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节 第四盟友(1)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帝国的复兴:坂上之火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战争爆发后的第二个星期,帝国前线大军仍然在天寒地冻的西西伯利亚大平原上保持着势如破竹的的高速推进速度。11月9日,第三集团军对秋明展开猛烈进攻。负责攻城的第三军军长刘佳恒和第十八军军长温兴茂集中了全集团军的2000多门火炮对全城进行了持续两个多小时的猛烈炮击,俄军在城外的防御阵地和三分之一的城区尽皆在铺天盖地的炮雨中被夷为平地,俄军狼奔豕突、死伤巨大。随后,承担主攻的第3师师长陈炯明组织部队在夜间发动进攻,同时命令先头部队用战马运载两百多台大功率的探照灯打头开路。数百道雪亮刺眼的白色光柱齐刷刷射向俄军阵地,在堑壕工事里负隅顽抗的俄军无不被照得眼前发花、双目暂时失明,根本无法瞄准射击。乘此机会,十多万帝国军在惊天动地的喊杀声中踏着一片焦土的残垣断壁蜂拥而入并将全城踏成了平地,歼灭俄军四万余人,守城的俄军哥萨克总指挥官谢苗诺夫少将惊魂未定之下举手投降。
挥军扑向库尔干的第七、第五集团军也不甘落后,昼夜不息地对库尔干发动了数番猛烈的进攻。但库尔干地势非常有利于守城的俄军,因为库尔干当地水域辽阔,附近共有2000多个湖泊,同时托博尔河及其支流伊谢季河犹如两个天然护城河般环绕全城。此时气候严寒,两条大河的河面都冰封如镜。攻城的帝国军不得不踏着光滑而宽阔的冰面发动冲锋,守城俄军则使用重机枪和火炮对在冰面上毫无掩护物进行遮挡的帝国军疯狂扫射和炮击,不但炸得冰面天翻地覆、支离破碎,更加让在冰面上进攻的帝国军遭到了重大的伤亡。几番进攻下来,冰面上鲜血横流,刺骨的寒风一吹,热血迅速冻成了红色的冰块。
董彦杰、徐栋、刘益、熊虎等高级军官对略微迟滞的战事既感到心急如焚,又都气得抓耳挠腮,同时也对血染冰面的士兵们感到痛心疾首。董彦杰焦急而心痛地道:“第三集团军的兄弟部队已经拿下了秋明,我们两个集团军要是被阻在库尔干城下,那我们的脸还往哪里放?战事再这样裹足不前,不但有损荣誉和士气,还会对我们快速推进的战略计划造成严重延误的!强攻伤亡太大,时不我待呀!”
第5师师长阎锡山献上了一条攻城计划。面对急得团团转的董彦杰等人,阎锡山胸有成竹地笑道:“司令,我是山西人,我记得《水浒传》里有个章节叫做‘混江龙水灌太原城’,说的是宋江大军攻打太原城的时候也是裹足不前,混江龙李俊趁着当天暴雨滂沱,挖掘河道,引来智伯渠和晋水这两条大河倒灌太原城,淹死城中北军和百姓无数。眼下,我们也可以照样画葫芦嘛!反正城里的老百姓也都是俄罗斯人,淹死多少也不算造孽嘛。”
董彦杰有点疑惑道:“库尔干城区的地势不算低,恐怕即使放水也淹不死城里的俄国鬼子吧?”
阎锡山笑道:“不一定要淹死他们,即使城里的积水只有一尺深,现在气温天寒地冻的,经过一夜寒风这么一吹,冻也能冻死这些俄国鬼子。”
董彦杰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办!”
