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吐蕃的领土要求让步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多极亚洲中的唐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对吐蕃的领土要求让步
正当唐朝在西域的势力达到鼎盛之际,755年安禄山之乱爆发。叛乱严重扰乱了唐朝的内部秩序,使其不得不集中力量平定叛乱。唐廷为此向回纥、拔汗那、吐火罗和大食寻求军事援助,还从西域撤回了二十万名士兵,以保卫首都东面的潼关。此后,西域的唐朝守军再也无力抵御吐蕃的攻击。
同年,弃松德赞(755—797在位)成为吐蕃新主。他试图以战争与外交的两手策略,建立吐蕃在亚洲的声名。756年,一名吐蕃使者告诉刚刚登基的肃宗,吐蕃愿意派兵助唐平叛。肃宗举行盛大宴会款待来使,但未理会该提议。他很清楚吐蕃的真实意图,后者打算以提供军事援助为名进犯唐土。吐蕃随即发动攻势,占领甘肃和四川西北部各州,切断了西域唐军与唐廷的联系。吐蕃军还攻克了威武、石堡城及九曲地区的其他唐要塞。这些地方是唐军经过浴血奋战在两年之前刚刚从吐蕃手中夺回的。757年,陇右治所鄯州陷落,陇右节度使被迫迁往廓州(今青海化隆)。尽管如此,他也没能坚守太久。从758到763年,陇右许多地方相继落入吐蕃之手。如今,通往长安的门户已经洞开。与此同时,吐蕃还蚕食唐朝在西域的府州。756年一场惨烈的战斗爆发。伊州刺史和士兵“矢石既尽,粮储并竭”,但他们宁死不降。刺史自知孤立无援,杀死家人后自焚而亡。陇右地区的其他府州此时纷纷沦为孤岛。
吐蕃在采取军事行动的同时,于757年再次遣使造访肃宗,提议助唐平叛。肃宗一口回绝,但还是派使节回访吐蕃,以示善意。 762年正月,另一位吐蕃使者来访。他一再要求唐廷承认吐蕃领有四川、甘肃各州,并且每年向吐蕃进贡丝绸、布匹。肃宗为内忧外患所困,对吐蕃做出让步。他派一名宦官出使吐蕃。唐朝大臣和吐蕃使者在宰牲祭祀的仪式中结盟。唐朝就这样默认了四川和甘肃的现状。
762年阴历四月代宗继位后,唐和吐蕃之间出现了新的紧张局势。据吐蕃史料记载,新皇帝“以向蕃地纳赋为不宜”,双方因此发生争执。吐蕃决定大举进攻长安,推翻新皇帝,以一个正式承认吐蕃在西域既得利益的傀儡取而代之。
郭子仪将军最先意识到长安处在严重危机之中。他几次上奏皇帝,敦促他强化首都防御。但代宗仍然认为外交能够缓和紧张局势,763年阴历四月,他派李之芳访问吐蕃。但一行人刚入吐蕃便被扣留。这是一个明确无误的信号,说明吐蕃的军事行动已迫在眉睫。阴历七月,吐蕃在吐谷浑、党项、氐、羌的协助下,发动大规模联合行动。吐蕃二十余万军队攻克大震关(今甘肃清水以东,距长安西北仅220公里),然后向东北方的泾州挺进。刺史高晖投降,并成为吐蕃军的向导。吐蕃军在高晖的协助下,横扫邠州,攻克奉天和武功,距离唐都只有一百公里之遥。763年阴历十月,他们渡过渭水,进逼长安。唐军在盩厔(今陕西盩厔)组织最后的抵抗,坚守了两天,但最终还是被击败。
