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秋池洗剑录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上官文龙已经是大宁城一方主官。他的交际手腕不弱,在边军这威王背景深厚的军中也建立了自己的关系。他自信如果打起仗来,他能调得动手下的人。
他听闻惠王来大宁城,感到莫名其妙。这小子为啥又来了?朝廷也没宣旨啊。不知道又有什么幺蛾子。
但私自出访这种事,发生在惠王杨玄朗身上,他还是相信的。之前在的所作所为,令他印象深刻,这不是个善茬。
他紧皱着的眉头,直到见了杨玄朗才换上了嬉皮笑脸。
“惠王殿下这一身是微服私访啊?不知来我边境何事啊?亲王来边境,可是得有上意的。殿下不会是来玩的吧?”
杨玄朗穿什么他根本不在意,他知道眼前这小子不能以常理臆度。
“定王反了。”杨玄朗默然说出这句话。但他的眼神却一直没离开过上官文龙,看他的反应。
“什么?”上官文龙听闻此话,以为是杨玄朗在开玩笑。
杨玄朗将京城发生之事一五一十告知于他。
上官文龙越听越是心惊,这定王的算计当真高明。先让惠王以为是威王要诬陷定王,而后借了惠王的刀,看准了老皇帝对威王的成见、对老惠王杨钰的歉疚。拿下了威王。
而后合纵连横丰王,直接拿下了京城。完成了政变。
定王的可怕让他在心中留下了阴影。
“那殿下此来?”
“借你的兵,和定王相抗。”
杨玄朗心中其实有些惴惴,他实际不该将定王讲的如此可怕。讲完以后,上官文龙的怂样已经被他看在眼里。
但他也无法,其中种种,用不了几天。定王就会送信函过来,就算定王不送。他上官文龙在京中的人脉也会催他倒向定王。
他若是有欺骗,那么两厢应对。自己的更加容易被看作是一个无德无信之人。身为人主,忌讳欺骗。
而且他身边没有什么武林高手,想要以一己之力控制住这上官文龙。他自问凭自己的功夫还做不到。
此时,只能坦诚而言。博一个上官文龙对老皇帝的赤胆忠心。或者是对定王那般阴险手段的惧怕。
上官文龙听后,一反常态地没有直接回答杨玄朗。是杨玄朗从没见过的上官文龙眉头紧锁,久久不语。
杨玄朗有种不好的预感。
过了片刻,上官文龙恢复常态。笑道:“殿下稍安勿躁,这时他定王应有,英武、豹韬二军。且据臣在军政多年的打混,定王在各地方培植的势力当真不算小。”定王常年巡视经营地方,这诸朝臣都知道。但地方军力毕竟战斗力薄弱,不堪上三军一击,所以内阁也没有将这个筹码视作威胁。
“所以?”
“殿下听完。这股势力,大致是他曾交好或贿赂过驻扎在各州府的将领。具体有多少,在下不清楚。但不会低于二十万。而地方部队如果想要调动须有兵部的授权。如过几天,他定王当真登基了。
这二十万的部队,加上他英武军。恐怕我边军和神策军要拼一个鱼死网破。那时,北境……”
“那你是要投诚与定王这叛逆?”
“非也,还请殿下海涵。末将目前,只能……等。”
上官文龙说得真诚坦然,脸上也都是正气。北境安危,这理由让杨玄朗无法辩驳。
杨玄朗是聪明人,也听懂了他背后的意思。若是地方部队全体响应这新政权,他上官文龙没说的,要把杨玄朗交上去。
而各地方若对新皇不满,他上官文龙大可继续操作,争取更大的利益。封侯拜相不成问题。
进可攻,退可守。
“那,我懂了。”杨玄朗怀着一线希望而来。他还是将人想得太美好了。
后面的日子杨玄朗处在一个被半软禁的状态。为什么是半软禁,因为虽有人监视。但他甚至可以自由出城。
杨玄朗也明白了上官文龙的意思,他惠王在此,实在是烫手山芋。有他不一定有大功,没他,就当个老实人,直接移交指挥权。他照样能回京城当他的将军。
但人就在这,他象征着老皇帝的正统。天策军虽是军人,但毕竟是老皇帝的部队,部队中那拱卫着老皇帝的勋贵后代不少。如果真对杨玄朗要打要杀,天策军不会答应。
杨玄朗也不能一走了之,他只能等待。因为,北部边军和天策军是他打回去的唯一希望。
他不禁向上苍祈祷……
可惜事情好像没朝他祈祷的那个方向发展,不过几天,朝中的命令来了。让他带着天策军回京述职,有英武军来换防。
上官文龙按兵不动。回兵部文,说边关发现北燕踪迹不敢轻动。
兵部刚收到回函,英武军星夜兼程就到了大宁城下。
大宁城没有让英武军入城。
英武军在大宁城外扎下三座大寨,每日比大宁城守军早半刻钟起床操练,呼和声响彻城外。意在提醒城中的上官文龙。
虎视眈眈这座大宁城。
天策军和边军都有所耳闻,在京城中发生了什么。是战是和,都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了翳云。未来方向如何,都是忧心忡忡。
天策军和边军看着城外的训练,他们自己也紧张了起来。说严阵以待并不为过。
于此同时,北线的战云密集。西线也同样不太平。
林洪和苏瑜联手打败了西梁来犯,但他们并不消停。是不是就派个万人骑兵部队来骚扰一下。林洪和苏瑜不是如上官文龙一样假说发现北燕部队踪迹,而是真的在于西梁部队持续作战。
有了苏瑜和丐帮的加持,西梁这些小规模战役未尝一胜。捷报已经多到兵部懒得再嘉奖了,只是默默把待遇提高,与大宁城守军近似。
他们也还怀疑,为什么西梁明明打不过还热衷于送人头。
一场大胜以后,刘副将带着豹韬军来到了西线,要见林洪。
西线的消息相对闭塞一点,定王登基的消息他们还没有提前得到。兵贵神速,刘副将带着登基和换防的消息一起到了铁门关下。
两军在野外相遇。
林洪的探子先找到了这支陌生的部队,回报林洪,林洪本疑心是西梁部队。他让军队列阵,准备接敌。
等他和苏瑜策马到了前线,才发现豹韬军的旗号。
他心中纳闷,这豹韬军平常驻扎直隶,怎的这时候来平素无人问津的西线。他远远看了一眼,军容尚可,也是北方的高头大马。可惜那阵列的有些松散,他一眼之下已经看出要从哪里冲锋能冲垮对面大阵了。
他让小校叫阵。小校跑到阵前,大声呼喝:“龙鳞军主将林洪将军在此,敢问是豹韬军哪一位将军?”