当天夜里,第五和第七集团军的主力再次发动猛攻,以此吸引俄军的注意力,阎锡山和第40师师长冯玉祥则带着两个师悄悄迂回向库尔干郊区的两条河汇流的交叉口,以重金悬赏组织敢死队爬到冰面对岸并用大量的炸药包炸开了河堤。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和直冲夜幕的大火球,几道咆哮的河水奔腾倾泻进城区。完成任务后的敢死队迅速撤回去,同时调集炮兵部队对决堤处猛烈炮击,以此阻挡俄军修堤并将决堤处继续炸开。天明时,大半个库尔干城区已经水漫金山,街巷道路以及俄军的战壕工事里积水半米多深,大批俄军在泥泞里淋得浑身泥浆,寒风呼啸而过,地面上的积水立刻降温凝固结冰。衣裤潮湿的俄军在刺骨的寒意里瑟瑟发抖,无不脸色发青、嘴唇发紫,握着步枪的手指关节僵硬,慢慢失去知觉。随着蔓延进城区的河水越来越多,蜷缩在积水横流的战壕里的俄军苦不堪言,纷纷拼命脱掉已经淋湿的衣裤鞋袜以防止已经湿掉的衣服在结冰时和皮肉冻在一起,或者互相拥抱用体温来取暖。已经化为冰冻沼泽的俄军战壕里,滴水成冰、呵气成霜,大批俄军冻得犹如猴子般乱跳乱蹦、大叫大喊,拼命搓双手和耳朵。
举着望远镜看到这一幕的董彦杰等将领无不乐得哈哈大笑,随即下令全军发动总攻击。早已经饱餐一顿早饭后的帝国军再次在大炮的掩护下席卷呼啸而去,踏着遍地的泥水冰块冲向库尔干。俄军虽然试图继续反击,但在战壕里的俄军基本冻得手脚冰冷、肢体麻木,无法射击抵抗;忍受不了冰水严寒而跳出战壕的俄军由于没有掩护物而迅速在枪林弹雨中被射杀。激战四个多小时后,第五和第七集团军顺利攻取库尔干,歼灭俄军三万五千余人。
相比主力部队的凯歌高奏,负责开辟第二辅助战场的第88师和第89师则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里。原本踌躇满志的张作霖和郭松龄带着部队同西线军主力分道扬镳后并实施奔袭高加索地区的计划时,才发现这个长途突袭的计划有些过于纸上谈兵了。在地图上制定的计划在现实中实施起来时,事先没有预想到的无数困难源源不断地接踵而至。首先就是行军距离实在太漫长,从鄂木斯克到里海东海岸的距离大约4000公里,第88师和第89师即使按照每天150公里的极限速度行军,部队抵达里海的时间也需要25天,时间耗费太久;其次,虽然两个汗国都是帝国的附属国,但在西西伯利亚和两个汗国之间的中亚北部地区(哈萨克斯坦)仍然被俄罗斯势力所控制,部队如果走直线横穿中亚,必然会被俄军察觉,行动的隐蔽性彻底不复存在,如果绕弯路,不但要穿越浩瀚无垠、环境恶劣的中亚大沙漠,而且行军路程也会超过6000公里;第三,高加索地区的大片地区位于大高加索山脉,崇山峻岭、气候严寒,部队即使能横渡里海踏上高加索地区,也即将面临要翻山越岭的巨大困难,严寒、缺氧、高原反应、后勤不足...必然会导致部队的大量减员。届时,第88师和第89师先穿过酷热恶劣的大沙漠,再横渡波涛汹涌的里海,最后翻越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加索山脉,两个师原本三万精兵还能剩下多少,张作霖和郭松龄想想都头皮发麻,况且在里海西岸登陆后还要和俄军展开激战,而第88师和第89师这么大的动静肯定也会打草惊蛇。
最令人泄气的还是帝国在中亚的两个附属国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的表现。两国可汗在接到帝国军要求配合这项军事行动的通知后都面露难色,都表示有心无力。实际上,两汗国国力都很穷弱,无法在短期内按照帝国军的要求征集十万头骡马骆驼来帮助大军运输辎重,帝国军希望两个汗国能征调大量船只让军队渡过里海的要求也无法实现。两国在里海的沿湖水域根本没有大型的船只,只有小吨位的渔船,这些十几吨、几十吨的小船用来运军队都悬,运送火炮、机枪等重武器根本不可能。因此,两个汗国基本帮不上什么忙,自然也无法在帝国军登陆高加索地区后提供补给运输。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个师的孤军即便攻入高加索地区,也会成为无源之水。
“这帮参谋全是纸上谈兵的赵括!”张作霖气急败坏地骂道。
“赶紧把这些实际困难上报给集团军司令部,取消计划撤军吧!”孙传芳气馁道。
“难道我们就这样寸功未立、铩羽而归?”李济深很不甘心。他的话也是众青年军官的心里话:好不容易真刀真枪地上战场了,不立个大功就灰溜溜地撤军,岂不是白瞎了机会?
