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行者无疆2019版

第三卷 西欧 河畔聚会

行者无疆2019版 余秋雨 4890 2021-04-05 20:48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行者无疆2019版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一

  一路行来,最可爱的城市还是巴黎。

  它几乎具有别的城市的一切优点和缺点,而且把它们一起放大。你可以一次次赞叹,一次次皱眉,最后还会想起波德莱尔的诗句:“万恶之都,我爱你!”

  它高傲,但它宽容,高傲是宽容的资本。相比之下,有不少城市因高傲而作茧自缚,冷眼傲世,少了那份热情;而更多的城市则因宽容而扩充了污浊,鼓励了庸俗,降低了等级,少了那份轩昂。

  一个人可以不热情、不轩昂,一座城市却不可。这就像一头动物体形大了,就需要有一种基本的支撑力,既不能失血,又不能断骨,否则就会瘫成一堆,再也无法爬起。热情是城市之血,轩昂是城市之骨。难得它,巴黎,气血饱满,骨肉匀停。

  它悠闲,但它努力,因此悠闲得神采奕奕。相比之下,世上有不少城市因闲散而长期无所作为,连外来游人也跟着它们困倦起来;而更多的城市,尤其是亚洲的城市则因忙碌奔波而神不守舍,失去了只有在暮秋的静晤中才能展现的韵味。巴黎正好,又闲又忙,不闲不忙。在这样的城市里多住一阵,连生命也会变得自在起来。

  二

  巴黎的种种优点,得力于它最根本的一个优点,那就是它的聚合能力。不仅仅是财富的聚合,更是人的聚合,文化的聚合,审美气氛的聚合。

  法国人,从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到一般市民,多数喜欢热闹,喜欢显示,喜欢交汇,喜欢交汇时神采飞扬的前呼后拥,喜欢交汇后长留记忆的凝固和雕铸。结果,不管在哪儿发达了,出名了,都想到巴黎来展现一下,最好是挤到塞纳河边。

  这情景,我觉得是法国贵族沙龙的扩大。当年朗贝尔侯爵夫人和曼恩公爵夫人的沙龙,便是一种雅人高士争相跻入的聚会,既有格调享受,又有名位效应,又有高层对话。马车铃声一次次响起,一个个连我们都会一见脸就知道名字的文化巨人从凄风苦雨中推门而入。女主人美丽而聪明,轻轻捡起贵族世家的旧柴火,去加添法兰西文明的新温度。

  这种沙龙文化,提升了法兰西的集体心理,从人的聚合变成了建筑的聚合、历史遗迹的聚合,热热闹闹地展示在塞纳河畔。圣母院、卢浮宫、协和广场、埃菲尔铁塔都是这个庞大“沙龙”的参加者。因而连路易王朝每一位君主的在天之灵,包括那个最爱出风头的路易十四,也都想争做这种聚合的主持人,让挑剔的巴黎市民有点为难。正在这时,从遥远的海岛传来一个声音:

  我愿躺在塞纳河边,躺在我如此爱过的法兰西人民中间……

  这是拿破仑的声音。柔情万种的巴黎人哪里受得住这种呼喊?他们千方百计地把呼喊者遗体从海岛运回塞纳河边。当拿破仑落脚住下,塞纳河畔反倒安静了,因为这个庞大“沙龙”不会再有第二个主人,不必再争。

  三

  面对精彩的聚合,巴黎人一边自豪一边挑剔。挑剔是自豪的延伸。

  当年埃菲尔铁塔刚刚建造,莫泊桑、大仲马等一批作家带头怒吼,领着市民签名反对,说这个高高的铁家伙是在给巴黎毁容。这相当于沙龙聚会的参加者,受不住新挤进来一个瘦骨伶仃的胄甲人。

  想想也有道理,聚会讲究格调和谐,当埃菲尔铁塔还没有被巴黎习惯的时候,无论在造型还是在材质上都显得莽撞和陌生。但它偏偏赖着不走,简直有一点中国“青皮”的韧性。一会儿说它是世界博览会的标志,等到世界博览会闭幕后又说要纪念一阵,不能拆;一会儿说是战争需要它发射电波,战争结束后仍然会有战争,还是不能拆。磨来磨去找借口,时间一长竟被巴黎人看顺眼了。

  它刚顺眼,又来了新的怪客,蓬皮杜艺术中心。揭幕那天巴黎人全然傻眼,这分明是一座还没有完工的化工厂,就这么露筋裸骨地站着啦?从此哪里还会有巴黎的端庄!

