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冯·门采尔 《威廉一世出征》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中野京子的世界名画之旅(套装共6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阿道夫·冯·门采尔《威廉一世出征》
1871年,油画,63cm×78cm
柏林国立美术馆(德国)
车上的威廉一世和王妃
沿路的豪华酒店、咖啡馆、店铺伸出许多旗杆,各种各样的旗帜随风飘扬。白底上绘有双头鹰的图案、两端以黑线饰边的是普鲁士国旗。白底红十字是现代人也熟悉的红十字旗(国际红十字会创立于7年前的1863年)。还有我们不太熟悉的黑白红三色旗(现在德意士联邦共和国的国旗是黑红金),那是北德意志联邦的旗帜。
北德意志联邦是什么呢?
有很长一段时间,德国就像战国时代的日本一样,处于小国林立的状态,并且一直受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压制。但是自腓特烈大帝以来,形势发生了改变,普鲁士积累起财富,哈布斯堡家族却已是黄昏迟暮。俾斯麦成了威廉一世的左膀右臂,他在1862年的“铁血演说”中高声宣布了统一德国的目标(“铁血宰相”的绰号便由此而来)。在打赢了普丹战争、普奥战争之后,1867年,以普鲁士为盟主、由22国组成的统一德国的母体在国际上得到了承认,这就是北德意志联邦。
但是,看名字就知道,这其中还不包括以巴伐利亚王国为首的南部各国。法国正在暗中活动,试图分裂德国。法国是德国实现真正统一的最大障碍,两国终有一战。俾斯麦早料到了这一点,他抱着国力即军事力量的信念,进一步扩充军备,并向法国派出间谍,甚至进行了在法国领土上作战的模拟。
普法战争也可以说是俾斯麦战争。
问题是,没有开战的借口。如前所述,威廉一世虽然希望统一德国,但他并不想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挑战法国。而此时的敌人拿破仑三世,或许是因为长年过着不加节制的生活,年仅62岁就生起病来,身体一日比一日虚弱,气力大不如前。他也深知自己军队相对于普军的劣势,所以他虽然暗中妨碍德国统一,但完全没有要决战的意思。
就在这时,西班牙出了王位继承问题。1870年6月,俾斯麦推举霍亨索伦家族(普鲁士王室)支脉的大公做候选人。有人认为他是有意这么做的,他知道此举必然会遭到法国的反对,但这种说法的真伪没有定论。果然不出所料,法国震怒了。毕竟德国势力扩大,就会削弱法国,所以法国当然要反对。
俾斯麦希望对方主动宣战,但是他的期待很快落空了。因为威廉一世在收到法国方面的抗议之后,马上答应把大公撤出继承人候选名单。这与其说是保全法国的颜面,更多的是担心自己在政局动荡的西班牙遭到暗杀。俾斯麦正沉浸在失望当中,没想到法国却得寸进尺,要求普鲁士郑重道歉,并且保证以后不再染指西班牙王位。威廉一世这下被激怒了,他取消了会见法国大使的原定计划,从埃姆斯温泉打回电报。虽然他很愤怒,但措辞依然稳妥,内容就是已经辞退了大公,我已经没有什么要说的了。俾斯麦第一时间接到回复电报文稿,他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铁血男人当即对电文做了修改,省去了大公云云,改成“我和你们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并赶在法国之前大肆宣传,给人们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印象。
这就是所谓的“埃姆斯密电事件”。
俾斯麦的计谋奏效了,法国感觉受到了挑衅,群情激愤,全国都在高呼要惩罚普鲁士。在宫廷里,欧仁妮皇后及其拥趸也在催促拿破仑三世宣战。此时的拿破仑饱受尿路结石之苦,在政治上力不从心,还有了抑郁倾向。他知道没有胜算,所以一直拖延不决,但最终他还是屈从于周围人的压力,发动了普法战争。这正是对方想要的结果。普鲁士早已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法国节节败退。更糟糕的是,拿破仑三世在欧仁妮的催促下,拖着病体上了前线,结果仅仅一个月后就成了俘虏。
让我们来看一下事态发展得是多么迅速:
6月 西班牙王位空白
7月2日 普鲁士王室支脉大公成为候选人
12日 取消候选
13日 埃姆斯密电事件
19日 法国对普鲁士宣战
28日 拿破仑三世上阵
31日 威廉一世上阵
9月2日 拿破仑三世被俘
威廉·康普豪森《俾斯麦与拿破仑三世》
得知丈夫向敌人投降的消息,欧仁妮无法接受这个令人名誉扫地的事实,坚称不可能,拿破仑三世应该是已经阵亡了。这很可能确有其事,站在她的角度来看,重病缠身的丈夫光荣战死,让年轻的儿子继承皇位,自己成为摄政,这样波拿巴王朝才有未来。
德国画家康普豪森画过一幅《俾斯麦与拿破仑三世》。拿破仑三世因为疾病和失意,有气无力地说着什么,俾斯麦则脊背挺直,面无表情地盯着败者,两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俾斯麦是容克 出身,老奸巨猾,大概不太会同情无能的敌人。但在此之后开始的拿破仑三世与威廉一世的会谈却有所不同,尽管是敌国,威廉一世还是充分表现了对君主的敬意,热情款待,以至于拿破仑三世的病情一度表现出康复的征兆。
普法战争后,法国废除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所以波拿巴一家已无处可回,在英国开始了亡命生活。拿破仑三世于64岁病逝,本应成为拿破仑四世的独生子也在父亲死去6年后,在23岁的时候战死,只有欧仁妮长寿,竟活到94岁。顺便说一句,威廉一世(享年90岁)和俾斯麦(享年83岁)也很长寿。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攻陷了巴黎之后,于1871年在凡尔赛宫加冕成为第一任德意志皇帝。至此,统一德国的夙愿终于实现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日本明治新政府的岩仓具视使节团访问德国就是在这两年之后。日本原本打算视法军为典范并希望向其学习,但在目睹了充满新兴气息的德意志帝国之后,转向了普鲁士。
回到本作。
启程奔赴前线的老国王,涕泪滂沱的王妃,激动万分的群众……但是这幅画给人的感觉特别的阳光,感觉不到一丝对国家、国王、自己未来命运的紧迫感。这并不奇怪,因为本作创作于这次游行发生一年之后,画家已经知道普法战争的巨大胜利和统一的德国的诞生,他愉快的心情和自豪感在画面中展露无遗。
阿道夫·冯·门采尔(1815—1905)是普鲁士出身的画家、版画家,因为在艺术上的成就获得了贵族称号,代表作是《腓特烈大帝的长笛演奏会》。 中野京子的世界名画之旅(套装共6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