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关键的关键——熟悉并热爱自己的事业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互联网名企工作方法论(套装共14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四部分
教训篇
我自己能从在IBM的工作中获得什么样的经验呢?
每当触及这个问题,我就会面对同样的担心和犹豫不决,那就是:我不能确定我就一定能够从自己的工作经历中汲取别人可以应用在实践中的任何真理性认识。从某种程度上说,我自己的工作经验在我看来都是一些类似于常识的东西。尽管我从一所著名的商学院毕业,但是多年前我所阅读过的学术界、理论界和顾问们写的那些商业著作,对于从事商务实践的我来说,其价值是有限的。我很抱歉说出这样的话,但这却是事实。
我之所以要写这一部分,承担这个约定俗成的任务,是因为我认为我所写的东西或许对于你——一个读者,具有相同的价值。
即便如此,当我反思自己在IBM以及其他公司的工作经历时,我还是要说,我学到了成功的企业和成功的高级经理应具有的3个宽泛和基本的特征:
·他们都有自己的关注点。
·他们都在执行方面具有卓越的品质。
·他们都具有个人领导艺术。
这3个特征适用于所有规模和类型的企业: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无论是非营利机构、大学,还是部分政府机构。在本部分的最后,我要强调对于复杂的大机构来说还特别具有意义的第四个问题:如何平衡机构整合与分权。
第二十三章 关键的关键——熟悉并热爱自己的事业
个人或者组织机构很少会承认自己缺乏焦点,即便在诚实的自我评估时也莫不如此。然而,根据我的经验,缺乏焦点是平庸的公司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它会以诸多形式表现出来,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这山望着那山高”
这是一种最为有害的情况。在我35年的从业经验中,我看到许多公司都在基本业务陷入艰难局面时选择了在一个新行业中碰碰运气的做法。这样做的公司实在太多了,我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来:施乐公司就选择了金融服务业务,可口可乐公司也涉及了电影行业,柯达公司还跨入了医药行业。
40年前,当我还是哈佛商学院的学生时,一位营销学教授就指出,汽车无线电天线公司的情况就在于,他们认为自己只属于汽车无线电行业,而不是运输行业。这位教授认为,许多公司都将焦点放在了一个过于狭窄的细分市场之中,而对其市场的重大变化视而不见。我不想争论这一观点的前提基础,但我要说的是:一个生产汽车无线电天线的公司,是很难变成一个飞机制造商的。
太多的管理者都不想打这场艰苦的战斗(即复苏、复兴以及巩固他们的基本业务),或者他们只是很快就放弃基本业务。在IBM 20世纪80年代的动荡时期,公司关注点就从一向擅长的业务领域——建造大规模和功率强大的计算机转移开了,还购买了一家电话转换器公司(罗尔姆);20世纪80年代,当信用卡和旅游业务走向低谷的时候,美国运通公司的董事长就试图进入有线电视、娱乐以及图书出版领域;名列全球最大食品公司之一的纳贝斯克公司,也于1985年购并了一家烟草公司,而14年后,该公司又派生出烟草业务,其真正长期的结果就是逐渐淡化自己食品公司的身份。
丢掉了自己核心竞争力,这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是常有的事。竞争对手为此感到欣喜并从此兴旺起来,而这家公司却陷入了无底的深渊。
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每家公司在自己的基础业务中都会有一系列竞争优势。转型或再造一个现存的业务非常艰难,但相信我,这还是要比将现存的业务扔掉并重新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要容易许多。常言说得好: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常言还道:切莫数典忘祖。历史经验表明,真正伟大和成功的公司,都能够坚持自己的基本业务并在某些时候进行艰难的自我更新。这些成功的公司绝对不会贸然进入一个自己不知深浅的全新行业大潮中。
“我们需要成长,因此让我们购并别的公司吧”
对于一个正在进行核心业务建构的公司来说,其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就看是否敢对购并热潮说“不”。太多的高级经理都患有“购并传染病”。当有机会在“努力恢复一个基础业务”和“进行一场大规模的购并”之间进行选择时,大多数高级经理都会选择后者。当我回顾自己在IBM的工作时,我发现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去做不应该做的事。当时,IBM可以进行购并的意向性公司有前世通公司(MCI)、北电网络公司(Nortel)、康柏、硅图公司(SGI)以及英国电讯公司(Novell),投资银行家们也随身携带着厚厚的优惠订购计划书,时刻准备规划一条通天大道,但这些意向都没有达成。
我可以说出许多投资银行家的故事,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位提出让IBM购并康柏公司的银行家。整个购并办理过程的结尾部分大概是这样的:永远呈现出蓝色的订购计划书显示,IBM的股票价格将在购并后保持永远增长的势头。由于对这种过于美好的情况描述感到奇怪,我仔细检查了订购书的附录部分,并发现,IBM的利润(税后收入大约是500亿美元)将在未来5年内被这次购并活动侵吞,而且我们将在整个过程中承受巨大的损失。当我要求首席财务官质疑那位银行家,问问他这个提议是如何被投资共同体认为是一个积极的正向购并建议时,我得到的回答是:“哦,投资者总是只看好的一面,这没什么。”是的,如果投资者的方案都是万灵丹的话,CEO就再也不需要担惊受怕,甚至再也不需要工作了,而是可以成天去打高尔夫球啰!
