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帝国的复兴:坂上之火

第三百二十三节 挥师北非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帝国的复兴:坂上之火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进攻埃及,苏伊士运河防线就是一道必须逾越的天堑。西奈半岛地势平坦,没有崇山峻岭或大江长河之类的天然险要地势,因此中土联军发动进攻后,西奈半岛的夺取不是大问题。对于这一点,左宝贵很有自信,而英军驻北非军队总司令、埃及总督、陆军上将阿奇博尔德·默里爵士也毫不怀疑。因此,苏伊士运河便注定是双方争夺的焦点。这道极具战略意义的运河不但是贯通地中海和印度洋的黄金水道,也是英军坚守埃及和北非的重要防线。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华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在埃及附近海域都没有海上力量,因此中土联军的攻击方式必然是陆战。

  阿奇博尔德·默里上将虽然是个军人,但他的骨子里仍然是一个英国爵士。在酷热的北非荒漠里,他对军事防务的热情显然不如在尼罗河三角洲享受异域风情的兴趣高,因此他呆在富丽堂皇的开罗萨伏伊饭店的时间远远超过他在前线和战地的时间。守卫埃及的英军普遍士气不高,再加上环境恶劣、淡水缺乏、给予困难,这使得驻埃英军怨声载道。本来,这样的情况必然使得中土联军势如破竹,但机缘巧合,一位优秀的英军指挥官来到了埃及,弥补了英军在指挥和士气上的劣势。

  这位英军中将名叫埃德蒙·艾伦比,他原本是在欧洲战场上任职的,但他的固执性格和道格拉斯·黑格爵士起了冲突,因此被调到了次要的中东战场。面对默里上将的昏聩和埃及的危险形势,艾伦比中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他以身作则,并且严格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英军的士气。另外,为了抵御虎视眈眈的中土联军的攻击,他耗费大量精力和心血,设计并建造了一道强大的运河防线。这道防线位于苏伊士运河以东,全部用沙土建造并夯实,异常坚固。这道沙土防线高8米,长80多公里,坡面斜度达55度,防线主体上设立了大量的铁丝网和雷场,同时修建了数以百计的重火力碉堡,如果开战,上百挺重机枪和速射炮便能形成一片密不透风的火力网。最巧妙的是,这道防线由于是用沙漠地区的沙土建造的,因此具有强大的抗打击和抗爆炸性,炸弹顶多炸开一个沙坑,而无法炸垮防线,在防线的西侧,集结了北非英军一半的军力。这道被驻埃英军依为长城且关系到整个埃及得失的防线以阿奇博尔德·默里爵士的名字来命名,称为“默里防线”。

  无孔不入的间谍迅速把默里防线的情报送到了左宝贵和凯末尔的手里。对此,两位指挥官都感到有些头疼。这道防线就是修建在沙漠了一道“沙墙”,炸弹炸不烂,并且坡度很大,部队如果展开冲击,只能仰视上面的英军,而防线上面的英军则可以居高临下地用重火力猛烈还击。按照这个情况,联军即便能冲破这个防线,必然也伤亡巨大。

  “这个艾伦比中将确实蛮了不起的,懂得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左宝贵忍不住称赞道,“当初我军驻扎阿拉斯加省的部队就是这样,利用当地遍地皆是的冰块和冻土构建防御防线,虽然由于时机不佳而没有发挥出作用,但也体现出了这种军事思想和战争智慧。眼下,英军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沙土防线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不像砖石防线那样坚固,但砖石防线在炮兵和航空兵的长期狂轰滥炸下必然会崩溃坍塌,而沙土防线则不一样。妙!确实是妙策啊!”

