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篇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公文写作诗词速查手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山水篇·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 东晋·谢灵运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名片】谢灵运(385—433),原名谢公义,字灵运。东晋末年文学家,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好营园林,游山水,制作出一种“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的木屐,后人称之为“谢公屐”。他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是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被后世誉为中国山水诗鼻祖。
【释疑】池:谢灵运居所的园池。|潜虬媚幽姿:潜游的虬龙怜惜美好的姿态。|响:发出。|远音:悠远的鸣声。|薄:迫近,靠近。|愧:惭愧|栖川:指深渊中的潜龙。|怍:内心不安,惭愧。|进德:增进道德,指仕途发展。|徇禄:追求禄位。|疴:病。|衾:被。|昧:分不清。|褰开:揭开帷帘,打开窗子。|岖嵚:山势险峻的样子。|初景革绪风: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新阳改故阴:新春改变了已过去的残冬。|塘:堤岸|祁祁:众多的样子。|豳歌:指《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的句子。|萋萋:茂盛的样子。|楚吟:指《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的句子。|索居:独居。|征:验证,证明。
【读解】这首诗意境新奇,辞章绚丽,影响深远。诗人借登楼所见所感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高洁节操的追求,隐约曲折地传递出归隐之情。前八句写自己置身官场的矛盾心理,接下来八句用优美的笔调写出登池上楼所见到的漂亮风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两句自然生动,清新迷人,最为精彩,也是谢诗中最著名的诗句。最后六句又借怀古来直接抒写自己对高洁节操的坚守和向往。以欢快的笔调来烘托心中的郁闷之情。
■ 南北朝·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名片】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著名诗人,出身世家大族。与谢灵运并称“大谢”“小谢”,曾官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善草、隶书,长于五言诗,现存诗二百多首,其中山水诗的成就很高。
【释疑】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灞:水名,流经长安城东。|河阳:故城在今河南梦县西。|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飞甍:上翘如飞翼的屋脊。|澄江:清澈的江水。|练:洁白的绸子。|喧鸟覆春洲:形容鸟儿众多。覆:盖。|杂英:繁密的花朵。|甸:郊野。|方:将。|滞淫:久留。|怀:想念。|佳期:指归来的日期。|怅:惆怅。|霰:雪珠。|鬒:黑发。|变:这里指变白。
【读解】这首诗写作者登山眺江所见到的美景和遥望京城所引发的望乡之思,写情写景,都很漂亮。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描写黄昏时刻,美丽的晚霞像锦缎铺满天空,清澄的大江像洁净的白练伸向远方,辞采华美,准确生动,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唐代诗人李白就说:“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所忆就是诗人谢朓的名句。这首诗前半片写景,后半片说情,结构上非常讲究。
■ 南北朝·谢朓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
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名片】同前。
【释疑】下都:指返回金陵。|新林:浦名,在今南京市西南。|京邑:指金陵。|西府:指荆州随王府。|客心:旅人之情。|未央:无尽。|秋河:天河。|耿耿:明净。|寒渚:寒天水中的小块陆地。|苍苍:茫无边际。|宫雉:宫墙。|金波:月光。|鳷鹊:指鳷鹊楼。|玉绳:星名,这里指群星。|建章:指建章宫。|鼎门:城门名。旧丹阳郡门。这里用来指建康的南门。|昭丘:春秋楚昭王墓。|驰晖:太阳。引申为时光。|鸟路:鸟道,险峻的山径。|梁:桥。|罻罗:张网。|寥廓:辽阔的高空。
【读解】谢朓在这首诗中抒写了从荆州被召回下都建业时的所见所思,表达了对故友的留恋和对前途的忧虑和疑惧。全诗优美含蓄,悲肠百转。
