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市成为全国首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十二五”广州大事纪实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增城市成为全国首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2011年8月,增城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也是全国首个被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城市。根据要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候选城市不仅要先获得“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市)”等6个荣誉之一,在三年内还不得发生重大污染、恶性毁林等8大事件。此外,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五年规划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并对森林覆盖率、环境质量、城镇化率等都有具体的指标。
近几年来,增城区先后提出三大主体功能区战略、全区域公园化战略、开发区带动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深化战略等,从实际出发,坚持“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因地制宜,探索具有增城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2015年,增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5.6亿元,比上年增长7.5%;实现工业总产值2055.69亿元,比上年增长5.38%;实现农业总产值91.63亿元,比上年增长2.23%;财政总收入224亿元,比上年增长7.61%;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面提升投资环境和宜居环境。增城区按照产业升级的要求,全面淘汰落后产能,先后关闭97家洗漂印染厂、167家水泥厂、3家小火电厂、54家线路板厂、97家黏土砖瓦陶厂等共418家落后产能企业,淘汰358家小锅炉企业,整治293家脱硫、降氮脱硝、有机污染物治理企业,实施机动车废气污染治理和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等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同时全面整治城乡环境卫生,清拆违章建筑,整治城乡乱摆卖、乱拉挂、乱堆放、乱张贴、乱搭建、乱丢乱吐等“六乱”行为,清理全区1135个存在危害生态环境或重大安全隐患的无牌无照生产经营场所;实施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机制,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全区城乡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整治,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大力推动生态建设。按照“点成景、线成带、片成林”的绿化思路,让植树绿化工作进城、上路、下村、入户。建设17条总长257.6千米的主干公路景观林带,建设8个城市出入口的绿化景观节点,建设大封门、南香山等12个森林公园和20个以经济林为主体的生态公园。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5.38%,其中生态公益林3.7万公顷,占全区林地面积59.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9.73平方米。建成荔湖、鹤之洲、湖心岛等10个湿地公园,现有湿地总面积1733.3公顷,全区道路和河流全面实现林网化、林荫化,已成为广州东部的“绿肺”和珠三角城市群中的一块绿洲。与此同时,着力改善城乡水环境。据区水务局统计,从2008年至2015年,增城区共完成158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393座,铺设污水管道约582.18千米,日处理能力达28798立方米,服务人口达38万人。整治二龙河、西福河等12条河涌总长125.5千米,整治加固百花林水库、雁塔电排站等一批防洪设施;推进增江一河两岸、派潭河等城乡主要河道的水景观建设,全面拆除水边茅棚、窝棚等构建物,清理拆除增江河387艘破旧住家船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运输船只,在亚运龙舟赛场周边建设长约8千米的鹤之洲景区,建成湿地公园、天然浴场、观景长廊等项目,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和旅游景点。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倡导绿色旅游和低碳生活,打造一批集保护、展示、教育于一体的生态文化平台,扩大生态文化影响力。依托良好的生态景观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幸福市民、快乐游客、致富农民为宗旨,在全国率先规划建设200千米的自驾车游绿道、250千米自行车休闲绿道和50千米增江画廊水上绿道三大绿道网。以小绿道发展大产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把沿线村庄规划建设成为综合服务中心、旅游驿站和农家旅馆,2015年累计建成473家,客房总数达6867间,推动了休闲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创业,绿道正成为市民休闲健身道、游客观光消费道和农民增收致富道。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增城区根据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布局,建立资源配置机制、财政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机制、组织保障机制、分类考评机制四大长效工作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确保生态建设落到实处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增城城区
增城区全面推进绿色通道、绿色社区、绿色校园、绿色企业、绿色村庄、绿色景区建设。保护青山碧水、整治人居环境已成为全区人民的自觉行动。
(撰稿:刘文斌;编辑:刘燕玲) “十二五”广州大事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