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第311章 天下之英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九折肱 3932 2021-04-05 20:51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三、周天下之英

  1、姬昌其人

  遵祖业,以古贤为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不暇食以待士。人多归之。

  2、阴谋修德以倾商

  ①父仇子恨

  司马迁没有记载周文王的杀父之仇,烹子之恨,不知为何,各史料传说比皆是,为什么?大概以孔子为主的史料不曾有,倘若记录这些,似乎表明文王其实是一个心怀怨恨,思欲雪仇,假行仁德以收民心的非圣之人,这与儒家标榜的德政出入太大,很不好意思,于是删削之,反正商纣是该死的了,何不褒奖周文王以耀仁义?是耶非耶?不管怎么样,司马迁仿前贤不记,但有一笔“阴行善,阴谋修德“,欲“倾商政“。至少让人感觉文王之仁,为仁术。确乎如此的话,司马迁真是玩了一次捉迷藏。

  周本纪中仅为“阴行善“,而文王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到了齐太公世家,倒记载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且“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是耶非耶?

  3、善养老

  周本纪有名有姓的提到两类人。

  ①伯夷叔齐

  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两位先生。

  孔子大赞文王,又赞伯夷叔齐“求仁得仁,何怨?“孔子也挺为难的。

  ②姜尚,散宜生,鬻子,闳夭等

  这批人可不得了,全是打天下的人,可不像伯夷叔齐那样的道德家。可以说大周天下的开国重臣。事多权变奇计。文王被囚羑里,就是这伙人献美女奇物以救,文王献地去炮烙之刑,应该也是这些人的计谋。可惜纣那边即使贤臣如微子比干等愚忠人,岂能敌?

  4、受命而王

  谁导演了这个故事?

  虞芮之讼。

  原文。

  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

  教化如此,何以兵伐天下,何以未化纣民纣臣归我而至于血流漂杵,何以武王崩,有管蔡作乱?

  5、军事扩张

  有了姜尚一众老谋深算,商政亡不是应该的吗?太公曾在商,不用而归周。商政正是莺歌燕舞,形势太平,要这等大才何用?既然不为治世之能臣,那就英雄造乱世好了。

  于是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明年伐旴,明年伐崇侯虎,徙都丰。商天下大半蚕食,其亡国之征显明,文王之功也。

  四、周朝天下

  1、木主伐纣

  孔子说,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

  话说文王在姜尚等人的辅佐下,一路兼并争伐,灭商之势渐成,只待最后一击。文王之所以没有一鼓作气完成倾商大业,并没有上面说的那样美好吧。

  当初纣给予西伯征伐大权,想来有利用西伯势力安定国内的意思,而纣可腾出手来向东南扩张,而商的势力应该比西伯强大很多,西伯不足以构成压力。西伯在连年征伐扩张势力,同时也时刻关注商的情况,文王死前没有发动灭商计划,显然是势力不够,不能一击取成,一直在观望,而纣也不可能置之不管。纣的目标放在了外夷侵犯,扩张东南是他的战略,而西伯虽然势力渐增,应该还没有构成对纣的威胁。

  文王至死也没有等到机会,但是却给武王留下了政治军事上的遗产。于是武王抗起了倾商的大旗,辅佐者还是文王身边那些老辣的重臣。

  于是伐纣的大业开始了。东观兵,至于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武王抗起文王的旗帜,立志完成文王未竟的事业,好戏正式开始。

  2、武王克殷

  ①孟津观兵

  不期而会者诸侯八百,武王曰汝未知天命,此时未可,还师而归。

  小评:

  脸已经撕破了,正式宣战。孟津是一次战术上的演习,此时武王的势力足以抗衡商纣,而纣外忧内患,疲于应付,日见衰弱的商难以兼顾双线作战,武王的机会来了。

  当然,事态的发展肯定曲折,这里面姜尚一众谋臣的策划,组织,协调,拉拢应该是无所不用其极,多权变奇计,于是观兵孟津,树立了极大的威望,人心思变,一个新世界即将诞生。

  ②牧野功成

  纣王内乱得以让武王乘机发兵。

  很有意思的是武王给纣的罪名,第一是用妇人之言,然后不重视祭祀,不用兄弟,信任四方多罪逋逃。大概罪名不够重,于是司马迁又加一条暴虐滋甚。

  历史看,纣国亡身灭,一个失败者,比如子贡所言居下流,众恶皆归。对于武王伐纣,孔子颇有芥蒂,“尽美矣,未必善焉“。

  罪名不重要,我们势力足够大,这点就足够了。史记中始终未提及文王之父之子死于纣的半点痕迹,有点意思。后人论及商纣之败,归结于他的俘虏政策不好,导致阵前倒戈,一败涂地,身死国灭。然而致力扩张,对内不防范,惹成大祸,又怪谁呢?话说回来,也正是国内乱象滋生,才让纣选择对外战争以提振威望,只是损耗巨大,也是低估了武王这个小子,殊不知武王的背后可是姜尚,散宜生,闳夭一众老辣的角色。而纣王身边呢,都是一帮喊着行德行仁却毫无事功可言的臣子,仁义道德不能挽纣于既倒,商天下几百年颓然老矣,人心变了,大厦之将倾,不亦宜乎?

  ③武王的不好意思

  武王克殷,后二年,问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恶,以存亡国宜告。武王亦丑,故问以天道。

  司马迁真是有趣,穿插这一笔。武王居然不好意思,毕竟夺了人家的天下,从臣子做了君王,好听呢“非务武也,劝恤民而除其害也“,如孟夫子说只闻一独夫纣,管你什么君王,你不是君王你是一个贪婪暴虐的独夫,人人都可以打倒,是正义的。不好听呢就是你吃了人家的饭,都抢了人的江山,君王有过,可以劝,可以辅助弥补过失,怎么能动不动暴力革命呢?

  隐隐感觉,儒家是站在胜利者一边的。你怎么打的天下我们不谈,既往不咎,你打了天下应该实行仁义啊。但是儒家不知道,打天下,仅仅靠仁义就能行吗?一句话,周天下是姜尚与文王与武王,阴谋修德振兵以倾商政得来的。倾商政是初心,可不是辅商政。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