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大交兵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晋世家》·秦晋交兵·崤之战(上)
崤之战是秦晋霸主战略的根本体现,晋文公在的时候秦晋伐郑撕破了秦晋温情的面纱,但是没有发生正面冲突,因为晋文公心念秦穆公的扶持之恩。当然,即便秦或晋哪一方要吹响战斗的号角,都没有胜算,伐郑联盟的失败只不过让秦晋内心深处一直潜涌的野心膨胀,彼此都认识到秦晋必然会有一场大战。崤之战便是双方内心积蓄已久的结果,只不过这时候晋文公已经死了,继位的是晋襄公。
而这场大战恰恰发生在晋文公死后,晋国上下还没有进行国丧,这时候秦国伐郑,明显趁晋国有国丧,穿越晋国边境袭击郑国。这是一次非常冒险的行动,郑国距离秦千里之遥,正如秦军大阅兵开拔时,蹇叔再三劝阻秦穆公不要轻易发兵,千里之遥袭人之国,怎么可能不被人知道呢,不是时候,如果不能战胜,后患无穷。然而秦穆公这次坚执不移,一定要出兵,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晋国国丧,机会难得,另一个是当初秦国在郑国附近留有守兵帮助郑国防范晋国,这时候那边送来情报,说郑国内乱,正好是伐郑的机会。如果此时灭郑,正是让几十年来秦国染指中原的野心得到满足,伐郑若成功,等于对晋国形成了一个东西夹击,再联合楚国,晋国形势危矣。秦穆公甘愿冒这个险就是考虑到这些。
于是发生了流传已久的弦高犒赏秦军的故事。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这是《左传》的记载。秦人伐郑经过周都北门,耀武扬威,很是看不起这个中原的共主,表现起来大概就是无礼。有人成功预言了秦军必败,理由是轻率傲慢,想想也有道理,千里之遥去作战事件很严重的事情,不说后勤的补给,态度上不慎重是行军大忌。到了郑国附近,一个滑的小国,碰到了郑国人弦高,弦高假意犒赏,他说我们郑国正在热情的等待迎接贵宾的到来,让我先来表达些微的敬意。这下让秦军统帅很遗憾,咱们还没到人家早就准备好了,这仗怎么打,是不是内应出了问题。考虑到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只好退兵,顺便把滑这个小国灭了,还算是没有空手而归。这是《左传》的内容。
再来看太史公的《史记》。
郑人或卖其国於秦,秦缪公发兵往袭郑。十二月,秦兵过我郊。襄公元年春,秦师过周,无礼,王孙满讥之。兵至滑,郑贾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十二牛劳秦师。秦师惊而还,灭滑而去。
太史公的很简略,但也简明扼要的做了概括,一是郑国有秦人的卧底,一是晋襄公元年春,其时晋文公刚死,晋国不曾国丧,一是秦人过周无礼,一是郑商人弦高十二牛犒师。结果是秦人惊而还,灭滑而去。
这是秦人伐郑消息败露,不得已撤兵。但秦国万万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没有想到晋国能在这时伏击秦军,致使秦军惨败。主谋者谁呢,便是城濮之战的指挥——先轸。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