吐蕃军队在高晖指引下攻入长安,占领首都达十五日。在此期间,他们扶持傀儡皇帝,改元,置百官,并宣布大赦。他们还洗劫京城,抓捕了众多文士、妇女和工匠,准备把他们带回吐蕃。郭子仪发动反攻之后,吐蕃军队最终放弃了长安。但他们没有撤回吐蕃,而是在甘肃南部安营扎寨,对四川西北虎视眈眈。此时,吐蕃在双方的实力对比当中占据优势。宋代史家司马光恰当地总结了自八世纪五十年代到八世纪六十年代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安禄山反,边兵精锐者皆征发入援,谓之行营,所留兵单弱。胡虏稍蚕食之。数年间,西北数十州相继沦没,自凤翔以西,邠州以北,皆为左衽矣。”
不久之后,唐廷不得不面对另一个严重危机——仆固怀恩之乱。764年,仆固怀恩在灵州(今宁夏灵武)的部下串通吐蕃、回纥,集结十万大军攻唐。唐廷匆忙派郭子仪前往奉天组织防御,并尝试以外交手段化解危机,不过没有奏效。吐蕃释放了被扣押两年之久的李之芳,但没有遣使入唐,实际上相当于拒绝谈判。吐蕃军队很快包围奉天,对长安构成了直接威胁。所幸郭子仪最终赶来解除了奉天之围,阻止吐蕃进军长安。此后,吐蕃君主将注意力转向西域。764年,唐廷在河西的重镇凉州陷落。
765年双方恢复了接触,但并不是为了和平,而是为刺探对方虚实。代宗就吐蕃的停战建议询问郭子仪的意见,后者回答说:“吐蕃利我不虞,若不虞而来,国不可守矣。”唐廷依照郭子仪的建议,加强奉天防御,命令唐军在泾州、原州边境巡逻,同时指派两名宰相与来访的吐蕃使者结盟。但双方都无意兑现自己的诺言。
阴历九月,仆固怀恩再次与吐蕃、吐谷浑、回纥及党项组成联军。他们兵分三路:第一路主要由吐蕃士兵组成,在回纥及仆固怀恩部下的协助下,从西北方向进攻奉天;第二路由党项人组成,从东北方向包围同州(今陕西大荔);第三路由吐谷浑人组成,从西南方向挺近盩厔。吐蕃二十万大军迅速抵达邠州。代宗惊恐万状,召集宰相及诸司长官齐聚佛寺之中,祈求首都平安无事,并以斋宴、音乐供奉佛祖。但他们的祈求并未应验。吐蕃军很快便进至奉天和盩厔,皇帝大惊,下令京师实行最高级别的戒严。唐军在奉天殊死抵抗,三天之内与敌军交战两百余次。他们还在马嵬驿(今陕西兴平以西,距唐都以西仅约五十公里)同敌人激战七日。
唐军在长安周遭的战斗中缴获了大量战马、骆驼、兵器和军旗,但还是不能解除吐蕃对首都的军事威胁。代宗为击退来犯之敌,决定亲征。他发布诏令,在京城内征集马匹,训练士兵。然而,这份诏书在长安引起恐慌,许多人试图逃离首都,代宗不得不派宦官在各城门阻止百姓出逃。鱼朝恩甚至催促皇帝为自身安全离开长安。
此时已是深秋,大雨延绵,吐蕃军的行进速度大幅放缓。他们放弃唐都,转向醴泉(今陕西礼泉北,距长安西北约五十公里),在那里焚毁房屋,践踏田地中的庄稼,然后带着数万名百姓向北方的邠州前进,与作为后备军的回纥人和仆固怀恩的士兵会合。接着,吐蕃、回纥联军向奉天挺进,包围泾阳(距长安以北仅二十五公里)。郭子仪守而不战,希望恶劣天气能削弱敌军的战斗力。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仆固怀恩突然过世。吐蕃与回纥将领因指挥权的归属问题发生了争执。双方都不肯听命于对方,于是决定各自为营。双方的隔阂如此公开地表现出来,立即引起郭子仪的注意。他抓住时机派下属联络回纥,试图说服他们倒戈。但回纥不信任来使,坚持郭子仪必须亲自前来商议。郭子仪在得到消息后对部将们说:“今众寡不敌,难以力胜。昔与回纥契约甚厚,不若挺身往说之,可不战而下也。”诸将表示赞同,但请求他带五百名铁骑为护卫。郭子仪回绝道:“此适足为害也。”郭子仪之子也在父亲的帐下为将,他担心父亲此行有性命之虞,拉住郭子仪的坐骑恳求说:“彼,虎狼也;大人,国之元帅,奈何以身为虏饵?”郭子仪驳斥他道:“今战,则父子俱死而国家危。往以至诚与之言,或幸而见从,则四海之福也。不然,则身没而家全。”郭子仪扬鞭抽打儿子的双手,大声呵斥道:“去!”随即只带少数几名随从前往回纥大营。
