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赵孝成王英烈传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秦王稷派人去魏国,逼迫魏王交出魏齐。魏王先是向秦国请罪,随后又说,魏齐自解相印,已经离开大梁。至于去了什么地方,魏王也没交代。
秦王稷本以为魏国忌惮秦国,他要魏齐,魏王怎敢不给。然,秦王稷没有想到,魏王会用驱逐魏齐这一招。魏王这么做的用意,自然瞒不过秦王。秦王要魏齐,魏王也没将魏齐送去秦国。此次秦王和魏王之间的角逐,打了一个平手。
秦王虽不满魏王这般做法,但也拿魏王没有办法。如今魏齐不在魏国,秦国也就没有攻伐魏国的借口。如果秦王刚愎自用,过分进逼,讨伐魏国,就会师出无名。
秦王稷以魏齐为由,逼迫魏王,同时敲打魏国的想法,也就失败了。
魏王也知道,秦国是不敢屠戮魏国。除了魏国还有一定战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魏国手中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秦国的太子。此时,秦太子正在魏国当人质。秦国大军屠戮魏国,秦、魏两国交恶。姑且不论此战,魏国会不会输得很惨。身在魏国为质的秦太子性命堪忧。魏王抓住了秦王稷的软肋,他也敢和秦王稷叫板。
秦王稷见魏齐不在魏国,也就没有逼迫魏王交人的借口。又顾及太子的安危,也不敢过分逼迫魏国。秦、魏两国,也没有因为这件事,影响两国的正常邦交。
当然呢?秦王稷是不甘心的,可,他也没有办法。
范雎本就不赞成用武力,攻伐魏国。他的目标一直都是攻伐赵国。当他得知,魏齐去了赵国邯郸,顿时兴高采烈,来到宫中,欢呼道:“王上,我们可以攻伐赵国。”
“寡人以何名义伐赵。”
秦王稷生活的时代,与赵武灵王、赵惠文王、楚怀王、楚顷襄王、韩襄王、魏襄王、魏昭王、齐闵王、齐襄王等君王交过手。可谓是身经百战,入世已深,王道老成。如今,七雄之中,他当王四十几年,资历是最久、也是最老的。
赵王丹继位,尚且年幼,政有母出。不过是个毛头小子罢了。秦王稷也没有把年轻的赵王丹当做是自己的对手。如今的赵国人心不稳,此乃伐赵大好时机。但,秦王稷也知道,伐赵要师出有名。否则,自己就会落下欺负孤儿寡母的名声。
范雎早有准备,不说为自己报仇,而是以国家大义劝解道:“伐赵,是为了王上十年前的耻辱。”
秦王想了想,觉得这个理由不妥。阏与之战,秦国十万男儿败给了赵国。秦、赵两国,已经十几年没有大规模交战。赵国有多强,他心中也没底气。
征伐诸侯,是他掌权之后第一战。赢了,可以稳固他的江山,凝聚民心,向秦国证明自己是合格的王。如果败了,秦国的朝局将会发生动荡,一发不可收拾。他废太后、驱逐四贵,刚稳定朝局,急需一场对诸侯的战争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范雎看出了秦王心中的顾虑,刺激道:“王上莫非忘了,我们的大业不成。”
秦王稷厉声道:“寡人莫敢忘。”
范雎见秦王语调有力,附和道:“我们囚禁太后,驱逐四贵,一朝夺权,这是实现大业的第一步。征战诸侯,是我们建立大业的第二步。如今赵国新君年幼,政由母出。赵国人心不齐,正是我们伐赵的大好时机。”
“这是寡人独断朝纲第一战,寡人求胜,更要求稳。”秦王稷语调之中透露出隐隐不安,“赵国有多强,寡人也没把握。攻韩,胜算要大些。”
“王上,我们不伐赵,怎能攻韩。”范雎见秦王不伐魏、也不伐赵,竟然打上了韩国的主意,语调激烈道:“伐韩,我们赢了,诸侯也会认为我们倚强凌弱。伐赵的意义,却有所不同。”
秦王稷只求首战胜利,稳固自己的地位,也没觉得伐韩、伐赵有何区别,问道:“伐韩、伐赵,有何不同。”
“阏与之战,我们败给了赵国,十万男儿损伤大半。次年,我们再战,再败。我们两战皆败,不仅诸侯看到了赵国战胜我们,就连国人也畏惧赵国。”范雎见秦王不语,却已经看到了他眸色之中涌现出的愤怒,有意抬高语调,“秦、赵十几年,不曾交战。赵国有多强,我们不得知。但,秦国有多强,赵国也不知道。王上独断朝纲,便能击败赵国。这是多么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之事。”
“首战,胜负关系极大。寡人要好好想想。”秦王稷虽受他的话语鼓舞,但身为君王,他还是不敢冒险。
