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宋词鉴赏课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贺新郎刘克庄
九日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译文
天空是那么昏黑,斜风细雨,心头愁云重重密布,更令我难以承受。老眼尚明,与往常一样,总能望尽四海风云,这全凭有志士登临兴慨的百尺高楼。看那万千山崖,呈现出一片浩荡秋色。我这个白发书生为神州的沉沦而淌下了热泪,尽管境况凄凉,这泪水也绝不为个人生死而流。回想往事,已烟消云散,全无痕迹。
在年轻的时候,我自负有一支凌云的健笔。到现在,那奔放的意气、华丽的辞藻,都已经像春花一样落尽,留下的只有满腔的萧瑟情怀了。我常常恨世上写诗填词的人新意太少,每逢重九登高,总喜欢说南朝狂客孟嘉那点事。每年到这个时候,就把那顶破帽拿出来。如果面对菊花不饮酒,辜负了这好时光,只怕菊花也要笑我太孤单寂寞了吧。大雁已远飞而去,白日也在西边藏匿了起来。
赏析
写重阳的诗词历来不少,若要成为佳作,须不落前人窠臼,能自出新意。作者有这样的想法,也有意识地以此词来实践。
写重阳,总写晴天,而此词偏从“湛湛长空黑”和“斜风细雨”写起,出人意料。这样,“乱愁如织”仿佛就是因为风雨辜负了重阳而产生的。其实,作者的“乱愁”有其时代和社会的原因,而这场风雨,不管是否真有过,写在这里,都带有某种超越自然现象的象征性。“老眼”二句一转,说全凭壮怀高瞻,才使我未致消沉。重九登高,本是登山,此写登楼,也是翻新。“看浩荡”七字,是登临眺望所见的正面,已是风雨过后景象,然亦不作细写。“白发”与“老眼”相应,以下转入抒情。前说“乱愁”“四海”,此出“神州泪”,十分自然。又以“尽凄凉”三字一衬垫,而与“牛山滴”相对举,豪情壮语,如读放翁歌行。齐景公游牛山,为重九登高之始,故杜牧诗亦用之。“追往事,去无迹”六字,深沉感慨,开出下片。
换头“少年”句,承“追往事”,通过“自负凌云笔”几个字,把当年自己非凡的才华、壮志、豪情、锐气,以及浪漫情调、峥嵘头角等,都加以概括,包含极富。“到而今”,折回眼前,“春华”之喻,含义灵活,与“满怀萧瑟”相连,其用意并非说豪气已消,才思耗尽,而只是文章藻华落尽、风骨凛然的含蓄的自谦语;即清诗人黄仲则所谓“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绮怀》)意。杜甫《咏怀古迹》诗云:“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此“萧瑟”二字之所据。有此自负,方能下接“常恨世人新意少”句。“把破帽、年年拈出”,亦善作谐语,但作者的真实用意,恐不在于讥诮人们动辄用孟嘉落帽典故,而是恨登高眺望大好河山而无家国之恨,只有些个人的叹老嗟卑之类的话。“若对黄花”二句,说欲求一醉,以消心中之“乱愁”。陶潜有把菊待酒故事,词用其意而创新。末以“鸿北去,日西匿”景语作结,也有国势衰颓的象征意义在。秋雁南飞,而此曰“北”,说此词者或避其字义而只说是“鸿飞冥冥的意思”(胡云翼《宋词选》);或以为“‘鸿北去’犹云‘心北去’,无非是北向中原,注目遥望而已”(吴熊和《唐宋词鉴赏辞典·贺新郎》)。未知孰是。 唐宋词鉴赏课