■ 南北朝·斛律金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名片】斛律金,生卒年不详,北朝人,一名阿六敦,后改敦为金。作《敕勒歌》,歌词原为鲜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
【释疑】敕勒: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川:指平原。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平原。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苍苍,青黑色。|茫茫,一望无边。|见:同“现”。露出,显露。
【读解】这首诗气势宏大,境界高远,充满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就像一幅壮丽的图画——
敕勒川铺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天色青苍,草原辽阔,风吹倒了高高的草,露出了草中觅食的牛羊……
作者用豪迈的笔调描画了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发了心中对敕勒人的赞美和倾慕。最后一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由静态描写转为动态描写,极富活力,堪称点睛之笔。
■ 南北朝·陈叔宝
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名片】陈叔宝(553—604),字元秀,南北朝陈最后一位皇帝。583年—589年在位,在位时奢侈浮华,沉湎声色,喜与妃嫔文士饮宴唱作,殆于朝政军防。589年被隋军俘虏,后在洛阳城病死。所作《玉树后庭花》被后世称为“亡国之音”。
【释疑】丽宇:富丽的殿宇。|对:对面。|倾城:让整个城池倾倒,形容女子貌美令人惊艳。|映户:掩映着窗。户,窗。|凝娇:含着娇羞。|乍:刚开始。|不进:不肯应召。写美人欲迎还拒的娇羞。|帷:帷帐。|含态:带着美好的姿态。|玉树:缀满珍宝的树。古书《汉武故事》载:“植玉树之法,葺珊瑚为枝,以碧玉为叶,花子或青或赤,悉以珠玉为之。”另外也有人说是槐树的美称。因其树冠秀丽,花色素白清雅。《三辅黄图·汉宫》:“甘泉谷北岸有槐树,今谓玉树。”|流光:光彩仿佛流泻出来。
【读解】这首诗用华丽的辞藻描写了奢靡的后宫生活。意思是说:芳林花草在轩阁间开遍,新妆后的美人更加惊艳。起初掩着窗子含羞不允,随后带着柔情含笑相见。美人的脸庞像带露的鲜花,像后园的宝树那样清雅绚烂。这首诗内容空洞,笔力靡弱,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一位亡国之君的沉沦之路。世传这首诗后还有两句:“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因不见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被推定为后人假托,借以揭示陈后主的惨痛历史教训。
■ 唐·王湾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名片】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曾任荥阳县(今荥阳市)主簿、洛阳尉等。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又名《江南意》,文字有不同)。明代胡应麟《诗薮》认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句,是区别盛唐与初唐、中唐诗界限的标志。
【释疑】次:停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被长江环绕。|客路:旅途。|平:涨满。|风正:风顺。|悬:挂。|海日:海上旭日。|残夜:夜将尽的时候。|江春:长江两岸的春天。|乡书:家信。|归雁:南归的大雁。
【读解】据说宰相张说非常喜欢这首诗,曾经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在办公的政事厅以供人们学习。作者描写了山清水秀的美好春天,温暖而又带着淡淡的忧伤。因为春雪融化,春水涨岸,所以江潮看起来与两岸相平,此时一帆高挂,顺风而下,显得江面更加宽阔了。旭日从江海混融处升起,春天迈着激越的脚步走进过去的时光。诗人触景生情,想起把这份美好的心情写入家信,寄到故乡亲人的身边。全诗色彩鲜明,形象鲜活,美不胜收。
■ 唐·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名片】同前。
【释疑】宣州:今安徽宣城市一带。|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饯别:以酒食送行。|校书:官名,即校书郎,负责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酣高楼:在高楼上开怀饮酒。|蓬莱:海中神山,这里指东观。东汉时的藏书室东观被称为“道家蓬莱山”。|建安骨:汉末建安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的作品风骨飒然,被称为“建安风骨”。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196—220)。|小谢:指谢朓。|清发:清新俊逸。|逸兴:超逸豪放的意兴。|壮思:豪壮的情思。|揽:摘取。|称意:称心如意。|明朝:第二天早晨。|散发:披散头发。|弄扁舟:驾驶小舟。指隐逸江湖。
