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硅基生命之地球篇

第127章 -个人篇-陶子怡

硅基生命之地球篇 信之所在 3091 2021-04-05 19:49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硅基生命之地球篇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陶子怡总是在不经意时常常想起自己的小姨。她姨是农村第一代民办教师。

  她很美,皮肤白皙,身材窈窕,还记得陶子怡很小的时候总是像跟屁虫一样粘着她,常常出神地看着她。

  家里的姊妹多,子怡妈妈照顾不了,就让子怡姨照看她。子怡那时年龄还小,不能读书,小姨就常常把子怡带到她们的大办公室玩。办公室里好多教具,彩色粉笔,三角板,圆规,脚踏风琴等等,还清楚地记得冬天还有一个取暖烧水的煤炉子。

  五岁那年冬天,母亲说带着子怡到外婆家看望一位我想了很久,又从没见过面的重要人物。哈哈,什么重要人物?子怡一路上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蹦蹦跳跳。那天的天空似乎比平常都要明亮许多,小河流水潺潺,太阳当空照,花儿对子怡笑,好不惬意!,十多里的路程好像比往常缩短了一半的距离,不一会儿便到了外婆家,我急不可耐地打起猫公罩跳进灶房。

  “呦,这是子怡姑娘吧?”一身影闪现在我面前,吓的我连忙躲到母亲身后。

  “子怡,你认识她不?她就是你经常念叨的姨娘啊!”母亲一把把子怡从背后扯出来,“傻孩子,还不叫姨娘。”

  啊?姨娘?是真的吗?子怡怯怯地瞟着眼前这个陌生人,也许是我“海拔”低的缘故吧?首先看到的是她脚上穿的那双灰色布鞋,然后往上看,还是灰蒙蒙一片,灰色的裤子,灰色的棉袄,还挎着一个灰色布袋,再往上看她的脸蛋,比子怡想象的要逊色许多,远不及子怡外婆漂亮,似乎还有点男人味道,四四方方的国字脸,鼻孔朝天,眼睛小小的,嘴巴大大的,唯一体现女人味道的是她那在当时算是流行的包菜头,梳理的一丝不乱,而且乌黑发亮。

  “呵呵,和圆圆(子怡母亲的小名)小时候长的一模一样,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好可爱啊!都这么大了,快上学了吧?”一口标准的宁乡话,给人感觉很亲切,“来,让姨娘抱抱,看,姨娘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呵呵,新疆葡萄干呢,可好吃了!”

  姨娘从她那灰不溜秋的布袋子里变戏法一样变出了一代葡萄干,还变出了一件红色底子起小白花的春秋衣。

  哈哈,既有吃的,还有穿的,这不就是子怡渴望已久的美好的事情吗?害羞的子怡迟迟不敢接受姨娘这份厚重的礼物,激动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转。

  “拿着咯,不要怕,这是姨娘的一点心意,讲什么客气?”姨娘一把将我抱起,抓起一把葡萄干往子怡小嘴里塞,“好吃吗?”

  “嗯。”子怡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将头埋在姨娘温暖的臂弯里,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不是子怡不想说,而是长到五岁才见到的姨娘,还给子怡最好吃的葡萄干,给子怡最漂亮的衣服,子怡激动得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

  就这样,子怡第一次见到了最普通,也最为亲切的姨娘,第一次发自内心喊了一声“小姨”,第一次品尝了传说中酸酸甜甜的新疆葡萄干,也是第一次感受到来自新疆的这份不一般的亲情。

  子怡小的时候大概很可爱,姨的同事都喜欢逗子怡,因此在小学生涯开始之前,子怡已经熟识了小学的所有老师,这也为子怡在小学阶段自由快乐地学习成长奠定了基础--------那时的孩子们是很怕老师的,惟独子怡喜欢主动和老师亲近。近水楼台先得月,子怡的收获颇多,无论哪个方面。

  小姨在课余的时候,把子怡抱在怀里,坐在脚踏风琴前,教子怡弹风琴。子怡太小,为了让自己明白,她把每个琴键上用红色笔标记出音阶,然后让子怡看乐谱,按乐谱找到相应的琴键,再去弹。小小的子怡,运用“一指禅”,居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乐曲,这让子怡骄傲,也让子怡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后来,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子怡就接触了许多中外名曲,熏陶了她的审美情趣,影响着她的一生,这是当时农村孩子,甚至城里的孩子所无法企及地的。

  有一个冬日,下午小姨没课,就把子怡引到取暖的煤炉子前。她坐在小凳上,子怡偎在她的怀里。大概是因为炉子刚刚上了潮煤,炉火不是很旺,小姨就拿起扇子轻轻的扇。接着,她让子怡拿着扇子,她温暖的大手握在子怡的手外面,教子怡对着炉门轻轻扇。炉子慢慢露出火星,不久就冒出了火苗。小姨一边拥着子怡,一边柔柔的问:“子怡,知道为什么我们扇风,炉火就会旺起来么?”子怡迷茫摇头。“因为我们扇风的时候,有一种气体叫氧气,被我们扇进了炉膛·······”伴随着小姨徐徐的话语,炉火在子怡的眼里也变得分外迷离有趣。

  小姨是教师,家里自然缺不了书,受她的影响,子怡的哥哥姐姐都爱书。子怡小学的时候,国家照顾外公是残废军人,给了开代销店的名额,家里让姐姐看着小店。为了排遣寂寞,姐姐订了很多书。没成想,这些书到了家里,她只是闲闲的翻了几页,却被我囫囵吞枣,全部尽收。子怡排行老幺,性格内向,很少外出。无聊的时候,把那些书又反复看了很多遍。只不过,再看的时候,子怡出神遐想和揣摩思考的时候更多。这种无意识的吸收对后来的影响很快体现出来。初中时,子怡的作文水品就非同一般,无论题材,体裁,还是主题立意,以及思想的深度。现在还能清晰的记得那些立在时代高度上的作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凯旋在子夜》、《良家妇女》、《***葬礼》、《中山》、《十月》、《收获》、《小说月刊》·······

  岁月渐行渐远,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成长的片段不仅没有淹没在记忆的流水里,反而越来越清晰。也许,是因为子怡现在也成了一名教师。

  回想现在已走过的几十年,子怡性格兴趣和素质很多方面的形成都与小姨点点滴滴的影响密不可分的。没有那些如沐春风的引导,子怡不可能有现在的成长,或者说子怡的道路也许是另外一条。

  在为人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子怡渐渐的在“教学”之外,去思考,还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也许是如小姨那样给孩子一些更长远的影响,给他们一些人生必不可少的启蒙吧。 硅基生命之地球篇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