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唐宋词选

第83章 程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宋词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程珌(1164—1242),字怀古,自号洺水遗民,休宁(在今安徽省)人。光宗绍熙四年(1193)进士。历任秘书省著作郎、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福建安抚使等官,封新安郡侯。

  程珌十岁时写《咏冰》诗,有“莫言此物浑无用,曾向滹沱渡汉兵”句,设想颇奇。他的词常常有一些比较奇特的想象。他是辛弃疾的朋友,曾写过送辛弃疾的词。

  有《洺水集》。存词四十馀首。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1]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2]?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3]。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4],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崑崐諲[5]。

  望淮阴,兵冶处[6],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7]。三拊当时顽石[8],唤醒隆中一老[9],细与酌芳尊[10]。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11]。

  甘露寺多景楼是当时著名的游览胜地,南宋诗人登临此楼,多有感慨之作。程珌的这首词大约是他早期的作品,写得很有气势,战斗性强,锋芒所向,直指金和南宋的统治者。他怀念古人,如像孙权这样的君主,诸葛亮这样的丞相,祖逖和刘琨这样的将领,无一不是针对现实而发,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苟且偷安表示强烈的不满。

  注释

  [1]甘露寺多景楼:见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注〔1〕,第359页。

  [2]际:交界。以上两句说,天地之间本来没有地域的界限,究竟是谁如今把大好河山分成南北两半呢?按:根据宋金和约,淮水是当时双方的分界线。作者在多景楼上眺望淮水,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

  [3]中原一恨:指中原沦陷、尚未恢复这一件大恨事。杳:无影无声。

  [4]孤山两点:指京口附近的金山和焦山,两山对峙,相距十里,屹立在大江之中。

  [5]鞭霆力:形容雷电的威力。古人把闪电想象成为有神人在“吐火施鞭”。霆,迅猛的雷。崑諲:即昆仑山,是我国最大的山脉之一。西起帕米尔高原的葱岭,由新疆、西藏向东伸入青海、甘肃、四川。延续千里,高出云霄。古时传说长江发源于青海境内的昆仑山。据今考察,长江以沱沱河为源,江源起点位于青海省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长江全长为6380公里。按唐古拉山脉即昆仑山脉的中支。以上两句,借用了“神人鞭石”的传说。《三齐略记》:“(秦)始皇作石桥,欲渡海看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辄鞭之,皆流血,至今悉赤。”不过词里不是说驱石下海,而是说希望借助雷电的威力,把两座山一直驱赶到昆仑山那儿去。作者暗喻以武力把金兵驱出中原。

  [6]望淮阴,兵冶处:淮阴,县名,故治在今江苏淮阴市东南。兵冶处,指锻铸兵器的场所。《晋书·祖逖传》载,祖逖北伐,渡过长江后,“屯于淮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馀人而后进。”

  [7]士雅与刘琨:祖逖字士雅,刘琨字越石,都是东晋著名的将领。他们任司州主簿时,以收复中原来相互勉励,中夜闻鸡起舞,其事参见张元幹《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注〔10〕,第261页。后来刘琨听到祖逖破敌立功,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吾枕戈待旦,志枭叛逆,常恐祖生先我着鞭。”这句说,只是缺少像祖逖和刘琨这样的爱国志士。

  [8]拊:拍。《尚书·尧典下》:“予击石拊石。”顽石:指狠石。苏轼《甘露寺》诗自注:“寺有石如羊,相传谓之狠石,云诸葛亮孔明坐其上与孙仲谋(权)论曹公(操)也。”

  [9]隆中一老:指诸葛亮。他曾隐居在湖北襄阳县西的隆中,胸怀大志,自比春秋时政治家管仲和战国时军事家乐毅。后来刘备三顾草庐,请他出来辅佐。经他筹划,刘备终于摆脱流亡状态,一跃而成为蜀国之主。刘备死后,他辅佐刘禅执政,规划北伐,曾上《出师表》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0]芳尊:见钱惟演《木兰花》词注〔3〕,第77页。

  [11]孟夏:阴历四月,称为孟夏。以上两句说,目前正需下场透雨,希望能把北方漫天的尘沙洗刷干净。作者以此暗喻须澄清中原,使北方父老重见天日。 唐宋词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