【读解】2016年12月21日解放军报评论员在《星空浩瀚无比 探索永无止境》一文中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太空之路,前景广阔;梦想之旅,希望无限。还有很多精彩需要广大航天人去续写,还有很多难关需要广大航天人去攻克。”这里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引用的就是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这首诗中这两句最为出彩,意思是说我们都怀着超逸豪放的意兴和豪壮的情思,想要飞上青天去摘取明月。
李白在宣州谢朓楼为他的族叔李云送别,但诗中并没有用笔墨抒发离别之情,而是直接抒发了自己心中的愁苦、愤懑和豪情逸兴。“明朝散发弄扁舟”的结尾略有消极,但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决心和风骨。
■ 唐·李白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名片】同前。
【释疑】早发白帝城:就是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在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汉末年的时候,有个叫公孙述的占据这里,自称白帝,所以这里叫白帝城。|朝(zhāo)辞:早上辞别。|彩云间:形容白帝城地势高,好像耸立在彩云朝霞之中。|千里江陵:古时相传江陵距白帝城一千二百里(实际七百余里),中间要经过形势险要的三峡。李白这首诗中的“千里”是概数。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一日还:一天之内到达。|猿声:猿猴的叫声。|啼:啼鸣。|轻舟:载得轻、行得快的船。|万重山:重重叠叠的许多山峰。
【读解】这首诗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奇险湍急和顺流直下、船行如飞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喜悦欢快的心情和豪迈奔放的远大志向。“千里”和“一日”,用空间的“远”与时间的“短”作对比,表现了江流的快,也表现了小船的轻。诗人还在“舟”字前直接添加了一个“轻”字,并用了猿叫声和万重山来做衬托,进一步表现了船行速度的飞快。这首诗中的“啼不住”是什么意思?可以理解成是“不住啼”,也就是“不断地啼叫”的意思。另外,还有一种解释,“啼不住”就是“啼叫也挽留不住”的意思。
■ 唐·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名片】同前。
【释疑】岱宗:指泰山。因其居五岳之首,尊称岱宗。|夫:语气词,无实意。|齐鲁:先秦时期的两个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青未了:苍莽的青色看不到边。|造化:大自然。|神秀:神奇峻秀。|阴阳:指山北山南半暗半明。|昏晓:黄昏和早晨。|荡胸:冲激着心房。|决眦:形容睁大眼睛,好像眼眶裂开。眦:眼眶。|会当:定要。|凌:攀登。|绝顶:山巅。|览:这里指俯首巡览。
【读解】杜甫共写过三首《望岳》诗,分别写的是望泰山(东岳)、衡山(南岳)、华山(西岳)。这首诗写的是东岳泰山,是杜甫青年时期的作品,为现存杜诗中写作时期最早的一首。全诗按照从远到近、从眼见到心想的顺序徐徐写来。第一句采用问句,像是问候泰山,也像是向读者呼告,可谓先声夺人。“齐鲁青未了”则为泰山的伟岸提供了一个宏阔的背景。接下来直接描述泰山的高大雄伟,再接着叙述自己心中的惊叹和敬仰。最后两句哲思飞扬,气韵高昂,歌颂了勇于攀登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表达了高瞻远瞩的宏伟气魄。
■ 唐·许浑
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前朝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名片】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陆(今湖北安陆市),后迁居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市)。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年)进士及第,曾任当涂令、监察御史、润州司马、虞部员外郎和睦、郢二州刺史等。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丁卯集》。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称为“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之说。
