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国势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布琼尼没有把谜底留得更长久些。在布置完撤退任务并且向托洛茨基发了说明电报后,在当天夜里,也就是莫斯科时间的傍晚时分终于发回了电报。
电报不仅原原本本将开战以后所有的情况都汇报了一遍,特别是重点将中国人的强大火力与充分后勤阐述了一遍,说明了部队所面临的困境。更重要的是,电报还给了托洛茨基想要的东西,一个替罪羊。
托洛茨基深知,骑兵第一集团军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团体,无论是布琼尼还是伏罗希洛夫都与自己和斯大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斯大林所谓对“残余白军、沙皇分子”的清洗,一方面固然是为了推卸责任,另一方面也含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托洛茨基虽然负责军事领域,但不见得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图哈切夫斯基在华沙的失败,特别是他将责任推卸到叶罗戈夫领导的西南方面军身上,已激起了斯大林的滔天怒火。托洛茨基在军事上赞同图哈切夫斯基的观点,但并不代表他在骑一军的问题上也要选择与斯大林过不去。恰恰相反,现在要做的不是将这种裂痕扩大,而是要想尽办法弥补,所以他深感头疼——找不到替罪羊,那就是他托洛茨基指挥不力;找到替罪羊,如果与斯大林关系密切,又会有公报私仇的嫌疑,如何既能对上下交代,又能妥善处理当前的局面可谓是一个棘手话题,而且他还没法直接发电报暗示,正在他焦躁不安的时候,电报终于来了,来得还真是时候。
布琼尼也深知布尔什维克运作规律其中的奥秘,在匆忙下达撤退命令后,他就与伏罗希洛夫商量到底让谁背黑锅。伏罗希洛夫起初第一个想到的是铁木辛哥,但布琼尼想来想去认为不妥。虽然铁木辛哥擅自撤退打乱了整个行动,但并不见得有多少过错,这是一种本能的战场反应,如果这样也有错,那将来部队就真的没有自主权了;其次,铁木辛哥是布琼尼最赏识的哥萨克骑兵将领,不然也不会把所有指挥骑兵的任务交给他,这样一个优秀人才他还舍不得交出去让党中央处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铁木辛哥再能干,也只是一个骑兵师长,分量不够,交出去也难以服众。
伏罗希洛夫听着布琼尼的分析,也觉得很有道理,但究竟让谁来承担责任呢?他还很是心有余悸,图哈切夫斯基就是前车之鉴,要不是列宁最为赏识和重用,恐怕图哈切夫斯基目前已在契卡的监狱里自我反省了,饶是如此,他目前也在闲散度日,如果没法有个交代,这黑锅就得轮到他和布琼尼来背,布琼尼是光棍脾气,和托洛茨基与斯大林都很说得上话,唯一倒霉的就只要自己。所以听布琼尼说不妥,也是伸长了耳朵听着。
“我认为,库利克同志要负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另外,情报人员也要负一定责任。”布琼尼不慌不忙地抛出一个人来,“火炮是我们进攻的主要武器,库利克同志身为炮兵主任,没有安排好防空,使得我们的火力在开战之初就受到了极大的损伤,造成了后面的进攻被动,部队伤亡过大以及不断的被中国人火力压制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炮兵火力不够充足……”
布琼尼说了一大通,但伏罗希洛夫没有再听下去,只这个人不是他自己就行,更何况,这次战役的失利,库利克确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布琼尼说的那一大堆,当真不是冤枉他。当然,库利克是一个方面,情报不准也是会另外一个方面,原本以为是用一个集团军,整整15万余人对付3个中国师,不满5万人的部队而已,没想到实际中国人调动的部队超过了8个师,将近12万之数,更不必说中国人还有数量充足,占据压倒优势的飞机与坦克,这些质量的差距,可不是区区3万人的数量优势就能抵消的。
伏罗希洛夫松了口气,远在欧洲的托洛茨基也松了口气,只要有了明确的人员,这事情就好办,更不必说库利克还有那么多“罪证”,不办他办谁?