  凯末尔目光凝重地注视着间谍偷拍下来的照片,然后道:“将军阁下,以我之见,这道防线本身并不是不可逾越的,最大的麻烦是防线上那上百个重机枪碉堡和炮兵阵地,如果打掉了这些火力点,我们的部队就可以顺利地翻越这道防线。我提议,派遣最勇敢的士兵组成敢死队,攻击那天配合炮兵和航空兵去炸毁那些火力碉堡。”

  左宝贵点点头:“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但是这样做的话,伤亡肯定不小。”

  凯末尔目光如炬道:“为了祖国和民族,我们的每个士兵应当拥有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如果您批准我的提议,那我本人愿意第一个报名敢死队!如果我死在了枪林弹雨里,那也是真主的意志,我没有任何怨言。”

  左宝贵赞赏地看着他:“凯末尔将军,您真是勇气可嘉。我相信,最后的胜利肯定是属于我们的。但我们还是不能操之过急,要好好地想想,有没有其他好办法能够突破这道防线。我坚信,世界万物都是一物降一物。这道沙土防线,肯定也有它的缺陷。”

  “一物降一物?”凯末尔费力地理解着这个东方词汇。

  左宝贵笑道:“在中国的古典哲学思想里,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组成,而这五种元素又是相生相克的。比如,木的生长需要水,但木又被火所克,而火又被水所克。”

  “嗯...很有意思的哲学思想,但这和我们目前的战事又有什么关系?”凯末尔显然并不怎么感兴趣。

  但左宝贵则陷入了沉思,他刚才脑中突然间闪电般掠过一道灵光:“相生相克?相克?”想着想着,一片模糊的思绪慢慢地清晰成了一道线,这让他的内心陡然间欣喜不已。“相克!是啊,就是这样...”左宝贵在激动之下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起来。

  “元帅阁下?元帅阁下?您是不是想到了什么?”凯末尔诧异地看着神游太虚的左宝贵。

  “没什么!”左宝贵努力让自己的情绪恢复平静,“对了,我们如今要进攻埃及,其实还有一个有力的盟友。”

  “盟友?”

  “是的,就在埃及以南。”

  “哦,是苏丹王国!”凯末尔猛然回过神。当初英国为了打通“非洲南北大动脉”,因此对北非的埃及、南非的布尔人、非洲东北部的苏丹王国等国都不断发动侵略和蚕食,致使南非布尔人和非洲东北部的苏丹都爆发了大规模的抵抗,随即演化为内战。最终,在中德等国的暗中支持下,南非的布尔人成功驱逐了英国势力,建立了南非共和国;而苏丹的马赫迪大起义也最终获得胜利,迫使侵略苏丹的英军退回埃及,同时建立了新的苏丹王国。毋庸置疑,这两个国家都是铁杆的亲华亲德国家。特别是苏丹王国,现任国王也是开国君王阿卜杜拉当初就是在中华帝国的援助下登上王位并一统全国的。但这两个国家由于实力弱小,暂时还没有加入同盟国阵营,不过两国在中立的表面下都是暗地里倒向同盟国。

  “进攻埃及和北非,我们需要一个长期的计划。”左宝贵道,“我们必须要做好充足准备。现在,我们立刻去部署!”

  屯兵巴勒斯坦地区的帝国大军和奥斯曼军立刻陷入了热火朝天的备战工作里。左宝贵接连发了数份电报回国,请求增援,特别点明了几项必须的重要物资。尽管从“西北-新疆-中亚-伊朗-两河流域-巴勒斯坦地区”这条陆地通道漫长而坎坷,但帝国军总后勤部和总装备部还是竭尽全力地满足了左宝贵的要求,通过火车、汽车、马队、驼队等各种交通途径将左宝贵需要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向巴勒斯坦地区。左宝贵在他的清单里还开出了200辆坦克、200架飞机、200门重型榴弹炮、200挺重机枪以及1000支轻机枪和冲锋枪的要求,而这些武器都是重武器,运输极度困难。总后勤部和总装备部的军官们费尽力气,将这些重武器全部拆卸成零件,连同所配用的巨量的炮弹和子弹沿着西南亚高原的崎岖山路和中东的茫茫沙漠,缓慢而坚持地送到了前线帝国军的手里,形成了一条新时代的“丝绸之路”。