【释疑】咸阳:秦汉两代的故都。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望。今属陕西。|蒹葭:即芦苇,暗用《诗经》“蒹葭苍苍”诗意。|杨柳:暗用《诗经》“杨柳依依”诗意。|汀洲:水边平坦的沙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江南故乡。|溪云初起日沉阁: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欲来:将要来。|风满楼:已吹满咸阳楼。|夕:黄昏。|秋:秋季。
【读解】思乡怀古,百感交集。诗人的意思是说:“黄昏登上咸阳城西楼,万里乡愁心头翻滚,蒹葭杨柳宛若江南汀洲。磻溪云刚刚飘来,太阳落向慈福寺阁后。山雨快来了,大风已吹满咸阳楼。鸟儿飞向青草间的秦苑黄昏,蝉儿鸣叫在秋天黄叶中的汉宫。匆匆过客不要探询秦汉前朝的故事了,渭水依然在故国的土地上滚滚东流。”这首诗雄浑深沉,意蕴邈远。“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将云、日、雨、风四种自然现象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在一起,彼此呼应,交相辉映,写得井井有条,工整含蓄,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山雨欲来风满楼”也被人当作是对唐朝政权岌岌可危的影射,后人也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迫氛围。
■ 唐·杜牧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名片】同前。
【释疑】江南:这里泛指长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广大地区。|千里:形容江南地区的广阔。|啼:叫。|水村:靠近水边的村庄。|山郭:靠山的城墙。郭,本指外城,这里泛指城镇。|酒旗风:酒旗在风中招展。酒旗,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南朝:420—589年,南方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总称。|四百八十寺:形容佛寺众多。南朝皇帝和大官都信佛,修建了许多佛寺。|楼台:这里指高大的佛寺建筑。|烟雨:春天里像烟雾一样的细雨。
【读解】辽阔江南,黄莺啼叫,绿叶衬红花,水乡村庄,山边城郭,酒旗风中挂。你看那南朝兴建的四百八十座寺庙,有多少楼台耸立,任烟雨飘飘洒洒。诗中不是叙述某一具体地方的风光,而是描绘了一幅整个江南的辽阔画面。其中既写出了春天的多彩和美好,也写出了它的迷离和神秘。诗人通过生机勃勃的妙笔,赞美了江南春天的美丽风景,也讽刺了那些迷信佛教、不关心百姓生活的南朝皇帝们。全诗色彩鲜明,情味隽永。明代有位诗评家认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是不对的,他说:千里莺啼怎么能听得过来呢?应该改成“十里莺啼绿映红”。
其实“千里莺啼绿映红”这句诗没有错。诗人这里采用的是一种概括的艺术手法。这首诗写的春天不是某一地的景色,而是整个江南的宏大画面,意境非常辽阔,所以题目叫《江南春》。如果开头不用“千里”而用“十里”,就表现不出这种完整宏大的意境和气势。
■ 唐·温庭筠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名片】温庭筠,生卒年不详,唐末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诗词兼工,与李商隐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释疑】商山:在今陕西商洛市商州区东南。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槲(hú):一种落叶乔木。|枳: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驿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杜陵:在长安城南,因汉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这里代指长安。|凫:野鸭。|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读解】这首诗生动描写了早晨出发赶路时,在商山见到的景色,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个人遭逢官场挫折之后的感慨。开头两句写早行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中间四句写景,处处突显一个“早”字。末尾二句说虽然途中观赏着景色,但心中却充满了孤独忧伤和对长安的留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尽管仅仅是把几个名词排列连缀起来,没有任何动词和形容词,但是却很自然地构成了一幅生动感人的清冷图画,既凝练又准确,很有意境。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
■ 唐·李商隐
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阴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名片】同前。
