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十二五”广州之最

全国首家政府主导的志愿者学院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十二五”广州之最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全国首家政府主导的志愿者学院

  广州志愿者学院(简称学院)于2010年10月8日在广州市团校挂牌成立,是全国首家政府主导建立、主要从事志愿者培训和志愿服务理论研究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学院是在中国志愿服务事业高速发展,广州志愿服务活动深入经济社会各个层面以及广州承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时代背景下成立的。

  学院与广州市团校、广州青年培训学院、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合署办公,主要职能是以建立志愿服务岗位能力培训体系和志愿服务常态化研究为重点,在培训规范化、服务社区化、交流常态化、发展可持续化等领域开展探索,努力建设志愿者培训中心、志愿服务理论研究中心、志愿者交流活动中心、志愿服务项目研发中心。

  培训工作方面。一是研发志愿服务岗位能力培训和课程体系。以“应知”的理论知识与“应会”的实践技能为内容,将志愿服务岗位能力划分为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两大模块,建立志愿服务岗位能力模型,创立志愿服务岗位能力培训体系。研发志愿服务岗位能力课程体系,“应知”课程模块内容主要包括志愿服务理论、志愿者权利义务、志愿服务政策法规、志愿者团队管理理论、社会工作相关方法等。“应会”知识模块内容主要包括礼仪沟通技巧、心理调适方法、应急自护技能、团队组建技巧、项目的策划方法、媒体沟通实务、各专业领域志愿服务项目运作等。二是编创培训教材。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学院牵头开发《广州亚运会志愿者通用读本》《第16届亚运会志愿者通用培训精品课程》《志愿者领袖的一天》《志愿服务英语300句》等10多种培训教材;亚运后组织编写《志愿服务培训体系分析》等多套大型赛会类志愿者培训教材。学院邀请专家和一线志愿者负责人组成编写团队,编创《志愿服务岗位能力培训教材》,该套教材分为基础级、骨干级、领袖级和专业领域四本,被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与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联合推荐向全国志愿者推广使用。同时学院联合广州团市委社工部组织编创《广州市青年社会组织组建及运行指南手册》。还参与编写中残联主持的《志愿助残服务技能手册》,以及广州市“志愿在康园”培训教材。三是组建师资队伍。学院以自主培养与社会化合作相结合的模式组建常态化的志愿者培训师资队伍,主要包括校本师资、社会化培训讲师及客座教授三大类。从社会各界遴选具有良好理论基础及丰富实践经验、对青少年教育培训工作的热心人士组建广州市青少年社会工作培训讲师团。至2015年年底有89名专家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受聘学院客座教授。四是创新培训模式。以在线培训与面授培训相结合、骨干培训与师资培训相区别为原则,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学院研发志愿服务岗位能力在线培训系统,截至2015年12月,共有5.3万名志愿者参与线上培训,基础级考核合格人数超过10000人,系统点击浏览量超过64万人次。同时学院牵头建设了广州“智慧团建”U培训网。

  研究工作方面。开展系列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证研究,形成“广州建设志愿者之城与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广州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研究”“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志愿驿站’运作机制及发展趋势研究”“海珠区打造‘志愿之城’示范区调研”等研究成果。

  社会服务工作方面。学院立足广州本土,服务广州社会经济发展重任,积极支持、参与有关专项工作。一是为社区居民服务。2012年10月,学院与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州社区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挂牌建立广州社区学院共青团分院。至此,学院正式加入广州市、区、街镇三级全民终身教育序列,以社区志愿大学堂为载体为社区居民继续教育服务。二是参与社区志愿者教育培训。学院编印《志愿驿站志愿服务宝典》,并上传至志愿服务岗位能力在线培训系统。组织开展针对新加入志愿者、志愿者骨干、志愿者培训导师等不同群体分层分类的专项培训。三是为大型赛会培训志愿者。为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贵州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广州国际马拉松赛、星海国际合唱锦标赛、广州“一奖两会”、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等大型赛会提供专业的志愿者培训服务。四是交流推广志愿文化。组建广州志愿者领袖俱乐部(V领汇)。举办志愿大学堂,定期开展志愿大学堂市民公开课。

  阵地建设方面。学院通过培训推广、资源整合等措施,在志愿服务开展得较为成熟的非政府组织、高校、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等机构挂牌建立了17个学院校外教学基地(分院)。

  广州志愿者学院成立后,在构建志愿者培训体系标准化、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方面做了有益尝试。成立五年以来,学院共完成各类培训400余期,面授培训人数总量超过4万人次,培训覆盖广州67所高校、300余家志愿者组织及公益机构。

  (槐涛 李霞) “十二五”广州之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