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半醉半醒品红楼

小议金钏之死

半醉半醒品红楼 娴清 4868 2021-04-05 19:38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半醉半醒品红楼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金钏之死 惜春对入画没有怜悯,她也是个学佛的,迎春学道的,太上感应篇,对司棋也没有怜悯,这些学佛学道的怎么都这么没有心肝的呢?其实不是,因为他们都认了,所谓不做狠心人,难成自了汉,丫鬟们在她们眼中算得什么?在红楼中我只看到为数不多的几个探春和黛玉等对丫鬟的好,探春我就是第一个的窝主,让人震惊,她虽然有小姐的自顾身份,但对下人看来是极好的,有大事敢当任的气魄,而黛玉更与紫鹃同息同止,同是姐妹一般,说到祭晴雯时黛玉笑了,那当时宝玉也笑了呢,又怎么说?本来脂批祭晴雯实则祭黛玉的,那黛玉笑又何如?是雪芹写她笑是为了让她用晴雯开玩笑吗?宝玉道平素你就待她甚厚,何见黛玉对晴雯何如?怎么能有心去笑呢?宝钗之于金钏连贾环袭人都知道了,宝钗忙到王夫人处安慰,单点袭人落泪,而点宝钗却忙着去安慰.为何如此写?更何况,下文接着宝钗正想提那事,直笔写出其来的目的.那王夫人心里不安,亏她也常常念佛,宝钗说,也不过多赏点银子罢了,这是人命啊.多赏几两银子能换回人命?金钏是死于什么?是情烈,是含辱,是士可杀不可辱,是走投无路!有人将人逼死,就用几两银子了事,这与薛蟠打死那个冯渊,何其相像?王夫人又以黛玉多心,犹豫,宝钗马上提出自己的衣服不忌讳,更奇.分明在投王夫人所好,关心姨妈,也不能不分黑白,就算她不知道真相,难道不知道王夫人平日为人,难道她这么个大高士看不出此事的原由?可笑是以此时的大高士要以无知当理由,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3金钏是否是自找,宝钗是否无知?金钏走后再回来是否能还被王夫人收留?我分析是一律否定的。宝钗是在与袭人说话时知道金钏的事的,然后马上去王夫人处。还说不知道。还说猜的。金钏不是烈女大可活着,死了是自找,这是什么口气,那晴雯也是自找了。 雪芹写题目是含屈辱情烈死金钏,这被人说成自取其辱,真是冷的可以了,原来写了这么一大篇的言语字就为了说明自取其辱啊,金钏对宝玉有热情又有什么不对的?怕宝玉被带坏了,金钏先引宝玉还是宝玉先引金钏的,不骂自己的儿子,去说一个无路可走的侍女,处罚就处罚吧,还非要以如此赶人的手段,爱子之心是有的,但是爱子之心就不管别人的处境了吗?王夫人气消了,金钏去求她,她会给她个好出路,别做梦了,王夫人是什么人?晴雯就是明证,以为其引诱宝玉就将其赶出,贾府的侍女都是买断终身的。赶走后让她们有什么出路?还能回来?就是回来也是没脸的人了,还有什么地方留她。 贾府能收这么个没有脸面的人吗?不是污了他们的堂堂大家族!这种想法真的太天真!

  再议金钏赶出去后的出路问题:

  1抬不起头做人: 一封建社会长期的束缚人,从来人们都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从来人都不是经常去调查研究,大多时间都是家长里短,流言蜚语的,一传十十传百,传起来,都是越传越真,有几个人有闲功夫去调查研究,金钏的事,贾环知道了,王夫人贾政都深恨为他们家丢了脸,想想这不是恨金钏死得冤,而恨为他们家丢了脸,这是绝妙的讥讽,再接着说贾环知道了,就全天下都知道了.这对于在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孩来说,名节大过天,如果她想再抬起头做人,那是不可能的.就是众人的口水就能将她杀死.