【释疑】安定城楼:写于泾原治所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唐之泾原在隋代为安定郡,故此诗依旧习称“安定城楼”。|迢递:城楼高耸而连绵貌。|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贾生:指西汉人贾谊。《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汉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李商隐此处以贾谊自比。|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于春日作《登楼赋》。李商隐此处以王粲自比。|永忆:坚持渴慕着。|欲回天地入扁舟:表达想放弃仕途归隐江湖的意愿。|腐鼠:用庄子的典故。《庄子·秋水》载:惠施任梁国宰相,生怕庄子争夺他的相位,百般防范。于是庄子去见惠施,坦率地对他说,鹓鶵(传说中与凤凰同类的鸟,庄子自比)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从来不会把鸱(鹞鹰,比惠施)的腐鼠(比相位)当美味而希羡!”|猜意:猜测。
【读解】这首《安定城楼》写于作者吏部考试落选之后。诗人当时受到朋党势力的排斥回到泾原。第一联写景,第二联怀古,并以古人自比。第三联表明自己退出尔虞我诈的名利场而归隐山川的愿望。第四联表白自己的高洁,对猜疑自己的朋党进行了讽刺,同时抒发内心的愤懑。
■ 唐·李忱
百丈山
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
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
仙峰不间三春秀,灵境何时六月寒。
更有上方人罕到,暮钟朝磬碧云端。
【名片】李忱(810—859),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初名李怡。后为唐宣宗,847年至859年在位,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大中之治”。因服长生药中毒驾崩,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葬于贞陵。李忱工诗,《全唐诗》录有其诗六首。
【释疑】百丈山:在江西奉新县。山环水绕,若青莲绽放,云遮雾罩,若人间仙境。山高1200米,俗称百丈。|大雄: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物的意思;雄者,是慑服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家弟子尊称他为大雄。百丈山因其高大,气势雄伟,又称大雄山。大雄山远看像一尊卧佛,所以诗人开头说大雄真迹。|危峦:险峻的山峦。|梵宇:佛寺。|层楼:高楼。|万般:总括之词。谓各种各样。|掌中:喻控制的范围内。犹言掌握之中。|三春: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灵境:庄严妙土,吉祥福地。多指寺庙所在的名山胜境。|上方:天上,上界。|罕:少。
【读解】这首诗描写登上百丈山的感受,抒发了作者不俗的抱负和高洁的情操。
■ 唐·寒山
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名片】 寒山,生卒年不详,是盛唐时期的一位诗僧。关于其生活年代,有“贞观说”(627—649)、“先天说”(712—713)以及“大历说”(766—799)三种说法。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寒岩。他的诗歌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了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二十世纪以来,颇受日本学者和美国“垮掉派”作家喜爱,在国内也颇受重视。
【释疑】杳杳:形容山路的深暗幽远。|落落:形容水涧边的寂寥冷落。|滨:水边。|朝朝:一个早晨又一个早晨,这里指天天。|知:知道。
【读解】幽远寒山上的小路,空旷冷涧边的岩岸。啾啾欢鸣常有小鸟,寂寂深林不见人烟。淅淅冷风吹拂脸庞,纷纷大雪积落身边。天天看不见那太阳,年年不知道那春天。
这首“杳杳寒山道”描写的是寒岩附近高山深涧中的景色,表现了自己高洁的志向和不同流俗的境界。全篇充盈着冷、寒和幽静的色彩。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后一句表达了诗人超脱红尘世界的淡泊心境。这首诗每一句开头都用叠字,这在唐诗中是不多见的。这些叠字有什么艺术作用呢?这首诗中的叠字,大都带有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连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清幽的气氛,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诗人借助这种特殊的形式,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鸟、情,组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意境深远。另外,这些叠字也增强了诗的音乐美,使人读起来感到和谐连贯,朗朗上口。