  接下来的,是卢浮宫前贝聿铭先生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当时竟有那么多报刊断言,如果收留了这个既难看又好笑的怪物,将是卢浮宫的羞辱,巴黎的灾难。

  那么多巴黎人,全都自发地成了塞纳河畔这场聚会的遴选委员会成员,其情感强烈程度,甚至超过政党选举。这种情况,在世界其他城市很少看到。

  对此,我们有不少切身感受。

  昨天下午,我们在卢浮宫背面的地铁站入口处想拍摄几个镜头,因为今年是巴黎地铁的百年纪念。两位文质彬彬的先生,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看着我们,最后终于走过来,问清了我们的国籍,然后诚恳地说:“我们是巴黎的普通市民,恳求你们,不要再拍什么地铁了,应该让中国观众欣赏一个古典的巴黎。”

  我们笑着说:“地铁也已经成了古典,今年是它百岁大寿。”

  他们说:“中国应该知道一百年是一个小数字,巴黎也知道。”

  这时,我们请的一位当地翻译走了过来,告诉我们,巴黎有很多这样的市民,爱巴黎爱得没了边,有机会就在街上晃悠,活像一个市长,就怕外来人看错了巴黎,说歪了巴黎。

  我觉得这样的人太可爱了,便通过这位翻译与他们胡聊起来。我说:“你们所说的古典我们早拍了,就是漏了雨果小说中最让人神往的一个秘密角落。”

  这下他们来劲了,问:“巴黎圣母院?”

  我笑了,说:“这怎么会漏?我说的是,巴黎的下水道。从小说里看,那么多惊险的追逐竟然在市民脚下暗暗进行,真有味道。”

  他们说:“其实只要办一点手续,也能拍摄。”

  我说:“现在我们更感兴趣的是下水道的设计师。据说他们早就预见到巴黎地下会有一个更大的工程,竟然为地铁留出了空间。”

  他们有点奇怪:“你们中国人连这也知道?”

  这么一来他们就赞成我们拍摄地铁了。

  我想这就是我们一路见到的各种痴迷者中的一种。迷狗、迷猫、迷手表、迷邮票、迷钥匙挂件、迷老式照相机,他们两位迷得大一点,迷巴黎。

  但是他们没有走火入魔,一旦沟通便立即放松。这历来是巴黎人的优点,所以塞纳河畔的聚会越来越密集,也越来越优秀。那些曾经抵拒过埃菲尔铁塔、蓬皮杜艺术中心、贝聿铭金字塔的市民,并没有失去自嘲能力。他们越是不习惯,越是要去多看。终于,在某一天黄昏,他们暗自笑了,开始嘲讽自己。

  四

  这种聚会也有毛病。

  在塞纳河畔,聚会得最紧密的地方,大概要数卢浮宫博物馆了吧,我已去过多次,每次总想,这种超大规模的聚会,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对保管也许是好事,对展现则未必;对观众也许是好事,对作品则未必;对几件罕世珍品也许是好事,对其他作品则未必。

  这虽然是说博物馆,却有广泛的象征意义,不妨多说几句。

  卢浮宫有展品四十万件,色色都是精品杰作,否则进不了这个世界顶级博物馆的高门槛。但是,各国游客中的大多数,到这里主要是看三个女人:维纳斯、蒙娜丽莎、胜利女神。宫内很多路口,也专为她们标明了所在方位,以免万里而来,眼花缭乱,未见主角。

  这并不错,却对四十万件其他杰作产生很大的不公平。维纳斯站在一条长廊深处,一排排其他杰作几乎成了她的仪仗。蒙娜丽莎在一个展室里贴壁而笑,有透明罩盖卫护,又站着警卫,室内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杰作,也都上得了美术史,此刻也都收编为她的警卫。

  像维纳斯、蒙娜丽莎这样的作品确实有一种特殊的光芒,能把周围的一切全然罩住。周围的那些作品,如果单独出现在某个地方,不知有多少人围转沉吟,流连忘返,但挤到了这儿,即便再细心的参观者也只能匆匆投注一个抱歉的目光。

  由此我想,这种超大规模的聚会得不偿失。当年世界各地兵荒马乱,由一些大型博物馆来收藏流散的文物也算是一件好事。但这事又与国家的强弱连在一起,例如拿破仑打到意大利后把很多文物搬到了巴黎,引起意大利人的痛苦,这又成了一件坏事。时至今日,很多地方有能力保存自己的文物了,那又何必以高度集中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早已过时的权力象征?

  记得去西班牙、葡萄牙一些不大的古城,为了参观据说是全城最珍贵的文物,我们转弯抹角地辛苦寻找,最后见到了,才发现是三流作品。为什么不让这些城市重新拥有几件现在被征集到国家博物馆里的一些真正杰作呢?当那些杰作离开了这些城市,城市失去了灵魂,杰作也失去了空间,两败俱伤。这事在我们中国也值得注意,与其集中收藏不如分散收藏,让中华大地处处都有东西可看,而不是只在某个大型博物馆里看得头昏目眩、腰酸背疼。

  文物是如此,别的也是如此。超大规模的高浓度聚集,一般总是弊多利少,不宜轻试。 行者无疆2019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