那边回应,“是豹韬军左副将刘忠国。”豹韬军有两位副将,而主将就是丰王本人。
林洪太知道这位刘副将了,没什么本是。爱吹牛,爱喝酒,爱去逛窑子。五毒俱全。但是会拍上司马屁,又是个不大不小的勋贵之后。所以能做到豹韬军的副将。
在军校时林洪就不太喜欢他。但他也没表面上说,就是不见他人的时候皮里阳秋的嘲讽几句。
两位将军在阵前相见。
苏瑜在这种场合一般都跟在林洪旁边,以防意外。以他的身后和内功,无论对方是武林高手,还是机关攒刺。苏瑜都能让林洪毫发无伤的回到阵中。
“刘副将好久不见了。”林洪拱了拱手。
“林洪你好像在这混得很好么。”刘副将对他敷衍的表情感到冒犯。定王登基已有扶龙之功。面前这人好像兵部和朝堂都很推崇。见了自己还是一副在军校的惫懒模样,一句官场上叫副将为将军的规矩都不懂,还是直接叫副将。
刘副将心生怨怼。
“不敢啊,哪有刘副将在直隶舒服。没事就可以去京城转转,那京城繁芳楼,兄弟早有耳闻啦,什么时候带兄弟去见识见识。”
“你?老子什么时候去过,别胡说八道。”别人说这话可以,但眼前的林洪还是以军校那调侃的语气来说。他可太知道背后代表的是林洪的不屑。他这种军校的勋贵子弟,最讨厌的就算眼前这恃才傲物的家伙。
他们面上从来不冒犯别人,但那股鄙夷根本丝毫不掩饰。
“哦?刘副将没去过啊,那就可惜了。我这乡巴佬还想见识见识呢。下回我去了,可要问问刘副将所言真假。一不小心睡到一个小娘,到时候小娘再说漏了嘴……”
“你这厮,胡说八道,你也配做龙鳞军正将?”
“开玩笑嘛,别认真。军中不都这样?”林洪成功消遣了面前这人,心中洋洋得意。
刘副将当然看出了他的用心。
他怒道,“林洪跪下听旨!”
这时林洪不敢乱来,和苏瑜一起跪下听旨。
圣旨中写明了定王继承大位。念林洪守边有功,加封林洪官位,并赐伯爵。龙鳞军将士官升一级,再发两年俸禄。
一直以来由于北燕势大,北线又是威王旧部,兵士的待遇、装备和封赏都比西线要好。实际上兵部有识之士都知道,这边照样是恶仗。
但兵部主权人士时威王势力,一直对这里视而不见。朝堂诸公实际也不了解情况。西线将士心中难免心寒。
此时听了封赏,龙鳞军将士都自欢呼。
“起来吧,林伯爷!”刘副将脸上挂着冷笑。
林洪谢过之后站起。
他并没有很高兴。京城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心中存疑。听旨的时候,心中各种想法就纷至沓来。但他没有去问刘副将,因为他知道从刘副将嘴里听不到什么。
第一时间问道:“最近大胜连连,丐帮功不可没。苏帮主以及他手下丐帮兄弟可有封赏?”
苏瑜本来听到林洪封爵,心中为他高兴。这时林洪问起此事,他帮中兄弟牺牲不少,此时居然是林洪帮着讨要封赏。他自己暗自羞愧。
刘副将瞥了带着银色面具的苏瑜一眼,白眼翻到天上去。“江湖草民,不把他们当流寇剿了也就算了,还敢向朝廷要钱?”
刘副将的话刚开始并没有起到羞辱的作用,而是他俩对视一眼。各自诧异。朝廷从来对丐帮都不吝惜封赏,和朝廷的关系一直不错。怎么刘副将说出这样的话?
林洪瞪了他一眼,“刘副将谨慎措辞。本伯爷准你再说一遍。”苏瑜的地位和作用,林洪翻脸也要找回场子。这不仅仅是面子问题,还是朝野立场的问题。
“哼,好大的官威啊!老子就再说一遍,你林洪不要拿着国家给的钱,养小白脸。这是兵部调令,换防完,你回京城养老吧你!”刘副将不小心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也是话赶话,在气头上。
“你说什么?”林洪接过兵部公函,匆匆看了一遍。还真是让这刘副将来换防的,至于他说的养老云云。怕是也不假。林洪一时心中生惧,他从来没想过要在当打之年养老……
“老子说你养小白脸。”他轻蔑地看了一眼苏瑜,刘副将觉得对方说自己狎妓,他直接骂回去对方养男宠应该更难听吧。
就在这时,一道白光闪过。刘副将人头落地。
来人一袭白衣,剑出如神。风姿俊秀,长发飘逸。 秋池洗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