自1905年起,寒山诗就在日本多次再版,十多位学者对其诗作进行研究、释疑及翻译。寒山诗“以诙谐谩骂之辞,寓其牢愁悲愤之慨,发为诗歌,不名一格,莫可端倪”,被称为“如空谷传声,乾坤间一段真韵天籁”。其诗歌最大的特征就是接近口语。胡适在《白话文学史》(1928年)中将寒山、王梵志、王绩三人并列为唐代的三位白话大诗人。20世纪50年代起,寒山诗传入美国,美国“垮掉的一代”将寒山奉为偶像,寒山诗被翻译成英语和法语,为众多的国外读者所喜爱。
■ 宋·柳永
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名片】同前。
【释疑】形胜:形势冲要,交通发达的地方。|三吴:古地名。关于它的疆界,说法不一。《水经注》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包括现在的苏南和浙江。|钱塘:即今杭州市。|风帘:挡风的帘子。|翠幕:翠绿色的帷幕。|参差:形容房屋多种多样,高低不齐。|云树:树木茂盛,密集如云。|霜雪:比喻白色的浪花。|天堑:天然的险阻。这里指钱塘江。|无涯:没有边际。|珠玑:各种珍珠宝贝。|罗绮:彩色的丝织品。|竞豪奢:比赛豪华和阔气。|重湖:当时的西湖分为外湖和里湖,所以说重湖。|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清嘉:清秀美好。|羌管:羌地出产的笛子。这里泛指乐器。|菱歌:采菱的歌声。|嬉嬉:嬉笑玩乐。莲娃:采莲的姑娘。|千骑:成千的马队。|高牙:原指军队前面的大旗,因为旗杆用象牙装饰,所以叫高牙。这里代指高官。|烟霞:这里指美丽的自然风景。|图将:画出来。“将”是助词。|凤池:凤凰池的简称,这里指朝廷。
【读解】国土东南的名胜,三吴大地的都会,杭州自古以来就很发达。袅袅的柳丝如烟,悠悠的小桥如画,风帘是多么轻盈,翠幕是多么优雅,高低错落的城市里,分布着十万户富庶人家。高高的云树围绕着白堤,滚滚的波涛翻卷着霜雪,一道钱塘天堑无边无涯。市场排列着珠宝,家里摆满了绫罗,好像是在比赛奢侈和繁华。里湖外湖多美,重山叠岭颇佳,这里有三秋的清幽桂树,十里的鲜艳荷花,优美的笛曲在晴空荡漾,采菱的歌声在静夜飘动,嘻哈嬉笑着钓鱼翁和采莲娃。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乘着醉意来听这里的悦耳箫鼓,吟咏赞赏这里的美丽烟霞。以后他们会把这些好景画成图画,带回到凤凰池那里去大赞大夸。这首词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杭州的繁荣景象和西湖的美丽风光。上阕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然后从风景、人家、市场等方面分别描写杭州的繁华。下阕则重点描写杭州的西湖美景,结构精巧,层次分明。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一些词组和对偶句,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多次出现,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欣赏和赞叹的感情。注意“三秋”指的并不是“三个秋天”,而是“秋天里的三个月”的意思,主要表示桂花的花期很长,香味能够在三个月的时间里长久不散;“十里”并不是指“长达十里”,而是“方圆十里”的意思,主要表示西湖很大,荷花种得很多。“三秋桂子”还让人联想到“桂子月中落”的美丽传说。两句词牵出湖、山、秋月、桂花、荷花等意象,朴素自然,气魄宏阔,令人向往。
■ 宋·岳飞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名片】同前。
【释疑】黄鹤楼:旧址在黄鹤山(武昌之西)西北的黄鹤矶上。|万岁山: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蓬壶殿:北宋宫内殿名。|铁骑:指金国军队。|郊畿:指汴京周围,借指沦陷地。|风尘:指战乱。|膏:滋润。刀头饮血的意思。|请缨:请求上阵杀敌。用汉终军“自请愿受长缨”典故。|河洛:黄河、洛水。代指中原失地。|汉阳:地名,在今武汉。这里指汉水之北,以喻收复失地。
【读解】这首词斥责了统治者的昏庸,歌颂了爱国将士,关心着流散百姓,对抗金未来充满信心。全词慷慨铿锵,令人读罢有血脉贲张、拍案而起的冲动。
■ 清·孔尚任
哀江南(节选)
[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沽美酒]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太平令]行到那旧院门,何用轻敲,也不怕小犬哰哰。无非是枯井颓巢,不过些砖苔砌草。手种的花条柳梢,尽意儿采樵,这黑灰是谁家厨灶?
[离亭宴带歇指煞]俺曾见金陵王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名片】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自幼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还考证过乐律。著有《桃花扇》《石门山集》《湖海集》《长留集》《享金簿》《人瑞录》和与人合著的《小忽雷》等。
