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乞巧文化节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十二五”广州大事纪实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广州乞巧文化节
天河区珠村乞巧习俗历史悠久。1998年珠村8个乞巧婆婆重新发起珠村乞巧文化活动,后得到市、区两级政府大力支持,升格为广州乞巧文化节,截至2016年已举办12届,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约50万人。2011年,以天河乞巧为代表的广州乞巧习俗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州乞巧文化节已成为广州一张耀眼的城市文化名片,被评为“广东省群众性文化活动优秀品牌”。
“广州乞巧文化节”落户天河,是珠村传承乞巧文化结出的硕果。“粤人重巧夕,灯火到天明。”乞巧节,习称“七姐诞”“摆七娘”。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民间女子将自己制作的各种手工艺品摆在八仙桌上,琳琅满目,争奇斗艳并举行祭拜七姐、穿针竞技等仪式,以祈求心灵手巧、姻缘美满。2010年“天河乞巧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吉街珠村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
广州乞巧文化节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前后举办,每年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2011年,广州乞巧文化节组织“四进”活动(进校园、进商厦、进都市、进社区),注重促进穗台两地乞巧文化交流和建设乞巧文化传承基地,举办白领情缘派对。“七夕祭典”成为开幕式的一大亮点,真实地再现古代民间朝拜七娘的盛况,三叩首、女子成年礼、仙女舞、穿针乞巧等环节延续汉唐古风,表达自古以来女子对心灵手巧与美满生活的虔诚期盼。2011年乞巧节与2012年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接轨,举行以“邻里牵手幸福之旅”为主题的幸福广东旅游社区文化节公益巡展活动,拓展延伸乞巧文化影响。
2012年,珠村建成七夕文化广场,面积达18403平方米,成为当年广州乞巧文化节的开幕场地,后作为广州七夕主题公园。广州乞巧文化节首次在晚间举行。除开展摆七娘、拜七娘、七夕巡游等传统活动,还联合世纪佳缘等网站开展“相约七夕牵手幸福”相亲大会,邀请中国台湾、马来西亚等地的民俗专家参加乞巧文化高峰论坛。此届乞巧文化节还引入港澳台地区以及文莱、泰国等国家的乞巧作品同台竞技。
2013年,广州市、天河区政府共同出资2800多万元兴建广州乞巧博物馆,并于当年9月落成,是国内首个融乞巧文化展示、交流于一体的乞巧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是年8月,第九届广州乞巧文化节期间,博物馆以临展形式举办“2013广州乞巧文化节手工艺品暨赛巧会获奖作品展”,首次设展对外开放。开幕式上演大型音诗画《乞巧·女儿梦》,以宏大的历史视野、优美的叙述语言、唯美的文化画卷,讲述乞巧节在中华文明中的起源与传承。该届文化节首次邀请来自马来西亚、新西兰、日本及中国港澳台地区50多名民俗专家及传承人共聚一堂。活动共历时8天,吸引游客40多万人。
2014第十届广州乞巧文化节开幕式
2014年,第十届乞巧文化节重点突出“文化惠民”特色,以“七夕天河·梦圆广州”为主题,围绕“回归、节俭、热闹、精彩”进行整合策划,充分展现七夕民俗风情风貌。乞巧节开展三场文化惠民演出,举办乞巧手工艺作品慈善义购,举行七夕风情展芳华“2014广州乞巧赛艺会”,发布广州乞巧文化节十周年理论成果书籍。组织“欢聚七夕”主题游园,设立“七夕展缤纷”乞巧集市,推出“七夕情”美食、购物酬宾活动,把文化节真正打造成了全民欢庆的民俗文化盛宴。2014年广州乞巧文化节的首场演出主题为《乞巧·梦之韵》,以更唯美、更贴近民众心声的形式,打造一场乞巧民俗文化的温情盛典。组委会在珠三角地区选拔一批艺术作品参与2014广州乞巧赛艺会,评选出赛艺会传统供案金奖4名、传统供案银奖6名、传承奖5名等15个集体奖项和金巧奖3名等3个个人奖项,共18个奖项。是年,珠村与黄埔巧姐及乞巧文化专家组赴澳门参加2014亚太文化创意博览会,向海外传播广州乞巧文化。
(供稿:天河区地方志办;编辑:陈喆) “十二五”广州大事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