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绝句三百首

阅读拓展

绝句三百首 蔡义江 3726 2021-04-05 20:4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绝句三百首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阅读拓展

  唐前有“绝(句)”之题,用以指称五言四句体诗,而未指称七言四句体诗。早期五言四句体尚有断句、联(连)绝、短句等多种称谓,南朝梁代文人用“绝(句)”字入诗题并将其确立为一种诗体专名,这与汉译佛经“四句之绝(偈)”的体式为时人所认同和“绝”字能形容意蕴之精简妙绝等因素有关。绝句作为诗体名,传达出其四句成篇、讲求文辞意境精简妙绝之文体特色。唐代以来,那些从长诗中截裁出来歌唱的四句之辞,也被称为绝句。宋元以后流行“绝句”即“截句”的文体论,是诗歌传播中截句成绝现象在文学批评上的推衍。绝句体确立的时代正当诗歌声律审美风靡文坛,绝句诗总体也呈现出近体的风貌,因此后来又有绝句“截律”之说,这是绝句独特的传播文化与文体风貌的共同反映。

  ……

  既然“截句”可成“绝句”,兼以“截”与“绝”字音相近,“截句”与“绝句”也混用起来了,如宋周弼编《三体唐诗》中,将“七言截句”等同“七言绝句”;金赵秉文《滏水集》,目录中文体名作“截句”,正文中作“绝句”。此后的文体批评,如元人诗法称“五言短古……乃只是选诗结尾四句,所以含蓄无限意,自然优长”,明宋绪称“绝句五言……盖亦只是律诗结尾四句,谓之小律”,清吴乔称“七绝与七古可相收放,如骆宾王的《帝京篇》,李峤的《汾阴行》,王冷然的《河边枯柳》,本意在末四句,前文乃铺叙耳。只取末四句,便成七绝”,此所谓“选诗结尾四句”“只是律诗结尾四句”“只取末四句”,皆为“截句”之意。

  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无论周弼的《三体唐诗》还是赵秉文的《滏水集》,均将“截句”列在“律诗”之前,这表明他们所理解的“截句”,不是截律诗。至元明二代,学者们才越来越把“截句”落实为“截律诗之中四句”,如范德机“绝句者,截句也。后两句对者,是截律诗前四句;前两句对者,是截律诗后四句。四句皆对者,是截律诗中四句。四句皆不对者,是截律诗前后四句”(《诗法源流》引范德机语)之说。刘埙甚至提出“有律诗而后有绝句”,这显然有乖史实。然而对文体源流辨别颇用心的徐师曾等仍采纳其说。

  应该说,这种截律的观念,与绝句的发展之路伴随着诗歌声律化的进程有关。齐梁人在绝句中尝试声律平仄协调之美,唐人对于诗体艺术的探索,也主要延续齐梁风气。《文镜秘府论》西卷“论病”言:“(周)颙、(沈)约已降,(元)竞、(崔)融以往,声病之论郁起,病犯之名争兴。家制格式,人谈疾累。”在这种风气下兴起的绝句文体,很自然地走向声律化之路,成为讲究声病的近体诗的先声。在今存齐梁诗作如《玉台新咏》中可以推见,五言四句体的合律比例远较他体为高。而后起的七言绝句,未见有《古绝句四首》那样不讲究声病的源头,其创作更是几乎全盘走向声律化,甚至有“五言用韵不拘平仄,七言则平韵为正”之论。唐人编集时将绝句归入律诗类,正反映出他们视绝句为近体诗的观念。他们所创作的绝句,也以合律居多。清钱良择系统考察唐代诗歌文体,编《唐音审体》时,甚至说“唐人绝句多是二韵律诗”。