可怜的库利克做梦也没有想到,侥幸中空袭中捡回一条命的他,目前已经是整个战役的瘟神了,他的亲密战友已经打算把他跑出去做替罪羊了,他还在一头郁闷地思考,如果重来一次的话,究竟怎么样才能把战役打赢。想来想去,他悲哀地发现,除非红军同样能够拥有这些高技术兵器,否则在西伯利亚荒原这种地形上作战和送死没什么两样。
会场上,托洛茨基的声音在低沉地回响:“同志们,事态已经非常清楚了。骑兵第一集团军在远东战场上遭遇了优势的敌人,更由于炮兵主任库利克同志的渎职,造成了大量火炮被中国反动派所摧毁,以至于在作战时红军一直处于火力不足的境地,酿成了此次战役的失利,我认为,很有必要对他清查一番……当然,最要紧的是,现在怎么办?”
布琼尼的电报没什么可保密的,当即就作了备忘录发了下去,以便众人更好地了解战场态势。但是,谁都从托洛茨基的言语中听出了不妙——既然火力已经基本被摧毁,那么退到鄂木斯克又有什么用?那里的防御工事又不算严密,再说,再严密的要塞如果没有相同的压制力量,很容易为人所打破……
在这边争论不休的时候,布琼尼却不得不面对部队接踵而来的噩耗。断后4个师被吃掉是预料中的结果,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仅仅一天一夜,充其量还不到24个小时,所有阻击部队已经被国防军所击破。更要命的是,为了防止中国人大规模空袭,撤退部队他要求以营团为建制向鄂木斯克方向转移,虽然最大可能地减少了空袭的损失,但也造成了部队的混乱不堪。很多部队跑着跑着发现,根本就没有补给与辎重部队,靠着随身携带的干粮根本就不可能回到鄂木斯克。更要命的是,由于没有得力的部队掩护,为了轻装突围,后勤与辎重部队不得不舍弃大量物资,甚至连销毁的功夫也没有。因为中国人的飞机对追逐步兵没有太大兴趣,对于装载物资的马车却最感兴趣。动辄扫射、投弹,逼迫红军不得不夺路而逃。
当然,骑兵的遭遇会好一点。一方面是因为铁木辛哥提前撤退,相对步兵,更加从容不迫一些,而且骑兵是高机动兵种,进攻不行,逃起来那叫一个快,连机械化重装部队也不是对手。
唯一算得上有序撤退的或许只有集团军总部,不仅2个近卫团一起掩护总部撤退,而且还有大量的物资随同,而最后仅剩的一批高射机枪与气球炮也在布琼尼等人周围。虽然如此,布琼尼还是一脸凝重,接下来要怎么办呢?
追击!大追击!
面对四散奔跑的红军小股部队,国防军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在这样的荒原中,随便乱跑只是死路一条,唯有夺取鄂木斯克,抢占要地才是王道。在知悉前线情况已经逆转以后,坐镇新界的蔡锷司令长官连连发布命令,要求部队克服困难与疲劳,务必乘胜追击。
撤往鄂木斯克只是布琼尼的权宜之计,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坚守的信心,他的目的还是在于补给休整后继续撤退,但现在看来,中国人不会给他这么一个从容的机会。
伏罗希洛夫有点儿焦躁,电报已经发上去了,却一点儿动静也没有,难道托洛茨基对此还不满意,非要追查到自己头上?已经是凌晨三时的时候,他还了无倦意,在飞速盘算利弊得失。4个步兵师完了,剩下的几个最后能有一半兵力到达就很好了,4个骑兵师恐怕也只能保证有2个还能凑起来。这样一点残兵败将要去应付中国人几十万大军的进攻,当然是一点成算都没有。现在的伏罗希洛夫可不是当初踌躇满志的政委同志了,甚至为了夸大对方的力量,不惜捏造事实,说什么国防军动用了几十万军队——前几天你们还不是在向党中央吹嘘你们包围了5万人不到的中国部队,一眨眼,几十万的数字都出来了。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远在京城的秦时竹在第一时间接到电报后,就写下了这句脍炙人口的词句,要求全体将士干净、彻底地消灭布尔什维克留在西伯利亚的部队,全面推动北方战争的胜利。
他欣喜地看到,这次战役结束以后,北方局面已大为改观,国防军不但牢牢占据了主动,而且还将红军打得落花流水,充分显示了在技术装备领域的优势,为迫使敌人坐下来和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的俄国恐怕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吧?也不知道托洛茨基和斯大林会做出什么样的应对来,最起码一点,国防军全面收复故土、称雄东亚的日子越来越接近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国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