然而,一回到现实世界,你就会发现,过去20年中大量实证的研究显示:一次购并活动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远远低于其遭受失败的可能性。这并不是说我就认为购并在公司发展战略中几无地位可言。IBM在我任CEO期间也进行了90次购并活动,其中最成功的部分就是那些可以整合进公司成长计划中的购并项目。IBM对英孚美公司(Informix)的购并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在数据库业务领域中,我们和甲骨文公司不相上下,而另一个数据库业务公司——英孚美公司却已经失去了其发展动力和市场领导地位。我们不需要借助购并英孚美公司以进入数据库业务领域,或者是借此加强已被削弱的市场地位。然而,我们的确需要更加迅速和更加有效地获得系列客户,这是我们通过单独战略所达不到的目的。
其他一些获得成功的购并活动也大体上与此类似:在这些购并活动中,我们基本上都是购买了我们本来必须自己开发的技术,但如果通过高度集中的购并方式,我们就可以提高我们在该技术领域中的主导地位。
换句话说,如果购并活动能够和本公司的现有战略之间融合起来,那么购并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达到最大。那些试图通过购并活动获得一个新的市场地位的企图,以及那些企图将两个很小的公司联合在一起的购并活动,十有八九会以失败告终。
无懈可击的战略
底线:一个成功的和有焦点的企业,一定会是对其客户的需要、竞争环境以及经济现状有着深刻理解和周全分析的企业。而且这一周全的分析还能够转化成日常活动具体战略的基础。
这听起来很简单,不是吗?然而,根据我的经验,真正去以一种现实和客观(分析中愿望的因素往往要比现实因素多得多)的方式来做这些分析工作的公司并不多见;能够将这些分析转化成具体的、能够逐月进行跟踪调查的行动计划的公司就更少见了。
正如我在前文中所描述的,或许最让我不屑的评论就是公司远景规划问题。当年我在麦肯锡公司做企业发展顾问时,我惊奇地发现许多不同公司众多的高级经理们都把“远景规划”等同于“战略”了。制定一个公司远景规划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简单得就像大个子鲁思(美国著名棒球运动员)成功地进行防卫一样。在过去的20年中,你知道鲁思成功地进行了多少次防卫吗?你知道他在一分钟之内成功地进行过多少次本垒打吗?