郭子仪的到来令回纥众将惊愕不已。其主帅药葛罗乃可汗之弟,他开弓搭箭,紧张地注视着郭子仪向自己的大帐走来。郭子仪除去铠甲,放下长矛,进入营地。回纥各部落首领认出此人确是郭子仪,难以置信地说:“是也!”他们纷纷下马向他致敬。郭子仪拉着药葛罗的手责备他道:“汝回纥有大功于唐,唐之报汝亦不薄,奈何负约,深入吾地,侵逼畿县,弃前功,结怨仇,背恩德而助叛臣,何其愚也!且怀恩叛君弃母,于汝国何有!今吾挺身而来,听汝执我杀之,我之将士必致死与汝战矣。”药葛罗回答说:“怀恩欺我!言天可汗已晏驾,令公亦捐馆,中国无主,我是以敢与之来。今知天可汗在上都,令公复总兵于此,怀恩又为天所杀,我曹岂肯与令公战乎?”
郭子仪知道自己没有生命危险,进一步劝说药葛罗与他联手驱逐吐蕃军队:“吐蕃无道。乘我国有乱,不顾舅甥之亲,吞噬我边鄙,焚荡我畿甸。其所掠之财不可胜载,马牛杂畜,长数百里,弥漫在野。此天以赐汝也。全师而继好,破敌以取富,为汝计,孰便于此?不可失也。”药葛罗爽快地接受了建议。郭子仪以酒洒地,发誓道:“大唐天子万岁!回纥可汗亦万岁!两国将相亦万岁!有负约者,身殒陈前,家族灭绝。”药葛罗也确认了誓言:“如令公誓。”他们就这样达成了协议。回纥各部落首领对这次会见的结果心满意足:“向以二巫师从军,巫言此行甚安稳,不与唐战,见一大人而还,今果然矣。”吐蕃将领得到这个消息后,拔寨撤军。药葛罗一路追击到灵台(今甘肃灵台),杀死大量吐蕃士兵,解救了四千名被俘虏的唐人。吐蕃军队继续向西北撤退,在泾州又遭遇一次惨败。唐军在泾州获胜后,代宗宣布从边境撤军,解除京师戒严。
泾州大捷并没有立即扭转唐廷对吐蕃的相对弱势。从八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西北很多地方仍然被吐蕃控制,有些则是最近才落入吐蕃之手。唐和吐蕃的冲突时断时续。吐蕃军队常在冬季劫掠唐朝边境。唐廷只得每年组织“秋防”,临时从东部抽调兵力到长安以西地区,以防吐蕃对长安发动突然袭击。唐和吐蕃的战争进入僵持阶段。双方再次诉诸外交手段以解决领土纠纷。
766年阴历二月,唐派杨济出使吐蕃。吐蕃君主对唐廷的外交行动做出回应,派出一个一百余人组成的使团前往长安。 767年阴历二月,检校户部尚书薛景仙率高级使团出访吐蕃。他和一名吐蕃使节一同返回,并带回口信——吐蕃要求唐廷承认它对凤林关(今甘肃兰州西南)以西地区的控制。吐蕃使者希望代宗能够同意这个要求。实际上,就在当年阴历三月(当时薛景仙还在吐蕃),一名吐蕃使者已经访问过唐都。他受到唐廷盛情款待,几位唐朝宰相和内侍鱼朝恩还与他宣誓结盟。从八世纪六十年代到779年代宗去世,唐与吐蕃之间使团往来频繁,但这些外交努力收效甚微。代宗不同意吐蕃索要土地的要求。双方经常扣押对方使节。边境冲突在整个八世纪七十年代持续不断。唐廷努力构筑防线,有时还主动进攻吐蕃。但双方都未能打破僵局。 多极亚洲中的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