  海军部队也按照左宝贵的请求而迅速出动。由于帝国海军还没有完全掌控西印度洋的制海权,因此出动的都是潜艇部队。数以百计的运输潜艇在战斗潜艇的护卫下,川流不息地来回于南洋和阿拉伯半岛沿海。

  苏丹王国国王阿卜杜拉对中华帝国充满了真诚的感激。十三年前,他所领导的马赫迪大起义已经开始陷入低谷,主要是因为英军开始使用了杀伤力巨大的重机枪。就在这危急关头,中华帝国慷慨地伸出了援助之手,支援了马赫迪起义军大量的新式武器,从而使得英军的武器优势尽皆丧失,最终苏丹得以统一并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建国后,中华帝国政府也言而有信,贷款了大笔资金帮助苏丹政府重建国家,并获得了在苏丹境内开采自然资源的唯一准许权。实际上,性格温和而仁善的中国人并没有像英国人那样贪得无厌地攫取苏丹的利益,而是和苏丹政府采取了公平的分配方式,让苏丹政府和苏丹王国都得到了极大的实惠,确实极大地改善了苏丹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和国家民生事业的建设。这些林林总总,都让苏丹全国上下对远在东方的中国人充满了极度的好感。在苏丹首都喀土穆的大街上,只要见到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当地居民都非常热情地打招呼。阿卜杜拉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声称“中国人是苏丹人永远的且最好的朋友!中华帝国大皇帝也是苏丹人民的皇帝!更加是我的皇帝!”

  有时候,苏丹王国附近的非洲小国或部落希望寻找强大国家做依靠时,阿卜杜拉都会惊奇地对他们的首领说:“你们为什么不效忠中华帝国大皇帝呢?看看现在的苏丹,还有哪个白种人的国家敢欺负我们?”

  由于阿卜杜拉多年来的免费广告,使得非洲中东部和东北部的很多小国或部落都纷纷投靠向帝国。目前在非洲中东部和东北部,包括苏丹王国在内,超过1万名帝国的各方面工作人员和军事人员、政治官员长期在这里工作,逐渐地把这里变为帝国的领地。

  接到来自中华帝国的密函后,阿卜杜拉激动地拍案而起:“该死的英国人!以前他们妄图奴役我们,现在他们又和伟大的中华帝国再次打了起来。竭尽全力地帮助伟大的中华帝国,这一点是全体苏丹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立刻命令国防部长和陆军总司令到我这里来!”

  苏丹王国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人口最多的非洲国家之一,全国2000多万人口,因此王国的军队规模比较强大。苏丹王国军包括10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总兵力十五万。全军都是由帝国军事教官训练出来的,并且全部使用帝国产的武器装备。由于苏丹王国南部的埃塞俄比亚是独立的主权国家,西部和西南部的地区则基本处于半殖民半原始社会的阶段,因此在苏丹的其他方向不存在军事威胁,最大的威胁仍然是北部的英属埃及。因此苏丹军绝大部分的兵力都部署在国土的北方,防备英军的再度入侵。

  左宝贵迅速用无线电和阿卜杜拉国王联系上,阿卜杜拉国王慷慨义然地表示苏丹王国会竭尽全力协助即将进攻埃及的中华帝国军,甚至连苏丹军队的指挥权都可以交给左宝贵本人。左宝贵在表示感谢后,将自己作战计划的一部分通告给了阿卜杜拉国王。

  在国王的亲自指挥和“御驾亲征”下,超过十二万的苏丹军全面向北部的埃及边境推进,另外还有十万预备役部队也紧随主力部队之后。全军顺着尼罗河一路北上,在埃及南部边境造成了大兵压境的态势,对驻埃英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这些该死的原始人!野蛮人!”获悉埃及南部局势紧张的消息后,阿奇博尔德·默里爵士气急败坏。他一直把注意力放在苏伊士运河那,却忘了埃及南部有一个极度亲华的国家。而且这个国家对中华帝国死心塌地,关键时候出动了二十万军队全线压向埃及南部,使得驻埃英军在整体局势上陷入了一定的被动。