  又因为唐代的绝句诗成就极高,故唐人绝句的独特魅力越发引起后人的巨大关注。如洪迈自称58岁后“身入老境,眼意倦疲,不复观书,惟时时教稚儿诵唐人绝句”,这可视为宋代文人世家教养的例子;不仅如此,洪迈还“取诸家遗集、一切整汇”,编出“五、七言五千四百篇”之绝句专集。这项工作得到宋孝宗的嘉许,最终洪迈编成《万首唐人绝句》,影响极大。此后绝句编集前所未有地发达:柯梦得有《唐绝句选》;林清之又据洪氏绝句钞取其佳者为《唐绝句选》;吕祖谦《宋文鉴》专立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体;赵蕃、韩淲辑《选唐绝句》;刘克庄则不仅有唐代绝句、本朝绝句那样的通代之选,还有《宋氏绝句》那样的专人之选;刘埙更有《禁题绝句》那样极致之选。当然,所入选者基本都是经过声律规范熏陶的唐后之作,这一方面是因唐诗成就之巨大,另一方面也与唐代以来复古运动对齐梁诗的否定有关,此非关本文主题,不赘。总之宋代以来人们所熟知的绝句,近体风貌占有压倒性的优势,也就难怪元明的诗论家有绝句乃“截律”之说了。

  ——李晓红:《绝句文体批评考论》

  唐绝句章法研究是一个比较宏大的话题。“研究唐绝句章法,是研究把握诗歌内部逻辑结构和布局的学问,唐绝句诗歌的章法,其内涵本身就是十分丰富的。根据笔者的研究,”在有唐一代的绝句创作中形成了数量丰富的章法类型,这其中既有起承转合的传统模式,也有起承转合的变式,更有一些具有特色的章法模式。凡此种种,都体现了唐绝句章法艺术的杰出成就,同时也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唐绝句的章法中,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具体来讲,唐绝句内部的逻辑结构有总分逻辑、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角度转换顺序、时空交错逻辑、并列逻辑、类比逻辑、递进逻辑、因果逻辑、条件逻辑、补充说明逻辑、对比逻辑等逻辑结构。多种多样的章法类型,形成了诸多新鲜的艺术美感。但是,研究章法并不是说所有的诗歌只有符合这样的章法模式才是优秀的。这些基本的模式,只是一个常规的借鉴。突破这些模式,在实践中加以变化、丰富,依然可以产生出优秀,甚至更加优秀的作品。杜甫的绝句的章法是比较有特色的,他常用并列式、组合式等。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起承转合的传统限制,体现了章法艺术的创新。

  ——冯佳宁:《唐绝句章法艺术研究》

  唐诗与宋诗的区别并非仅是朝代之别,而是在于审美风格的不同,即“体格性分之殊”。它们确实是各有风格,各具特色,但宋诗毕竟在唐诗之后,在其流变之中,有似唐而又非唐的特质。钱钟书的《宋诗选注·序》说:“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非唐之处正为宋诗之新变,吴之振的《宋诗抄·序》云:“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神犹存。”也可看出唐宋诗风格之不同,唐诗情韵悠长,宋诗理趣深远,如同咏庐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写瀑布之壮观阔大,想象奇特,诗人对山川壮美的赞叹由此可见,情感热烈,激情澎湃。

  再看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的同时,深人浅出地说明认识客观事物要全面的哲理,揭示当局者迷的道理,确实耐人寻味。诚如缪钺《论宋诗》所云:“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称华繁荣;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二者实乃各有千秋。唐人追求辉煌的人生,偏于感性;宋人追求长久的人生,偏于理性。正如唐人多饮酒,豪迈浪漫;宋人多品茶,从容淡泊。当情感浓烈的唐诗尘埃落定,一切归于宋诗的平淡理智。

  纵观唐诗与宋诗,实属风格有异,唐诗尚情,诗人偏于对事物的感性关怀,在绚烂之中见情韵;宋诗尚理,诗人偏于对事物的理性思考,在平淡之中见理趣。当唐诗之丰神情韵的辉煌灿烂成为历史的一页后,宋诗以筋骨思理之平淡理智呈现出另一种风格面貌。

  ——伍微微:《情韵与理趣——论唐宋诗之别》 绝句三百首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