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被迫成为反派后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阴郁的氛围徒然间在他们中漫然开,木堆中燃烧的火焰时不时地发出哧哧声,远处间歇传来一阵阵喧闹,烤着肉,喝着酒,聚集成堆,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在此刻他们大声说话互道好友,聊到人生往事,聊尽忧愁。
在这喧嚣的人群中,独独他们二人尤为透明,又因着这清冷的氛围,让别人却而止步,划出一道明显的界限。
幽阑冷下脸,眼眸中散发出冷光,冷寂出尘,仿佛又恢复到那个清冷孤傲,拒绝一切靠近的天赋异禀者,高贵的只允许徒留他一人在上。
是她亲口将他的面具撕下的。他阴鸷的情绪完完全全展现在她面前,他不敢想象若要从她眼中看出一丝失望或者是害怕,他会做出什么。
明明他并不在乎这些,可能只是因为是她,所以在乎了,甚至不惜披上假皮。
可,她从前从不会怕他,现在……
幽阑死死地盯着她的眼睛,试图从她脸上捕捉住所有的情绪。
晚桐并不知道他心中的执鸷,心中挂念着准备要送给他的礼物,而此刻正是好时机。
“你等等。”她转身便走。
幽阑冷冷地凝视着她远去的背影,心中的暴戾越发强烈,他死死地握紧拳头,双眸的冷光越发冷冽。
她走了。
晚桐一溜烟儿地爬到车上,噗哧着从箱子里扒下一个东西,小心翼翼地用手绢包裹住,揣进怀里,慢悠悠地向幽阑跑来。
幽阑沉陷在情绪中,一时不察。
她毫无声响地握过幽阑的手,将包裹住的链状一把塞进他的掌心,包紧。
晚桐握着他的指尖,一寸寸变暖。
他恍然回到现实,眼前依旧是她明媚的笑容,什么都没有变,好似刚刚一切都是他的错觉。
所以她是回去拿东西,并没有害怕失望,甚至是离开。
幽阑眼中的阴郁瞬间散去,他平静地望着她,心中一片宁静。
“给我的?”他低沉着声音恢复道。
话一出口,他便觉得自己有些傻,若不是给他的她何必要塞到他手中呢?
是他多虑了。
晚桐没想那么多,洋着笑催促他道:“是呀,你快打开看看!”
她一脸兴奋,好似有多么神圣。
他不由自主地配合着她,说道:“神神秘秘的。”
他缓缓将手绢打开,一串佛珠就这么毫无征兆地呈现在他的眼前,他有些呆滞。
就在他见到佛珠的那一刻,晚桐立刻化身小蜜蜂,嗡嗡地速速在他身边呢喃,“庇佑,庇佑,庇佑幽阑身体健康,化解烦恼。”
当然,有些话还得心里说。
她虔诚地暗自默念一句,也请保佑他不要得怪疾。
这人,到底是怎么想到送人礼物要送佛珠的啊?小小年纪,竟然如此迷信。
幽阑轻叹着嘴角微微上扬,似对她无可奈何又放纵着她的行为,心情一下子就好了起来。
宛如阳光般温暖,驱散着他心中弥漫的阴霾。
他失笑地望着手中的佛珠,指尖捻过那光滑的表面,心中明镜,“你去哪给我弄的佛珠?”
“嘻嘻,在你睡觉的时候,我偷偷去的。”她嬉皮笑脸地仰起头,顽皮的避而不谈。
即是心意,来源也并不重要。
幽阑小心翼翼地将佛珠贴身放好,含笑道:“承蒙你保佑。”
“不是我!是佛祖!”晚桐插着腰,绷起小脸,严肃地强调道。
“好,你说是谁就是谁。”他纵容地揉揉她的头,手底一片柔软。
篝火的烟火窜的极高,火光将两人紧紧笼罩,笑容扶面而过,取走温暖。
抚殿内,奏折散落一地,砚台打翻在案上,墨汁顺着案椅,成股流下。书画染上些许黑点,别有韵味。
富丽堂皇的宫殿,琳琅满目的奇宝填满柜子的空隙。用具上镶嵌着各种各样的珠宝,墙壁贴有壁画,挂满了金灿灿的装饰。整个外表看起来十分雄伟壮观,从外到内都飘逸着奢靡之风,人坐在龙椅上,就连生气,都散发着格外的庄严。
徐国皇上扶着龙椅,大声怒斥着底下的乌泱泱的人。
他们低垂着头,帽檐直直下坠,跪倒一大片,皆不敢言,微颤地承受着来自帝王的怒火。
“你说!”瑞德皇被气地手指接连颤抖,怒不可遏地指着一位大臣,预备杀鸡儆猴。
那位大臣毫不畏惧,镇定自若地回禀,“启禀皇上,安然殿下在前往元国的路上传出被袭击的消息,之前我们派去的人完全没有回信,打听不到。”
整个过程毫不胆怯,正眼直视着威严娓娓叙述,那是来自世家的自信。
随后,又有一世家大臣站出,他双手作揖,恭敬地说道,“启禀皇上,臣这边已再派人前去查探,暂无消息收回。”
“急报!急报!急报!”抚殿外高声呼喊,声音由远及近。
一小厮急冲冲地直奔梁世家而来,双手紧握信报呈到他眼前。
本是臣子为皇家尽心办事的画面,可此刻的画面怎么如此刺眼呢?瑞德皇心中隐隐感到不满。
梁大臣托起信封,道:“微臣这里刚收到一份快捷,上面言明查探的人持久未回,已再次切断联系。”
“废物!都是废物!”瑞德皇用力地拍着桌案,“找!都给我找!继续找!”
“是。”齐声回答。
下朝的路上,各大臣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你说皇上为什么那么生气?”
“你这不是废话吗?儿子不见了当爹的当然生气啦,消失那么久都找不到,还得不到消息,是生是死都未定。”
“不止如此,皇上也害怕因为失踪打断这次合约,徐国本就差元国那么点,怕元国会就次为借口发兵统一。”
“听内部消息说,其实安然殿下身边的守卫是皇上派去偷师的。”
“诶,你们怎么不联想一下之前质子被绑架那件事呢?照我说,这不会是元国的报复吧?”
有人忿忿不平地反驳道:“我们又不是故意的,谁知道会发生这样呢?而且我们皇上都连夜派兵去营救了,态度诚恳,为什么还要报复?一点度量都无。”
“这谁知道呢?”
大臣们七嘴八舌的各抒己见,早已没有大殿上那般严肃的气氛,有说有笑地各回各家。
他们之所以敢那么光明正大的闲谈皇上的私事,不怕被造谣执法。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瑞德皇在徐国的百姓前树立了敢听真话,直面进谏的开明帝皇形象。
以至于后来文人暴增,全部挤身去当批判家,批斗家。 被迫成为反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