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晏几道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宋词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晏几道(1030?—1106?),字叔原,号小山。晏殊之子。曾监颍昌许田镇。黄庭坚给他的《小山词》作序,说他有“四痴”:一是不依傍权贵;二是文章“不肯一作新进士语”;三是不会理家,“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四是“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这是给他的画相,看来他是一个不肯趋时附势、带有一点书呆子气的没落贵族子弟。他的写词,据他在《小山词》的自跋里说:沈廉叔、陈君宠家有莲、鸿、鮯、云几个歌妓,他每写一词,就交给她们唱,他们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他的词也就通过“两家歌儿酒使,俱流转于人间”。
晏几道的词追步《花间》;和《珠玉词》相近,但更为曲折轻婉,带着一种晏殊词里所没有的感伤情调。它的题材仍不出爱情、离别之类。他生活在北宋后期,和他同时的名家比,词风显得偏于守旧,不能创新。
存词二百六十首。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1]。去年春恨却来时[2],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3]。
记得小煇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4]。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5]。
这首词写怀念歌女小煇的怅惘之情。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是通篇用形象说话,较为蕴藉含蓄。词中“梦后”两句为一层,“去年”三句为一层,“记得”三句为一层,“当时”两句又为一层,分别组成四幅画面,逐次表达了作者的思绪起伏,虽然没有“言情”,而情也就在其中了。结尾更是词尽而意不尽,耐人寻味。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6]。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7]。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8]。今宵剩把银照,犹恐相逢是梦中[9]。
这首词写作者同他思念已久的歌女的重逢。词中将追忆、思念和重逢依次写来,层次分明而有转折。下片描写几次梦中相逢,待到真正相逢时却又疑为梦境,对比巧妙,写情真切。
菩萨蛮
哀筝一弄湘江曲[10],声声写尽湘波绿[11]。纤指十三弦[12],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13],玉柱斜飞雁[14]。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15]。
这首词写筝女当筵弹奏,声情交融,形神毕现,写得生动入微,使人有侧身闻奏之感。
注释
[1]以上两句,写梦觉酒醒后只见楼锁帘垂,透露出作者心情的寂寞。
[2]春恨:这里指春日伤别的愁思。却来:再次涌上心头。
[3]以上两句追忆去春伤别的情景:独立花前,看燕双飞。五代翁宏《春残》诗:“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里采用翁宏的诗句,但已融化为词中的有机部分,整首词显得比翁宏的作品更好。
[4]小煇:当时的一个歌女的名字。作者在《小山词》的自跋中曾提到,沈、陈二友人家中有莲、鸿、煇、云等歌女,三人常作词由她们在席间歌唱。小煇,一作“小颦”。两重心字罗衣:似指罗衣上有以重叠的心字纹组成的图案。欧阳修《好女儿令》词:“一身绣出,两同心字,浅浅金黄。”以上三句回忆当年初见小煇时留下的印象。
[5]彩云:比喻小煇。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彩云,一作“彩鸾”。以上两句说,当初曾经照着小煇归去的明月仍在眼前,而小煇却已不见。
[6]彩袖:代指女子。捧玉钟:指劝酒。玉钟,酒杯的美称。拚(pàn盼)却:不顾惜,甘愿。却,语助词。以上两句回忆当年同女伴欢饮,不惜一醉。
[7]桃花扇:绘有桃花的歌扇,歌女的道具,歌唱时掩口轻挥。张先《师师令》:“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于朱蕊。”楼心,一作“楼头”。扇底,一作“扇影”。以上两句描绘当年同女伴彻夜歌舞狂欢的情景。上句用月亮由当空而西沉表明歌舞时间之久;下句夸张地说,由于不停地歌舞,扇子下已无凉风,好似风已被扇尽。
[8]同:欢聚在一起。
[9]剩把:尽把。(ɡānɡ缸):灯。以上两句化用杜甫《羌村三首》“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句意。
[10]弄:弹奏。湘江曲:古代传说,舜之二妃投湘江而死成为湘江女神。湘江曲即指以这一悲剧故事为题材的乐曲。
[11]湘波绿:比喻乐曲所包含的音乐形象。
[12]十三弦:唐宋时教坊所用之筝均为十三弦。这句说筝女拨弦。
[13]秋水:比喻清澈的眼波。秋水慢:这里形容凝神。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刘禹锡《伤秦姝行》诗描写弹筝秦女“敛娥收袂凝清神”。这句说,筝女在筵席间聚精会神地演奏,进入乐曲的境界,呈现出凝神的表情。
[14]玉柱:支弦枕木的美称。斜飞雁:比喻排列的弦柱。刘禹锡《伤秦姝行》:“玫瑰宝柱秋雁行。”
[15]这句形容筝女敛眉垂目,表情悲伤。 唐宋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