郭松龄霍然起身激动道:“当年霍去病年仅21岁就率领五万大军参加漠北之战,在茫茫大漠里长途奔袭两千多里,大小血战三十多场,斩杀匈奴七万余人,饮马瀚海、封狼居胥,是何等震古烁今!我们大中华帝国以前的国号也是大汉,既然以前的大汉帝国能出霍去病这样的英雄将领,难道我们这些现在的大汉帝国的将领都只能看着前辈的功绩而自叹不如么?”
这番黄钟大吕般令人振聋发聩的慷慨之词让众人心里的颓然一扫而空。张作霖陡然间目光如炬:“没错!我们要是这样灰头土脸地回去,还有什么意思?必须要狠狠地立个大功,即使不能像霍去病那样青史留名,起码也能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嘛!我们是军人,不在战场上立下盖世奇功,那穿这身军装还有什么意义?”
孙传芳点头道:“话是这样不错,可是,横穿中亚和里海的计划明显不切实际,我们可不能为了自己建功立业而糟蹋手下兄弟们的命。”
郭松龄摊开地图:“我有个计划。”
张作霖等人齐道:“什么计划?”
郭松龄指点着地图道:“我们奉命开辟第二战争的目的是辅助西线军主力,既然走中亚和里海走不通,那我们就走这条路。你们看这里,中亚地区大致上分为北中南三部分,中部的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都是我们的附属国,南部地区基本是波斯的国土,是英国人的地盘,北部地区原本是哈萨克汗国(今哈萨克斯坦),以前也是中亚地区的大汗国,但现在已经被俄罗斯吞并。我觉得,我们应该一路南下,攻克哈萨克地区的首府阿斯塔纳,然后沿着中亚的锡尔河北进,穿过哈萨克地区进攻俄国。这条路不但路程近,而且十分快捷,我们现在距离阿斯塔纳只有区区400公里,俄军在哈萨克地区的防御也十分薄弱,很容易打个措手不及。攻取了阿斯塔纳后,我们再挥军向西,就不需要翻过乌拉尔山了,直接绕过乌拉尔河进攻奥伦堡。这样,我们不但能帮助西线军主力牵制俄军,说不定还能抢在主力部队前面杀进欧洲!”
“行啊,有你的!”张作霖兴奋地拍拍郭松龄的肩膀。
“这条路线确实非常好,不但快捷而且切实。哈萨克汗国在六十年前被俄罗斯所灭亡,当地肯定存在大量复国势力,我们可以和他们进行合作,这样,也能解决了我们的后防辎重补给问题。”孙传芳也表示赞同,“我们立刻把修改后的这个计划汇报给司令部吧!”
郭松龄摇头道:“兵贵神速,要是等司令部的那些参谋们反复研究后再批准,那就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了!皇上不是说了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别管他们了!立刻开拔吧!”
张作霖点头道:“说得对!别管那群赵括了,我们立刻动身南下!区区400公里的路程,三天给我跑完!第四天给我攻取阿斯塔纳!”
在旁边沉默不语的李济深突然道:“诸位,别忘了我们原先的计划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鼓动奥斯曼帝国出兵北上进攻俄罗斯,我们现在改变计划,就没办法刺激到奥斯曼帝国了。”
众人再次沉思起来:“对,这确实是个问题。”
李济深想了想,毛遂自荐道:“我要去奥斯曼帝国,亲自说服奥斯曼苏丹对俄国开战!”
众人都吃了一惊:“你在异想天开吧?你凭什么说服那群土耳其胆小鬼?你又怎么去?”
李济深目光坚毅地道:“弟兄们,既然我们大家都想建功立业,那就放开手彻底大干吧!我们现在改变作战计划已经有点先斩后奏的味道了,那索性就再次先斩后奏一次。完成任务,那就完成得圆满一点、漂亮一点,岂不是更好?至于怎么去...”
张作霖道:“我立刻联系陆军航空兵的舒司令,让他调拨一架飞机送你去。我们的飞机现在差不多时速达到200公里,除了中途的加油时间外,差不多一天你就能到伊斯坦布尔了。”
“就这么办!”郭松龄兴奋道,“弟兄们,我们一起齐心协力,狠狠地立一个盖世大功!到时候皇上龙颜大悦,我们一起光宗耀祖、青史留名!”