【释疑】窗寮:窗里面的窗。亦泛指窗。|当:挡。|粉黛:敷面的白粉和画眉的黛墨,均为化妆用品。这里指美女。|青溪:古水名。指三国吴在建业城东南所凿东渠。发源于钟山西南,流经南京市区入秦淮河,曲折达十余里,亦名九曲青溪。年久湮废,今仅存入秦淮河的一段。|红板:漆成红色的木板。指桥板。|旧院:在今之南京,明朝为妓女丛聚之所。|哰哰(láo láo):象声词。这里指狗叫声。|尽意儿:犹“尽情”。|朱楼:谓富丽华美的楼阁。|碧瓦:青绿色的琉璃瓦。|看饱:看够。|乌衣巷:地名。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南。三国吴时在此置乌衣营,以士兵着乌衣而得名。东晋时王、谢等望族居此,因著闻。|莫愁湖:在南京市水西门外。周约三公里。相传六朝时有女子莫愁居此,故名。清时号称“金陵第一名胜”。|凤凰台:古台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面。|枭鸟:猫头鹰。|舆图:江山。|换稿:改朝换代。
【读解】这一段《哀江南》,是孔尚任创作的昆曲《桃花扇》结尾中的一段北曲唱词,限于篇幅,本书略有删节。前几段描写凄凉风景,最后一段用对比手法直抒江山感慨。句句沉吟,字字带着血泪,淋漓尽致地书写了战乱流离带来的沧桑之痛。无限兴亡感,沉郁亡国情。
《桃花扇》的故事发生在明王朝覆灭前夕,以南明弘光政权为背景。当时天下纷乱,百姓悲号。作者以一柄桃花扇为红线,串联起秦淮名妓李香君和才子侯朝宗的一段爱情故事。歌颂了李香君的刚烈气节和家国深情,对一系列软骨文人进行了尖锐嘲讽。
■ 清·纪晓岚
和蒙泉秋感
一湾银浦淡云流,长笛萧条赵倚楼。
往日情怀全似梦,频年飘泊始知愁。
风寒大泽鱼龙夜,霜卷长天雕鹗秋。
惆怅旧来红叶渡,不堪重棹木兰舟。
【名片】纪晓岚(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历时十九年总纂完成巨著《四库全书》,另有《阅微草堂笔记》《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纪文达公遗集》。
【释疑】蒙泉:宋弼(1703—1768),字仲良,号蒙泉,清德州(今德州市安德区宋家集)人。乾隆十年(1745年)进士,改庶吉士,历官编修、续文献通考纂修官、甘肃按察使等。著有《蒙泉诗集》《思永堂文稿》《州乘余闻》等。纪昀和他交好,多有唱和。|银浦:银河。|赵倚楼:指唐渭南尉赵嘏。嘏工诗,杜牧最爱其“长笛一声人倚楼”句,因称为“赵倚楼”。|往日:昔日,从前。|情怀:情趣,兴致。|频年:连年,多年。|风寒:冷风寒气。|大泽:大湖沼,大薮泽。|鱼龙夜:指秋日。《水经注》:“鱼龙以秋日为夜。龙秋分而降,蛰寝於渊,故以秋日为夜也。”|雕鹗:比喻才望超群者。唐杜甫《奉赠严八阁老》诗:“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仇兆鳌注:“《唐书》:韦思谦为御史大夫,见王公未尝屈礼,曰:‘耳目之官,固当特立,雕鹗鹰鹯,岂众禽之偶。’”|旧来:从前,向来。|红叶渡:长满红叶的渡口。秋天枫、槭、黄栌等树的叶子都变成红色,统称红叶。|不堪:不能承当,不能胜任。|重棹:重新摇动。|木兰舟:用木兰树造的船。后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
【读解】这首诗描写秋日的各种风景,表现心中淡淡的忧伤和若有若无的愁绪。清新而真挚,隐隐透出古代文人不被重用的失落感。
■ 清·严遂成
三垂冈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名片】严遂成(1694—?),卒年不详。字崧占(一作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曾任直隶阜城知县、云南嵩明州知府、雄州知州等。著有《海珊诗钞》《明史杂咏》《诗经序传辑疑》等。与厉鹗、钱载、王又曾、袁枚、吴锡麟并列,称为“浙西六家”。
【释疑】三垂冈: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郊,亦称三垂山(或二冈山)。因五代时期的三垂冈之战而著名。唐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李克用从代北沙陀族等少数民族中崛起,一生征伐。他去世时,其子李存勖仅23岁,戴孝出征,在三垂冈大战中获胜。后来消灭后梁政权,建立后唐。|沙陀:唐末北方少数民族名。|朱梁:指朱温建立的后梁政权。|只手:独手,比喻人单力微。|唐社稷:唐朝政权。|拥:占据。|晋山河:作为晋王所属的山西一带。|风云帐下奇儿在:奇儿指李存勖。据《新五代史》载:“初,(李)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今河北邢台),还军上党(今长治市),置酒三垂冈,伶人奏《百年歌》,至于衰老之际,声甚悲,坐上皆凄怆。时存勖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百年歌:西晋诗人陆机的组诗,共十首,每十岁为一首,唱人一生从幼到老的景况与悲欢。
【读解】这首诗以三垂冈之战为背景,热情歌颂了李克用和李存勖父子的慷慨情怀和昂扬志气。词句惊奇,气势磅礴,顿挫有致。其中“风云帐下奇儿在”一句,最是激荡人心。
1964年12月29日,毛泽东读《五代史》时,想起自己早年读过的《三垂冈》一诗,却想不起作者名字。于是就动手写下全诗,写信交给秘书田家英,请他帮忙查出作者。信中说:“近读五代史后唐庄宗传三垂冈战役,记起了年轻时曾读过一首咏史诗,忘记了是何代何人所作。请你一查,告我为盼!”