远景规划可以带来一种自信、一种安慰感,但这种自信和安慰感却是十分危险的。远景规划是最具有煽动性的,它们也可以在一个组织机构中,起到让员工们兴奋并为远景规划承担工作的作用。但是究其本身和实质来说,它们丝毫也没有起到指路的作用,即没有为一个组织机构指出如何将充满激情的远景规划转变为现实。
同样,好的战略也是从大量的定量分析开始的——这是一种困难和艰巨的分析任务,它需要智慧、洞察力以及冒险精神。刚到IBM的时候,我问道:“我们的客户是如何看待我们的?让我看一看我们的客户满意度数据。”后来呈交给我的客户满意度数据显示出来的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从根本上说,我们的客户还是爱我们IBM的。
这都是一些统计分析,看上去似乎都是全面和准确的;然而,在我们所有的产品线都在失去它们市场份额的情况下,这些积极的数据分析就显得没有什么意义了。我花了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发现,我们IBM的客户满意度测量方式,就是由销售人员挑选一些客户并要求这些客户帮助他们完成客户满意度调查。IBM不会雇用傻瓜销售人员,这些并不傻的销售人员当然会挑选一些最好的和最喜欢IBM的客户来帮助自己完成调查任务。于是,我们一方面得到的是越来越多的积极的客户满意度数据分析,另一方面则每天都生活在自欺欺人的状态之中。
而且,IBM的每个组成部分都在自行其是地做自己的客户满意度调查:我们一共有339种不同的客户满意度调查。除了由于调查方法的不同而造成的很难得到一个相同的观点之外,即便是同一个调查样本也会由于是不同的销售人员所为而呈现出不同的观点来。
今天,我们只有14种综合客户满意度调查,它们都由一个独立的研究机构负责管理。调查人员也是公司外部人员(而非公司的销售人员),而且我们还会每年会见大约10万名客户和非客户人群。我们的客户满意度调查也会在全球55个国家中用13种不同的语言来进行,而且调查人员还会把我们公司的客户满意度与我们的竞争对手公司的客户满意度进行比较。更重要的是,这些调查数据还会每半周就成为公司发展战略和战术中的一部分。
以智取胜的战争
要制定一个优秀的战略,最艰难的部分或许就是务实的竞争能力分析。几乎所有的组织机构都会培养一种自豪感,并愿意认为自己是最棒的,这些组织机构中的管理者们也会鼓励这种荣誉感和自豪感。然而,这种拥有自豪和荣誉的家庭感往往也会妨碍真正的竞争力分析。
我们愿意认为自己的产品比竞争对手的产品好,也愿意认为客户更看重我们而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产品经理愿意自己的老板认为,自己给业内带来了最优秀的产品。但事实就是事实,良好的愿望也必须建立在一致和无偏见的基础之上,因为产品最终是要经受成本、特性以及功能等因素的检验的;收入报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每一个部分也都要经受竞争对手完全客观的面对面的考验。这些产品的配送成本是多少?一共占用了多少销售人员?销售人员的工资报酬是多少?配送人员是怎么考虑他们和我们之间的关系的?这里面有大量的问题需要分析检验,还需要把所有这些分析检验数据综合起来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竞争力评估分析。
竞争力分析不合格的根源,通常就是因为犯了这样的一个错误,即询问卖瓜的王婆,她的瓜甜不甜。对于大多数不想退出商业圈的管理者来说,要说“自己的瓜甜”显然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多数的管理者都不会就自己的管理能力,给自己的老板呈交一份不加修饰的、坦白直言的报告(要想从这些事业部总经理那里得到一份真正完全客观的业务分析,或许只有在这位事业部总裁新官上任的时候才可能实现。因为,新任的管理者不需要对以前的错误负责任,这是前任管理者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问题)。
好战略——事无巨细
一家公司管理班子的最重要的附加功能,就是确保公司的发展战略是由公司运营单位在务实的分析基础上制定出来的,而且确保这些战略既具有远见卓识又具有可操作性。所有的关键性假说,例如价格和行业增长速度等,都需要严格而务实的审查分析。
为何所有这些对于公司的焦点问题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呢?因为真正伟大的公司都会制定出可信的和可以操作的战略来。那些贸然进入一个新行业领域和试图通过购并而进入一个新业务领域的公司,则很少能够对他们自己现有的发展战略拥有信心。因为他们没有清晰地理解能够使他们的基础行业得以成功的5~6个关键性因素。这5~6个关键性因素,就是公司必须每天都要提前进行安排、衡量、调整以及重组的必备资源中的一些首要因素。
同样,好战略是事无巨细的,但在远景陈述上却是十分简洁的。这些好战略会以一种非常具体的定量分析方式制订出公司多年的发展计划:公司所应该追求的细分市场、必须获取的市场份额、必须管理的开支水平以及必须予以利用的资源。这些计划都将接受定期的审查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公司所有活动的根本推动力。
