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十二五”广州大事纪实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十二五”广州大事纪实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社会篇

  ※综述

  俗语说,“安居乐业”。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提高进步,经济繁荣发达,文化欣欣向荣、百花争艳、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社会条件。“十二五”期间,按照建设“大社会、好社会”的总体要求,广州市政府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建设幸福广州的核心任务,以实现协同善治和人的全面发展与民生幸福为努力方向,从以下五个方面积极推进:

  创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广州市在越秀、黄埔等区开展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工作;2014年7月,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全面启动。网格化服务管理就是在不打破现有行政区划和管理格局的前提下,按照科学适度、便于服务的原则和每个网格平均不超过200户的标准,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平安建设、消防安全、社会治安管理、矛盾纠纷调处、特殊人群管理、来穗人员服务管理、计划生育服务、重点保障对象服务管理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纳入网格服务管理的范畴,共划分基础网格21912个。每个网格指定一名专职网格员,逐人、逐地、逐事明确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任务。每名网格员配备移动终端,将网格内基本情况全部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和共享,随时反映群众需求,把社会服务变“政府配餐”为“群众点菜”。

  创建幸福社区体系。广州幸福社区的创建工作,坚持以社区居民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多元参与和分类创建为路径,以社区居民认同满意为标准,以多元治理、多元参与、多元服务为特征,建设“幸福社区建设GPS模式”。从2013年至2015年,广州全面推进幸福社区创建活动;创建以来共搜集管理类、服务类、硬件设施类等居民问题11883个,在社区层面解决10209个,解决率达86%,有效提升社区自治能力,强化居民的创建主体地位。至2015年年底,全市50%以上的城市社区打造成为“社区安全又舒适,邻里友善互关心,社区事务齐参与,社区幸福共分享”的幸福社区,推动幸福广州建设。目前,经第三方机构评估,全市幸福社区达标数量累计568个,占全市社区总数的38.5%,超额完成阶段创建任务。

  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2012年,出台《广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将全市户籍的城乡居民统一纳入,真正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2014年,为贯彻国家和省出台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出台《广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建立健全的广州市城乡居民保险缴费激励制度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此外,12320卫生热线开通预约挂号服务,加强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手足口病、登革热疫情等传染病疫情的防控。自2015年1月1日起,广州市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统筹,并建立了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乡全体居民,构筑起以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为基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为补充、民政医疗救助为托底的多层次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发行广州市社会保障(市民)IC卡(简称社保卡),实现社会保障、民政、卫生、交通、公积金、文化、林业和园林、金融等多个业务领域的应用。截至2015年年底,广州市市民申领社保卡数量已超过1100万张,基本实现“人手一卡,一卡多用”。

  构建双轨并行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自2013年以来,重点建立以实施公共租赁住房为供给主体的新型保障制度体系,将廉租住房并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供应范围,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并向解决“夹心层”住房困难过渡。自2011年以来,每年均超额提前完成保障房筹建和住房保障任务,五年来共新增和筹集保障性住房16.68万套。此外,广州市承担了广东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总量的1/4左右,居全省之首。

  回顾这5年来,我们看到,广州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完善流动人员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深化社会保障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和谐社会建设体制;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范科学、管理有效、适度普惠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市居民平等享有就业保障、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公共医疗、公共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务;提高了城乡居民的安全感、和谐感和幸福感。 “十二五”广州大事纪实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