  虽然默里爵士很不屑地把全世界除了白人以外的所有有色人种和有色民族都蔑称为“土著人”、“原始人”,至于这些非洲黑人,在爵士的眼里更加和那些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基本没有什么区别。除了穿衣服和不吃人肉外,爵士没觉得这些黑人和一万年前的原始人有啥不同。但最令人头疼的是,这些“原始人”也是会开枪射击的,也是会用子弹杀死那些优秀高贵的英国文明人的。想到这里,爵士对中国人更加恨得牙疼:你们中国人吃饱了撑的,干嘛把那么精良的武器交给那些原始人手里?要是这些苏丹人手里拿的还是木棍和弓箭多好。而如今,逼向埃及的这二十万“原始人”的手里可都是货真价实的步枪和手榴弹,甚至还装备着大炮。

  痛苦地思考再三,默里爵士下决心道:“虽然那些苏丹土著人多势众,并且还装备了不少的现代化武器,但他们仍然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是没有能力和胆子进攻埃及的,我估计中国方面调动这些土著军队只是为了牵制我们的力量。而实际上,运河东岸的中土联军才是真正的威胁。因此,顶多派遣两三个步兵旅前往南线增援当地部队就可以了。”

  心思缜密的艾伦比中将则表示不同意:“总督阁下,苏丹军队虽然是由当地黑人和阿拉伯人组成的,但都装备着中国人生产并增援他们的武器,因此战斗力不能低估。另外,这支军队的实际控制权还在中国人的手里。虽然中国军队在苏丹没有驻军,但是他们派过去的军事顾问和军事教官则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了苏丹军队的每一个部队里。根据情报,苏丹军队的每个步兵营里都配备着一两名中国的军事顾问,至于团级部队和师级部队,更加都有为数不少的中国军事顾问。苏丹国王阿卜杜拉是个极度的亲华人物,他给予了这些中国顾问极大的权力,当苏丹军的营长、团长、师长和身边的中国顾问发生意见不合时,中国顾问的命令甚至能盖过这些苏丹军官。毫不客气地说,虽然苏丹军队里的士兵是当地黑人和阿拉伯人,但指挥权完全在中国人的手里。因此,这二十万苏丹军起码等同于五万中国正规军的战斗力。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万一中国人这一手是声东击西,他们的主攻部队就是这些苏丹军,从而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那我们就要顾此失彼了。”

  默里爵士沉吟了一下:“那根据你的意思呢?”

  艾伦比中将道:“埃及南线目前只有三个步兵旅,根据我的意见,起码还要增加三个步兵师才能确保南部无恙。”

  “抽调三个步兵师?那我们在苏伊士运河这里岂不是要减少四分之一的力量?”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我们无法断定中国军队的真实意图,只能采取折中手段。”

  默里爵士再次陷入思考,想了想后,他还是同意了艾伦比中将的意见:“那就抽调三个步兵师增援南线吧。唉,这些该死的非洲原始人!”

  获悉正面英军被抽调走三个步兵师的情报后,左宝贵长长了松了一口气。他望了望手表,此时是10月30日晚上8点。在他身后,清冷的月光下,大批的战车、大炮、汽车正在抓紧时间昼伏夜行地前往最前线。列成整齐队列的部队在踏着遍地沙砾发出的低沉轰鸣声中迅速前进着,士兵们的钢盔都喷涂上了土黄色,以此避免夜间反光和在沙漠里行军时被发现。而士兵们的军服也都变成了土黄色,每人配发一条土黄色的披风。这样的话,部队隐蔽在沙漠里就很难在高空中被敌方的侦察机发现,所有的坦克和车辆也都喷涂上了黄色油漆。在帝国军的身边,奥斯曼军新编第19师和新编第20师的官兵们也在前进着。与帝国军不同,奥斯曼军士兵们佩戴着的都是略尖顶的钢盔,军官和士兵都留着穆斯林特色的小胡子。但由于帝国军的官兵基本都是回族穆斯林,因此双方见面打招呼的方式是一样的:

  “真主保佑你们!”

