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中野京子的世界名画之旅(套装共6册)

维克多·布罗纳 《自画像》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中野京子的世界名画之旅(套装共6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维克多·布罗纳《自画像》

  1931年,油画,22cm×16.2cm

  法国蓬皮杜中心

  在某种意义上,这可以说是出生于20世纪的美术家共同的苦恼。像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派这种可以用比较长的跨度来概括一批画家的美术史式的时代结束了,当时各种流派林立,野兽派、立体主义、素人主义、超现实主义、新达达主义、波普艺术等,简直可以说一人一派。除非具备得天独厚的才能,否则,可以用任何方法描绘任何题材的自由,带来的反而是痛苦。

  布罗纳现在被归为超现实主义画家。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追求超越现实的绘画,题材包括梦境、潜意识、非日常性的形象、奇妙诡异的世界,比较著名的艺术家有达利、德尔沃、基里科、米罗。

  遗憾的是,布罗纳的名字只有在非常详细的美术书中才会出现。但他又并非完全没有名气,他的名字和一幅不可思议的肖像画一起被人们深深地记忆。

  1930年,27岁的布罗纳又来到了巴黎。上一次他在巴黎住了两年,后来因为要服兵役,又回到了布加勒斯特。这次他在巴黎认识了住在同一座房子里的伊夫·唐吉和贾科梅蒂,并被介绍给了超现实主义者。

  这幅有点吓人的自画像(第84页)画于次年,即1931年,也就是说,这是他在巴黎过着新生活、有了新鲜刺激的交友关系、充满光明希望的时期的作品。当然他并不是独眼,没有长着一只浑浊得融化了似的眼睛。据他本人说,那天闲来无事,便决定画一幅小小的自画像,于是照着镜子画了下来。

  就像丢勒把自己比作耶稣的自画像一样,画中人物正面朝向我们,发际线稍微有些后退,额头宽阔。据说现实中的布罗纳容貌端正,画中是长脸,鼻梁挺直,轮廓分明的嘴唇有点像女人,眉毛纤细,眼睛很大。如果照着镜子中的样子,把另一只眼睛也画下来,想必是一张没有任何缺点的青年的脸。但是这张脸没有威严,没有热情,也没有特别地表现自己,很可能是一幅相当乏味的肖像。画家似乎也想到了这一点。据说在晚年,他曾说过这样的话——想稍微标新立异一下,于是拿掉了一只眼睛。

  镜像是左右相反的。因此,虽然画中缺的是右眼,现实中却是左眼。布罗纳虽然没有提到,但是很可能,他当时心中浮现了蓝色时期的毕加索的杰作,独眼的老妇人《塞勒斯蒂娜》(她瞎的那只眼无论在画面上还是现实中都是左眼)。不管怎样,布罗纳把画中的自己的眼睛弄瞎了。

  在这一时期,他还创作了《地中海的风景》,这是一幅结合了基里科、米罗、达利风格的作品。画中的男人被一根带有字母D的棍子戳穿了一只眼睛,人们后来才发现了这个D的意义。他还画了许多以眼为主题的画,仿佛是受了强迫性思维驱使一般。

  1935年,首次个人画展反响不佳,布罗纳回到了布加勒斯特。3年后,他再次前往巴黎。

  他的肖像画之所以变得有名,是因为这一年,也就是1938年的夏天发生在巴黎的一起事件。

  这天和往常一样,布罗纳和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喝酒,享用晚餐。在场的有同为超现实主义画家的奥斯卡·多明格斯(首字母是D)和埃斯特万·弗朗西斯,这两人平时关系不错,这天却因为一点小事争吵起来,差点动手。布罗纳从中说和,抱住了弗朗西斯,于是,多明格斯把手边的杯子扔了过来。打破的杯子碎片没有伤到弗朗西斯,却命中了布罗纳,而且恰恰是左眼,据说当时他的眼球都垂了下来。他被抬到了医院,医生也束手无策,只能摘除左眼。他变成了7年前画的自画像中的模样。

  “是画袭击了我。”布罗纳如是说。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呢?说这一切都是偶然,不去理会是很容易。但面对如此惊人的偶然,感到脊背发凉的人也不在少数吧。实际上,在这次事件之后不久,就有人以“画家之眼”为题发表了评论。

  人能否预知未来?会不会是潜意识在知道了未来之后,告诉过去的自己?这种预知能力,是否与他一直生活在恐惧中,相信神秘事物的特殊成长环境有关?……

  布罗纳为什么要把自己年轻英俊的脸庞弄成那幅模样,这本身就是个谜。如果只是为了“标新立异”,应该有很多方法,比如像丢勒那样将自己神圣化,或者在背景、环境上都可以做文章。而且人在受到袭击时,第一反应就是保护眼睛吧,即使明白心脏或者脖子被刺中的话就会死,但人还是对眼睛受到伤害抱着极端的恐惧,这是人的本能所至。即使是在画中,剜掉自己的眼睛这一行为,总是让人感觉有种不同寻常的东西。

  维克多·布罗纳《魅惑》

  1939年,油画,64cm×54cm,私人收藏

  在失去一只眼睛之后,他的一系列作品被称为“妄想时期”作品,画面仿佛蒙着一层薄雾(《魅惑》即是一例),可能是因为他有一段时间眼睛看不清楚的原因。这一时期的作品充满幻想、风格奇特,是他的代表作。

  对布罗纳而言,那幅自画像无疑是一幅命运之画。

  维克多·布罗纳(1903—1966)死于1966年。在这一年,他被选为威尼斯双年展绘画类的法国代表。他一生辗转于欧洲各地,最后以法国人的身份,葬入了蒙马特公墓。 中野京子的世界名画之旅(套装共6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