■ 清·魏源
黄山绝顶题文殊院
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
华山忽向江南峙,十丈花开一万围。
【名片】魏源(1794—1857),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湖南邵阳隆回金潭(今隆回县司门前镇)人。道光二年( 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曾任高邮知州等,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著有《海国图志》《圣武记》《皇朝经世文编》。
【释疑】黄山:在安徽省黄山市,跨歙歙、黟、休宁等县。古名黟山,唐改今名。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为“四绝”。|绝顶:山的最高峰。|文殊院:寺院名。|华山:在陕西省。五岳之一。|峙:直立,耸立。|围:量词,两臂合拢的长度。
【读解】这首诗以奇妙的想象,把黄山奇景描写得瑰丽神奇。最精彩的最后两句是说,在黄山这样一个奇幻的人间仙境里,如果把华山搬过来,也会开出有十丈长的花瓣、十万围的面积的奇异花朵来。
这首诗的作者魏源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曾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被称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和文章均有很大影响。
■ 近现代·俞明震
平番道中
塞上西风吹土黄,疏林辜负好秋光。
山如病马吞残雪,人似寒鸦恋夕阳。
生计何尝关饱暖,沉忧只合待沧桑。
天荒地老吾能说,多恐旁人笑酒狂。
【名片】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号觚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科进士。授刑部主事。宣统末年,任甘肃提学使。民国初年,任平政院肃政使,不久辞归故里。晚年寓居杭州。自言成一诗或至终夕不眠,甚且病眩,故所作不多。著有《觚庵集》《觚庵诗存》《觚庵漫笔》《台湾八日记》等。
【释疑】土黄:黄土的颜色。|疏林:稀疏的林木。|何尝: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或并不。|关:满足。|只合:只应,本来就应该。|天荒地老:指经历的时间极久远。|旁人:他人,别人。
【读解】俞明震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后,奉台湾巡抚唐景崧奏调赴台,委管全台营务。《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他和唐景崧、丘逢甲等组织和领导台湾守军英勇抗日,并亲临前线,甚至中弹负伤。兵败后,俞明震内渡厦门。戊戌变法时,又积极支持康、梁变法图强,参与陈宝箴在湖南推行的新政。变法失败后,由江苏候补道转任南京江南陆师学堂兼附设矿务铁路学堂总办,成为鲁迅的老师。鲁迅在《朝花夕拾·琐记》一文中提到:“第二年的总办是一个新党,他坐在马车上的时候大抵看着《时务报》,考汉文也自己出题目,和教员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华盛顿论》,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白纸石印的一厚本,价五百文正。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开首便道:‘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机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撒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唯有天造草昧……’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学堂里又设立了一个阅报处,《时务报》不待言,还有《译学汇编》,那书面上的张廉卿一流的四个字,就蓝得很可爱……”这位“新党”总办,包括他在《日记》中一再提及的“俞师”或“恪士”师,就是俞明震。
俞明震思想开明。其《通天岩》诗有云:“豁蒙即治理,闭关皆弱民。”
■ 近现代·毛泽东
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名片】同前。
【释疑】会昌:县名,在江西省东南部,东连福建省,南经寻乌县通广东省。|欲,将要。|踏遍青山人未老:转战各地,我们依然保持昂扬斗志。上句的“君”指敌对的蒋军。这一句的“人”指自己这一方的军民力量。《增广贤文》有: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风景:风光景色,这里比喻自己一方的战斗形势。|这边:指中央革命根据地。|高峰:指会昌城周围的山峰。|颠连:连绵起伏。|东溟:指东海。|南粤:古代地名,汉初封赵佗为南越王,占据今广东、广西一带。这里指广东。|郁郁葱葱:形容树木茂盛,生意盎然。
【读解】这首词写于1934年夏天,作者当时在中共粤赣省委所在地会昌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作者自注:“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这首词壮美瑰奇,表现了艰巨考验来临前的必胜信心和坚定信念。
■ 近现代·毛泽东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名片】同前。
【释疑】在望:谓远处的东西在视野以内。|鼓角:战鼓和号角的声音。|相闻:彼此都能听到。极言距离之近。|万千重:重重包围的意思。|岿然不动:屹立而不动摇。|森严壁垒:使防御工事严整不可侵犯。比喻防守严密。|众志成城:谓万众一心,如坚固城堡。比喻众人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黄洋界:地名,在江西井冈山,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宵遁:乘夜逃跑。
【读解】这首词写于1928年9月,是对黄洋界保卫战的精彩回忆。通过紧张激烈的短兵相接的战斗场面,歌颂了红军将士的从容不迫和英勇无畏,作者的笔下洋溢着乐观精神和必胜信念。
■ 近现代·毛泽东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名片】同前。
【释疑】烈:凛冽。|长空:辽阔的天空。|霜晨月:残月照在早晨的白霜。|碎:急促错杂。|咽:声音因哽塞而低沉。|雄关:雄伟险要的关隘。|漫道:莫说,不要讲。|真如铁:像铁一样坚固难以征服。|而今:现在。|从头越:从最初开始的地方跨越。|如海:像起伏的波涛。
【读解】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在贵州省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这首词写于1935年2月红军长征攻克娄山关后。上阕描写清晨踏着寒霜向敌军进攻时的冷肃氛围,下阕描写攻克娄山关后、站在关头瞭望周围风光时的激越情怀,全词格调冷峻,色彩鲜明,情味隽永,抒发了豪迈的战斗情怀和坚定的必胜信念。 公文写作诗词速查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