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元明清散曲选

第95章 尤侗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元明清散曲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尤侗(1618—1704),字同人,更字展成,号悔庵、西堂、艮斋,晚年别署西堂老人,江苏长洲(今吴县)人。顺治五年(1648)拔贡,除直隶永平府推官,因鞭挞旗丁被罢职。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陛见时康熙称之为“老名士”,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居官三年,告归。他天资警敏,博闻强记,诗文素有重名。所著院本杂剧,尤为时人所宗。一生著述甚富,有《西堂全集》等凡百馀卷。另有传奇《钧天乐》一种,杂剧《读离骚》、《吊琵琶》、《桃花源》、《黑白卫》、《清平调》(一称《李白登科记》)五种,合称《西堂曲腋》。散曲有《百末词馀》一卷,存小令二十八首,套数二套。他作曲喜学元人,却缺少机趣,往往落入前人窠臼,毕竟是诗人之曲,风格以清丽为特色。

  小令

  南南吕·罗江怨

  旅思

  〔香罗带〕乡关道路遥,思归梦劳。相思写尽题倦标,怕听邻院夜吹箫也[1]。又铜壶暗滴,疏钟乱敲,纱窗月影和闷摇。

  〔一江风〕偷掩鲛绡[2],莫向孤帏照。秋鸿唳几宵,春莺唤几朝,都说道江南好!

  这首小令写久客异地的游子,欲归不得的酸苦之情。用归梦、箫声、月影、鲛绡等典型的景物,写出不能自已的思乡之情,细致动人。

  套数

  南仙吕·醉扶归

  秋闺

  〔醉扶归〕悄金风微飏青鸾扇,淡湘帘低穿白玉钱[3]。银床络纬织秋纨[4],是萧萧一曲回文怨[5]。待去西窗闲步倚栏干,不道弓弯蹴损梧桐片。

  〔皂罗袍〕远见银河清浅,渐南星明灭,北斗阑干[6]。销魂衰柳数声蝉,伤心芦叶千行雁[7]。碧云微淡,苍烟暮寒。海棠肠断,莲花粉残。又谁家吹出琼箫管。

  〔江儿水〕瘦褪芙蓉钏,愁粘翡翠钿。看星星露滴花心颤,听凄凄砧响林梢慢[8],怎清清人立闲阶晚。纤手轻支皓腕,低唤双鬟[9],拂拭桃笙小簟[10]。

  〔玉交枝〕灯花懒懒,照香衾鸳鸯影单。画屏六幅巫云断[11],小眉峰筑了望夫山[12]。刀头看残明月环[13],枕边啼破幽兰眼[14]。盼征人秦关楚关,诉离情长弦短弦。

  〔川拨棹〕深深院,袅香丝烛泪干。惊檐前铁马珊珊,惊檐前铁马珊珊,错认是萧郎夜还[15]。叹长宵度一年,问长安隔一天[16]。

  〔侥侥令〕梦魂不怕险,飞过大江边。又被茅店鸡声重呼转[17],依旧对空房独自眠。

  〔尾声〕几时勾却相思传,寄书邮落沉鱼雁[18],更把归期托杜鹃[19]。

  这套曲写闺中少妇,在一个金风微拂、明月穿帘的秋夜,思念作客他乡的丈夫。作品从各个角度描绘女主人公见物思人,满目忧伤;在“人归落雁后”、“魂消似去年”的岁月中苦度昏昼,表达了她深挚的情怀。

  “秋闺”系传统老题目,而尤侗此曲在写景、抒情、化用诗词名句等方面,不无可取之处,尤其“梦魂不怕险,飞过大江边”,设想新巧,深得元人三昧。

  注释

  [1]怕听邻院夜吹箫也:暗用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意。

  [2]鲛绡:神话中的人鱼(即鲛人)所织的轻绢。见梁·任昉《述异记》。

  [3]白玉钱:指穿过湘帘的月影。周晴川《十六字令》:“眠,月影穿窗白玉钱。”

  [4]银床:指织锦用的架子。

  [5]回文:指前秦苏蕙寄给丈夫的织锦回文璇玑图。

  [6]阑干:横斜。北斗阑干表示夜深。

  [7]“销魂衰柳”二句:以蝉声雁行表示随节候的改变,黯然神伤。“衰柳数声蝉,魂消似去年”,温庭筠《菩萨蛮》词句。

  [8]砧(zhēn针):捣衣石。砧响,捣帛的声音。古时由于捣帛制衣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砧声很容易引起人们的离别相思之情。李白《子夜四时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9]双鬟:古代未婚女子头发梳成左右两个小髻,婚后则合为一个。这里指侍婢。

  [10]桃笙小簟:用桃笙竹篾编成的席子。左思《吴都赋》:“桃笙象簟。”

  [11]画屏六幅巫云断:此指屏风上的山水画,又双关爱人远去之意。巫山云断,用宋玉《高唐赋》事。

  [12]望夫山:古代许多地方都流传有男子久出不归,其妻登山眺望不舍,化为望夫石的故事。

  [13]刀头看残明月环:刀头有环,“环”与“还”同音,古人因用为还乡的隐语。看残刀头的环,隐寓久盼丈夫不归之意。

  [14]幽兰:兰花,这里用来比喻眼睛。李贺《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

  [15]萧郎:唐代对一般美好男子的通称。这里指丈夫。

  [16]一天:这里意为一重天。

  [17]被茅店鸡声重呼转:意说好梦被晨鸡叫醒。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8]鱼雁:书信的代称。这句是指丈夫杳无音讯。

  [19]杜鹃:一名子规,古人说它的叫声像“不如归去”。这里借以表达盼望丈夫早归之意。 元明清散曲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