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IBM简史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互联网名企工作方法论(套装共14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二部分
战备决策
第十二章 IBM简史
在我阐述新IBM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之前,我想,对IBM是如何成长为一家巨型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之前)以及又是什么因素导致它以惊人的速度衰落(至少是我的观点)等问题,做一个大概的说明是很有必要的。
公司的起源要追溯到20世纪早期。那时候,老托马斯·J·沃森合并了几家小公司,成立了“国际商业机器公司”。20世纪前半叶,IBM的“商业机器”包括广泛而大量不相关的系列商业产品,从刻度尺、奶酪切片机到钟表和打字机。最重要的问题是,在大多数人尚不知道什么是电脑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IBM就已经是计算机方面的先行者了。公司早期的电子制表机和打卡设备已将计算渗透到了商业、学术以及政府部门。例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就挑选IBM作为帮助政府启动和实施“社会安全体系”计划的公司,这标志着它的一个巨大的成功。
主机的发明
和亨利·福特、约翰·D·洛克菲勒以及安德鲁·卡内基一样,托马斯·沃森是一个强有力的、家长式的领导人,他在自己公司的各个方面都打上了自己的印记。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工作、体面的工作环境、公平、诚实、尊重、无可挑剔的客户服务以及工作是为了生活,界定了IBM的公司文化。由老沃森建起的家长式管理,既是公司的一笔财富,也是对公司的一个挑战(在他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这样)。然而,这也使得IBM在经济大萧条后成为迫切需要工作安全和公平待遇的劳动者所向往的地方。
IBM所发生的转型从很大程度上说是从小沃森开始的。1956年,小沃森接替其父,担任IBM的CEO,他大胆地将IBM——乃至世界带入了数码电脑时代。
关于这一时期的事件有很多相关的报道,这些报道介绍了小沃森是如何“以整个公司为赌注”,开始启动一个叫作“S/360”的具有革命意义的新生产线——IBM大获成功的主机系列最初的名字就叫“S/360”。
S/360对于IBM的意义以及对计算领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就相当于Windows操作系统对于微软公司的意义及其对个人电脑所产生的革命性影响。S/360和Windows一样,诞生了一个时代——一个IBM主宰了将近30年的时代。实际上,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IBM,与80年代至90年代的微软之间有着巨大的相似性。两家公司都抓住了重大的技术革新的机遇,并给市场带来了全新的客户群;两家公司也都建立了自己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并从中大获其利。
从IBM来看,重大的技术革新来自于集成电路的出现,即我们现在所谓的半导体芯片。当然,集成电路并不是IBM发明的(就像个人电脑也并不是微软发明的一样),但是沃森及其同事却看到了集成电路技术的重大意义。在没有出现集成电路之前,电脑是庞大的、需要占满一间屋子的机器,而且功率不高,可靠性也差,价格还十分昂贵。有了高密度的集成电路,许多这样的问题就都解决了。与传统的、用大量的精密元件建造电脑不同,集成电路可以将这些精密元件最小化并集中安装在一小块芯片上。
IBM带给市场的新产品就是全兼容电脑和计算机外围设备的第1代产品系列。尽管,今天听起来,这并不像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事情,但在多年前,这的确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没有S/360之前,IBM只是众多生产和销售电脑的普通公司之一,其他与之差不多的公司有巴勒斯公司、通用自动计算机公司、雷明顿-兰德公司(Remington Rand)、美国国立现金出纳机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RCA)、通用电气、霍尼韦尔公司以及斯佩里公司(Sperry)等。
每家公司的电脑都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之上。它们之间不会相互合作,即便是同一家公司,每个电脑系统也都有自己的计算机外围设备,如打印机和磁带机。这意味着,如果客户想让某台电脑升级或者想利用某些新技术,他们就不得不全部抛弃自己所拥有的硬件和软件设备,重新购买一台电脑。用今天的行话来说,就是不得不“剥离和替换”所有的东西。
S/360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方法。首先,它是用现代而高性能的集成电路建造而成的,这使它同时具有更强的功率、更大的可靠性以及更低的价格(与市场上所有的同类产品相比)。它将成为电脑家族的一分子——从非常小的处理器到非常大的处理器都可以用上它,以便让客户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轻松地实现升级。为某一个处理器所开发的软件可以在任何一个S/360处理器中运行。所有的计算机外围设备——打印机、磁带机、读卡机等,也会和家族中的任何一个处理器兼容。对于客户来说,S/360是一个神来之笔;对于IBM的竞争对手来说,它则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当然,S/360的发展远景规划是一回事,而真正使它成为现实则需要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努力过程,差不多相当于登月计划一样艰难而漫长。其花费也差不多赶上了登月计划的开支。小沃森在回忆录中指出,该系统的研制所需要的费用比曼哈顿计划的费用还要多大约50亿美元(而且还是20世纪60年代的美元)!