  “真主也保佑你们!”

  “元帅阁下,究竟何时发动进攻?”已经等得心焦如火的凯末尔再次跑过来。

  “明天半夜。”左宝贵言简意赅。

  “好极了!”凯末尔顿时两眼闪闪发亮,“元帅阁下,据说十一月一日是英国佬的万圣节,不如这场战役就叫‘万圣节攻势’吧?”

  “好,就叫‘万圣节攻势’。”左宝贵笑着点点头。

  “元帅阁下,这就是您想出来的对付英军防线的办法吗?”凯末尔喜不自禁地指着身后那一队队工兵正在用车辆运载着的器具。

  “是的。”左宝贵信心十足,“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沙土不怕爆炸,也就是不怕火,既然不怕火,那它怕什么呢?哈哈哈,我们马上就能给英国人一个惊喜了。”

  “巧妙的方法!”凯末尔赞叹道。

  “在我们中国,有一本非常伟大的古典军事小说,叫做《三国演义》。”左宝贵由于心情很好,话也多了起来,“这本书讲的是中国历史上曾经分裂为三个国家的故事,这三个国家互相连连进行战争,因此出现了层出不穷、变化多端的战术谋略和政治智慧。这其中有个故事和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很像的。故事是说,这三个王国里的蜀国的丞相诸葛亮率领军队征服中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那些少数民族的士兵穿戴的是用藤条制作的盔甲,这种盔甲反复用桐油进行浸泡,因此非常坚实,几乎是刀枪不入。蜀国军队在第一次交战中吃了大亏,诸葛亮只好命令军队暂时撤退,但同时他发现这些少数民族士兵的盔甲不但非常坚固,而且还能放在江河里漂在水面上作为渡水工具。因此,诸葛亮得到了启发,不怕水的东西,肯定怕火。因此他第二次率领军队出击的时候,用火箭攻击这些身穿藤甲的少数民族军队,结果那些不怕刀枪弓箭的藤甲全部都是易燃品,被大火给烧得一干二净,因此蜀军大获全胜。这个故事,也体现了世界万物相生相克的道理。”

  “有意思,有趣。”凯末尔不再像上次那样不感兴趣了,他显得很兴致勃勃地道,“元帅阁下,希望下次您能送我一本这个《三国演义》。”

  左宝贵哈哈一笑:“好,就等我们的‘万圣节攻势’以胜利而结束吧。”

  11月1日凌晨1时整,笼罩在西奈半岛上的夜幕和宁静霎那间被战火撕得粉碎。准备充分的帝国军第十七集团军第51军、第52军以及奥斯曼帝国新编第19师、新编第20师所组成的12万联军以强大的兵力发动了全线进攻。霎那间,黑沉沉的西奈半岛的夜空被连天的炮火给映照得亮如白昼,联军的八百余门各口径火炮一起发出惊天动地的咆哮,无数的炮弹使得夜空一片赤红,雷鸣海啸的爆炸声排山倒海。随即,惊涛骇浪般的喊杀声响彻云霄。十余万帝国军将士和奥斯曼军队如怒涛骇浪般,势不可挡地扑向了英军在西奈半岛上的防线。