“伐赵,既是建立功业,也是为秦雪耻。”范雎见秦王心生退意,又道:“十年前,我们两次输给了赵国。十年后,我们要把秦国丢掉的尊严找回来。我们要重新树立,秦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神话。否则,天下诸侯绝秦交赵。王上又怎能得到秦国君臣认可,如何能建立霸业。”
十年前的惨败,深深印在了秦王的脑海之中。秦王稷吸了一口气,语调低沉道:“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之后,赵国一跃千里。赵何那小子继承父兄之志,逐鹿中原,打遍中原无敌手。完璧归赵、渑池会盟,寡人也没有占到他的便宜。十年前,马服君阏与一战,灭我数万秦军,寡人心有余悸。今,赵何虽甍,但马服君、蔺相如、廉颇等人尚在。对战赵国,寡人没有足够的自信。”
“赵何甍逝,新君年少,政由母出,又不得其母爱。马服君、蔺相如、廉颇虽在,但人已年迈。我们趁着赵国丧主之际,兵发赵国,定能一雪前耻。”范雎顿了顿,又道:“此战,我们也可以试探与赵国之间的差距。王上,莫非不想重拾大秦的辉煌?莫非是王上怕了赵国新君,不敢与之一战。”
“赵何尚在,伐赵,寡人尚有顾虑。寡人岂怕饥荒太子。”秦王稷被范雎话语一激,眸色涌现出强烈的斗志,“你说的对,阏与之战,已成为过去。寡人伐赵雪耻,凝聚民心,重塑我大秦的神话。”
公元前277年,赵国发生饥荒。同年,公子丹被立为赵国的太子。所以,太子丹又有饥荒太子的称谓。
范雎见杀伐决断的秦王回来,鼓舞道:“王上所言不错。我们与赵国开战,不仅可以雪耻,凝聚民心,重塑大秦的神话;还能建立功勋,迈向霸业;更能证明王上是天命之子。”
“好。我们就拿赵国开刀。”秦王稷精神振奋,高呼道:“既是为了寡人雪耻,也是为你报仇。我们君臣联手,击败赵国,共建霸业。”
五日后,平原君收到秦国出兵的消息,连忙赶往宫中。赵王丹命人击钟鼓,召集群臣进宫商议对策。不多时,赵国大臣鱼贯而入,进入宫中。赵王丹坐在王位上,赵太后坐在一侧,主持国政。
赵太后见朝臣都来了,问道:“秦国伐我,诸位理当如何。”
赵国还在国丧期,秦国这个时候出兵伐赵,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让赵国君臣没有想到,秦王刚废太后,驱逐四贵,朝政刚稳,就出兵伐赵。
平阳君赵豹见太后问话,率先而出道:“先王刚去,新王年幼,政局不稳。臣认为,理应主和。”
“不能主和。”平原君赵胜第一个反对,言辞刚烈道:“先王刚去,秦国出兵伐我。我们不战而求和,秦国尝到甜头,就会产生错误的判断,进一步攻伐我们。”
平阳君坚持自己主和的意见,厉声责道:“当务之急是稳定朝局,凝聚人心,而不是与秦开战。”
“秦国都已经欺负到家门口了,我们怎能不战。”平原君也坚持自己的观点,寸步不让,怒斥道:“我们不战而议和,传了出去,如何在诸侯之间立足。诸侯定会嘲讽我们,先王去后,赵国再无血性男儿。”
赵郝出列道:“太后,王上,秦国与我国十几年不曾交兵。秦国为何会突然伐赵,太后可知缘由。”
秦国向来倚仗国力、霸道无比,想打谁,就打谁。如今的诸侯国,包括赵国都吃了秦国的亏。赵太后怎能想得出秦国伐赵的缘由,或者说秦国根本就不需要缘由,头疼道:“秦王稷糟老头,无非是觉得先王刚去,赵国无人,可以趁机欺负我们孤儿寡母。”
赵郝见太后说得这个理由是不假,但将话锋引向了平原君,“秦国出兵不是欺负太后和王上,而是为了一个人。”
赵王丹问道:“秦国出兵伐我,是为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
“他是魏国的国相魏齐。”赵郝面向平原君,质问道:“秦国逼迫魏王交出魏齐,若魏王不听,便屠戮魏国。魏齐见魏国呆不住了,所以来邯郸,投奔平原君。平原君,你可有什么话说。”
“不错。”平原君没想到这件事会被人揭露出来,心中的诧异一闪而过,坦然道:“魏齐是来投奔我,我已经接纳了他,那又如何。”
平阳君闻言,心中有了主意,忙道:“魏齐是引发秦国伐我的缘由。平原君怎能接纳此人,为我国带来灾祸。”
赵郝也道:“太后、王上,我们将魏齐的人头交给秦国,就可以阻止这场战祸。臣,恳请太后,诛杀魏齐,将他的人头送去秦国。”
又有几人出列,请求诛杀魏齐。
“秦国,有那么可怕吗?”平原君见众人惧秦到了这个地步,朗声大笑道:“魏国忌惮秦国,我国可不怕。诸位,你们真认为秦国是为了魏齐的人头,与我们开战吗?”
