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中野京子的世界名画之旅(套装共6册)

第4章 太子妃的生活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中野京子的世界名画之旅(套装共6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4章

  太子妃的生活

  The Life of the Dauphine

  生活在奢华与纤美之间/与杜巴利夫人的争执/要强招来的麻烦/维也纳宫廷所没有的情妇制度

  生活在奢华与纤美之间

  历代法国国王,长期以来都十分憧憬意大利,迫切希望可以超越后者。凡尔赛宫,可以说是“太阳王”路易十四顺应历来君王们的意愿而创造出的一个光荣的新世界。由于它将绝对君主制的权威大大方方地呈现于世,其他各国国王自然也开始竞相模仿起来。安托瓦内特出生并长大的地方——美泉宫也是如此。它原本就是为了与凡尔赛宫抗衡才建立起来的(实际与当初计划的规模相比缩小了,不到计划1/3的大小)。

  君临天下72年的太阳王,其行事风格与所处的巴洛克时代非常相符——豪华、奢侈、夸张。他把大量使用大理石、青铜和黄金而建造起来的宏伟大庭园,当作自己的舞台,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终年不休地大张旗鼓。王侯不是作为个人而存在于世的——出于这一信念,他的日常生活活脱脱像演戏,这也成为凡尔赛宫的向心力。关于什么时候将什么活动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他事无巨细地确定了一套严密的“宫廷规矩”(礼节),并向国民公示,让他们鉴赏。

  路易十五,是太阳王的曾孙。父亲和祖父已经去世,他年仅5岁就被加冕为王。他生在凡尔赛宫,长在凡尔赛宫,对于约定俗成的宫廷礼节没有丝毫的疑问或抵抗。可是他又被照顾得实在太好(出生在平安之世,不需要被派往战场,长得英俊又健壮),拥有别人想要的一切。他想干的事情只要自己能做到,他就会整年都不知疲倦地去做。他只能靠与年轻美女短暂的逢场作戏,来排解内心的无聊。

  处处富足的路易十五,除了有一个顺从、多子的王后之外,还有一个貌美、有政治能力的情妇蓬帕杜。由于她后来在宫中成为实质上掌权的第一女性,凡尔赛宫从上一代的男性文化转变为女性文化,从巴洛克风格优雅地切换到洛可可风格。粉色系和猫脚家具潜移默化地流行于世,那是一个充满女性时尚的时代。

  安托瓦内特坐进新娘轿的时候,美男国王路易十五时值60岁,蓬帕杜夫人则早已病逝(如果这位贤明的女侯爵当时还健在,说不定年轻太子妃的行动也会发生变化……)。而且王后也已去世,安托瓦内特从抵达的那一刻开始,其实已经算是这里的女主人了。

  《法国太子妃玛丽·安托瓦内特》

  伊丽莎白·维热·勒布伦(凡尔赛宫美术馆馆藏)

  是不是有点儿过于美化了?

  1.蓝色质地之上绣着金色百合的波旁家族的坐垫上放着王冠

  2.安托瓦内特手持其代表物件——玫瑰花

  3.太子妃的脸看上去朝气蓬勃,因为是按照7年前的肖像画所作的。虽然太子妃本人当时确实也年轻,但画家的笔触也很稚嫩。整体容貌多少给人美化过度的印象

  4.画布的质感并不完美,白色缎子有像塑料布一样的膨胀感(流传有一说法:此画有共同创作者)

  5.流苏的表现,已经成为后来绘画界名手都会参考的样式

  在凡尔赛宫的生活,简直如同居住于奢华与纤美绝妙杂融的美术馆当中。每每目视那些绚烂无比的各式镜子、塞夫勒烧瓷餐具、布歇(弗朗索瓦·布歇,1703—1770)设计的室内装饰,安托瓦内特的心中都会腾涌起一股自豪感。

  另一方面,安托瓦内特早就受不了那些繁文缛节了。一周数次被观摩用正餐的样子也就算了,每天晚上还要在别人的围观下进行换睡衣、钻床铺的“就寝仪式”,从他人手里接过物品时也要按照在场最高地位的人开始顺位而下。总之都得等着。如此这般不合理的规矩,她打心底里感到厌烦。