  奋勇冲锋的帝国军以装甲部队和骑兵部队为主攻力量。引擎的巨大轰鸣声、钢铁履带碾压地面的咆哮声,以及战马的嘶鸣声、骑兵的呐喊声、万马奔腾的呼啸声共同组成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战争进行曲。三百余辆坦克和装甲车在扬起的风沙和青烟里风驰电掣而去,紧随其后的帝国军第十五骑兵军的一万八千战马则组成了一片寒光闪闪的刀锋森林,在风雷滚滚中狂飙而去。而在这之后,则是十万步兵组成的浩瀚狂澜。

  惊雷般“真主至大!”的呐喊声,决堤洪水般排山倒海而去的联军迅速压垮了英军在西奈半岛上的大部分防线,将英军的工事摧毁得支离破碎,驻守西奈半岛的两个步兵旅的英军在完全的猝不及防中被冲击得分崩离析。一百五十多公里的冲击过程让帝国军的装甲部队和骑兵部队只花了短短的四个多小时,沿途英军土崩瓦解、一片混乱。负责冲击的装甲部队和骑兵部队没有兴趣与路上的英军纠缠,再把英军防区搅得天翻地覆后,混合部队迅速抵达了英军赖以为重的默里防线下。紧随其后的步兵部队则以摧朽拉枯、犁庭扫穴之势迅速扫荡了已经乱成一团的英军。驻守西奈半岛的英军第三集团军第五军第4步兵旅、第6步兵旅以及附庸于英军的埃及仆从军两个步兵师在五个小时内便被绞杀得干干净净。帝国军歼灭英埃联七千余人,俘虏一万余人,大部分埃及仆从军毫无斗志,在惊慌失措中直接成群结队地投降;协同帝国军作战的奥斯曼军也取得了不小的战果,土军歼灭英军一千余人,俘虏了三千余埃及仆从军,基本上没有英军俘虏。这是因为奥斯曼军队上下极度痛恨英国人,激战中基本对英军痛下杀手,即使少数投降的英军也被土军士兵在暗地里宰得所剩无几。但对于埃及士兵,奥斯曼士兵倒比较宽仁,毕竟“埃及人也是自家的穆斯林兄弟”。

  清晨六点多,帝国军先头部队开始对英军的默里防线发动强攻,而英军也在初期混乱中回过神来并投入了反击。帝国军重点攻击的地方是靠近地中海只有数公里的塞得港。天亮后,上百架帝国军的飞机呼啸着赶来参战,对英军防线劈头盖脑地投下了数百吨炸弹。遍地开花的巨大爆炸声和浪涛般的黑烟烈焰里,英军防线被炸得坑坑洼洼。趁着硝烟遮天蔽日的时候,帝国军内的工兵们奋勇参战。训练有素的工兵们从车辆上取下一段段特大号的水管和一支支高压水枪,随即分工明确且争分夺秒地在战场上铺设水管,直通塞得港附近的海面。十多条特大号水管一起发动抽水机,抽取海水,用高压水枪冲射英军的沙土防线。掩护工兵的步兵们和装甲兵们奋勇开火,吸引英军注意力。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十多道高速水柱犹如咆哮的蛟龙般猛地射英军的沙土防线。霎那间水声轰鸣、水汽翻滚。在轰鸣声中高速射去的水柱猛烈冲击英军的沙土防线,迅速起到了巨大的效果。英军堆砌并夯实的沙土防线犹如高温下的蜡烛般迅速溶化,沙土尽皆被水流冲击成了烂泥并随着污水滚滚流走。十多分钟后,被高压水柱层层溶蚀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的英军防线开始雪崩滑坡般不断崩塌,最终大段大段地轰然倒塌,化为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缺口和遍地横流的烂泥污水。

  帝国军霎那间欢声雷动。在不远处观战的左宝贵激动地扔掉望远镜,放声竭力高吼:“士兵们!听我命令!真主至大!帝国万岁!前进!”

  惊天动地的“真主至大!帝国万岁!”的咆哮声中,全线攻击的帝国军蜂拥着涌过英军支离破碎的防线,冲杀向苏伊士运河。 帝国的复兴:坂上之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