所以,当友好的投资银行家向你展示一个购并机会的时候,他所展示的那个分析数据并没有经过检验,而你的任务就是对该购并计划与你公司的战略之间的融合情况做出具体而详细的分析。实际上,如果一个公司首次从一个投资银行家那里听到一个吸引人的购并方案,此时该公司大多情况下是还没有制定出自己的好战略。好战略总是能够确认出关键性的漏洞、竞争弱势以及用购并方案对它们进行弥补的潜在可能性。在我的从商职业生涯中,我参与购并过多家公司,但没有一家是来自一个投资银行家新创建的。
难啃的骨头——资源配置
最后,确保公司的资源得到良好的配置,也是公司战略中最为关键的部分,而且也是最为艰难的部分。许多公司都把战略和运营视为两个各自独立的部分。战略可以每年制定一个,然后就是历经长时间的开会审查,以及争取一些更高层领导机构的批准过程;而战略好不容易批准下来以后,公司中的每个人似乎并不买账,而是继续用和以前差不多的方式在做业务。事实上,如果一个战略的确需要一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行动方式,那么许多公司中的资源重组工作——将资源从某些业务活动中调拨走,以便重新分配给更具有优先性的业务活动——就并没有真正很好地完成。
让我们回到IBM的客户满意度问题上来。我们建立了一套真正有效和独立的客户满意度测量体系,以便搞清楚我们的客户是如何看待我们公司以及我们的竞争对手公司的,很显然,接下来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我们所谓的“轻轻松松做业务”了。我们的客户喜欢我们的产品,喜欢我们广博的经验,也喜欢我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他们却也常常发现我们很难处理一些问题并快速地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
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我们没有大量的资本可以用来投入这些问题的解决上,实际上,我们任何一个项目都不可能因为需要最终解决问题而占用我们的大笔资金。全公司有数百个这样的项目,几乎涉及公司所有的员工——从销售人员、律师到电话接线员。
在一些公司中,这样一个平凡地融入了日常活动之中但又是公司战略内容所必需的项目,将会因为其自身的权衡及其在短期之内无法实现与日常活动之间的融合而流产。我们必须努力保持这些项目的活力、资金状况以及焦点。我们成功了,但事实也提醒我们:要使一个大型的组织划拨出有意义的资源,并关注那些很少或者根本不能够带来短期利益,但却能够在长期成功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问题,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啊!
不适者生存
关于公司发展的焦点问题,我的最后一点体会是: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观念很不幸在许多公司的实践中都行不通。相反,“不适者生存”却在许多公司中大行其道。今天做得成功的事业部和产品线,总是希望将他们的现金和其他资源重新配置到现有的产品以及现有的市场之中。对于一家公司的领导人来说,寻觅合适的资源以资助新的公司成长点和新的业务领域,是最为艰难的一项任务。
尽管我们从没有使IBM的绩效达到我所希望拥有的那个水平,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摆脱困境和实施新的大举措——投资大赌注。这需要一个与制定公司发展战略所完全不同的过程,也需要对我们的业务量进行一次严格的审查,以便对全公司的人说:投资资本属于公司,而且全部投资资本都属于公司,而不仅仅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新资本。我们试图每隔几年就将我们的所有业务(成功的和不是十分成功的)当作一个重归于零的规划过程予以启动,这会使我们砍掉数千个研究项目、削减数百个产品、出售大量业务以及将资源重新配置到有前途的新投资领域之中。即便如此,我们也还是不能确保我们已经有效地重新配置了自己的资产资源。那些新投资必须得到保护以使它们免受常规预算周期的影响,因为如果事情一旦出现不妙,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以利润为中心的经理们将很容易砍掉这些以未来为导向的项目。
我们不是在这里解释我们为避免出现问题和支持新业务所做出的大量努力,而是要以一种非常坚定的信心告诉大家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焦点对于一个机构的成功来说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如果一个管理团队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也没有认真地在一个新成长的机遇中进行投资,那么它就很有可能步入歧途,喝下购并这杯苦酒,走向多样化经营之路——直至最终失败。 互联网名企工作方法论(套装共14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