  维也纳宫廷原来多么有家庭氛围,安托瓦内特后来才对这一点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凡尔赛宫这样一个戏剧空间里,场合毫无公私之分。别说有什么分别了,连一点点隐私都没有。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古板愚昧的所谓礼节,礼数之多如山倒。后来,安托瓦内特接连废除了好几项礼节规矩,以至于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反动事件。当然在之前她肯定没有预料到结果,等事情发生只能后悔莫及了。

  与杜巴利夫人的争执

  然而,对安托瓦内特而言,比起那些繁文缛节,最令她震惊的是情妇这样一种制度习俗。不单单是拥有国王情妇的虚名,而是从为数众多的情人中只选出一位公开确认其地位。在凡尔赛宫中备有比王后的房间更宽敞的屋子,更会被赐予贵族称号、领地、薪水和年金。由于外国大使都知道对于国王来说,情妇有多大影响力,他们会列队表示敬意地进行访问。当然,上贡的物品也相当奢华。情妇是背后的真正权力者。

  在安托瓦内特的祖国,是没有公开情妇制度的,况且之前她生活的母国宫廷都是女王的天下。玛丽亚·特蕾西亚如同掌管婚姻的希腊神话女神赫拉一般,绝不会容许破坏神圣婚姻的女人们。她将所有妓女都从维也纳驱逐了出去。关于法国这一恶劣的制度,特蕾西亚大概是一时疏忽,忘记和要出嫁的女儿详细说明了。更甚的是,蓬帕杜夫人过世之后,路易十五看中的新情妇竟然是比自己女儿年纪小很多,还是妓女出身,爱享乐的杜巴利夫人。

  在宫廷里,杜巴利夫人的言行举止似乎在说“这地方就是老娘的”。安托瓦内特还有一点儿少女般的精神洁癖,眼见这一切,感到极为愤慨。她心想,如果父亲把这样的女人招进维也纳皇宫,母亲会怎么想呢。于是,安托瓦内特利用了之前自己讨厌的一条礼节规矩——在宫中,身份低的人不能向身份比自己高的人搭话。也就是说,只要安托瓦内特不主动开口,她就能让杜巴利夫人颜面尽失。结果,安托瓦内特对其他任何人都会亲切地对话交谈,唯独对杜巴利夫人闭口禁言,绝不张开哈布斯堡那张地包天的嘴。

  情妇怒上心头,向国王告了状。国王一筹莫展,整个宫廷中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大家各自为营,煽风点火。收到风声的特蕾西亚给女儿写了信,告诫女儿对国王陛下重视的人要表示敬意,这才让安托瓦内特主动“停战”。距离第一次见到国王情妇一年半后,太子妃在新年的大型庆祝会宴席上,与对方没有眼神交流,只是简短地说了一句:“今天凡尔赛宫也很热闹呢。”

  皇家塞夫勒瓷器厂的盘子“日本”(巴黎,个人收藏)

  在凡尔赛宫举办的拍卖会上,安托瓦内特自己挑选购入

  对于聚集在宫廷里,只会嚼舌头、讲八卦、游戏情场的几千名贵族人士来说,杜巴利夫人的胜利可谓是一桩大事。从奥地利来的小姑娘,被出身卑贱的“伯爵夫人”彻底降伏。真是太有趣了!

  虽然看上去只是女人之间小小的争执,但事后证明,这却是桩产生长期恶劣影响的重大事件。路易十五看这个太子连自己的妻子都控制不了,更把他当作无能之人对待。太子则越发萎靡不振。“切勿干政,莫要评论人际关系。”特蕾西亚虽然之前进行过教导,但对于不久就采取了愚蠢行动的女儿几乎感到绝望,对法国的外交也稍稍示弱。而且,在居住于凡尔赛宫的人看来,被来自曾是敌国的少女否定自家的正式情妇制度,谁都不会开心吧。

  皮埃尔-菲利普·托米尔(Pierre-Philippe Thomire,1751—1843,法国雕刻家),凡尔赛宫王后寝室烛台一对(凡尔赛宫美术馆馆藏)