中亚的荒漠上,几个年轻气盛、立功心情的军官就这样制定了一个胆大妄为的新计划,事实证明他们的这个小型会议对帝国的这场战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亚欧两大洲分界线战火滔天的时候,整个欧洲也狼烟遍地。德国方面,德皇威廉二世在获知战争即将爆发后迅速任命卓越的军事家和战略家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上将为德军总参谋长,全权制定德国在欧洲进行战争的全面计划。曾经一手制定了著名的“施里芬计划”的施里芬上将不负众望,他迅速调整了德军的全面战争部署。在这之前,施里芬上将一直认为德国会先和英法开战,因此他的“施里芬计划”的核心思想是第一步进攻英法、防御俄国,等打垮法国后取得欧洲大陆的主导权时,再集中全力进攻俄国。但此时,旧的“施里芬计划”明显已经不符合现状了,因此施里芬上将立刻制定了新的计划。原计划中,德军在东线和西线的军力对比是1:8,新计划里则变为了1:1。德军正规军的95个师共有45个投入了对俄国的战争里,还有50个则负责在西线防备英法、坚守国土。奥匈帝国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比较依附德国,因此在军事战略部署上也配合德国。奥匈帝国军总参谋长弗朗茨·康拉德·冯·赫岑多夫上将把85万奥匈陆军正规军分为3个方面军,第一方面军的40万军队投入对俄作战;第二方面军的30万军队则驻守在南欧,防卫本土南翼并帮助德国守卫西线,抵御英法,同时也防备意大利突然站到英法阵营;第三方面军的15万军队开赴巴尔干半岛,准备吞并掉塞尔维亚。综合而言,德奥两国在东线集结了大约100万军队进攻俄国,同时部署了超过120万军队在西线和南线以防备英法意。
与此同时,德奥两国迅速扩军,大量预备役部队被编入正规野战军,数以十万计的退役士兵重新接到了服役命令。由于两国为战争而进行的准备工作早已经不是一两天,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两国的陆军总兵力便超过600万。由于德奥两国领土全面接壤,因此两国军队军力集中、调东灵活,并且互相呈唇齿相依之势,在国土防御上占有很大的优势。从宏观角度上看,德奥两国国土位于欧洲中部,此时两国面临的战线共有三道,西线对抗英法以德军为主,南线对抗塞意以奥军为主,东线对俄作战则是两国军队共同承担。
客观上讲,施里芬上将对突然间改变他精心制定多年的“施里芬计划”也感到很意外。在他原先的计划里,德军只出动10个师的部队配合奥军在东线防御俄国,同时出动80个师在西线全力击败法国,而西线的这些部队以右翼为重点,80个师里共有70个师集中于右翼,左翼只有10个师。此时,中德奥三国既然确定了先击败俄国为主要任务,施里芬上将自然从善如流。由于俄国还要面对来自远东中国的攻击,因此施里芬上将只调动了德军一半的力量投入对俄作战,至始至终,他都对法国和英国充满了高度的戒备心。
11月11日,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对外发表通电,宣布“...经过竭尽全力的调停和斡旋后,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因为战争挑起者的执迷不悟而化为了泡影。上帝可以为我们证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的文明社会,我们的确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此时,我们不得不遗憾而痛惜地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全面的战争已经避无可避。为了自由和公道,我们不得不拿起武器抗击侵略者的进攻。愿上帝保佑大英帝国。”
上午10时整,英国正式对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中华帝国宣战。
中午12时许,法国正式对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中华帝国宣战。
下午,中德奥三国也先后对英法两国正式宣战。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接到帝国以及德奥两大盟国与英法俄三国全面互相宣战的消息时,李济深所乘坐的飞机刚刚抵达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帝国驻奥斯曼大使伍廷芳来到机场迎接了他。其实,自从飞机这种航空器诞生后,各大列强立刻在第一时间意识到了飞机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帝国首先成立了陆军航空兵部队和海军航空兵部队,而奥斯曼帝国虽然国力日衰,但却于1909年6月在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成立“空军”这种新式军种的国家,因此首都伊斯坦布尔自然拥有几个还在试用期间的军用机场。