  2再回贾府:这是最天真的想法,贾府虽然里面鸡鸣狗盗的,但是外面的脸面却是要的,这个脸面是说什么也丢不得,也不能丢,就算里面的男盗女娼,外面也要光鲜得紧,所以王夫人对金钏说什么等几天再回来就是了,这是为她自己脱罪,根本不可能的事,人都死了,再说这种话是毫无意义,就算没死,她可能连这句话也不会说了,她心里知道这人一死纸是包不住火的,所以看到宝钗来了,就说了这番话来推自己的责,让众人还将她当作素来最和善的一个人,其实真是虚假透了.所以我要说金钏担了名节不好这个虚名,是再也回不到贾府的.对于一个买断终身的女孩,如果一生一世担了一个脏名,无疑是最致命的打击.试看司棋之死,晴雯之死,尤三姐之死,没了名节哪个好人家会再要他们?对他们这样清白而又不愿下贱的在情天恨海中出生品性的女孩,似只有以死明志,以死表示不屈从的一种选择。

  再议宝钗是否对金钏的事无知:

  1以她一直以来的作风分析:

  1薛宝钗对死人的冷漠,对亲人的不计对错的庇护,也不是只有这一次金钏的表现,在薛蟠打死了冯渊,薛宝钗不会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吧,前因后果书里交待非常清楚,书里没有写过她责问过薛蟠,也没有写过她摆事实分是非,她在对这种自己的亲近的人犯错的时候,一律都是以包庇和维护的态度,这也是她的哲学所导致的,她在总体上是维护的,兄妹子侄亲戚关系等级等等这都是她维护的而且是不分黑白的维护,如果没有薛蟠打死人,香菱后来不用受苦,冯渊对她是铁了心的好的.宝钗对香菱再好也无法补救这个原因,这是她一直以来对人对事冷漠的原因,但她的热也有是对她的利益比如王夫人薛蟠这些都是活着的人,对死的或是因此受到伤的人她的热也非常的有限,这不仅仅表现在对金钏.

  2她一向是不爱管闲事的,遇事一问摇头三不知,藏愚守拙,这件事是人命,她本应该不管闲事,可她一听到是王夫人的金钏,她平素不与金钏多交,却马上跑到王夫人处说了一通自相矛盾的话,急于给王夫人脱罪,她怎么突然这么热心的,分明是她早就知道金钏是因何而死.她的随时守分,这才明白这里面的意思,她来了本就想提这件事,但看王夫人垂泪,所以不说,这里雪芹已经写出,宝钗就是为了金钏的事来的,而此想主动提这件事,她怎么不装不知道了呢?因为她早就知道!贾环婆子们都知道了,她从园子里来,怎么可能对这么大的事没有一点听闻,如她这般在世俗上打理的点滴不透的人,能不留意王夫人的事吗?不是去买好是为了什么?安慰,安慰亲人的前提,是要知道事情到底是怎么样的,而不是不加思索加上就前去.这不符合此人一直以来的作风.

  再议王夫人在此事上的责任:

  如果以家庭纠纷来看是以一个母亲看家庭所以原谅她将金钏逼上绝路,其实也不能.红楼梦里的人每一个的死都有极其复杂的社会历史家庭背景这句话没错吧,以一个母亲看家里用人的角度,也就是老板对下人的角度,你的确有权,就算是对待下人,也要考虑别人的出路和想法,以及对别人名誉造成的影响,换到现代就是解雇以这种勾引的名声,也是要上法庭去告你王夫人的!

  1金钏是在宝玉的开头引诱下开始说话的,而且是这句话还意义不同的,有的理解为反击劝宝玉走,有的理解为有心与宝玉好,在现代,也属于正常的两人交往,算什么下三烂的勾引凭什么王夫人就一口咬定是勾引呢?

