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北征南战

第89节 过年

北征南战 大胖爱美眉 5204 2021-04-05 20:44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北征南战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敲门声?

  红娃以为自己听错了,但是牛二牛几人也抬头看向大门,便起身打开门。

  门外是田锡铃和房耀,两人手上拿着一个本子,红娃立马明白这两人是因为啥除夕夜都找了过来了。

  叶堃笑呵呵的唤人坐下,“两位老师吃过饭了吧?”

  田锡铃点头,“多谢叶大哥,我们都吃过了。”

  房耀补充了一句,“年夜饭很丰盛的。这个,我们也是有些着急,就今夜都找来了。”

  “吴营长,不知道你给我们的资料哪里来的?你,对这方面的事情,了解吗?”

  红娃笑笑,“有所了解,我妻子在这方面也有所了解,不知道两位有啥问题。”明曦立马在他腿上拍了一下,有啥问题?你能全部解答?

  “是这样的,目前世界上这方面研究有成果的只有美国,他们在1947年的时候就做出过成功的试验品,但是他们采用的是电子管,你那个资料上说的都是晶体管,晶体管,我们可以猜想,但是目前应该是没有···”

  牛二牛一听这些话,混没兴趣,拉着李悦和叶旻几人一边唠嗑去了。房耀和田锡铃则是三不管的,就在堂屋里和红娃两人争论起来。

  一大早就是满街的孩童嬉闹声,去年年底,除夕之前,镇里弄回来一批低价的稻米,还赊销了土豆和玉米种子,民兵的家里更是直接免费分配了一些,镇子里顿时一片欢声笑语,家家户户都过了一个很不错的年。今儿一大早,娃子们早就准备好的小鞭便响的热闹。

  一处公用接水的池畔,聚着一伙妇女,池畔一束束青烟袅袅的线香,红纸包着的铜钱落在清澈的池底,欢声里满是浓浓的喜庆。

  连绵三公里的长街,两边都是新建起来不到一年的屋子。规划过的屋子,街道沿着山脚延展成一条弧形,外侧是新开出来的,还不够肥沃的土地。土地间有树,一行行的树,四五条并不笔直,就着地势的道路,延伸出去,穿过田地,小溪和上思至宁明的主路相连。

  镇子里的房屋大部分都是厚厚的茅草顶,但是墙壁地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三合土筑成,很结实。也有几栋是青砖屋子,瓦顶,是很有钱的人家修的。都清一色的前店后宅,都是做生意的。

  一大早,难得清闲的红娃和明曦就出来了,在镇子里转了转,就来到了田地边。说是田地,其实就是伐了灌木开出来的,这地儿处于山脚,湿季的时候山溪水大,草儿茂盛,干季就能看得到到处是拳头大小的石块。整片地大概有一千三百多亩,两边都是山,也是沿着镇子的走向长长的一条。

  但是现在,山溪两边已经出现一条矮矮的曲沟雏形,一层腐殖土覆盖在原本的石头上面。大量燃烧后的草木灰,带有沙性的土质等,已经覆盖了这片被规划为田地的荒地上。

  “咱们操心的太多了!”明曦扒拉了一下土层,“或许不需要三年,这片地就会是一片肥沃的土地。”

  “这都是林子里的腐殖土,带些沙性,种土豆玉米都是很好的,也能种药材。”红娃笑笑,“你说得对,咱们还是引导为主,他们的创造性和开拓能力并不差,石头上都能种出粮食,说的就是他们。”

  一队战士从远处跑步过来,整齐的口号声里,跑过田地,跑过镇子,带着昂扬的青春气息,跑进林场那边的军营。

  两个看起来不像是农民的小老头正在争辩,挡住了并不宽的林间小径。说这两个面相上和农民无二的小老头不像农民,那是因为他们的衣着。起码在现时代,戴眼镜穿毛线衣的农民没见过。

  两口子好奇的听了会,才知道这两位在争论大西洋土豆在本地的适应问题,而这里就有开出来的一块块小块的山地,种了些土豆。

  听来听去听出了些端倪,这两人都是省农科院的,都在上思这边的北麓研究所搞研究,这一回是被红娃两口子弄回来的土豆和玉米给勾引来的。

  “这有甚么好争的?两位一人弄几亩地,搞个试验田不就行了!”明曦听得皱眉,两人都扯到本地的山药蛋上面去了,父本母本啥的她听得懂,可是这不是应该先实验了再说别的更好吗。

  “女娃儿你说得轻巧,不要钱啊!一亩地就要请两个人,种子,肥料啥的···”

  “停停停···”明曦头都大了,昨夜和田锡铃她们的争辩她现在还心有余悸,“不就是钱吗?我赞助你们!不过你们得在长坑这边研究!”

  “红哥,交给你了!”

