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逐日长刀

第三十四章 父辈的旗帜(7)

逐日长刀 燕山枪骑兵 7398 2021-04-05 20:48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逐日长刀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按照计划,少年们离开安康后会继续向南,行至达州再去恩施,坐上集团军辎重卡车来到宜昌。

  途中遇到一些客商得知,如果穿过大别山脉,可以直接到巫溪,越过长江后便可到宜昌,路程缩短了大半,少年们动了心。

  刘勇涛召集几个骨干商量:“我们不如穿越大别山,这样好早点到宜昌。”

  黄国才皱皱眉头道:“可是我们要穿越山林走小路怕不安全啊。”

  罗方想了想道:“我们人多,火力也强,虽然没有掷弹筒,可哪有队伍能比得上我们50人装备3挺机枪,如果是国军或者保安团,安全无虞。如果是土匪,估计一通机枪就打散了,正好锻炼下我们。”

  刘勇涛也鼓劲道:“这一带都是国军的天下,那有什么土匪,半年前集团军不是还平定了这一带么。还有什么问题?”

  李秀英代表女孩子道:“没有市镇我们的补给也会有些问题的,万一有人病了怎么办。”

  刘勇涛不在乎的说道:“我们不是走荒无人烟的大山,在前面的镇子上提前采购好什么跌打损伤和头疼感冒的药,至于补给么更好说,我们有钱,遇到村寨可以买饭吃,没有的话就当野营训练,打猎采果呗。”

  这些少年接受过野外生存训练,识得一些常见草药和植物,李秀英换了笑容:“勇涛哥还是你主意多。”

  人们也没有异议既然能早日抵达目的地何乐不为呢,甚至一些激进的少年还盼望来此剿匪作战,似乎打土匪就像打鸟一般。

  在进山前最后一个镇子采集了药品和食品,每个人的背包都是满满的,队伍甚至还抬着两口行军锅。

  刘勇涛和罗方挎着冲锋枪在队伍前后负责管理,他们还派出了斥候部队,携带一支冲锋枪,在前方保持一里多地的距离。

  虽然采取的是直线,可进了山便是盘山小路,看着对面近,却需要近半天的路程,好在都成长在秦岭脚下,翻山越岭也是常事,血气方刚的年纪加上高帮军靴速度上比一般山民还要快上一些。

  三天里他们有两天晚上露宿山林,烧烤打来的飞禽走兽,用山泉水合着随身带的米煮粥。那种新鲜感让少年们尝到一种从不曾有过的乐趣,虽然疲劳却也充满着成就感。

  经过一个村寨时候,族长还当他们是正规军,进行了款待,并赠送米粮。

  渐渐的行至山区深处,道路也更加艰难,一天时间才能走完过去半天的路程。通过辨读复刻的军用地图,人们计算出距离巫溪越来越近,疲倦的身体又注入了活力。

  前面这是一个地处“三不管”地带的山村,上次国军的清剿没有波及到这里,也成为新四军一个秘密根据地,在八路军359旅援军撤回陕北后,新四军隐藏了实力分散到同重庆协议的防区,一部分人马便衣后组成武装工作队继续维持根据地。

  少年们的到来居然引起了武工队猜疑。

  “什么,来了一个排的正规军!你看清楚了?”武工队长王乐全惊疑不定。

  “千真万确,我还跟他们走了一段,他们人少才50来个,可是武器精良,居然有三挺歪把子,六支冲锋枪,其余一水的三八大盖。背着大包,上面还挂着钢盔。不过奇怪的是队伍中还有三个女兵。”放哨的外围队员肯定道。

  “不对啊,如果是正规军怎么会成建制的使用日式武装,而且这么小的队伍怎么会有女兵,这究竟是一支什么部队,竟然如此精良。”武工队指导员李光远听完汇报产生了疑虑。

  “问题是他们人数少,武器好,我们不如把他们缴了械,反正也是送上门的肉。”当地村的游击队长贾大柱拔出了盒子炮。

  他的话获得了很多人的赞同。

  王乐泉制止住他们道:“先别急,搞清楚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并没有收到国民党要继续进犯的情报,也许他们是过路。如果强行缴械造成伤亡,会暴露我们的存在,对根据地不利,何况我们的武器差,硬碰硬很吃亏。”

  李光远磕打着烟袋锅说:“没错,我们现在没有一挺机枪,就算把他们都围住也会被突破。先放进来,采用军事政治相结合的手段。老王,你带武工队先运动到外围。小贾你集合队伍听我命令行事。”