  安托瓦内特对自用家具的品质状态格外注意。这件物品,因其考古学上的正确性和美观度而闻名

  实际上,情妇这套制度也不全是坏处。在许多方面,从异国嫁过来的王后也被情妇这一制度保护着。如果说生出继承人是王后的工作的话,那么情妇的任务就是在身心两方面安慰国王。在大部分情况下,王后虽然地位高但外表略逊一筹,而使宫廷华光异彩的恰是情妇。由于“打扮得美美的”是情妇的工作,需要巨额的金钱花在外表方面,因此情妇浪费钱的状况遭到大家的非难。另外,一般情妇都想把自家的亲属提至宫廷要职,这一点也会招致反感。于是,情妇独自承受着被他人憎恨的角色,相应地,王后得以待在了安全区。

  要强招来的麻烦

  安托瓦内特不走运,之后加冕成为路易十六的丈夫对女性几乎不关心,别说是王后了,就连情妇都没有。于是安托瓦内特只好兼任情妇的作用,成为众矢之的。但这都是后话了。不管怎么样,这次和杜巴利夫人的纷争,是安托瓦内特犯下的最初的一大失误。本应该给国王撑下面子,让一让就能过去的事,竟将事态搞到如此复杂。这样的要强态度,任谁都对她留不下好印象。后来,确定安托万内特是不受欢迎的时候,不少人都回忆起这次的事件。

  不懂得“以退为进”的战术,也许不全怪年纪轻吧。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一样,看到这里,安托瓦内特的性格特点已经相当明显了。她绝不容许自己受侮辱,自尊心强。只有不自信的人,才会极端地外露出来。

  结婚前接受的特训,以及定期收到母亲寄来的信,都让安托瓦内特了解到自己其实是缺乏教育的。而母亲只会一味地训斥、责怪、埋怨。这样下去还怎么拥有自信?她的法语还说得不溜,和别人谈话偶尔会结巴,她可能也猜想自己被人在背地里嘲笑。不对,确实发生过她被别人笑话的事情。为什么就没注意到呢?结婚将近两年,还没有孩子。而在这之前,连“造人”的行为都没有过。在毫无隐私可言的凡尔赛宫,谁都知道这件事。当然,问题出在太子路易的男性生殖功能上,但他就一直这样“无作为”。而即便如此,周围人对于安托瓦内特依然施以无声的压力,母亲又在另一边严厉地催促。这对年轻夫妇在床笫上的努力毫无收获,两个人甚至都讨厌过夜了。

  安托瓦内特属于那种不给自己设置与外界的屏障就不行的人。正是知道自己可能被人嘲笑,所以才会过度保护自己。对于因为床上功夫好而被宠爱的杜巴利夫人这样的女人,她相当看不起,非常嫉恨。

  如果不能生孩子怎么办?……安托瓦内特的焦虑与不安,绝对超过现代人的想象。法国与奥地利的友好邦交,光靠联姻还不行,只有她生下继承人才算完成。如果有负期待,不能生下男丁,也就等于自己再无存在价值了。

  安托瓦内特为了排解自己的恐惧情绪,半夜里溜出凡尔赛宫,到巴黎游玩。她乔装打扮,跳跳舞,这时候的她才能忘却所有烦恼,让自己喘口气。就算宫中的人给她打下爱玩儿的烙印,也阻止不了她,她就这样一直陷入恶性循环。

  COLUMN专栏

  偶然·剧变·预料之外

  维也纳宫廷所没有的情妇制度

  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借腹生子”的风俗思想,无论是正室还是侧房生的,只要是国王的孩子,都有继承王权的可能性。德川时代的大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被毒杀的男孩儿也由此增多。

  而另一边,在欧洲王室中,只有王后所生的孩子才有王位继承权。与情妇所生的孩子最多只会被授予贵族爵位,成为一名廷臣。由于王室对这一传统贯彻始终,所以国王和别人生再多孩子,王后都大可放心。相应地,对情妇的存在就必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虽然保证了王后的“名号”,但在这华奢的宫廷生活里,掌有实权的却是情妇。

  关于杜巴利夫人这个人,虽然安托瓦内特事先已经得知不少信息,但实际亲眼看见宫廷中的她,还是感到了一种文化冲击。如果维也纳宫廷中的“首席”不是母亲而是父亲,对情妇的存在习以为常的话,可能不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了吧。

  弗朗索瓦-休伯特·德鲁埃(Francois-Hubert Drouais),《以花装点的杜巴利夫人》(凡尔赛宫美术馆馆藏) 中野京子的世界名画之旅(套装共6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