  吴红娃哭笑不得,但老婆大人的吩咐,那是必须得办的,再说,研究农业方面的,必须支持!

  “两位不妨和我们一起上去,看看林场,再给指导一下,林场那里是不是适合种植点香菇,木耳啥的······”

  签了委托书,叶旻强调;“我不会离开这里去什么湘江!那边有啥事,你自个看着办。”

  “学堂里的经费不够,你得再弄点钱来,我准备建个六层楼的大教学楼,钢筋,水泥都需要不少···别跟我说木楼板!建楼和办学堂一样,都是百年大计,我知道你有这能耐···”

  红娃满头汗,“行!老舅你瞧着,今年我给你把能建三栋教学楼材料弄回来···”老舅找到了喜欢的事业,办学堂搞教育。红旗镇,现在红娃感觉这名字有些别扭,不是别的,贵州,广西都有好几个红旗乡了,红旗林场了。只是老舅的步子好像迈得不小,竟然有把学堂弄成教研一体化,提出了好多的研究器材购买要求。

  叶家子弟那是从小就读书,老娘都读过女校,洋学堂,老舅和细舅读过新式学堂,若不是这近二十年的隐姓埋名,那里能混的这么惨?老舅现在兴致勃勃的搞学堂去了,细舅得好好说说,得拉湘江去,这镇里的事情,王胜他们足够胜任,何况现在镇里还是以半军管的形式在发展,自己和明曦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牛二牛也留在这里,啥都镇得住。

  现在和李国强那边的联系都是亲自来,红娃觉得,要有自己的班底了。可是这想法是好的,实行起来很难的。

  本来计划是过完年就去一趟上海那边,但是随之的形势变化,让红娃和明曦不得不谨慎起来。

  三反运动自去年展开,说实话对长坑影响不大,但是大年刚刚过去,还在正月,中南军政委员会辖管范围内开始大规模的五反运动。

  明曦笑眯眯的拿着户籍证明看,还有他们的结婚证,“咱这可能是第一份的,很有保存价值。”红旗镇人口登记相当正规,而婚姻登记工作也在明曦的坚持下已经开始,虽然都是在镇政府一间办公室,也就是一张比较结实的牛皮纸,连相片都没有,但是是钢印的章,很简陋,但是明曦很喜欢。

  长坑也进行过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开了大会,进行了学习,但是也仅仅是学习,没啥反的。接下来的五反,红娃是要去军分区参加会议的。而长坑王胜他们,只需要去上思开个会。

  五反运动,一天会议后就结束了,转而是军分区例会。这是新的分区司令上任的第一次例会,红娃这个正营职参谋,身兼民兵营长和林场场长的干部也坐在后边认真开会,认真学习。

  他有好几个月都没有到过分区机关,被分区的刘参谋戏称‘封疆大臣’。分区里大部分熟悉的面孔也不见了,新来很多年轻的干部,会议室里济济一堂的,大部分都是团级干部。

  新来王司令很年轻,四十岁出头的样子,据说是老红军,江西人,普通话不标准,但是听得懂,说话声音洪亮,喜欢拍桌子。

  红娃没想到的是,沈复也来了。沈复属于海军,属于广州那边管辖,不过列席会议倒是可以的,但是他也是正师级,王司令也是正师级,而分区也管不到防城港,防城港现在的行政级别也是地市一级。看着他一本正经的坐在上边,红娃觉得很违和。

  红娃开会,明曦自然是去视察了,视察一下长坑镇在五象城的业务。开了两天的会,分区下达了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当然,只是大概性的。红娃在原办公室获知,自己不仅办公桌没了,连宿舍都给分配个新来的同志了。

  他也没有计较,也没法计较,这些人都认为他被远远的贬走到十万大山当山大王去了,留着办公桌和宿舍干啥?记得给他发工资福利就不错了。

  背着一袋子大米,拎着一个麻袋,红娃往分区门口走,警卫扫了一眼他的袋子,很警惕的查看了他的证件,看完后满脸的惊奇,这么年轻的正营级干部,好像只看过红娃一个。

  “首长,需要我们帮忙吗?”警卫小战士很热情,“我的战友们正在休息,他们有时间。”

  红娃赶紧回个礼,“不用,这些我拎得动。”帆布包里掏出一把硬糖,“来,我们那边带过来的,请大家吃糖。”

  小战士眼睛一亮,但是随即很不好意思,“首长,我在站岗。”

  红娃笑笑,把糖放在岗亭里头,“你下岗了再吃。”

  “红哥。”吉普车“嘎吱!”一声停在面前,明曦拍着方向盘,“上车!”

  装上东西,吉普车一个起步急加速,引擎轰鸣几声走了。而刚刚出来的一辆吉普停下,一个脸孔对哨兵问;“刚才那是谁?”

  哨兵;“红旗林场的吴参谋。” 北征南战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