“以主机为中心”的成长历程
尽管研制S/360使IBM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和巨额的开销,但是它也将IBM送入了一个全新的系列业务领域,并为公司开发出全新的系列产品生产技巧和技能——所有这些,直到1993年我加盟IBM的时候还在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存在于IBM之中。
IBM不得不进入半导体行业。为什么呢?因为那时还没有半导体业务。IBM不得不大量投资研究和开发以发明出全新的S/360所要求的新技术。这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IBM研究历史上最为激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IBM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发明了内存芯片、关系数据库、诸如FORTRAN这样的电脑语言,并在计算机材料科学、芯片平版印刷以及磁记录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1990年我们是如何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的呢?因为如果没有一个操作系统、数据库、程序转换系统,或者软件工具以及程序语言,我们的S/360就没有用武之地。甚至是销售人员也不得不有所改变。S/360要求一支非常内行的、专家型的销售人员队伍,以便能帮助客户转换重要的商业程序,如财务、员工以及库存管理等。传统的销售人员已经不再能胜任这些工作了,公司不得不再设置一个产品服务和维修部门以及一个客户培训及教育分部。
别忘了所有这些,硬件、软件、销售以及服务,都是专门与S/360相配套的。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尽管IBM都被认为是一个拥有数千种产品的综合性公司,但我要说的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IBM都只是一家生产主机的单一产品的公司,其他一系列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品都只不过是围绕主机产品而建造起来的。
而且,主机产品也是公司的金矿。IBM在计算机市场上的份额呈火箭式上升,竞争对手猝不及防,许多障碍也就随之消失了。1965—1985年公司的年收入一直以14%的增长率持续增长,毛利润也以60%的惊人速度在增长,市场份额也惊人地突破了30%,并最终导致对该公司的反托拉斯审查。
公司文化的演变
最重要的是,这个为期数十年的持续成功也给IBM带来了与其近期历史紧密相关的其他方面的问题——公司文化问题。具体地说,就是一种在一个没有激烈竞争压力和威胁的环境下所形成的公司文化。关于IBM,我从不认为它所存在的问题就只有沾沾自喜和津贴待遇那么简单,尽管这两个因素在我来公司的时候的确都存在;这也不是数万名员工懈怠、不愿意冒风险或者迟钝的问题,尽管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IBM总体上就表现出了这个特征。
IBM文化是两种主导因素的产物:一个就是前面我们已经具体讨论过的S/360的一路成功。当竞争压力很小的时候,当高利润和市场主导位置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时候,其他公司不得不赖以生存的经济因素和市场因素在IBM这里就不再适用了。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又能指望发生些什么呢?公司和它的员工与外部现实脱离了关系,因为市场中所发生的对于公司的成败并无必然的联系。