来到这个西亚古老帝国的首都,李济深最大的印象就是感觉此时的奥斯曼帝国非常类似洋务运动期间的清王朝。内部虽然已经衰朽不堪,但通过一系列洋务改革,在陈旧的帝国外壳上涂抹了不少华丽的现代化色彩。奥斯曼帝国在百年来被西方列强凌辱得屡战屡败后,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建了现代化的军队,效仿西方建立了国会和宪法,出台了不少惠民政策,但这些改革措施都没有彻底颠覆这个封建帝国的实质性制度。最根本原因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注定了奥斯曼帝国只是洋务期间的清王朝,而不是如日东升的中华帝国。眼下奥斯曼帝国的短暂繁荣也只是回光返照,而不是浴火重生。
伊斯坦布尔毕竟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还是比较繁华热闹的。帝国各不同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古迹让全城充满了源远流长的历史名城气息,金碧辉煌的清真寺、气势恢宏的大教堂、富丽堂皇的楼阁城堡、饱经沧桑的塔楼渡槽、巍峨壮观的皇家宫殿...以及遍地开花的西式新建筑和巧夺天工的雕梁画栋共同组成了这座集合欧亚非三大洲文化、糅合东西方文明的壮美城市。穿梭在各种名胜古迹令人目不暇接且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的主街道上,李济深和伍廷芳在马车内进行了一番对话。
“伍老先生,您居然来亲自迎接我,我真是受宠若惊呀!”李济深感动地道。
“李上校哪里的话。大家都是帝国的官员,同朝为官,又都是中国人,在这异地他乡,老朽自然要尽到同胞之情了。”伍廷芳显得很平易近人,但眉头间隐隐有一丝阴郁烦恼之色。
“伍老先生,我千里迢迢飞到伊斯坦布尔肯定不是来玩的。您是知道的,帝国和英法俄已经正式宣战,德奥则和我们并肩作战,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而帝国和德奥的战略思想就是在战争一开始便集中全力征服俄罗斯,本来,前线的帝国西线大军愈战愈勇、势不可挡,如果没有他国干涉,俄罗斯肯定撑不过几个月。但随着英法的参战,这或多或少影响了帝国对俄国的战略。因此,奥斯曼帝国能不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参战,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奥斯曼如果站在我们这边并发兵北伐俄罗斯,那对于我们来说即使不是如虎添翼,也是锦上添花。”
“李上校,老朽虽然不懂军事,但这个粗浅的道理还是很清楚的。”伍廷芳的脸上露出难堪的苦笑,“皇上早已经给老朽下达了指示,要老朽说服奥斯曼高层加入中德奥三国同盟,并对俄罗斯和英法开战。老朽这几个月来几乎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但任凭老朽如何深入浅出地剖析利害关系,如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如何将帝国开出的条件说破天,但穆罕默德六世和青年土耳其党的那些领导人就是不为所动。老朽也算是看出来了,他们既想要大捞一笔,但偏偏又力不从心。说白了,有贼心,没贼胆。过去百年来他们被英国和俄罗斯欺负得太惨,让他们不但失去了卧薪尝胆、图谋报复的勇气,更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不求上进,越来越妄自菲薄、胆小如鼠,只知道不停讨好英俄来继续苟延残喘,哪怕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只要能换来息事宁人、苟且偷生,他们就谢天谢地了,哪里还有胆子对英国和俄国开战。现在的奥斯曼帝国,和当初清王朝简直就是一模一样。难呐!”伍廷芳无奈地叹息道,“老朽碌碌无为,完成不了任务,真是有负皇上的重托和信任哪!”
李济深感触道:“奥斯曼的这种精神面貌和民族现状,让我突然想起了帝国中京大学文学教授周树人先生说过的那句话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于人于国,这句话都是至理名言哪!无论是人,还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当被无数次的失败导致精神麻木或丧失了抗争勇气,剩下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在腐烂中死亡,要么浴火重生。”
伍廷芳道:“我是个文官,所以我之前说服穆罕默德六世和青年土耳其党领导人的时候,都是通过文人的方式来叙述利弊关系的,可能我说话的方式和理据都不够入木三分,所以我也试图改变游说的方式。李上校你既然是个军人,也许你的话能更加一针见血、更有效果吧!”
李济深感到肩膀和心头都沉甸甸的:“为了帝国的利益,我一定竭尽全力。” 帝国的复兴:坂上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