  2主动方是宝玉,并不是金钏,要先追究责任应该先找上宝玉而不是金钏

  3金钏名声被污后在那个社会没有出路,王夫人应该不应该负责?名声被污是由于她的连分辩的机会也没有给金钏的前提下,逼走的,而且是扣了一个大帽子.王夫人就此一条人命应该负责.

  4金钏走后,夜夜啼哭,王夫人给过任何补偿吗?像她说的什么嫁什么好人家,配什么好人,这走了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5金钏为什么不去活而去跳井.还要跳到贾府的井里,就是因为让她含耻辱而死,死也不能白死,也要给你们贾府看看,跳进去,让你们知道又多一重罪过!这就是士可杀不可辱,如果不是辱,她何必非单单跳到你们府呢?

  6不顾脸面不要人格的去做下贱的事,是她唯一的活路,她并不承认自己是个自贱的人所以去跳井,否则为什么叫情烈含耻死金钏.

  7王夫人就算是现代的老板以这样一个不调查不了解,不分黑白不容申辩的姿态,将一个人逼死,她早就吃官司了.要不是白老婆子在贾府干活,金钏的父母早就告她了.

  8拿环儿与彩云,这句话理解为捉奸的话,请问红楼梦里写过贾环与彩云有奸吗?再说宝玉去捉奸,碰上的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上回的茗烟等都被他闯进去捉了,金钏为了让他走,说这句话有什么不对的?

  9金钏让宝玉吃胭脂,在贾政的门前,她敢真让宝玉去吃吗?彩云都知道是句玩笑,何况宝玉那个品行,贾府谁人不知道,吃胭脂叫勾引,那宝钗亮袖子,宝钗比通灵绣鸳鸯,她的副影袭人与其发生关系,哪个不叫更严重的勾引?就算宝玉吃过金钏的胭脂,那又怎么样,也是你二爷要求的,你二爷要求的,哪个不愿意,也不能拒绝的.

  10王夫人将晴雯赶走,怕其勾引宝玉,影射黛玉,将金钏赶走,怕其勾引宝玉,影射宝钗,更证明如果不是宝钗的藏愚守拙,如果不是宝钗的一心买好,用不引人注意的方式向宝玉示爱的话,王夫人也不可能让他们结合,早视其勾引宝玉,而将其赶走了.看到王夫人对黛玉的恨意就知道了.

  11金钏等人在钗册上都有,每个都是情天恨海的女儿,每个都有各自死的意义.如果没有意义,那花这么长的笔墨写这个为什么?死就是白死,死了也证明不了什么,死就是自找的,请问宝玉何必对其道歉,还趁着贾母喜事时,去祭,本是最清静的女儿了,连茗烟即明言都知道,那王夫人这个慈悲的家伙,以她母亲的权利与资格主导儿子的动向,以她的封建家长的姿态,毁灭别人的美好以及生命,以她那种局限的眼光看来,就是宝玉那个儿子不争气,所以她一向愿意让宝钗这个好老师去教导,谁敢说宝钗教导宝玉不是投王夫人之所好?

  12在不理解宝玉的人看来,这个人可就是不孝无双,白好模样的混世魔王,这个是贾政,王夫人以及统一贾府的意见,在整部红楼梦里,不劝宝玉读书的,就只晴雯,黛玉两个,其中的统统一个态度,我说不能以今天的社会看问题,如果你们理解宝玉的不读书是不上进的话,那是以今天的观点看.其实宝玉早就看出那些上进的人是为了什么,一律是贾雨村贾政等等之流,所以他愤世出格,做出许多离经叛道的事,表面上他是个色鬼,但其实他不仅不是色鬼,而且是有着自我独立思想精神的一个斗士,他毁僧谤道,他半疯半傻,但他又悲天悯人,对自己的错误能知道,这对于一个大大的少爷,对于那些以女人为玩物的少爷,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将这些都一律消失,请问宝玉的形象以某些钗迷的想法是什么,是个顽童吗?到底谁更了解宝玉呢! 半醉半醒品红楼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