IBM忽略了其公司文化中的所有陷阱。从公司所看重和奖励的行为、事情发生的快捷,到各种员工们引以为自豪的奢华的福利待遇和计划,都是S/360所带来的。这并不是真的摆脱了偏见的管理或者世界级的程序的产物,IBM的主导地位使它产生了一种封闭自守和自给自足的公司环境。IBM驾驭着唯一一匹千里马,虽然骑术高明,可惜这匹马终不堪重负,并没有将公司驮多远就累趴了。
另外一个关键因素,也是一个有时候会被忽视的因素,就是1969年1月31日(那是林登·B·约翰逊总统任职的最后一天)美国司法部对IBM的反托拉斯诉讼对IBM所造成的影响。这次诉讼案最终被取消了,而且被罗纳德·里根总统界定为“没有法律依据”。但是,在随后的13年里,IBM一直生活在要被联邦政府分家的阴影之中。这使你不得不认为,反托拉斯审查以一种非常现实的方式改变了IBM的商业行为。
那就看一看这一切对IBM的口头语的影响吧——这是任何一种文化(包括公司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IBM遭受了反托拉斯诉讼,但是诸如“市场”、“市场位置”、“市场份额”、“竞争对手”、“竞争”、“主宰”、“领导”、“胜出”以及“击败”这样的词汇还是被统统地从公司的文字材料中清理了出去,并被禁止在公司的内部会议中使用。可以想象,公司内的工作场所中也不允许人们谈论“选择一个市场”或者“从某个竞争对手那里拿走市场份额”等。以后,甚至从“不准说”发展到了连想都不敢想。
反托拉斯诉讼就是导致IBM文化崩溃的“元凶”吗?不是。那么它是其中因素之一吗?我的一些在IBM工作了多年的同行们认为是这样的。而且,如果就像古语所说的那样,成名要趁早,那么IBM恰恰就是贻误了战机的公司。恰恰就在那个已经结束了反托拉斯起诉又于20世纪80年代重新被提起(而且多年的诉讼也耗尽了公司的精力)的同时,业内的“下一件大事”也接踵而来。无论公司那时对此有多么充分的了解,公司还是不可避免地开始走下坡路了。
下一件大事
那个“下一件大事”并不是个人电脑的来临,而是一个观念的流行。IBM主机业务的更加紧迫的威胁来自于UNIX的兴起,这是一种由诸如太阳微系统公司和惠普公司率先研制出来的“开放式”操作环境。UNIX的生存能力和经济性比IBM的主机产品更吸引客户。
在开放的、即插即用的UNIX环境中,许许多多的公司都可以为整体解决方案制造部分产品,这打破了IBM的设备整体控制权。几乎一夜之间,IBM就被一系列所谓的“纯粹是为了玩玩”的公司——太阳微系统公司、惠普公司、SGI公司、Digital公司,以及所有软件和计算机外围产品合伙制造商所击败。
一旦认识到了这些,你就会开始理解约翰·埃克斯为何要把赌注压在建立一个松散的“小IBM”联盟上。在埃克斯看来,垂直整合的工业时代已经终结,垂直整合的公司最终也将会消失。他对IBM的分解行动,就是为了迎接他所谓的新工业模式的到来。正如我前面曾经说过的,我不同意这一分解公司的方法,也不同意所谓的新工业方向。但是,我能够理解这种思想的起因。
在UNIX摧毁了传统电脑主机业务的基础以后,个人电脑制造商纷纷重拳出击电脑市场。尽管不能过于简单地认为IBM最大的问题就是没能主导个人电脑市场,但是显然公司充分理解个人电脑方面的两件事:
·个人电脑将最终应用于商业和企业之中,而不仅仅是爱好者和学生使用它。因此,我们没有迅速地抓住个人电脑市场,且没有使之成为公司的优先发展业务。
·因为我们并没有认为个人电脑将会挑战IBM的核心企业计算设备,所以我们放弃了对个人电脑最高的价值部分的控制,而微软却成功地拥有了操作系统;英特尔也成功地拥有了微处理器。当我加盟IBM的时候,这两家公司已经从IBM手中夺走了行业最高控制权。 互联网名企工作方法论(套装共14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