“秦国伐我,不正是为了魏齐。”平阳君道:“事情摆在眼前,平原君还有什么好说的。”
“秦国向来霸道,想打谁就打谁。你们真认为,我们交出了魏齐。秦国就不来攻打我国。笑话,这是天大的笑话。”平原君面对着众人,怒色难平道:“秦国攻我,乃蓄谋已久,岂是魏齐之故。”
“秦国伐我,总要有理由吧!”赵郝正色道:“魏齐就是秦国伐我最好的理由。我们交出了魏齐,秦国就没有伐我国的理由。”
“我收留魏齐,一是他贤能;二是因为,厌恶秦国的霸道。我们交出魏齐事小,但诸侯认为我们畏秦,将会如何看我们。”平原君冷声道:“难不成秦人要我们任何一个人的项上人头,我们也给不成。”
平阳君见对方之意是坚决不会交出魏齐,问道:“我们不交出魏齐,只能与秦国开战。我们打得赢秦国吗?”
“打不打得赢,只有打了才知道。不战而败,岂是嬴姓赵氏所为。”平原君心中想起父兄之功,也不愿屈服,“先王刚去,秦国趁机伐我。实在是欺人太甚。”
赵郝道:“我们打不赢秦国。”
又有几人也站出来说,诛杀魏齐,平息秦国之祸。
平原君呼道:“你们别忘了,十年前,我们曾击败秦国。”
赵郝冷声道:“平原君也说那是十年前,现在的秦国有多强,我们根本不知道。”
“这十年,秦国在发展,难不成我赵国就止步不前。”平原君眸色坚定,抗秦之心,不曾有半点动摇,“秦国伐我,我们不战,辱没了先君的英明,也辱没了我们七尺男儿之躯。秦国来犯,我们迎战便是。我们要告诉秦国,赵国何惧。”
“好。”赵王丹少年心性,也不愿向秦国低头,忍不住喝彩。父王刚去,秦国来伐。他若不战,不仅辱没了父王的英明,还会令他倍感羞耻。想当年,祖父赵武灵王继位,不过十五岁。魏国邀集齐、楚、燕、秦等诸侯伐赵。赵武灵王还是不屈服,为了守护曾祖父的英明,为了捍卫赵氏男儿的荣誉而战。身为赵氏男儿,岂能向秦国认输。
如今,他是赵国的王,肩负起赵国的天下,同时也要承担起捍卫赵氏荣誉的重任。祖父、父王不惧秦,他怎能惧秦。
赵王丹年少气盛,自然不会不战与秦国议和,更不会将魏齐交给秦国。如果他这样做了,岂能对得起先祖的英明。秦国愿战,他迎战便是。然,赵王丹却知道,自己说了不算。如今,母后主政。此事,还要看母后的态度。
赵太后虽是个女人,但她是个有见地、有远见的人。秦国来犯,若赵国不战而求和,还把魏齐的人头送去秦国。这件事传出去了,诸侯岂不讥笑赵国无人。如今,赵王丹刚继位,她主政,秦国来伐,岂不是不给她面子。
正如平原君所言,她若交出了魏齐,这将会是可怕的。尤其是诸侯,会认为赵惠文王刚甍,赵太后和赵王丹却如此害怕秦国。无论是天下士子,还是赵国士子,皆会以此为耻。
赵太后也知道,此事若处置不好,将会带来很大负面影响。此战,不仅是王儿继位后与秦国第一战,同时也是自己主政后的第一战。不战而求和,不仅是王儿会背上骂名,自己也会被君臣唾沫。
此战,是考验赵王丹,也是考验她主政的能力。赵太后也知道,此战不能输,要击退秦国。否则,王儿坐不稳王位,她主政也会惹人诟病。她和王儿不能凝聚民心,也不能得到君臣的认可。一旦君臣离心离德,赵国为祸不远。
赵太后见自己刚主政就遇见这样难以决断的国家大事,心想,“一国之君,还真不好当。”
平阳君与平原君僵持不下,又见王上也不赞成交出魏齐与秦国求和。平阳君迎向太后,高声道:“请太后拿主意。” 赵孝成王英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