  指导员具有决断权,两人分别下去布置。

  少年们的斥候也发现了这个村子,远远的给队伍发信号。在基地进行的野战演习除了使用空包弹基本都是来真的,潜伏的游击队哨兵一下被斥候发现。

  “什么人,不许动,出来。”三个小伙子举起步枪对准了树坑里的潜伏哨,同时放低身体,利用树木隐蔽。

  蓬,一声大响,回荡在山间,大量的铁砂喷了出来,打得树叶树枝哗哗直掉。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正等着开枪过瘾的小伙子们马上展开战斗队型,都是用老了的动作,两个人掩护,一个人前进,兵乓的三八大盖声脆响,让那杆土枪只放了一响就不动弹了。

  刘勇涛听到枪声,随即一拉枪机:“快,成战斗队形散开,准备战斗。”说完领着一队人马冲了上去。

  “切,是杆土枪还敢打埋伏,说你是什么人。”三个斥候把潜伏的村民从坑里拖了出来。

  被人用枪顶着,村民倒是老实,即使对方是年轻小子,可军服装备在那里,让游击队不由得不信是正规军。村民懒懒的说:“村里的人。”

  “那为什么开枪打我们。”

  “没看出我们是国军吗?”

  “一开始以为是伪军,后来看清了。小老总,我们村以前被鬼子跟伪军洗劫过,这衣服也有点像啊。”村民老实巴交的说道。

  看着他低眉顺眼的样子,少年们不由的信了几分。

  刘勇涛带着队伍跑过来,喘息着问:“怎么回事。”

  弄清了原委,少年们清楚了,原来这村里自行组建了民团,放枪是发信号,防备鬼子跟伪军。实际鬼子那里会深入这么远,只是少年们没有情报资料,以为出省净是鬼子汉奸,对村民的话将信将疑。

  让村民带进村,少年们还是带着警戒心理,手指不离武器。可还是感受到了拿着土枪、梭镖的“民团”成员看向他们武器的目光极为热切,不禁下意识的保持着攻击队形。

  贾大柱声称民团队长接见了他们:“欢迎老总们来到敝村,这个有失远迎啊。”说着递过水烟。

  刘勇涛不接水烟,道谢道:“不必客气,我们有军务在身路过宝地,只是借宿一宿。贾队长能否给我引荐下村长,另外你们民团一共有多少人马。”

  贾大柱打了哈哈:“这个。。我们也没多少人,无非是村里的壮劳力呗,三十来号人而已。让长官看笑话了,不知长官贵姓。额,这是我们李村长。”

  刘勇涛路上被老百姓叫长官叫习惯了,打量了看着憨厚的李光远道:“免贵姓刘。李村长,我们叨扰一宿,请代为安排住处,放心我们会支付柴米费用。”

  李光远搓搓手笑道:“唉,刘长官年纪轻轻,以后毕竟大有可为,我们村小委屈诸位了,大柱给老总们安排房子,弄些饭食。”

  夜幕降临,少年们分组吃饭,布置警戒,有条不紊,没有给山村的生活带来任何不便,意识到他们是群半大孩子,于是很多村民也来看热闹。少年们还是比较和气,有问必答,只是没有透露他们的目的和一些军事秘密。

  李光远看在眼里不仅既佩服又好奇,心说很少见这样的国军,怎么跟新四军的队伍一般纪律,一个个年纪都不大,但是学识不浅,言谈举止都非一般国军相比,于是凑过去不动声色的攀谈起来。

  少年们听说李村长以前在宜昌上过学,也对他少了几分轻视,邀他一起共进晚餐。吃着午餐头罐头,李光远听少年们谈起天下大事头头是道,暗暗称奇,因为就是他对很多问题也是不清楚,很多信息还要靠外出开会集中获得,但是哪里有少年们在基地能够自由的听广播、看报纸、并有老师讲解的清楚。

  李光远不知不觉反而被刘勇涛讲的国际形势所吸引,甚至游击队员们也凑过来听,这让少年们很有成就感,刘勇涛讲累了喝口水,便由罗方讲。

  对各方了解之细,让李光远心中叹服,认为给他们做工作反而不太容易,因为有知识是好事可以顺理成章的接受红色思想,但是知道的太多了,就有了较为完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再去给他们宣传共产主义比争取农民更为费劲,就好像给一个生物学家讲述上帝造人般难以接受。

  李光远开始试探着同少年们沟通,他也发现了军服上的端倪,声称出山见得国军部别很多,这种军服见得少不知道算是什么部队的云云,后来结合现状谈起了国共之争,想看少年们的认识。

