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掐辫子

第64章 引以为荣

掐辫子 刘心武 2553 2021-04-05 19:5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掐辫子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是我老同学啊!”他一手展开报纸,一手敲打着那报纸上的照片,对电梯里的人们说:“看,看,一点儿不出老,是不是?”又感叹:“哪像我啊,你们想得到么,同龄啊!瞧瞧人家!”电梯里有的邻居无动于衷,有的看到那篇专访配发的照片,点头:“名人。”开电梯的阿翠很是羡慕,问:“你们常见面吗?”他仿佛受到刁难似的,很不高兴,把报纸夹到胳肢窝,从衣兜里掏出钱包,又从那里面掏出一张名片,递给阿翠说:“这是我新得着的。”阿翠接过去,只觉上头印得密密麻麻的,也看不大明白,倒是她身旁一位凑过去看的先生感叹:“这么多头衔啊……”电梯停了,他那层到了,他从阿翠手里抽回那张名片,临出去时还说:“今晚新闻节目,你们注意看团拜会报道吧,准有他的镜头!”

  晚上正点新闻,果然有条关于团拜会的报道,镜头里除了致辞首长的大镜头,还有一些摇拍镜头,展示宴桌旁一些嘉宾的面貌,他急摆手,他吃饭,妻子催说:“快了快了……”妻子就知道是等他那名人老同学出镜,但这回不知道怎么搞的,镜头切换来切换去,硬是没看到那位他引以为荣的老同学的面影……结果晚上饭也吃不香,妻子知道他的心事,就建议:“打个电话过去问候问候,别是病了!”他就正色道:“这时候怎么能去打搅!”

  是的,他懂,像那位老同学那样的社会名流,如果自己要给他拜年,一定要在初八以后,那之前往往翻翻报纸,就能知道人家忙得不亦乐乎,在若干报道中排列出的名单里,作为名人,那老同学或者是被领导亲切看望,或者是与领导一起到远郊山区看望别人,又或者是参加茶话会,还要接受记者采访发表新春感言,等等。

  初八一早他把电话打过去,噫,不是让电话留言,真有人接,“是嫂夫人吧?”对方问明他的身份,热情地说:“他在他在,稍等稍等……”几秒钟后就是名人的声音,他问下午去拜望是否方便,对方说欢迎欢迎……下午出门乘电梯下楼,他对阿翠说:“你知道我去哪儿吗?”阿翠看看他说:“去遛弯儿吧?”他说:“遛什么弯儿,我串个门去!”阿翠说:“串门?您空着个手?”他就笑:“你们就知道俗人俗礼啊……”他告诉阿翠去哪家拜年,训诫似的说:“到了他那个层次,物质上什么都不会缺,需要的全是精神上的享受,作为老同学去话旧,对他来说那是最好的礼物啊!”阿翠只是眨眼,俗心依旧。

  确实,坐在名人家那宽敞客厅的沙发上,他把许多陈年旧事拿来翻晒,名人听得高兴,只是说实在都不记得了。他又列举近一年来对名人的密切关注,电视报道中的镜头,报纸报道里的名单,还有专访、题词什么的。名人说:“你真关注我,就该读我的著作。”名人已经很有几年没出新书了,以前的书送给过他,都在扉页上签过名,还盖过章,他确实爱若珍宝,放在家里书架上最显著位置,逢有客来,必兴奋展示,但他却一直没有细读——甚至没有粗读,只是大略翻过名人的书。每次来给名人拜年,名人总想问问他的阅读心得,一接触书里的具体内容,他就无从应答。这天亦然。名人对此表面上倒没怎么不悦,心里的不舒服,可想而知。

  电话铃不时响起,而且又有客来,他知趣告辞,名人道歉,说不能远送,他把名人往玄关里推,回家路上十分满足。

  万没想到,三个月后,那天回家,从信箱里摸出一封讣告信来,名人竟突发心肌梗死,一命呜呼!他的哀戚,用“如丧考妣”来形容,真是十分恰切,阿翠可以做第一证人。

  跟名人遗体告别,那是绝对要去的。路上堵车,晚了近半小时,他真是忧心如焚……进了殡仪馆,啊,还好还好,赶上了赶上了……没错没错,认出好多老同学来,这些老同学多年不见,在这样场合见到,也只能是互相微微点个头。他排在一位女士身后,那女士是不是老同学?不大敢认。只听那女同学哽咽地说:“太可惜了……”他立刻泪流满面,却也不忘询问,来的领导,级别最高的是哪位?人家似乎没听清,只泪眼迷蒙地望了他一下……

  绕到遗体前,他吃了一惊,人一死,怎么变化会那么大?如今的遗体化妆,不是可以做到栩栩如生么?……疑惑中,走到家属们面前,呀,这一惊更非同小可,都是谁呀?怎么全不认识?机械地跟他们握了手,弯腰点了头,走出灵堂前扭头看那横幅,才发现这根本不是那名人的遗体告别仪式!

  原来,名人的遗体告别仪式是在另一灵堂。赶过去,早已结束,工作人员正在收拾花圈。

  但也不能说他完全走错了地方。他去告别的那位,确实也是他的一位老同学,只是并非社会名流,所以他早已将其遗忘,当然也就多年全无联系。令他,也令本来是来报道那名人告别式的记者奇怪的是,涌向这个灵堂的人竟是络绎不绝,其中还有许多是孩子,个个捧着自费购买的大束鲜花。记者已经询问过一些人士,感觉这位生前默默奉献的逝者很有报道价值,又有人指出他,说他也是那逝者生前的老同学,记者看他脸上泪痕宛然,便过来采访他,第一个问题便是:“对他,您是否一直引以为荣?”

  他不记得是怎么回答记者的,也不记得自己是怎么离开那殡仪馆,彳亍在大街上的,单记得当他路过一家书店,那摆到门口的处理货柜上,堆着好多还新崭崭的书籍,正是那位名人的著作,那货柜上竖着的大牌子上,有四个字火辣辣地蹦人他的眼睛:一律五折。 掐辫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