目光慈爱,将他打量了半天,埋怨道:“你病刚好,身子弱,就不要到处乱跑,有什么事情让小太监传个话,或者朕去你的春和殿也未尝不可。”
朱标欠身道:“儿臣有一事相求,请父皇恩准。”
朱元璋哦了一声,有些调侃道:“有什么事能劳动太子大驾?”
ps:作者呕心沥血在码字,望广大读者多关注,多收藏,多打赏,求红票,你们的支持,才是我前进的动力。 屠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