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唐的力量一统云南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多极亚洲中的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借助唐的力量一统云南
在从七世纪五十年代到八世纪前十年的动荡期内,很多云南部落起兵反唐。但南诏首领细奴逻却小心谨慎,不让自己卷入任何叛乱。他为了逢迎唐帝,在655年将长子送往长安,并请求唐廷保护南诏。这是经过精心政治盘算之后的深谋远虑之举。细奴逻深知,自己部落的实力不及云南其他五大部落。南诏地处云南西部阳瓜江下游,领土较为狭小,兵力相对薄弱。对细奴逻来说,采取亲唐立场是确保部落生存下去的关键。细奴逻谦恭、顺从的政治姿态,令唐帝十分满意,他封南诏首领为巍州刺史,并颁赐锦袍。672年,细奴逻得到了更为丰厚的回报。当年,唐军消灭了阳瓜江上游的各反叛部落,南诏在该区域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南诏与云南其他部落不同,面对吐蕃的扩张,它一直是唐坚定不移的盟友。唐廷则通过对历代南诏首领予以政治承认来嘉奖他们的忠诚。712年,南诏第四代首领盛逻皮(712—728在位)获封台登郡王。继承盛逻皮的皮逻阁(728—748在位)在732年和734年向唐遣使,寻求进一步加强双边关系。他还努力寻求四川的唐廷官员支持他统一云南的雄心。贿赂是皮逻阁争取这些官员的主要手段,他的首要目标是成都的剑南节度副使兼采访使王昱。贿赂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实效。王昱不仅认可了皮逻阁早些时候对云南西部效忠吐蕃的部落发动的攻击,还在734年年初上书朝廷请求允许南诏吞并云南其他部落,建立统一政权。
王昱的上书正合时宜。此时唐与吐蕃在西北激战正酣,玄宗一直在考虑如何解决双方的冲突,他迫切需要利用南诏来削弱吐蕃。玄宗认为,如果南诏能设法消灭依附吐蕃的各部落,吐蕃的军事实力势必减弱。暮春之际,玄宗下诏批准了王昱的请求。诏书中说,得知皮逻阁等“效命出力,自讨西蛮,彼持两端,宜其残破”。同年秋季,唐遣使向皮逻阁颁布敕书,明确表示赞同他消灭竞争对手:“卿近在边境,不比诸蕃,率种归诚,累代如此。况卿等更效忠赤,朕甚知之。倾者诸酋之中,或有携贰,相率自讨,恶党悉除。”在此之后的735年冬,玄宗告诫王昱,在执行上述计划时要小心谨慎,因为最近唐廷刚刚与吐蕃停战,双边关系正处于微妙、敏感的阶段。玄宗在诏书中写道:“然吐蕃请和,近与结约。郡蛮翻附,彼将有词。卿可审筹其宜,就中处置,使蛮落不失望,吐蕃又无憾词。”
皮逻阁在唐廷的认可和一名宦官及一名御史的帮助下,组织了一系列军事行动,迅速统一洱海地区,建立南诏王国。吐蕃军队撤回浪穹地区(今云南洱源),但并未完全退出云南。同时,与南诏为敌的另一个部落三浪诏躲过皮逻阁的打击,迁往剑川。因此,唐与南诏为实现各自截然不同的目标,仍然需要彼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唐廷在738年封皮逻阁为越国公、云南王,并赐名蒙归义。 多极亚洲中的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