  “李村长也算是有学识的人了,我们的军服自然不同,响当当的旗号——第37集团军,也是咱们六战区的王牌部队。如今正和鬼子打得火热,你们不久就会听到更多的捷报,这不刚拿下枝江。至于国共之争么,你们要知道抗日必须建立在民族统一的基础上,服从大局,国军是正面战场的主要力量,共军应该听从中央命令,安守自己的防区,主动出击。。。。。。”黄国才侃侃而谈。

  他的话让很多游击队员觉得不是味,贾队长一梗脖子道:“那怎么国军老是往后退呢,那共军游击战小了点,可凑起来也干掉了不少鬼子。倒是国军老是来我们这里征粮,征丁,等鬼子来的时候却不见国军踪影。”

  刘勇涛眼中精光一闪:“贾队长看来听共军说了不少啊,我便告诉你,国军以前是往后退了,但是现在也在反击你看到没有,枝江刚拿下来,干掉鬼子一个旅团,在江西也在厮杀,罗卓英长官消灭了大几千鬼子你总不能不承认。如果说共军不征粮,你以为我信?他们如果有地会自己种比方说在陕西,如果没地一样是要从老百姓那里征粮食。我们很清楚,只是共军宣传的好罢了,共军也不是神仙不食人间烟火。国军打得是大型战役,无法顾及你一个村,实在不能照顾周全,但是如果把大批鬼子消灭,他们也没有能力再来你们村子。不知道共军来过几次啊。”

  李秀英道:“也希望你们不要接受共军蛊惑,听从政府安排。37集团军会帮助你们的。”

  贾队长哼了一声:“37集团军是不赖,可也没在这里打过鬼子,见不着面。这共军宣传再多我们也不离开村子,我们保着自家村子养家糊口。”

  刘勇涛站起来:“你这是什么意思,窝藏共匪还有理了。”

  李光远连忙道:“啊,刘长官,山里人性子直,说话粗,请别见怪。我们从没窝藏过谁,他们脸上又没写字我们那里能分辨,就是觉得来的人说话也是在理,人们愿听。谁叫国军宣传少呢是吧,回头我好好管教他们。”

  劝了几句,刘勇涛也不想多事,便放过一马,村民们见气氛不对也很快散了。少年们也准备早点休息,第二天赶路。

  李光远同摸进村的王乐泉一见面便摇头:“不好弄啊,这群半大孩子警惕性强,看着战斗力也不弱,房顶上都有三角布置的警戒,我们强攻捞不到好处。而且他们知道的不少,也不好做工作。他们竟然是37集团军的人,这点没想到。”

  王乐泉一听这话,表情很复杂:“怪不得与众不同,提起这支国军,我就咽不下这口气,那么多人围着一个营打,居然没打下来,还牺牲不少同志。上级交代我们减少跟他们的冲突,保存实力。要不然这仇非报不可,唉。”

  李光远也叹道:“还有我们不知道的,这群半大孩子居然是一群国军阵亡人员的后代,他们的父辈早年同鬼子拼命,不少人获得了勋章。我估摸着他们也是继续参军抗日的,要说真下手,我也有些不忍。”

  王乐泉见他这么说,眼神也有些松动:“我说怎么思想这么死硬,也难怪。都是些孩子,就让他们走吧。起码他们也是抗日,只是希望不要出现在内战的战场上。”

  第二天一早,少年们提起行装,踏着晨露迈向山的那一边,云深不知处。

  他们更改了路线,沿途的兵站也无从知晓,给集团军司令部的汇报均称去向不明。

  这些反馈让康咏筠有些担心,沈荃说道:“不用太担心,他们说不定没老实的按规划走,这么多人呢,又受过训练,很快会有消息的。”

  康咏筠想想也只能等待,便问道:“孙立人那边进展怎么样了。”

  方耀明道:“孙师长已经在天明时分渡过了一个团的部队,并对日军江防炮兵阵地发起了进攻。后继报告还在等待。”

  龚雪菲拿来了最新电报:“据五战区情报科通报,敌增援部队正从多地赶赴华中,目前沪宁方面的第15师团正紧急调运,运兵船已经带着先头部队出发。”

  康咏筠知道李宗仁有内线情报,应该比较准确,看了下地图道:“命令各部队加快进度,务必在增援力量赶到前完成预定计划。”

  黎明时分孙立人亲自监视部队渡江,知道对岸日军的分布后,认为机不可失,让107迫击炮和榴弹炮将那个江防炮兵阵地轰平。

  可前线的营长顾向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部有几辆日军卡车,可以让士兵开过去,趁着天色未明,一举拿下鬼子炮兵大队的阵地。他们炮兵单兵作战能力并不强,我很有把握。” 逐日长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