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散灯花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从《金瓶梅》说开去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总难忘记去年春节在三儿家的情形。如今城里人时兴农村游,采摘瓜果,吃农家饭,看民俗表演,有的村庄已经靠这种农家游致富,名声渐大。但三儿他们村并非一个那样的旅游点。我和三儿偶然相识。他是个农机手,这个职业在他所在的地区眼下已经式微,因为许多农田都已开发为商品楼盘,村里真正种田的人越来越少,用大型农业机械翻地、播种、收割的需求正在萎缩。三儿已经四十开外,也不求事业上再有什么发展,媳妇在村里地面上开发出的楼盘物业当清洁工,儿子初中毕业到附近物流公司当了分货员,闺女刚上了中学,经济上比上大不足,比下则小有余,于是自得其乐,过着悠闲的农居生活。
我头一回去他那个院子,正是初夏,进了大门,一股果香扑鼻而来,原来他正房一侧种了棵矮胖的水李树,满树挂着绛紫的大李子,他让我摘一个品尝,皮破浆进,好甜!他家正房刚翻修过,椽头、檩端、廊脸上全有彩绘,相当地精美,我看那云形框里的四幅图画,恰是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四个场面:桃园结义、武松打虎、取经路上、共读《西厢》,不禁喝彩:这画师不俗啊!他便抱拳笑谦,原来那是他自己画的!
兄弟姐妹六个,他行三,满村长辈都叫他三儿(快读),我也这样叫他,他很高兴。三儿家虽说也早拆了土炕,把外掀棍支的木格纸窗一律改成了塑钢推拉的大玻璃窗,地面铺地板砖,顶棚吊石膏刻花板,和城里人一样使用沙发茶几、家用电器,但却也保留了不少让我触眼心热的传统农户的东西,比如堂屋里迎门的条案上,中间是个山石插屏,两侧对称地摆着一对点心罐、一对帽筒、一对掸瓶,仔细看,都算不得什么古玩,大约是民国初年的制品,不够精致,难得的是毫无破损。
我爱去三儿家,他家似乎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一个焊点,他家的某些细节,他跟我聊天时的某些谈吐,都让我有种在沧桑的生活河道上,于晦暗中看到一盏盏航标灯在闪烁的感动。
我看见三儿媳妇把公鸡关在一个荆条笼子里,大把地喂食,怪讶何不让它自由觅食?他顺口就说:“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黑净守一宿。”三儿并非要卖弄民俗知识,更不是想从那传统农俗中掏澄出什么“商机”,他的言行绝不含有表演性质。他是村里若干仍很自然地保持着某些传统习俗的村民之一。他们那只提前催肥的公鸡,确实会在腊月二十七那天宰杀。
我癸未正月初三应邀到他家做客。他和媳妇拿出前些天做得的、储存在坛子里的摊饹馇给我就茶吃。那是一种用摊熟的豆皮卷着卞萝卜、胡萝卜丝与香菜,再用油炸过,切成一段段的美食。我问为什么不放冰箱里还用这坛子?三儿说干吗什么吃的都得跟冰箱电饭煲什么的发生关系呢?说着端出一个铸铁的怪锅,三足,锅心朝上凸,还有一个高耸的锅盖,我疑为出土文物,他们两口子却笑说三十年前村里家家必备,如今少是少了,也还有人在用,这是烙糕子的!他们便烙给我看。原来,是把玉米(三儿不让我叫玉米,说就得叫棒子)粒先泡了,最后碾成面,经发酵,再拌入恰到好处的碱面儿,先弄成糊糊,再用勺往那锅上浇匀,最后烙出圆饼形有翘边的发面糕子,那是他们童年、少年时代的绝对美食!我一尝,确实不是窝头、贴饼子可比的,有种特殊的田野气息。那天席上自然还有鸡鸭鱼肉,甚至虾仁鱿鱼卷,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摊饹馇和烙糕子。
那晚告辞时,偶然瞥见他家窗台上有些一寸高的彩纸捻儿,问他是什么东西,他就说,明年春节你来我家守一宿吧,这是散灯花用的。他说村里还有些人家,也跟他一样,三十晚上要到家里各处用这纸捻浸了香油,点上,然后马上又灭掉,这是一种跟各路神鬼表示友好的仪式。我说那不会引发火灾吗?他说这村历史上的火灾没有任何一回是散灯花引起的,人心里虔诚地要跟神、鬼搞好关系,当然会得到保佑,怎会反惹出事来?他望着我,一定猜出我在心里嘀咕“这不是迷信吗?”就再主动说:“如今的世道,更该讲求友好相处,人能跟神鬼友好,那人跟人不就能更互相善待了吗?”
又是一年春节到。我在想,淳朴的三儿真会邀请我去一起散灯花吗?我要不要去呢? 从《金瓶梅》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